分享

八卦掌的ABC

 老阿更 2012-05-07

                                      八卦掌的ABC

  较长时间住在重庆,与我家乡的年轻人很少一起练拳了。也应一些初学八卦掌朋友的要求,就一些基本问题在博客上谈谈自己的看法,作为交流。

   八卦掌流传至今,同祖不同宗,流派很多。但总有一些基本问题是一致的,就如同解数学题,一个题目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但都脱离不了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等基本依据。否则,不会得出相同的答案。有的人长时间学八卦掌,甚至淹没在套路堆里,虽掌握了不少东西,但未必就真入门了。什么是八卦掌的基本教学问题呢?我依据自己的体会列了几点,将逐一(不一定按题目顺序和专题)表述相应的观点供参考。

  1.八卦掌是在古代朴素哲学思想指导下健身、养身、防身的科学实践,研习八卦掌不应在“五行八卦”等易学理论里钻牛角尖,防止在玄学、神秘化上“走火入魔”;

  2.八卦掌是在行步走圈的形体特征下形成的一个拳种,要认真解读这一特殊的肢体语言,围绕拧旋走转,弄明白手法、腿法、身法的特殊含义,纠正一些流行的错误观念,才能达到养生、技击的效果;

  3.八卦掌作为一个优秀的拳种,有较科学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目标,表演不是他的唯一追求,不能单纯追求好看而加花架子,改变他朴实的风格。在竞技武术“包打天下”的大气候下,应注意保护八卦掌的传统基因;

  4. 提高八卦掌学习效率、效果的要诀。

八卦掌的ABC(2)鈥斺斺溫遭澋睦砺鄄簧衩



八卦掌“卦”的理论不神秘       旅歌  图文

一些有关八卦掌理论的论述,往往洋洋洒洒,不惜笔墨阐述易学,把八卦掌的拳理搞得艰涩难懂,繁缛不堪。并依此推导出一些程式化的“规矩”,诸如早晨练应朝哪个方向起势,晚上练朝哪个方向起势,每圈走几步才能换势,每掌转几圈才能换势,每势必须在哪个方位换势才能产生什么招法,等等。对这些,虽不持简单否定态度,但也不赞成把这种理论作为八卦掌的教条。学习八卦掌了解一些易学的基础理论是必要的,但真正需弄清楚的核心问题是五行八卦的“卦位”概念与八卦掌技法原理的关系。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练八卦掌是走在对手身体的卦位上。建议初学者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在习练八卦掌时树立一个形象化思维方式,如上图所示,把这个八卦图想象成会随对手身体移动的影子,自己在双方动态中寻找有利的方位,避实就虚、声东击西,以自己战术上的机动,取得战略上的主动,集中优势打击对手。这个问题可参考我师兄焦建国先生在他博客中精辟的论述,加深对这种奇特拳种的理解。

2、对手的八卦图大小是变化的,变化的依据是搏击双方距离的远近。图中对手脚下几个不同颜色的圈代表对手身上八卦圈大小的变化,即搏击双方活动范围的变化。平常的练法是走8步(扣、摆各4步)为一圈,围着对手转.这是基础练习,用起来可就不是这种程式化了。所以练八卦掌既要求会走大圈,更要会走小圈,包括走三两步就能拧旋一圈。但转圈不是目的,自己的脚扣、摆到什么位置才是目的。圈的大小不是转出来的,是扣步和摆步的运行轨迹形成的。走扣摆步时,扣、摆角度大,圈就小,就能体现八卦掌近身、贴身打法的本色。扣、摆角度小,圈就大,就能与对手形成了一定距离,体现八卦掌的游击战、运动战。所以,八卦掌用的是扣摆步占卦位,不是刻意兜圈子。不管走大圈还是走小圈,总是通过扣摆步创造了有利的攻防条件。关于这一点,我的博客“解析扣摆步”有专门阐述,此文不再累述。

3、图中虚线标出了对手身上的8个方位,即八个卦位。与他搏击时,自己站在坎位面向对手,而不能侧身对敌,交手时侧身对敌是一种花架子,是对八卦掌的片面理解。坎与离的连线就是中门线。常说的脚踏中门既是从此方位进攻对手冲向离位。如:八卦掌之“顺手牵羊”是沿中门线,借对手进攻自己的冲力,把他引进落空到坎位;而“霸王送客”则是自己面向对手沿中门线发力,打向他的离位。离位为后门,八卦掌擅长绕到对手身后,从离位做文章。震位称为左门,兑位称为右门,震与兑的连线叫边门线。以上两条线标出的是对手身上的四正方位。艮坤之间的连线,乾巽之间的连线都叫小门线,是对手身上的四隅方位。两个边门和四隅方位,是八卦掌斜出正入,以正对斜、以横破竖的门径所在。练八卦掌,就是先要着重掌握斜出正入、以正打斜的站位方法,充分认识八卦掌这一区别于一般以直线运动为主的拳种特点,特别是练直趟八卦时,运动路线的大趋势似乎是直的,但脚下是左旋右转,用扣摆步在找方位。

48个卦位间可画出许多连线,不同的连接线组合,蕴含着八卦掌丰富的步法。我国传统武术许多经典步法,如“三角步”、“之玄步”、“梅花步”等,都可从八卦图上走出来。

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家族里最年轻的拳种之一。从清末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在京城开始传授八卦掌算起,至今才100 年,但从他身边的亲传弟子起,八卦掌诞生的历史渊源就是个谜(1904尹福等门人为董海川所立墓碑就有“此公至诚所感,所遇者其殆仙欤,公神力得自天授,而技艺又获自仙传”),致使后人对八卦掌的认识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这在我国流传的众多拳种中是个个案。尤其是八卦掌以走转拧旋的步伐为基础,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技击方式 ,社会上几大流派对此的解读不尽一致,更增加了传承的难度。

这里,我从自己的八卦掌影像资料中选了一段,反映的是自己(穿黄衣者)在八卦掌对练中,面对对手,只走一个扣步,或一个扣步接一个摆步,便可轻易将身高体重的对手击倒的方法。说是方法,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没有使用什么复杂的手法、腿法等技法。为直观起见,选择的都是从对手的右侧斜出正入法。而实际中左、中、右门均可使用。结合视频主要想说明一个问题:练八卦掌离不开走圈,但不是为走圈而走圈,而是靠扣摆步移动自己的身体,根据“卦位”原理,调整自己在对手八卦圈上的方位,占据卦位优势,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一般情况下,斜出正入,以正打斜,是形成顾打结合、攻防一体,后发先至,以快制慢的最简单、有效的门径。在这方面,强调以下几点:

1.八卦掌与人交手时应正面接敌,不要侧身接敌。八卦掌与其他主要依靠直线运动拳法的区别,在于发招时,步法上走扣摆步或摆扣步组合,使自己走出一个带有一定拧旋角度的非直线型行走路线,即步法。但社会上有的教学只知围着对手绕圈子,把八卦掌简单理解为只是一种“游走战术”,不知步法赢人的道理。八卦掌不排除与敌兜圈子,但兜圈子的目的是找卦位,不是消极防范——躲闪,而是偏闪即回,一闪就近身。平时练习是围着一个目标转圈,用起来一般圈的直径不大,是贴身斜出,甚至是冲撞中斜出,才有威慑力。

2.说到正面接敌,社会上有的直趟八卦教学虽强调了正面接敌,但脚下却没了扣摆步法。此视频中有直趟八卦六十四掌“请客”(有的叫顺手牵羊)、“送客”(有的叫霸王送客)视频,我特意做了个分解慢动作,可以看出脚下微妙的扣步动作,使对手摔向一侧,缺了这微妙的一扣,就是形意的虎扑了,没了八卦掌的风格。

3.八卦掌被称为内家拳(“内家、外家”分法有争论,这里暂不涉及),董海川先师的几大弟子们,有的原练外家拳,但学成后都称内家拳。内家拳是快手短拳,讲究贴身靠打。所以选这几个视频的目的也是想形象化的表现八卦掌的技击风格。有的教练八卦掌,无论是练法还是用法都像长拳,只注重拳脚相加,不注意身法劲法的养成。八卦掌也讲打人不露形,也讲打人必打倒。所以要学会解读八卦掌的肢体语言。如白蛇伏草是什么含义?有许多解读方式,实际是个摔法,这里也选了一个视频,用右臂和右腿形成剪切力,靠身形下坠将人打到。在此基础上可产生多种变化用法,这层窗户纸不捅透,很容易把白蛇伏草练成花架子。

4.以上视频只是扣摆步,没有扣摆步的变招,即较复杂的暗腿暗脚技法,从直接用扣摆步打人起步,可克服消极躲闪,不敢近身,或只想用较明确的招法赢人的理念。练就善于运用扣摆步占位、结合运用身形、发力这些基本功制人的技巧。

八卦掌漫谈(一)

——解析扣摆步    作者  旅歌

注:此文已刊载[中华武术]2011年第8期\武魂杂志第9期

附:图解和老八掌、直趟64掌视频



“扣摆步”(也称摆扣步,“摆”也有的称做“掰”)是八卦掌的基本步法。演练八卦掌时,就是走这种扣步、摆步,形成了独特的拧旋走转运行轨迹。这既是八卦掌区别于其它拳种的显著特点,也是八卦掌的基本功夫。扣摆步这一肢体运动的表象,蕴含着八卦掌门拳理的深刻内涵。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继承和发扬八卦掌这门武学至关重要。
  一、从扣摆步看八卦掌走转的规矩
  一般认为,八卦掌就是转圈的拳法,这话不尽然。转圈,不是判定八卦掌的主要标志,扣摆步才是主要标志。尽管八卦掌很讲究走圈,以至形成不同风格、流派的走转步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靠扣摆步掌握行走方向的。如同形意拳的“三体势”是该拳种的代表形象一样,“扣摆步”是八卦掌的代表形象。扣摆步是指演练八卦掌时,后脚(设为右脚)前趋趟至前脚(左脚)内侧时,在磨膝擦胫的瞬间,身体以左脚掌为圆心(左脚原地不动),迅即向左拧旋一个角度。随转体,右脚相应内扣同等幅度并趟过左脚,在全身整劲的催动下,扣落在左脚外侧的前方,右脚这一步就趟出了一条弧线。接下来进左脚经右脚内侧前趟,此时身体再以右脚掌为圆心向左拧旋一个角度,催动左脚摆出同等角度趟出着地。此时左脚从离地前驱,到靠近右脚后摆出角度,再向前落地的轨迹是一条折线,也即是等分右脚弧线的两条弦(见图1)。照此法,保持步幅走下去,右脚就趟出一个圆圈,左脚则趟出了这个圆的内接多边形(见图2),这就是八卦掌左旋转法。身体拧旋方向、角度和步幅的变化,决定双脚扣、摆角度变化,走圈的直径和路径都会相应变化。但不管身体拧旋的角度有多大变化,腰身总是通过一斜一正的扭旋,带动左、右脚摆扣同等角度,使身体沿脚趟出的方向前进,形成角度多变、曲折迂回的行走路线,这就是八卦掌行步走圈的由来,也是八卦掌“扣为变,摆为用”,避实就虚,斜出正入的攻防原理。练八卦掌一定要正确掌握扣摆步的动作要领,扣摆步走好了,大圈小圈都能随心所欲地转出来,不存在大圈好转小圈难练的问题,复杂一些的曲线,如走“8”字、飞九宫也不难掌握。扣摆步走规矩了,锻炼时,感觉身体舒适。身体舒服,才有战斗力,用于搏击,可以遂行各个角度的攻防。相反,单纯把走圈作为训练目标,注意力很容易放在双脚的找圈上面。腰和胯死死的,腰身调整不到攻防方向上来,使身体由不停拧旋的动态,变成腰扭曲的常态,总是难走稳。长时间处于这种异常体位,身体别扭,容易造成骨骼、肌腱、脏器气血不畅,不仅对健康不利,更难掌握八卦掌攻防的真本领。练八卦步离不开划弧走圆,但不是为转圈而转圈。拧旋走转是扣摆步连续起来的轨迹,这既是练法,更是用法。八卦掌与敌交手时,并不像一些影视宣传那种样子必须以自己身体的侧面去接敌,八卦掌正常姿势也是正面对敌,他与主要依靠直线运动拳法的区别在于,八卦掌与敌一照面,在步法上往往走出一个扣摆步或扣摆步组合,随扣摆、摆扣幅度的变化,身体拧旋角度不同,进退幅度不等,形成多种几何形状的行走路线,即步法。每一步都落在我顺敌背的有利位置,即每一步都走在对方“八卦图”的某个“卦”位上(见图三)。这里看不见八卦的转圈,可这就是内行人眼中的八卦掌。相形之下,摆出个侧身与敌过招的架子,左旋右转的与敌兜圈子,才算亮出了八卦掌的相,就肤浅了(见图四)。遗憾的是,一些宣传落入了这种俗套,像是一把双刃剑,即宣扬了八卦掌,也扭曲了八卦掌的形象。传统八卦掌的套路,如老八掌、连环掌等经典套路,腿脚的扣摆步里面无不暗藏玄机。八卦掌前辈、一代宗师刘德宽在清护军营教练八卦掌,从集体列队教学需要出发,编创了直趟八卦,虽不见走圈,却是演习和使用八卦掌扣摆步的范例。沿袭到现在,演练直趟八卦掌脚下不能丢了扣摆步,否则,两脚直来直去,八卦掌的风格就湮没了。
  二、从扣摆步看八卦掌技击的风格
  自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在京授徒,这一拳种就以技击性强著称于世,被誉为最著名的内家拳之一。由于八卦掌的拳理源于道家的易经学说,理论本身艰涩难懂,所以从八卦掌面世至今时间虽不算久远,原始史料却流传很少,这既与师祖董公及身边弟子中少有文人出身有关,也取决于这门武艺的理论并非繁琐庞杂。只是经后来不断有人在八卦掌与易学理论关系上舞文弄墨,在一些方面把八卦掌拳理搞的玄而又玄,繁缛不堪,甚至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人们普遍认为,先祖董海川善因人施教,教授内容并不繁杂,却能在短期内培育出一大批享誉中华的武林高手。这与许多人带艺投师,武功基础好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折服于董先师门下后,经八卦掌技艺的点化才使其武功高强的。由此发人深省的是,八卦掌一招一式动作奇特,明显区别于其他传统武术门派,它究竟奇特在哪?风格魅力显在何处?值得后人研究。
  话题必需再回到“扣摆步”。在研习八卦掌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八卦掌的攻防动作步法很丰富,但主要依托扣摆步,这与主要依托弓箭步、骑马蹲裆式、虚步、仆步等步法的拳种形成明显区别。由此可知,探讨八卦掌的风格魅力,必须着眼“扣摆步”。
扣摆步有两种走法。一种是“内旋”扣摆步,行拳换势时外脚扣、内脚摆,身体面向圆心方向拧旋;第二种是“外旋”扣摆步,行拳换势时先摆外脚、后扣内脚,身体背向圆心方向拧旋。这种“外旋”摆扣步只在第三掌——顺势掌中出现。其余七掌均使用“内旋”扣摆步行拳换势。如果把这两种扣摆步的技术含义搞明白,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讲八卦掌的功夫在于走,更不难理解以练走见长的八卦掌为什么出功夫快了。
  “内旋”扣摆步技击含义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用法加以理解:如“老僧托钵”一势在直趟八卦64掌中共出现9次,这不仅因为用它作为起式、收式反复出现,更因它简练、实用,才反复练习。老僧托钵(右式)的练法是:左脚向左前方扣步,同时上身向右拧旋,右脚经左脚内侧随转体向右前方摆步,走出一个完整的扣摆步;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与右脚齐出,右脚落地的同时,打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老僧托钵”势。它的技击含义可以理解为:对方攻来,自己手脚齐动,束身偏闪,左腿趟出扣落在对方右腿一侧(一般找对方前腿),以左臂出冷手化打对方进攻之手,身体迅即拧旋,使自己的鼻准与对方之右耳相对,右腿随身体的拧旋,脚尖摆出一个角度,选择对手身前、或前后脚之间、或身后,以全身整劲趟出,配以身法冲撞、手肘击打头部,对方从头到脚无处不受力,在我摆出之脚落地后形成的羁绊作用下,可向他自己的前、左、后方(依我右脚所落位置)跌出(见图五)。这一用法的关键技术在于用扣摆步占卦位(占敌位)、欺敌身。相形之下,不走扣摆步,采取正面进步接敌,一手防,一手攻,身体与敌保持一定距离,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攻防技术,但就腿的使用来讲,似乎未能充分显示出八卦掌技击特色。
  “外旋”扣摆步技击含义也可以结合着典型用法进行简单描述:比如.直趟八卦64掌中的“脱身化影”,是用“外旋”扣摆步,即当敌来攻,自己后脚外摆,双臂化打敌手,顺势把自己一另只脚扣在对手身前,甚至过其双脚后落地,形成自己肩背部挤靠对手,很像中国式摔跤中的“变脸”动作,随着身体拧旋,用扣入之腿的膝法或脚法摔倒对方,动作做大一些,可成过胯、过背、过肩摔(见图六)。这一用法的关键技术仍在于用扣摆步占卦位、欺敌身。用到纯熟时,靠扣入之脚,身体一晃,就把对方放出去了。
  上述“内旋”扣摆步、“外旋”扣摆步技击含义只是个案,不能完全说明扣摆步的用法含义。与人搏击,情况千变万化,双方都在随机应变。只要按规矩学好扣摆步,就牵到了善用扣摆步的牛鼻子,找到了学习八卦掌技击风格的门径。从而去体会八卦掌这门内家拳种少有窜蹦跳跃,多无大开大合,具有“打拳如走路”,“打人如亲嘴”,以及打人不露形,打人必打到,拳打卧牛之地的特色。
  三、从扣摆步看八卦掌拳法的劲道
  社会上关于八卦掌发力特点的论述很丰富,多给人以裨益。在这方面,把扣摆步做为一个视角,也有助于对八卦掌“劲儿”的专题研究。
  有人讲,武术教学中善学的学“劲儿”,不善学的学“招儿”,此话不无道理。“招”,作为先人习武用武的技艺结晶,是后人演武练功的好教材。但学招、用招不能生吞活剥。在别人手里是“一招儿鲜”,到自己手里就不一定灵。正如“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这些拳谚所讲的“劲儿” 与“招儿”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人没劲动不了,劲不妙动不好。内家拳练劲有多种要求,但根本要求是劲整。劲整就是把身体的动能协调为合力,一招一式都能形成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态势,这就是武术“招儿”寓于“劲儿”的表里关系。分析八卦掌的劲道,不难看出扣摆步正是肢体动作形成整劲的根基。
  首先,扣摆步是使八卦掌的劲儿独具特色的重要基础。攻防动作中左旋右转的扣摆步,使身体不仅围绕目标公转,同时产生自传,加之肢体各部位相应圆活配合,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力的集成。这种与众不同的技击模式“劲儿”也独具特色,如一代宗师孙禄堂曾形象的比喻“太极是皮球,形意是铁球,八卦掌是钢丝球”,还讲“太极如化影落空、形意如扁钻强弩,八卦掌如大蟒钢鞭”,八卦掌在冲撞、弹抖、震颤、缠裹等速度极快、力量极大的巧劲之中,产生杠杆力、斜面力、滚轴力等极富物理力学原理的矢力,只要与攻击目标一接触,使对方失衡、拔根、跌出;
  其次,扣摆步是出招发力的主要时机。一扣一摆的动作,前脚如犁地,后脚如推磨,全身呈鹰姿、龙形、猴像,一摇一转、一束一展、变走步为凝聚与释放肢体力量的过程,使绵绵不断地能量转化为“冷、弹、脆、炸”等多种形式的劲儿;
  第三,依据站位原理,靠扣摆步调整身体方位,斜出正入、以正打斜,占据卦位优势,取得战术上的机动和战略主动,形成顾打结合、攻防一体,后发先至、以快制慢的发力特点;
  第四,扣摆步融进了脚、腿、膝、胯的攻防动作技巧,被称为八卦掌“72”暗腿、暗脚,下肢的作用被发挥到极致,使对手下盘步步都处于被攻击状态,身体极易失去平衡。像程式八卦掌,尤善摔法,由此可见一斑。
   为便于说明,可用老八掌中每掌与下一掌的转承过渡动作“叶底藏花”为例,分析其攻防动作的发力特点。“叶底藏花”(左势)的基本动作是通过扣摆步法,改变行走方向,双臂配合步法,在身体背向圈心的那一刻右臂经身前运至身体左侧,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掌相对的姿势即叶底藏花势。它的技击含义是:设对手右直拳或勾拳打来,我摆左脚,用左前臂化打其来手中节以上部位,同时疾进右脚,落在其右脚外侧,冲闯对方,使对方之来手到我头侧后,我右臂从右上向左下方力劈其颈部(或其他部位),右腿脚、膝做羁绊,随我向左转身形成腿与臂之间的剪切之力,把对方击倒在我左侧(图七)。以上动作中,左臂化打与左转身之力相合,右臂劈下与左转身之力相合,每一步身体又都在以前驱力冲撞对方,靠扣摆步形成一种雷霆万钧、又绵绵不断之力。这只是“叶底藏花”一种用法的简单描述,实际动作绝非能用语言表达准确,八卦掌高手可即兴发挥,把“叶底藏花”这一非常奇特、较难理解的武术肢体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八卦掌漫谈

八卦掌漫谈

八卦掌漫谈

八卦掌漫谈

八卦掌漫谈

八卦掌漫谈

八卦掌漫谈

附老八掌及直趟八卦64掌视频

 

 

由于八卦掌广泛传播之时,正值冷兵器从原有地位退下来,被热兵器取代的历史时期。清朝统治者出于巩固皇权统治的需要,一方面把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乃至他的弟子养在皇亲贵戚家中做武术教头,一方面压制社会上武术的传播发展。受此影响,八卦掌传播的一大特点就是先进皇家后入民间。当时清朝上层即强调军事训练,但又疏于征战,所以训练免不了搞花架子。技击性很强的八卦掌练在这些权贵身上便多有表演成分甚至难免纨绔子弟的脂粉气。董海川先师本人和他的的大弟子都是武林高手,其中程廷华(眼镜城:程式八卦掌宗师)不愿为清廷效力,扎根在民间,留下一段佳话(见附件1)。新中国建立后,出于安全、稳妥考虑,搏击格斗项目,散打拳击等基本上停止了。当时国家体委推广武术只有一种就是套路。竞赛套路只考虑新颖、高难度、姿势美,抽去了武术的灵魂——技击性,传统套路则只讲练法,不求甚解。著名的武术大师姜容樵编写的一本八卦掌就处于这个年代,尽管社会影响很大,但除非他的亲传,能从这本书上认识八卦掌很不容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一波波武术热潮的兴起,八卦掌也逐步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借助传播手段的进步,真人实演、形象化的八卦掌呈献在人们面前。遗憾的是,相继走红的八卦高手大都停留在竞技武术的层面。一些名人大师的教学也是围绕练说得多,一些大部头的书,大都逃不出在“易经”讲拳理,围绕套路表演论高低,在肤浅层面上说技击的三部曲。一本书读下来感觉缺乏八卦掌个性的东西。

  民间的八卦掌比起竞技武术生动一些。并且或多或少保留着一点技击训练内容,不过仅在业余水平而已。但我认为这才是传统八卦掌的传承香火,一旦灭了,八卦掌就从这一事物转变成另一事物了。从事物的发展眼光看不大惊小怪,但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就得看到损失。(见附件二)

  我作为八卦掌的爱好者,有幸拜在有清晰传承脉络的武术家门下。把这门武功继承好,传承下去也有一份责任。自己是一滴水,想映出太阳的光辉,抛一块砖,想引出璀璨的玉石。 

附件一

形意拳、八卦掌艺皆佳的程庭华

 

李瑞林

 

乙酉年(2005)末,作者采访了深州市文化局局长郭峻岭。郭先生正在写关于程庭华先生轶事的电视剧本。

程庭华,(18481900),河北深州木村乡程家庄人。字应芳,排行老三。因出天花,脸面落下了细碎的麻子,家乡深州人至今仍带着三分傲气地爱称程庭华先生“程三麻子”。

 程庭华自幼习练形意拳,和李存义、张占魁是孩提好友。父亲中年病亡,母亲拉扯四个孩子,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少年的程庭华孤身进京,在北京崇文门(哈德门)外花市四条的一家眼镜铺当学徒。跟东家去廷府里修眼镜,亲眼见八卦掌祖师董公海川练艺,见董公的动作疾如闪电,令其眼花缭乱;停顿又如钢梁铁柱,纹丝不动。让明白些形意拳功夫的程庭华看傻了眼,当即给董公下跪,恳求拜师。董公把眼前的青年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告诉他,想学武艺容易,每天绕北京城一圈,记住用了多长时间。程庭华明白了董公的用意,坚持每天凌晨顺墙疾步绕北京城一圈。

半年后,程庭华觉得自己走路的速度已经不一般了,去见董公。

董公听说了他转一圈所用的时辰后,说了一声:“还得练!”

“需要练到啥程度?”自认为胸有成竹的程庭华大有失望感,忍不住地问。

“你家离北京有多远?”董公问。

640里。”程庭华答。

“从老家来时,在胳膊肘窝夹个粘饽饽,如果走到北京时还热乎,再来见我。”听了董公的话,程庭华知道了自己离要求差得还远。此后,不管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直到练得疾步如飞,走起路能把后脑勺的大辫子甩起来了,程庭华才感到再见董公会有些把握了,才在年根的腊月二十三回了一趟家。回来时真的在胳膊肘窝夹了个粘饽饽,昼夜兼程,直奔董公的住处。拿出了粘饽饽,还带着体温,胳膊肘窝沾满了粘饽饽痂。

 

 

做眼镜生意时期的程庭华

 

董公高兴了:“从明天起练八卦掌。”程庭华主动上门求艺,能吃苦,人性悟性都好,受到董公的宠爱,把所怀的武艺都教给了程庭华。

“身捷步灵如蛟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刚柔相济,踢打摔拿融为一体,避正打斜,循循相生无有穷尽。”程庭华的功夫日臻完善,名气也越来越大。程庭华出名了,人们又都知道他是卖眼镜的,都开始叫他“眼镜程”。八国联军要打进北京,垂帘听政的西太后慈禧置黎民百姓于不顾,只想自己逃命至山西老家避难。又怕在路上遇到拦劫,便下大价码,派太监找“眼镜程”做保镖。

“眼镜程说不要银两,也不保太后的驾。”太监回报说。

慈禧想发怒,可她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了,还能吓唬谁?

又有太监禀报,说眼镜程是孝子,其守寡的母亲马上过七十大寿,通过此事可以通融眼镜程的感情。慈禧便派人做了一块大匾,亲书“节孝可风”四个字,刻上慈禧的大号印并描金,由朝廷派人,吹吹打打地送给住在北京的眼镜程寡母。动用的举架,把半个北京城都轰动了。

眼镜程的母亲,一个乡村穷老婆子、衣衫褴褛的农妇寡母。对得到老佛爷慈禧太后的祝寿,实在是受宠若惊,不知道如何是好。喋喋不休地嘱咐儿子说,是祖辈积了阴德,惊动了苍天皇上。要儿子竭心尽力去报答。

眼镜程心里非常清楚慈禧所为之目的,他心里也早已有了打算,说啥也不能保西太后这个万民憎恨的祸害的驾。为了减少麻烦,程庭华雇车把匾卧进车厢,上面铺了些软草、被褥,无奈地敷衍了一番蒙在鼓里的母亲,连夜打发回深州老家,自己跑到通州一个开草料铺的弟子家中躲起来。

慈禧派人找了几次眼镜程,均没下落。

八国联军真要打进来了,慈禧慌慌张张地离开了京城。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整个京城完全被侵略者控制。匪夷们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住了几天草料铺的眼镜程惦记着自己的眼镜店,便扣了顶礼帽,身备短刀,借了弟子的一件蓝色大褂穿在身上,进城探望。

汉奸和洋人在城门设岗,严格盘查过路人,尤其对习武人,倍加警惕。眼镜程被一个汉奸认了出来,大声喊:“眼镜程,眼镜程!就是他,勾结义和团的眼镜程,抓住他。”顿时,一群大鼻子洋人蜂拥而至,“抓住他!”的喊声四处响起。

程庭华飞身拐进了附近的胡同。

洋人越聚越多,躲在胡同里的程庭华迅速甩掉大褂,抽出别在腰里的单刀,拉开架势,手脚并用,在人多地方窄的胡同里大显身手。大鼻子洋人拥挤着,呼喊着要逮眼镜程,逼得程庭华边退边施展武功,有几个大鼻子洋人被眼镜程送给了上帝。

程庭华退进了一条胡同,是个囫囵头。程庭华已经无路可走,他突然返身跳跃起来,刀光飞闪,向前奔了两步,又拼命地捅死捅伤了几个大鼻子洋人。胡同里死尸横躺竖卧,血流一地,周围的墙上都溅满了血。

程庭华竭力厮杀,有寡不敌众的感觉,就地一蹬脚,纵身跃上天井,又蹿上房脊。德国鬼子的排子枪队响起,其他列强国家的鬼子也都举起了枪,连续不停地朝趴在房顶坡处的程庭华鸣放,八卦掌大师程庭华丧生在西方列强的枪口下!

52岁的程庭华,是中华武林界的英雄豪杰、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民族的魂魄。他爱中华民族、爱黎民百姓,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华武林人的骄傲。程庭华的所为,显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勇于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程庭华的儿子海亭承父志,拳艺精湛,1925年担任李景林成立的“天津净业国技研究社”社长,1928年辞世于天津。

 

 

19007月上浣(旬),慈禧为拢获程庭华为其逃命保驾,专为程庭华的寡母70大寿镌刻“节孝可风”的牌匾。站立者是程庭华侄孙程增月,深州武协程式八卦掌研究会会长。

 

200611月,本人专程采访了程庭华的侄孙程增月。程增月继承家族衣钵,少年时就为我党跑情报,在抗日战争最危难的1944年入党。1958年担任深州木乡公社程家庄的党支部书记。现任深州武术协会程式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已经年逾八旬,有喘病,生活拮据。本人是下岗工人,收入甚薄微,竭挤百元济之。

当年,慈禧为拢获程庭华为其逃命保驾,专门为程庭华母亲祝70大寿镌刻“节孝可风”四字的匾,在文革中被查抄。后来用作本村合作医疗诊室的注射床。有人嫌镌刻处凸凹不平的字体硌身体,想用木匠刨子刨平,巧被张玉林制止,归还程家后人。

 

联系:天津市汉沽区河西街四方块23204室 李瑞林

手机:13132533073.邮箱:hglrl@126.com邮编:300480

附件二

当群众武术被请到武林盛宴的上座

——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交流大会启示录

燕赵武术文化杂志开篇语——旅歌

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搞好交流大会作为每年工作的重点,并秉承着“贵在广泛参与,武术属于大众”的活动宗旨。所以,这种活动不仅得到了从政府主管部门到民间武术团体、专业与业余武术人士的共同认可,而且得到了香港天成国际投资集团(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其他出资单位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已把交流大会构建为承载燕赵武术文化这一具有“原产地证”巨大无形资产的大型超市。第三次交流大会就是从这个超市琳琅满目的陈列架上精选的珍品,精心制作成的一席盛晏。

冷兵器时代诞生的武术,就其搏击功能来讲,传承到今天已逐渐式微。但出席第三次交流大会的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幕幕被历史尘封的画面中,面前浮现出古沙场的刀光剑影,旧时擂台比武的掌声和呐喊,昔日乡村社火、节日庙会的武林哨聚……舞台上一个个企业职工、农民、公务员(且不乏高官)、在校学生、离退休人员,用武术这古老的肢体语言执着的告诉人们:中国武术是五千年演变延续的中华文明,如果没有对群众武术这一社会主流力量的认可,则武术传统将有可能随时代的演进而逐步消失。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的武林。这个武林告诉人们,武术正处于与世界体育文化接轨的进程中。这个过程里,武术并不排斥优秀的外国文化。但是人们也担忧,在我们慷慨的为跆拳道等那些来自外国的这个道那个道提供传播阵地时,具有先天优势的中华武术却日益在国人,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间被遗忘和淡化。因此,这次交流大会上,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绝不能忽略或漠视我们恒古流传的武术文化,不能忽略或漠视使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应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培养爱武习武的精神,把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

武术已成为文学艺术脍炙人口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甚至成为人们认识武术的主要途径。这次大会上,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武术并不排斥武侠小说、影视节目等文学艺术手段对武术的描绘。但是,这次大会也尽其所能地证明:武术是真实的。不要一讲武术就用艺术的尺度去衡量,去神化。武术的传承要着眼于现实生活的舞台,真正的武林高手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我们只要遵循武学的内在规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大家都可以象这次大会上的运动员一样,在武林中登堂入室。

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武术并不排斥象春节联欢晚会上太极拳高奏的一曲“高山流水”。但是,对比这次交流大会,我们感到,一段时期以来,竞技武术专业队培养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又回去当教员,这种近亲繁殖发展起来的新武术虽到了“高难美新”的意境,但究竟象不象传统武术的面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人数并不众多的尖子队伍几乎占满了所有大小正规比赛的阵地,占用了经费、设施等全部社会资源。而体现历史悠久、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特点的民间传统武术家及其弟子们,则在规则和标准的门槛前望而却步,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这次大会上,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多样化的武术竞技内容才能保护多元形态的武术文化体系,才能更好的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的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人们希望传统武术能象这次大会获得更多的平台,在展现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武术并不排斥以中老年人为主体剧增的武术人口。人们惊喜地看到,这次交流大会台上台下将近半数来自社区、公园的晨练人群,从而认识到,社会逐步进入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注重人的自身发展、自我价值体现的时代。而武术作为娱乐身心,发展友谊,增进健康,挑战自我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很积极、很休闲、很有趣的方式。但是,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爱武习武的人与日剧增,并不表示传统武术不再流逝。应清醒的看到,审美化和休闲化进程损失了传统武术的原貌。当前应特别注重向娱乐、休闲武术加注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气质,防止中华武术文化的精髓因民间休闲武术参与人口的增长而缩水。

……

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交流大会上,活跃着一个真实的武术人群,他们来自老百姓,他们坐到了这次武林盛晏的上座。他们踊跃参与,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武术的基础在群众中,武术发展的动力也在群众中。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作为一个武术民间组织,扎根在群众土壤,倾听群众呼声,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以这次大会的成功为契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