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质类型与调理

 火旺旺 2012-05-08
体质类型及主要症状对照表

体质类型
          主要症状
 
 阴虚体质
 
体型消瘦,烦躁失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视力减退,头发干、白发、脱发,虚火上炎(口腔溃烂、牙龈胀痛、咽干舌燥),皮肤干,潮热,大便干、便秘,月经量少、色暗或淡、经期提前、闭经、白带少偏黄,尿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
 
 阳虚体质
头痛,面色苍白,舌红少苔,精神萎靡不振,健忘,眼袋,腰酸背痛,疲倦,自汗,盗汗,体寒肢冷,下肢浮肿,虚胖,小便不利,便溏、泄泻或便秘,性冷淡,不孕不育,宫寒,经期延后、色暗有血块、痛经,少气懒言。
 
 瘀血体质
舌头有瘀点或瘀斑,舌质发紫,舌下静脉怒张,头痛,面色晦暗,口干,急躁,疲倦,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经色暗有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高血压,血栓,糖尿病,精神抑郁,妇科炎症,闭经,指甲发紫,肢体有青紫色斑等。
 
 痰湿体质
肥胖丰满,面色暗无光泽,舌苔黄腻,胖大舌,舌边有齿印,急躁或安静,易疲倦,皮肤油,喜甜食,白带多有异味,外阴瘙痒,经色暗粘稠,大便粘稠,便秘,小便混浊,皮肤瘙痒,口臭,汗臭,妇科炎症,卵巢囊肿,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气虚体质
头晕头痛,面色淡白,舌淡少苔,脉细弱,心慌心悸,失眠,自汗,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体寒肢冷,宫寒,月经量少、色暗,性欲下降,闭经,痛经,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
 
 气郁体质
头晕目眩,面色暗发青、有色斑,舌苔白而薄或淡红、有瘀血,体型消瘦,语言低弱,常叹气,脾气急躁或情志抑郁、敏感多疑,胸胁疼痛,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胆结石,肝炎,肝囊肿,痛经,闭经,经量少有血块。
 
 湿热体质
 
 头晕,体型丰满,面色黄暗,舌红,苔黄腻,舌边有齿印,疲乏无力,皮肤油,口臭、白带黄粘稠,经色红粘稠,大便粘稠,便秘,小便黄、混浊,妇科炎症,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等。
 

 中里巴人品牌体质养生的原理
   以中医的理论为基础,以中医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体质辨证为依据,采用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膏摩疗法、艾灸疗法、熏蒸疗法、刮痧疗法、能量疗法、嗅觉开窍疗法等疗法相结合,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提升气血、调养脏腑,解决体质阴阳失调、体质偏颇所引起的亚健康问题。
 
一、阴虚体质膏摩养生疗程
(一)阴虚体质的特点
   多见瘦长体型,面色偏红、颧红,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大便干,便秘,小便黄少,舌质淡红、润泽、苔薄,失眠,眼睛比较有神,皮肤干,虚火上炎,月经量少、色暗或淡、经期提前、闭经、白带少偏黄,牙齿松动,骨质疏松。
(二)中医辨证
  人体阴阳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约的。阴虚体质是相对阴液不足(水亏),阴不制阳导致阳盛,常见不润燥涩、内热上火之象,如形体消瘦、官窍干涩、心烦易怒等;对于脏腑影响为体内气血亏少,津液严重不足,主要是肾水不足,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不足。
(三)调理方针
   首先要调理脾胃两脏腑,促进脾胃的运化水谷和水湿功能;肝为藏血大脏,心为输血之脏,肾为藏精之脏,肺散布津液和助心行血,都要予以调理。调理以疏通心、肺、脾、肝、肾等经络为主,滋阴潜阳,养血安神,注意镇静安神,少吃辛辣、多吃滋润食物。
(四)易感疾病
阴虚体质易感各种结核病,神经衰弱,易患肿瘤;内热郁结,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阴虚包括:心阴虚、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如多见肝肾阴虚,引起妇科各种问题,肝气上逆又引发了乳腺系统的障碍,心阴虚又导致心慌气短及心脑供血不足等。
(五)疗程功效
1、滋补肾阴、壮水制火;
2、消除虚火、调补脾胃;
3、预防各种结核病、肿瘤、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4、改善月经不调、肌瘤、囊肿、炎症、性欲下降等妇科问题。
(六)疗程设计(15次为一疗程)
1、疏通期: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2、调理期:每三天一次,两至三个月;
3、巩固期:每周一次,一到两个月。
(七)温馨提示
1、饮食清淡,忌寒凉、油炸食物;
2、忌凉水洗澡、洗头;
3、过饥过饱禁做;
4、女性三期禁用;
5、癫痫病,严重的高、低血压,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禁做.;
6、阴虚就是血亏津液亏虚,要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
(八)养生真言
1、  常食银耳、莲子、白梨、藕白色食品、以清肺补气;
2、常吃绿色蔬菜水果、以调肝脏;
3、常吃黑色食品、以补肾养精,阿胶、熟地、茱萸、枸杞、桑葚、百合等为滋阴补血之品;
4、滋阴潜阳、清淡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鱼类;
5、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
6、阴虚者,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尤其要注意“秋冬养阴”。
(九)操作流程:(60分钟)
1、安神养血:嗅静心安神精纯液;
2、正气提升(8-10分钟):疏通督脉及膀胱经,(滋阴开穴中草液+通督正阳中草药液);
3、滋阴养血(10-15分钟):疏通胸腹部任脉、肾经、冲脉、脾胃经(滋阴开穴中草液+滋阴固本中草液)
4、清心利肺(5-8分钟):疏通肺经、心经、心包经(滋阴开穴中草液+滋阴润肺中草液);
5、玉石畅通气血(10-15分钟):疏通腿部肾经、肝经、脾经(滋阴开穴中草液+调阳理气中草液+运湿健脾中草液);
6、固本培元(15-20分钟):托玛琳能量药包热敷命门、肾俞;
7、温灸(15-20分钟):(灸神阙、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等穴),每个穴位3-5分钟;
8、滋阴升阳:滋阴中草药包,家居每周1-2次泡足,每次20-30分钟。
手法:
(一)嗅觉疗法
   用静心安神精纯液6-7滴加入香薰灯进行香薰吸入。
(二)正气提升(背部)
  用滋阴开穴中草液与通督正阳中草药液1.3:1.3调和在背部开穴疏通。
1、开穴:膀胱经、督脉,寸点,包两侧拉回并点按风池风府;(3遍)
2、双拇指平行推督脉、交替推督脉、走 “s”推督脉;(3遍)
3、双拇指平行推膀胱经和肩胛骨缝,再交替揉拨,加强八髎穴的疏通;(3遍)
4、双手掌交替推督脉,膀胱经,由上到下;(3遍)
5、双掌合十,小鱼际来回搓上焦,直到发热为止;
6、双手掌交替平推长强——中枢,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搓到背部由热到烫为止,安抚结束;
(三)滋阴养血(腹部)
用滋阴开穴中草液与滋阴固本中草液1.3:1.3调和在腹部开穴疏通
1、展油,顺时针,逆时针各20下,至腹部发热;
2、点任脉、肾经、脾胃经的穴位各三遍;
3、双手掌根交替向下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3遍)
4、双手重叠揉按脐周;
5、双拇指交替向上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3遍)
6、双手小鱼际在腹部走棱形;
7、双手交替单侧提拉腰侧,从命门到腹股沟;
8、双手搓热敷脐部及脐周,安抚结束;
(四)畅通气血(手三阴及足三阴经)
手部:用滋阴开穴中草液与滋阴润肺中草液1.3:1.3调和在手部开穴疏通;
腿部:用滋阴开穴中草液+调阳理气中草液+运湿健脾中草液1.3:1.3:1.3调和在腿部开穴疏通;
 
1、展油开穴:其中重点穴位需要着重加强(中府、太渊、极泉、神门、内关、劳宫、涌泉、太溪、太冲、蠡沟、三阴交、阴陵泉、血海);(3遍)
2、双手拇指平推以上六条经络(顺经推);
3、双手拇指揉拔以上六条经络,经络於阻处加强疏通,掌推安抚结束(顺经推);
4、用玉石疏通,每条经络刮3-5遍,顺着经络的走向刮,於阻处重点疏通。
 
二、阳虚体质膏摩养生疗程
(一)阳虚体质的特点
多见肥胖者,偶有瘦弱,舌红,少苔或无苔,有见龟裂者,头晕,头痛,自汗,脱发,说话无力,少气,体寒肢冷,便溏或便秘,多喜热食物,多沉静内向,女性阳虚者,常见痛经、性冷淡、宫寒、月经不调,会引起不孕不育,流产;男子多见阳痿,滑精;阳虚是体内能量不足,动力不足,血行不畅,久之会形成瘀血。
(二)中医辨证
阳虚以肾阳虚表现为主,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阳之火亏虚,阳虚不制阴而导致阴盛,表现为头晕头痛,自汗,体寒肢冷,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不育,性欲下降等;男子多见阳痿,滑精等;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肾阳虚会引起肝阳虚,肝又克脾土,引起脾阳虚,乃至出现各种痹证,阳虚是体内能量不足,动力不足,后果是严重的。
(三)调理方针
先天之本的肾阳虚,肾中元阳之火亏虚,体内动力之火虚弱,首先调理的是肾脏,肾与膀胱表里关系,膀胱经是排毒行气血的大阳脉,肾阳的生成和盛衰全赖脾胃二脏运化精谷濡养,必须调脾胃,以阴养阳;另要打通阳气之源——督脉;通肝、脾、胃、胆经排毒,调肝阳、脾阳,补气血养气血。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四)易感疾病:
肝肾阳虚会导致各种妇科炎症的发生,肝肾排毒能力下降,毒素的沉积会使人出现各种色斑,脂毒会引发心脑血管的疾病,水毒会引发水肿,肝藏血不足或藏血失职会引发神经衰弱、心肌缺血、脑萎缩、月经不调、崩漏、出血症等;脾胃阳虚,会导致慢性胃炎,胆囊炎,胰腺炎,胆结石等。
(五)疗程功效
1、温肾助阳、提升正气;
2、通督温阳补虚;
3、调理男子阳痿、滑精;
4、改善头晕头痛、多梦盗汗自汗;
5、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宫寒、性欲下降、不孕等;
(六)疗程设计(15次为一疗程)
1、疏通期: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2、调理期:每三天一次,两至三个月;
3、巩固期:每周一次,一到两个月。
(七)温馨提示
1、饮食清淡,忌寒凉、油炸食物,
2、忌凉水洗澡、洗头;
3、女性三期禁用;
4、过饥过饱禁做;
5、癫痫病,严重的高、低血压,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禁做;
(八)养生真言
1、常疏通督脉、行气血逐湿;
2、  搓热命门、肾俞提阳气;
3、  常吃健脾食物、小米、大豆、红薯、白薯、薏米、山药等;
4、  常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韭菜、肉苁蓉、鹿茸等。
5、“春夏养阳”在春夏季节,注意从饮食、药物等方面入手,借自然界阳气之助培补阳气,亦可坚持做空气浴或日光浴等,少用空调;
6、一般阳虚主要是因为胃寒引起,胃寒有时还会引起口臭,平时少吃寒性食物。
(九)操作流程(60分钟)
1、养气提神:嗅充阳提神精纯液。
2、正气提升(8-10分钟):疏通督脉、膀胱经,(充阳开穴中草液+充阳通督中草液);
3、养阴培元(10-15分钟):疏通腹部脾胃经、肾经、任脉(充阳开穴中草液+滋阴培元任脉中草液);
4、通行元气(8-10分钟):疏通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充阳开穴中草液+充阳三焦经中草液);
5、玉石畅通气血(10-15分钟):疏通腿部足三阳经和脾经(充阳开穴中草液+充阳健脾中草液+充阳固本中草液);
6、温肾助阳药灸(15-20分钟):补阳中草药包,高度白酒调成膜状,敷于命门、肾俞穴,盖上保鲜膜,同时配合托玛琳能量药包加热敷于膜上;
7、温灸(15-20分钟):足三里、血海、腰阳关、太溪,每个穴位3-5分钟;
手法:
(一)嗅觉疗法
   用充阳提神精纯液6-7滴加入香薰灯进行香薰吸入。
(二)正气提升(背部)
用充阳开穴中草液+充阳通督中草液1.3:1.3调和在背部开穴疏通;
1、开穴:膀胱经、督脉,寸点,包两侧拉回并点按风池风府;
2、双拇指平行推督脉、交替推督脉、走 “s”推督脉;
3、双拇指平行推膀胱经和肩胛骨缝,再交替揉拨,加强八髎穴的疏通;
4、双手掌交替推督脉,膀胱经,由上到下;
5、双掌合十,小鱼际来回搓上焦,直到发热为止;
6、双手掌交替平推长强——中枢,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搓到背部由热到烫为止,安抚结束;
(三)养阴培元(腹部)
用充阳开穴中草液+滋阴培元任脉中草液1.3:1.3调和在腹部开穴疏通;
1、展油,顺时针,逆时针各20下,至腹部发热;
2、点任脉、肾经、脾胃经的穴位各三遍;
3、双手掌根交替向下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3遍)
4、双手重叠揉按脐周;
5、双拇指交替向上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3遍)
6、双手小鱼际在腹部走棱形;
7、双手交替单侧提拉腰侧,从命门到腹股沟;
8、又手搓热敷脐部及脐周,安抚结束;
(四)畅通气血(手三阳及足三阳经、脾经)
手部:用充阳开穴中草液+充阳三焦经中草液1.3:1.3调和在手部开穴疏通;
腿部:用充阳开穴中草液+充阳健脾中草液+充阳固本中草液1.3:1.3:1.3调和在腿部开穴疏通;
1、展油开穴:其中重点穴位需加强刺激(外关、阳池、肩髎、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3遍)
2、双手拇指平推以上七条经络;(顺经推)
3、双手拇指揉拔以上七条经络,经络於阻处加强疏通,掌推安抚结束(顺经推);
4、用玉石疏通,每条经络刮3-5遍,顺着经络的走向刮,於阻处重点疏通。
 
三、痰湿体质膏摩养生疗程
(一)痰湿体质的特点
痰湿体质多肥胖丰满,面色暗黄无光泽,舌苔黄腻,胖大舌,舌边有齿印,急躁或安静,易疲倦,皮肤油,长座疮,喜甜食,白带多有异味,外阴瘙痒,经色暗粘稠,大便粘稠,便秘,小便混浊,皮肤瘙痒,口臭,汗臭等。痰湿体质的人不喜欢喝水,男子喜欢喝酒,饮食结构不合理。
(二)中医辨证
   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就成为“生痰之源”,痰湿停在肝脏易形成脂肪肝、肝囊肿,停在肌肤腠理形成肥胖,停留在心脏就会胸闷、气短、心慌,停留在肺就会咳嗽、咳痰、气喘,混在血液之中就会血粘血稠、高血压、高血脂,停留在肠胃就会消化不良、便溏或便秘,下注盆腔就会引发妇科炎症、囊肿、肌瘤,下注下肢就会水肿、脚气等。痰湿内滞影响气血的运行,因而“黄帝内经”上讲“百病皆由痰做祟”。痰湿是体内的一种阴毒,阴毒包括痰毒、水毒、血毒等。“易经”中提示人到中年,阴盛阳消开始,要及时排阴毒。中医讲“怪痰多疾”,胸痹、胸闷、中风、瘰疬、甲亢等均与痰作祟有关。
(三)调理方针
健脾祛湿是调理痰湿体质的主导思想。疏通膀胱经、胆经、脾胃经、三焦经、大肠经、肺经等以利水道,除痰湿,清除血液、腠理、脏腑、经络之中的湿毒;通任督二脉,行气血利水排毒。
(四)易感疾病
      痰湿内停易发生肥胖症、脂肪肝、肝囊肿、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妇科炎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囊肿增生等疾病。
(五)疗程功效
1、通经活络、健脾化湿、利水排毒;
2、疏肝利胆、行气养血;
3、改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虚胖、妇科炎症等;
4、改善面部肤色偏黄、座疮等;
5、预防各种痰湿易感疾病。
 
(六)疗程设计(15次为一疗程)
1、疏通期: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2、调理期:每三天一次,两至三个月;
3、巩固期:每周一次,一到两个月。
(七)温馨提示
1、饮食清淡,忌寒凉、油炸、辛辣食物,忌吃火锅、饮酒、抽烟,应节制饮食;
2、24小时内忌凉水洗澡、洗头;
3、女性三期禁用;
4、过饥过饱禁做;
5、癫痫病,严重的高、低血压,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禁做;
(八)养生真言
1、多敲肝胆经、点血海、中脘、三阴交等;
2、推膀胱经、排除浊湿;
3、热水泡脚20--30分钟、出微汗即可;
4、多食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蛰、洋葱、大枣 、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茯苓等祛湿食物。
(九)操作流程:(60分钟)
1、舒缓安神:嗅化湿助神精纯液;
2、正气提升、排浊(8-10分钟):疏通督脉、膀胱经(除湿浊开穴中草液+清浊利水膀胱经中草液);
3、利血生清(10-15分钟):疏通腹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通任养血排毒中草液+养胃驱浊中草液)
4、清浊排毒(8-10分钟):疏通大肠经、肺经、三焦经(除湿浊开穴中草液+排浊大肠经中草液)
5、利水排浊(10-15分钟):疏通腿部脾经、胃经、胆经、膀胱经(除湿浊开穴中草液+健脾运湿中草液+升阳清毒胆经中草液);
6、脉络清浊灸(15-20分钟):脉络清浊药包加高度白酒调成膜状,敷于神阙穴盖上保鲜膜用红外线灯加热或艾灸;
7、温灸(15-20分钟):灸建里、水分、三阴交、阴陵泉、中渎等穴,每穴位3-5分钟;
8、升阳排湿:每周泡足1-2次,每次20-30分钟(清热祛湿中草药包);
手法:
(一)嗅觉疗法
   用化湿助神精纯液6-7滴加入香薰灯进行香薰吸入。
(二)正气提升(背部)
用除湿浊开穴中草液+清浊利水膀胱经中草液1.5:1.3调和在背部开穴疏通;
1、开穴:膀胱经、督脉,寸点,包两侧拉回并点按风池风府;
2、双拇指平行推督脉、交替推督脉、走 “s”推督脉;
3、双拇指平行推膀胱经和肩胛骨缝,再交替揉拨,加强八髎穴的疏通;
4、双手掌交替推督脉,膀胱经,由上到下;
5、双掌合十,小鱼际来回搓上焦,直到发热为止;
6、双手掌交替平推长强——中枢,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搓到背部由热到烫为止,安抚结束;
(三)利血生清(腹部)
用通任养血排毒中草液+养胃驱浊中草液1.3:1.3调和在腹部开穴疏通;
1、展油,顺时针,逆时针各20下,至腹部发热;
2、点任脉、肾经、脾胃经的穴位各三遍;
3、双手掌根交替向下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3遍)
4、双手重叠揉按脐周;
5、双拇指交替向上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3遍)
6、双手小鱼际在腹部走棱形;
7、双手交替单侧提拉腰侧,从命门到腹股沟;
8、又手搓热敷脐部及脐周,安抚结束;
(四)畅通气血,利水排浊(手部:大肠、肺、三焦经,腿部:脾胃、胆、膀胱经)
手部:除湿浊开穴中草液+排浊大肠经中草液2:1.3调和;
腿部:除湿浊开穴中草液+健脾运湿中草液+升阳清毒胆经中草液2.5:1.3:1.3调和;
1、展油开穴:其中重点穴位需加强刺激(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中渎、阳陵泉、尺泽、合谷、太渊等);(3遍)
2、双手拇指平推以上七条经络;
3、双手拇指揉拔以上七条经络,经络於阻处加强疏通,掌推安抚结束;
4、用玉石疏通,每条经络刮3-5遍,顺着经络的走向刮,於阻处重点疏通。
注意事项:腹部胀者加盘肠法、压法以重手法泻之,以利水毒和痰毒的排出。
 
四、湿热体质膏摩养生疗程
(一)湿热体质的特点
湿热体质是体内又湿又热,体型丰满,面色黄暗,舌红,苔黄腻,舌边有齿印,疲乏无力,皮肤油,口臭,喜冷饮,白带黄粘稠、有异味,经色红粘稠,外阴瘙痒,大便粘稠,便秘,小便黄、混浊,妇科炎症等。
(二)中医辨证
     湿热内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上行引发头痛头胀,面色红,面部皮肤油、长座疮,咽喉炎,气管炎等;下注会导致生殖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炎、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於阻肝胆易引发胸胁胀痛、乳腺增生、脂肪肝等;於积脾胃导致脾失健运,食欲差、消化不良、口臭、口腔溃烂、肌肉酸痛、肥胖等。“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受外邪或内因的影响,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湿热内停,干扰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而引发各种疾患。
(三)调理方针
疏肝利胆,调理脾胃是利湿除热的关键,打通除湿热的渠道,切断滋生湿热的源头,必须疏通膀胱经、脾胃经、肝胆经、肺经、大肠经,以利水道,清湿热,清除血液、腠理、脏腑经络之中的湿毒;通督脉以行气血促排毒。
(四)易感疾病
 湿热攻击上焦会导致肺炎、气管炎、咽炎、甲状腺炎、乳腺增生、头痛、失眠的发生;湿热侵犯中焦会使肝脾受损,导致脂肪肝、酒精肝、胃炎、胆结石、肝炎、胆囊炎、重症肌无力等症的发生;湿热下注,会发生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湿热犯皮肤,会引起脓疱痤疮,毛囊炎,酒糟鼻,疮疖肿毒及各种皮肤癣;湿热停留于关节,会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风湿热证,以致瘫痪。
(五)疗程功效
1、通经活络、健脾化湿;
2、疏肝利胆、行气养血;
3、通膀胱经、以利水排浊;
4、改善体内湿热引起的各种亚健康症状;
5、预防各种湿热易感疾病
(六) 疗程设计(15次为一疗程)
1、疏通期: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2、调理期:每三天一次,两至三个月;
3、巩固期:每周一次,一到两个月。
(七)温馨提示
1、24小时内忌凉水洗澡、洗头;
2、女性三期禁用;
3、过饥过饱禁做;
4、癫痫病,严重的高、低血压,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禁做。
(八)养生真言
1、常敲肝胆经,推膀胱经、脾胃经,点血海、中脘、三阴交、中渎等穴,排浊除湿;
2、饮食清淡,忌寒凉、油炸、辛辣食物,忌吃火锅、饮酒、抽烟,应节制饮食;
3、忌食湿热食物如:芒果、菠萝、榴莲、荔枝、大白菜、莲藕等;
4、多喝水(1500ml-2000ml/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5、热水泡脚20--30分钟、出微汗即可;
6、可用菊花、金银花、金钱草、蒲公英、冬瓜、薏米仁、赤小豆等食物泡茶或煮水喝。
 
(九)操作流程:(60分钟)
1、养心安神:嗅养心安神精纯液;
2、正气提升、排除湿热(8-10分钟):疏通督脉、膀胱经(祛浊清热开穴中草液+化湿祛热中草液)
3、利肺清内热(5-8分钟):疏通肺经、大肠经(祛浊清热开穴中草液+清热利水肺经中草药液);
4、健脾理气:(15-20分钟):疏通腿部肝胆经、脾胃经、膀胱经(祛浊清热开穴中草药液+中焦排浊脾经中草液+疏肝平阳中草液+助阳利湿中草液)
5、祛湿排浊灸(15-20分钟):清湿运脾药包加高度白酒调成膜状,敷于神阙、天枢,盖上保鲜膜,同时配合托玛琳能量药包加热敷于膜上;
6、温灸(15-20分钟):灸涌泉、手三里、太溪、水道、阴陵泉等穴,每个穴位3-5分钟;                                                                                                                                                                                                                                                          
7、滋阴除湿热:家居每周1-2次泡足,每次20-30分钟(滋阴泡足药包);
手法:
(一)嗅觉疗法
   用养心安神精纯液6-7滴加入香薰灯进行香薰吸入。
 
(二)正气提升(背部)
用祛浊清热开穴中草液+化湿祛热中草液2:1.3调和在背部开穴疏通;
1、开穴,拇指寸点督脉和膀胱经,拉回包肩并点风池风府;
2、双拇指平行推督脉、交替推督脉、走 “s”推督脉;
3、双手拇指推膀胱经,再拨膀胱经;
4、又手虎口滑肩胛骨缝。
5、双手重叠,掌根揉按督脉及膀胱经;
6、双掌合十,小鱼际来回搓上焦,直到发热为止;
7、双手掌交替平推长强——中枢,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搓到背部由热到烫为止,安抚结束;
(三)畅通气血,清热排湿(手部:肺经、大肠经,腿部:脾胃经、肝胆经、膀胱经)
手部:用祛浊清热开穴中草液+清热利水肺经中草药液1.5:1.3调和;
腿部:用祛浊清热开穴中草药液+中焦排浊脾经中草液+疏肝平阳中草液+助阳利湿中草液3:1.3:1.3:1.3调和;
 
1、展油开穴:其中重点穴位需加强刺激(三阴交、阴陵泉、太冲、蠡沟、足三里、中渎、阳陵泉、云门、尺泽等);(3遍)
2、双手拇指平推以上七条经络;
3、双手拇指揉拔以上七条经络,经络於阻处加强疏通,掌推安抚结束;疏通,掌推安抚结束;
4、用玉石疏通,每条经络刮3-5遍,顺着经络的走向刮,於阻处重点疏通。
注意事项:湿热重者,可加以罐疗,以加快排湿。
 
 五、气虚体质膏摩养生疗程
(一)气虚体质的特点
   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比较相近,阳虚体质以阳气虚,热量不足畏寒为主;气虚体质主要反应脏腑功能低下,尤其是肺和脾的功能相对弱一些,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淡白或偏黄,舌淡少苔,脉细弱,心慌心悸,失眠,自汗,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体寒肢冷,宫寒,月经量少、色暗,性欲下降,闭经,痛经,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等。   
(二)中医辨证
   气虚一般来讲指肺气虚和肾气虚,肾主纳气,肾气虚则阳火衰弱,导致体寒肢冷、宫寒以及妇科各种炎症等;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就会心慌气短、说话无力等;脾气虚易造成气血生化不足,脏器下垂,其次水谷消化不掉,只能加工成半成品——痰湿,以致全身无力,中气下陷等;气虚又导致血虚,形成恶性循环,体内积聚大量毒素。
(三)调理方针
   调养“后天”以养“先天”,“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调理以理气解郁、补肾健脾、补气升阳,调养肾、脾、肺等脏为主,必须疏通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等经络以畅通气血,调养脏腑。
(四)易感疾病
气虚会导致闭经,痛经,宫寒、肌瘤、囊肿等妇科疾病,中气不足会引发胃下垂,子宫下垂;肾气不足,水无法蒸化,清浊不分,水滞留导致水肿,肾炎等,心肾不交,又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等症。
(五)疗程功效
1、补气升阳、静心安神;
2、健脾助运,温肾助阳;
3、改善闭经、痛经、宫寒、性欲下降等妇科问题;
4、改善胃、子宫等脏器下垂症;
5、改善气虚引起的各种亚健康症状及预防各种易感疾病。
(六)疗程设计(15次为一疗程)
1、疏通期: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2、调理期:每三天一次,两至三个月;
3、巩固期:每周一次,一到两个月。
(七)温馨提示
1、过饥过饱禁做;
2、24小时内忌凉水洗澡、洗头;
3、女性三期禁用;
4、癫痫病,严重的高、低血压,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禁做。
 
(八)养生真言
1、饮食清淡,忌寒凉、油炸食物;
2、经常吃粳米、糯米、小米、大麦、白薯、萝卜、香菇、鸡肉、牛肉、狗肉、黄芪、党参、山药、大枣、蜂蜜等食物;
3、常推脾胃经以助消化,推肾经、肺经、胆经养气血;
4、适量运动比如:慢跑、爬山、太极、瑜伽等有氧运动;
5、热水泡脚20--30分钟、出微汗即可。
 
(九)操作流程:(60分钟)
1、提神醒脑:嗅提神醒脑精纯液;
2、补气升阳(15-20)分钟:用太乙补气熏蒸药包做腰肾部熏蒸,以不超过50度的药气通达肾部,滋补下焦,温宫暖肾;
3、正气提升(8-10分钟):疏通督脉、膀胱经,(正气开穴中草液+正气补阳中草液);                                                                                                                                                                                                                                                                                                                                                                                                                                                                                                                                                                                                          
4、补肺益气(5-8分钟):疏通肺、大肠经(正气开穴中草液+正气生清肺经中草液);
5、补肾健脾(10-15分钟):疏通腿部脾胃经、肾经、膀胱经,(正气开穴中草液+正气培元中草液+正气养脾中草液)
6、培元固本(15-20分钟):托玛琳能量药包加热后敷于命门及肾俞;
7、理气中药灸(15-20分钟):灸三阴交、足三里、血海、涌泉、神阙等穴位;
8、温中理气:家居每周1-2次泡足,每次20-30分钟(通络补气中草药包)。
手法
(一)嗅觉疗法
   用提神醒脑精纯液6-7滴加入香薰灯进行香薰吸入。
(二)正气提升(背部)
用正气开穴中草液+正气补阳中草液2:1.3调和在背部开穴疏通;
1、展油开穴,督脉、夹脊、膀胱经的穴位各三遍,拉回包肩并点风池风府;(3遍)
2、双拇指平行推督脉、交替推督脉、走 “s”推督脉;(3遍)
3、双拇指平行推夹脊、交替推夹脊;(3遍)
4、双拇指平行推膀胱经、交替推膀胱经,双拇指同时由内而外拨膀胱经;(3遍)
5、双拇指重叠或成一字形理膀胱经(由上而下),双拇指重叠由外
向内拨膀胱经,由轻至重拨三下,先左侧后右侧;(3遍)
6、双手掌重叠从上往下推督脉及膀胱经;(3-5遍)
7、由肩胛骨往手掌心方向排毒每侧各3遍,安抚结束。
(三)畅通气血(手部:肺经、大肠经;腿部: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
手部:用正气开穴中草液+正气生清肺经中草液1.5:1.3调和;
腿部:用正气开穴中草液+正气培元中草液+正气养脾中草液3:1.3:1.3调和;
1、展油开穴:其中重点穴位需加强刺激(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中渎、涌泉、太溪、云门、尺泽等);(3遍)
2、疏通:双手拇指平推经络;(3-5遍)
3、双手拇指揉拔经络,经络於阻处加强疏通,安抚结束;
4、用玉石疏通,每条经络刮3-5遍,顺着经络的走向刮,於阻处重点疏通。
 
六、血瘀体质膏摩养生疗程
(一)血瘀体质的特点
  血瘀体质舌头上有瘀点或瘀斑,舌质发紫,舌下静脉怒张,头痛,面色晦暗,口干,急躁,疲倦,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经色暗有血块,高血压,精神抑郁,妇科炎症,闭经,指甲发紫,肢体有青紫色斑等。血瘀体质很能见到白白净净、清清爽爽的面容。
(二)中医辨证
   血瘀体质的形成多因长期受寒或受热,长期精神抑郁,全身血脉不通畅;血瘀易凝滞成为血毒,临床多见脏腑有瘀血、子宫有瘀血,皮下有瘀血,周身疼痛,肿块,血瘀质多畏风寒,中医讲“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直接影响体内营养的吸收,如不及时调理,血毒入了髓就难以施治了。
(三)调理方针
   调理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畅通气血,活血化瘀为主。打通任督二脉,提气行血,破血祛瘀,以气养血;疏通脾胃、肝胆经、膀胱等经络以畅通气血,调养脏腑,解除於阻。
(四)易感疾病
血瘀质易患肿瘤,比如:乳腺增生、乳腺癌、囊肿、纤维瘤,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囊肿,脂肪肝、肝囊肿及各脏腑恶性肿瘤等;女性血瘀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不育等各种妇科疾病,易引发抑郁症,精神障碍等。
(五)疗程功效
1、疏经活络、活血祛瘀;
2、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3、改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
4、预防肿瘤及各种血瘀质易感疾病;
5、改善血瘀质引起的各种亚健康症状。
(六)疗程设计(15次为一疗程)
1、疏通期: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2、调理期:每三天一次,两至三个月;
3、巩固期:每周一次,一到两个月。
(七)温馨提示
1、饮食清淡,忌寒凉、油炸食物;
2、忌凉水洗澡、洗头;
3、过饥过饱禁做;
4、女性三期禁用;
5、癫痫病,严重的高、低血压,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禁做;
 
(八)养生真言
1、於阻、阿是穴痛点处多做按摩;
2、常敲肝胆经,疏肝解郁;
3、每晚用热水泡脚、逐瘀下行;
4、常吃核桃、油菜、黑豆、山楂糕、香菇、南瓜、玉米、海带、等食物可活血化瘀,少量饮酒,适量吃醋,山楂粥花生粥很相宜。活血草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桃仁等。
5、在精神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调畅,营卫流通,有利改善血瘀体质;
6、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如:舞蹈、瑜伽、慢跑、打球等。
 
(九)操作流程:(60分钟)
1、安神减压:嗅化瘀减压精纯液;
2、正气提升、利水化瘀(8-10分钟):疏通督脉、膀胱经,(化瘀开穴中草液+化瘀清毒膀胱经中草液)
3、通任化瘀(8-10分钟):疏通腹部任脉、脾经、胃经(化瘀开穴中草液+化瘀通任脉中草液);
4、畅通气血(15-20分钟):疏通腿部肝胆经、脾胃经、膀胱经(化瘀开穴中草液+化瘀疏肝中草液+利胆化瘀中草液+运湿健脾中草液)
5、化瘀太极灸(15-20分钟):用化瘀太极药包加高度白酒调成膜状,敷于神阙穴,盖上保鲜膜,再配合托玛琳能量药包加热敷于膜上;
6、理气中药灸(15-20分钟):灸气海、关元、三阴交、太冲、行间等穴位,每穴3-5分钟。
手法
(一)嗅觉疗法
   用化瘀减压精纯液6-7滴加入香薰灯进行香薰吸入。
(二)正气提升(背部)
用化瘀开穴中草液+化瘀清毒膀胱经中草液2.5︰1.3调和在背部开穴疏通;
1、展油开穴,督脉、夹脊、膀胱经的穴位各三遍,拉回包肩并点风池风府;(3遍)
2、双拇指平行推督脉、交替推督脉、走 “s”推督脉;(3遍)
3、双拇指平行推夹脊、交替推夹脊;(3遍)
4、双拇指平行推膀胱经、交替推膀胱经,双拇指同时由内而外拨膀胱经;(3遍)
5、双拇指重叠或成一字形理膀胱经(由上而下),双拇指重叠由外
向内拨膀胱经,由轻至重拨三下,先左侧后右侧;(3遍)
6、双手掌重叠从上往下推督脉及膀胱经;(3-5遍)
7、由肩胛骨往手掌心方向排毒每侧,安抚结束。
(三)通任化瘀(腹部)
用化瘀开穴中草液+化瘀通任脉中草液2.5︰1.3调和在腹部开穴疏通;
1、展油,顺时针,逆时针各20下,至腹部发热;
2、点任脉、脾胃经、肾经的穴位(3遍);
3、双手掌根交替向下推任脉、脾经、胃经、;(3遍)
4、双手重叠揉按脐周;
5、双拇指交替向上推任脉、脾经、胃经;(3遍)
6、双手小鱼际在腹部走棱形,安抚结束;
(四)畅通气血(腿部脾胃经、肝胆经、膀胱经)
用化瘀开穴中草液+化瘀疏肝中草液+利胆化瘀中草液+运湿健脾中草液1.5︰1.3︰1.3︰1.3调和疏通腿部经络;
1、展油开穴:其中重点穴位需加强刺激(血海、三阴交、太冲、中都、中渎、阳陵泉、委阳、承扶等);(3遍)
2、双手拇指平推五条经络;
3、双手拇指揉拔以上五条经络,经络於阻处加强疏通,掌推安抚结束;
4、用玉石疏通,每条经络刮3-5遍,顺着经络的走向刮,於阻处重点疏通。
注意事项:血瘀体质多虚弱,虽操之泻法,但手法不宜太重,不可急功近利,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血瘀体质,需要一段时间来调理,不可操之过急。
 
七、气郁体质膏摩养生疗程
(一)气郁体质的特点
气郁体质瘦人多见,郁闷,爱生闷气,头晕目眩,失眠,面色暗发青、有色斑,舌苔白而薄或淡红、有瘀血,语言低弱,常叹气,敏感多疑,胸胁疼痛,乳腺增生,痛经,闭经,经量少有血块等。
(二)中医辨证
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人体的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以外,且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是血瘀体质的发展初期阶段。
(三)调理方针
气郁主要是指肝气瘀滞、肝不调达、气血凝滞,肝脏为主要调理脏腑,解郁又要依靠行气和纳气,要靠心脏的推动,靠肺气和肾气的参与,气郁才得以舒缓、所以要调理肺肾心三脏。
(四)易感疾病
气郁质易患慢性咽炎,梅核气,甲亢,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胆囊炎,慢性肝炎,妇科方面易患经前紧张综合症,乳腺增生、囊肿,子宫肌瘤,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宫颈炎等。气郁久之,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症等精神方面的障碍,大量毒素积沉,会造成严重后果。
(五)疗程功效
1、疏肝理气、解郁散结,预防乳腺增生;
2、清肺补气、除湿利水;
3、增强自信,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4、改善气郁引起的各种亚健康症状;
5、调理神经官能症,延缓更年期;
6、预防各种气郁易感疾病。
(六)疗程设计(15次为一疗程)
1、疏通期: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2、调理期:每三天一次,两至三个月;
3、巩固期:每周一次,一到两个月。
(七) 温馨提示
1、24小时内忌凉水洗澡、洗头;
2、女性三期禁用;
3、过饥过饱禁做;
4、癫痫病,严重的高、低血压,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禁做;
(八)养生真言
1、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运动。
2、饮食清淡,忌寒凉、油炸食物;
3、常敲肝胆经、肺经;
4、少量饮用红酒,行气活血化瘀;
5、多食行气血食物,如茴香、刀豆、橙子、佛手、荞麦、韭菜、大蒜、火腿等食物,草药用青皮、川楝子、香附等;
6、常看鼓励、激励意义的电影、电视,陶冶情操。
 
(九)操作流程:(60分钟)
1、解郁怡神:嗅解郁怡神精纯液;
2、正气提升(8-10分钟):疏通督脉,膀胱经(解郁开穴中草液+通督疏气中草液);
3、补肺益气(8-10分钟):疏通肺经、心经、心包经(解郁开穴中草液+疏肺理气中草液);
4、疏肝利胆(10-15分钟):疏通腿部肝胆经、肾经(解郁开穴中草液+疏肝解郁中草液+助阳排毒胆经中草液);
5、解郁中药灸(15-20分钟):用疏肝涵木中药包加高度白酒调成膜状,敷于脐部神阙穴、关元、气海穴,再配合托玛琳能量药包加热敷于膜上;
6、理气温灸(15-20分钟):灸太冲、行间、血海、三阴交、丘虚等穴位,每穴3-5分钟。
手法:
(一)嗅觉疗法
   用解郁怡神精纯液6-7滴加入香薰灯进行香薰吸入。
(二)正气提升(背部)
用解郁开穴中草液+通督疏气中草液2︰1.3调和在背部开穴疏通;
1、展油开穴,督脉、夹脊、膀胱经的穴位各三遍,拉回包肩并点风池风府;(3遍)
2、双拇指平行推督脉、交替推督脉、走 “s”推督脉;(3遍)
3、双拇指平行推夹脊、交替推夹脊;(3遍)
4、双拇指平行推膀胱经、交替推膀胱经,双拇指同时由内而外拨膀胱经;(3遍)
5、双拇指重叠或成一字形理膀胱经(由上而下),双拇指重叠由外
向内拨膀胱经,由轻至重拨三下,先左侧后右侧;(3遍)
6、双手掌重叠从上往下推督脉及膀胱经;(3-5遍)
7、由肩胛骨往手掌心方向排毒每侧,安抚结束。
(三)畅通气血(手部:肺经、心经、心包经;腿部:肝经、胆经、肾经)
手部:解郁开穴中草液+疏肺理气中草液1.5︰1.3调和;
腿部:解郁开穴中草液+疏肝解郁中草液+助阳排毒胆经中草液3︰1.3︰1.3
1、展油开穴:其中重点穴位需加强刺激(太冲、蠡沟、阳陵泉、风市、尺泽、太渊等);(3遍)
2、疏通:双手拇指平推经络;(3-5遍)
3、双手拇指揉拔经络,经络於阻处加强疏通,安抚结束;
4、用玉石疏通,每条经络刮3-5遍,顺着经络的走向刮,於阻处重点疏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