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要的是避免劳动者权利“纸面化”

 红瓦屋图书馆 2012-05-10
重要的是避免劳动者权利“纸面化”

  人社部、国务院法制办5月8日出台《特殊工时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企业在保障正常生产运营情况下,日工作时间超过4小时,应保证劳动者享受不少于20分钟工间休息,而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作时间(本报今日A14版)。

  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时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好消息,但是,靠什么使之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成为“纸面规定”呢?

  不少网友表达了忧虑和担心——难以落实甚至被架空。客观地说,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时的现实指向非常明显,那就是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但网友的忧虑也是切实体验,有调查显示:最新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显示,国内职员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8.66个小时,30%的职员超过11小时。而不少老板对加班工人不支付加班费。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谨防劳动者权利“纸面化”,在笔者看来,就是一道社会课题。

  工作权和休息权都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这是常识,但在我国很长时间内都被遮蔽了。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如果需要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应当按照相应标准支付高于员工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但事实上真正能够执行的企业并不多,员工加班基本上成了做义工。这说明《劳动法》有的规定已经被架空了,由此忧虑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时难以落地,不值得奇怪。

  企业利益被抬到了不合适的位置,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员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健康,要求员工拼命工作,任意延长工时,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公众的忧虑是值得重视的社会情绪。

  进一步说,在担忧“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时”难以落地的情绪背后,隐藏着劳动者权利贫困和话语权难以实现的尴尬。一是不少员工相比于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二是员工和企业的话语权分配极端不平衡,三是缺少维护员工权益的社会组织存在。

  智联招聘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上班族由于频繁加班而身体每况愈下,但面对企业的晋升和淘汰机制,他们常常“自愿加班”。面对竞争和就业危机,员工的合法权益自然就难以得到保护。因此,就笔者的看法,这就需要国家的介入,提升普通劳动者的权利,平衡话语权的分配,同时加强工会的维权能力。惟有如此,才能消除“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时”背后的权利纸面化忧虑。 (河南 朱四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