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肾要分阴阳:三种“地黄丸”的选用方法

 shanlieng 2012-04-23
 
查看文章
 
补肾要分阴阳:三种“地黄丸”的选用方法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上午 12:47

补肾要分阴阳:三种“地黄丸”的选用方法

作者:唐略

    有一次,我兴致勃勃地与一位医学同道谈起我非常景仰的某位医学前辈,不料,这位同道非常不屑,说这位前辈水平很一般,并且举出很多例子。我吃了一惊,后来转念一想,也难怪,越是高明的人越会遭到各种误解,于是,有人说他好,有人说他不好。可以说,各行各业的高人都是如此,毁誉参半。

    世道就是如此。岂止高人会遭人诋毁,好药也会遭人误用或诋毁呢。六味地黄丸作为一个好药,也是这个命运。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推崇六味地黄丸的。我亲眼见过好几位老中医说:“六味地黄丸治肾病,基本没用。”“我当了大半辈子医生,从来没有用过六味地黄丸。”

    其实,并非六味地黄丸无用,而是他们不会用而已。作为一种药物,它不是通治所有肾病的“万金油”式药物。遇到不同的病情,还要有不同的变化。

    正是因为六味地黄丸用途广,所以,古人在它的基础上加一两味药,又创造出很多新药,以加强其疗效。比如: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还有七味都气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构成一群药,像一个“家族”,各成员性质相似,但又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殊本领。这些药,直到今天,制药厂还大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养生治病,也要熟悉熟悉一下这一个中成药家族。

    我们常说的肾虚,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一般来说,小孩、年轻人肾阴虚的情况比较多,中老年人则容易出现肾阳虚,这可以作为判断肾阴虚和肾阳虚的一个参考。古人云:“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这才是判断肾阳虚还是肾阴虚的金标准:

    阳虚的显著特点是冷。如果出现腰膝酸冷、怕冷、四肢发冷、浑身软弱无力、面色发白、眩晕、精神萎靡、阳痿、男女不育、久泻不愈、小便清长,舌苔严重发白等情况,就是肾阳虚,这时候,不仅要滋补肾阴,而且还有振奋一下肾阳。所以要用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也叫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附子、肉桂。附子、肉桂是热药。如果把肾比作一盏灯,那么肾阳就好比灯火,肾阴就好比灯油。用六味地黄丸滋阴好比往灯里添油,而用附子、肉桂则好比往灯芯上加火,有油有火,灯自然就点亮起来了。桂附地黄丸不宜常吃,吃到肾阳振奋起来了,各种寒象消失了,可以改服六味地黄丸善后。

    阴虚的显著症状是热。如果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身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少苔等情况,这就是肾阴虚,直接用六味地黄丸就可以了。这好比这盏灯上的火还没有灭,只要添点油就够了。

    阴虚生火,如果阴虚比较严重,肾中生火了,则会出现手足心阵阵发热、睡着时出汗、尿频尿黄、口燥咽干、舌根部苔黄等症状。这是肾中有火,好比做实验用的酒精灯,当盛酒精的灯壶里面的油极少的时候,容易使灯火烧到灯壶里。这时候,就要先熄灭灯壶里面的火,在给灯添油了。这时候,可用知柏地黄丸,在滋补肾阴的同时清肾热。

    知柏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这是两味寒凉药。知柏地黄丸也不能久用,否则会导致肾中虚寒,另外,中医还讲“苦寒败胃”,吃多了苦寒药会对胃有影响。尤其是冬天,更应该慎用知柏地黄丸。等舌根部的黄苔变白了,手脚心发热的症状减轻了,我们就可以改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以善后。

    这样,一个六味地黄丸就变成了三个药。肾病是比较可怕病种之一,比较严重的有各种肾炎、肾结石、肾囊肿、尿毒症、肾衰竭等。但任何肾病在其初起阶段都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肾阳虚和肾阴虚症状。遇到了这样的症状,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三个药,就能把即将病倒的肾养回来,把一切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记住“三盏灯”,就可以掌握三种“地黄丸”的用法:
    1.油少无火(肾阴虚且肾阳虚),需加油点火,用桂附地黄丸。
    2.油少有火(肾阴虚,肾阳不虚),需加油,用六味地黄丸。
    3.油非常少,引火入灯壶(肾阴大虚,导致肾中生火),需先熄灭灯壶里的火再加油,用知柏地黄丸。

溃疡、咽喉痛不可怕,锡类散是最好的药

参苓白术丸,补脾养中气

百合固金丸:润肺是养元气的根本

养肺先化痰,有痰就用二陈丸

妻贤夫祸少:六腑保持通畅,五脏就不会出毛病

硫磺软膏的妙用 硫黄原是火中精,烧尽阴虫无处寻

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附子理中丸为何有时无效

玉屏风散:补元气,防外邪,为人体筑起万里长城

肝肾同养,步骤有三:归芍/杞菊/明目地黄丸

锦上添花,肺肾同养:七味都气丸和麦味地黄丸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一、解表剂35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二、清热剂29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三、温里剂27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四、泻下剂22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五、祛湿剂25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六、治燥剂20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七、祛暑剂12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八、理气剂20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九、消食剂17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理血剂22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一、治风剂13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二、和解剂14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三、开窍剂13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四、补益剂21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五、固涩剂14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六、涌吐剂28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七、驱虫剂16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八、生肌剂10个方剂

中医宝库之常见方剂之十九、祛痰剂15个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