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壁画: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石窟壁畫(組圖)

 沪学 2012-05-16

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石窟壁畫(組圖)



chenying99 發表在 圖說曆史|國內 華聲論壇 http://bbs.voc.com.cn/forum-57-1.html


  魏晉南北朝壁畫(1)——《飛天圖》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麥積山在南北朝初期是西北佛教的中心,其石窟至唐代仍繼續修建,至五代、末、元、明、清,皆未荒廢。所以麥積山有各個時代的壁畫、雕塑和建築。其第七十六窟頂部《飛天》,據考證為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麥積山現存最完整的藻井。盡管藻井前半部已嚴重塌毀,但後半部餘下的七身飛天色彩豔麗,線描清晰。印度梵音稱飛天為乾闥婆,又名香音神,是佛教圖像中眾神之 。據說飛天是蓮花的化身,誕生於七寶池中,居住在風光綺麗的天宮七寶山,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出現時則是在鼓樂齊鳴、天花亂墜的佛說法的莊嚴時刻。此藻井中的七身飛天,程式化地上身赤裸,舞帶飄忽,臨空飛舞。其造型優美,姿態輕盈。飛天、浮雲以纖細的鐵線描勾畫,表現其臨風飄浮;飛天的肌膚、麵容用純白平塗,體現其潔白如玉;雙唇、花飾以朱砂點染,則玲瓏剔透;衣裙飄帶,以青綠疊染,則端莊舒展有韻致。作者先用比較淡的土紅色隨意勾畫出輪廓形象,再塗上一層薄薄的白粉,然後敷以色彩,最後以濃墨焦線勾勒。其處理手法是古樸博大處見精深。

  

  魏晉南北朝壁畫(2)——《九色鹿本生圖》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據《佛說九色鹿經》所記,恒水邊有 鹿王,一日見一人落水,即負之救起,鹿王囑咐不要告訴別人見過它。 日,此國王後夢見九色鹿,欲得之以鹿皮為衣,白角為飾,並以死威脅國王。於是國王懸賞求鹿。溺水人貪賞告發,立即得到報應,麵上頓生癩瘡。 口中惡臭。國王率兵圍獵時,鹿王則講述了拯救溺水人的經過,責其忘恩負義,國王深受感動。不僅釋放了它,且下今全國允許它任意行走,任何人不得捕捉。王後知道後,竟然心碎而死。故事的內容體現了對負義與貪心的道德譴責。以這個故事為題材的壁畫亦常見於佛教壁畫中,現存於莫高窟二五七窟的這幅壁畫呈橫構圖,顯示出早期繪畫的人物為主、山水為輔的經營特點。線條剛勁有力,明顯地承襲了漢代繪畫的傳統,說明傳統繪畫在新形成的佛教美術中的重要作用。

  

  

  魏晉南北朝壁畫(3)——《薩埵那太子本生圖》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摩訶薩埵那太子舍身飼虎題材常見於早期佛教壁畫中。此幅繪畫把太子刺頸流血,舍身投崖,餓虎圍食,兩兄悲號報信,國王王後悲泣、收骨、造塔埋骨諸情節嚴密壓縮在同一畫麵。人物安排交錯有序,構圖緊湊迫塞。整個畫麵以因年久變調而深邃難名、忽明忽暗的棕黑色為主,人體用粉色烘托,與散布其間的或平實莊嚴,或靈動蜿蜒的各種形狀的青灰色、紫灰色、醬紅色糾纏在一起,造成其逼麵而來的幽冷沉重、陰森淒厲的氣氛。一條條深沉的黑線和輕如遊絲的白線繁複多變,穿插其間,把人、神、虎、山、草、木連在一起,使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都圍繞著勇猛救虎的主題組織在一起,告訴人們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雖然故事本身具有鮮明的純粹性,但觀者不得不折服其高超的壓縮時空的處理手法,為其造成的嚴肅、悲壯的感染力所震懾。

  魏晉南北朝壁畫(4)——《五百強盜成佛圖》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憍薩羅國有五百強盜作亂,被國王派大軍征剿所俘,遭受酷刑,被挖去雙眼,放逐山林。佛以神通力吹香山藥使五百強盜眼睛複明。強盜皈依佛法,剃發出家,隱居山林,參禪入定,最後成佛。此圖為官兵與強盜作戰的場麵。官兵乘騎鎧馬,戴盔披甲,手握長槍,與穿褲褶、麻鞋的強盜展開廝殺。官兵以精良的裝備和有利的地形等優勢進逼強盜,預示強盜必敗。該圖采用傳統的橫卷式連環畫構圖,一開始即為激烈的戰鬥場麵,引人入勝。畫麵結構緊湊,情節連貫,情景交融,人物動態生動自然,麵貌神情各異,畫麵上部飛天舞動,與下部的場景形成對比,既具有裝飾美感,富有藝術魅力,又暗示了五百強盜最後成佛的必然結果,符合佛教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