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佳年景运 2012-05-15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 神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3、冬不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板书

    生字(易错字)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的,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大课堂: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教学目标:

    1、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提前分组,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

    2、请组长填写表格。(表格见后面)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4、歌谣文字稿、一份小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

    (1)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

    (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图书馆

        上网读物

       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呢?

    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请2-3名说说

    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

    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呢?

    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

    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

    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2、读文,学生评议。(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

    3、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提灯女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歧、欲、敦、窟、渍、瞩”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瞩目”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歧、欲、敦、窟、渍、瞩”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瞩目”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能概括各段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概括各段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不是……就是”“不仅……还”在句子里的作用和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读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提灯女神指什么?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学生字。

    2.检查听写

    歧视幸福赞誉呻吟安慰解除给予传奇

    1)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

    2)传奇的“传”还可以读什么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1.试着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按不同事件,给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

    地放弃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讲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南丁格尔逝世后,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

    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四、学习文章第一段

    (一)读读第一段,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南丁格尔想当护士。

    生:她的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护士。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为什么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与家人抗争?

    (三)再读第一段,寻找答案,用笔画出有关内容,仔细读读。

    1.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当时人们怎样看?

    (有损家族荣誉)

    2.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贵族人的生活。

    (播放影片)

    3.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你了解吗?

    4.那么南丁格尔选择护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什么?

    5.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六、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南丁格尔的资料。做一份专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全文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选择护士职业、霍乱是照顾病人、照料伤员)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一)仔细读书,你认为南丁格尔是怎样的一个人,边读边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做批注。

    (二)全班交流

    (三)交流中指导第五自然段朗读

    1.你对“霍乱”这种病了解吗?

    2.(出示有关“霍乱”的资料)读读这段文字介绍,联系南丁格尔的行为,你有什么体会?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染,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高烧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近两个月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发生霍乱疫情,目前已造成200多人死亡。

      报道说,自上周以来,利比里亚东南部地区的霍乱疫情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当地官员分析,病因可能是患者曾饮用过被污染的河水。

      几内亚比绍卫生部日前透露,霍乱正在该国迅速蔓延,全国9个省中已有7个省发现疫情,目前患者已超过5000人,其中89人不治身亡。

      在尼日利亚东部地区,也有20多人死于近来暴发的霍乱,另有数十人住院。

      在马里,霍乱已至少造成10人死亡。

      在塞内加尔和肯尼亚首都也分别有13人和3人死于霍乱。

      此外,今年初以来,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冈比亚等国也都出现了霍乱疫情。

        3.读出你对她的敬佩之情。

    4.当你读到“日夜奔忙”这四个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白天工作她吃不上饭,晚上工作特别紧张……)

    5.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从第六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

    2.提到“前线”凭你的生活经验,你们对前线有什么认识?

    3.对比读下面两句话,再联系前线思考一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出示ppt

        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组织了一个护士志愿队,赶到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被派往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她是自愿去的,说明她心中有病人;她是自愿去的,冒着生命危险去的。)

    小结方法:

    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联想开来,并与南丁格尔的行为相联系,来体会文章,多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会运用这种方法。

   

    三、总结

    想一想:南丁格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

《黄道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ppt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ppt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六、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呀?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

    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指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必然会回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及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上文进行理解。通过回读第一部分的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细心无私的照料与关爱,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才会出现不寻常的做法。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题。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曾写过阅读日记,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布置作业: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3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自在课前所准备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布置作业:

    1、将今天的发言进一步修改,回家说给家人听,请他们作出评价。

    2、预习“阅读平台”。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动物

        内容:要求:

    1 外貌体态说者听者

    2 生活习性(1)内容准确,观点正确①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

    3 生存环境(2)说话连贯,有条理②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3)语气、语调适当③能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4)动作、声音模拟准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4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连续观察日记《螳螂的启示》。

        (一)引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写过日记,但昨天我们预习的日记——《螳螂的启示》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二)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它属于应用文的一种。

   

    (三)阅读内容,明确写法特点:

    1、指名朗读,每名学生朗读一则日记,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是否朗读得正确、流利,想想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明确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这六则日记,边读边思考:从这几则连续观察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画下来。

    3、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1)先小组内交流。提示:可以从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谈,但必须要结合日记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交流收获。

    2)全班进行交流。

    ①仔细认真地观察。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

    ②认真思考。能通过观察事物,进一步思考,从中获得启示。

    ③能坚持进行观察,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④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

    ⑤能运用各种写作方法描写观察对象。如:比喻、设问。

    ……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则日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2、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作者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一定能!

        (五)布置作业:

    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准备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5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放寒假前,或学期初就布置给学生观察任务,确定观察对象,开始进行连续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及时作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在此期间,教师要经常询问学生观察及记录的情况,解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观察时间 观察重点 详细情况记录  自己所联想到的  连续观察后获得的启示

    (一)引入:

    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种应用文,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板书)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写法:

    1、默读《螳螂的启示》,回忆从这几则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2、将《螳螂的启示》中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练习朗读。

     (四)习作讨论平台:

    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

    2、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我们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3、展示34名同学的观察记录表格,简单评议。

    4、班级中统计一下,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师小结:变化比较快,比较明显的事物往往适于我们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如:天气在一周内的变化、科学小实验前后的变化等。而变化相对时间段稍长一些的事物,适于我们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如:饲养蚕宝宝、泡水仙头等。

    5、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第一个同学实现选择好了观察内容,准备进行连续观察;

    第二个同学选择了日记的写作内容;

    第三个同学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要注意的内容上的衔接,要写完整。

    6、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自己提示些内容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提示:写法方面、格式方面、内容方面,如:描写细致,获得了启示等。

        (五)学生先试写一则,教师巡视。

    (六)讲评一两则学生当堂所写的日记,修改。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出示ppt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

    简陋弘扬腰缠万贯解囊相助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镭捐献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四、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出示ppt

        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五、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ppt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生:(略)

    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生: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师:(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ppt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2.出示ppt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

    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

    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出示资料:

    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

    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大公无私、伟大……)

    2)赞美的读

        五、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六、对比体会“伟大”

    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

        七、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布置作业

    1.写感受

    2.给课文换题目

《花木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快乐王子》都是剧本)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七.全班评价

        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出示ppt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习作《写自己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2.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3.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有很多差异,兴趣爱好、性格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特点?

        二、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想介绍给大家你的什么特点,想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你的特点?

        三、我们在写文章前,如果能列一个提纲,这样在写文章时,能确保文章更有条理,怎么列提纲呢?我们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

    出示ppt

                       香玉剧社号

    1、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

    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2、捐献飞机的过程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

    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

    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

    3、义演捐献飞机

        在写提纲的时候,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讲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这样在写文章时,会更有条理。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先列个提纲。

        四、举例点评提纲

        五、修改提纲

        六、写作文

        七、讲评文章

    标准:

    1、突出自己的特点。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八、修改文章

        九、优秀作品欣赏

口语交际《个性和性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3.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首先是说性别不一样,但更多的是指男生女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对待突发事件的胆量上,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耐心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如果把这两种差异进行比较,到底哪一种差异更大?或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弱势呢?今天我就们围绕“个性与性别”这个话题,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来讨论讨论吧!

      2.课前准备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确定发言的主题,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3.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ppt:

        1)请先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再举具体事实依据。

    2)要边听边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反驳他人意见时,要拿出自己的事实依据。

    3)使用文明用语。

        4.边总结边归纳(学生可能会从爱好、性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5.学生与老师交流观点

       6.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虽然男孩女孩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异的,但无论做什么,每给人都是平等的,只要努力,男孩女孩在各方面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对吗?

        7.评价

    在讨论交流后,要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在评价别人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虎口藏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ppt(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四、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习作《我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

    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

    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

    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体育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2.能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1.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2.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读一读。

   

    二、自主预习

    1.出示ppt(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双臂碟子握住

    2.出示ppt

   

      饶

   

    1)指名读

    2)“饶”字,换掉一部分可以变成哪些字?

    3.出示ppt

   

      君临天下

   

    1)指名读

    2)君临天下什么意思?

    3)文中指谁,在什么时候有君临天下的感觉。(文中指诺比斯在爬上横杆很得意时)

    4)那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该怎么读?

    4.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围绕“涅利”上体育课,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爬上横木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默读、分段)

    2.讨论、交流

   

    五、再次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2.谁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涅利加仑德洛西……)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

    1.出示ppt

   

    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滚落……)

    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学生抓重点词练读)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一定要坚持)

    5)读出你的坚定,再来读读这句话

    6)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鼓励他、帮助他)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ppt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3.提炼中心

    文章读到这儿,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三、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四、总结归纳

    你能用图形来表示一下人物关系吗?

   

    五、板书设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