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的湖光山色

 苏迷 2012-05-17


  来苏州有些日子了,从最初的陌生而后的渐渐熟悉,到现在的喜欢,我是一步一个脚印地量长出苏州在我心目中的轮廓,我想以后再也不会忘记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厚重的城市,她亲切、自然、丰富而又迷人,怎么说她好都不过分。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可是我却更钟情于苏州的小巷,是小巷拉近了我与苏州的距离,是小巷把我带进历史的深处,也是小巷唤起我儿时的回忆。
  如果说苏州仅仅只有这些,那是远远不够的,它同样不缺少湖光山色。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6月6日(端午节)的下午,我乘车一游了苏州著名的风景区——石湖,天虽然下着雨,可雨天正适合游览湖区。
  石湖,是太湖的支流,居上方山东麓,离苏州城西南十八里,是一处以吴越遗迹和田园风光见称的风景区。相传春秋时,范蠡带着西施就是从这里泛舟入太湖的,从此隐居。石湖东面有越来溪,溪上有座越城桥,是当年越王勾践率兵攻吴从太湖挖通水道,屯兵士城而得名。就在越城桥的右首,有座九环洞桥,叫行春桥,这里是石湖看串月的最佳处。相传每当农历八月十七半夜子时,月亮偏西时,清澈的光辉,透过了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这时,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丝竹诗人蔡云曾有诗说: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明代吴门画派文徵明曾为此景作过一幅《泛舟石湖》诗画卷。
  遗憾的是今天是端午,晚上估计看不到“石湖串月”奇景,不过在雨天同样见到了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这里拥有众多的古寺、古塔、古墓以及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等人的别墅。我只游览了渔庄、天镜阁、行春桥、越城桥,附近的上方山上还有吴王拜郊台、吴王井、藏军洞、楞枷塔、范家祠、潮音寺等优美景观,因为时间有限,没有上上方山观光。
  在湖边行走,眺望石湖,湖区在细雨蒙蒙中,湖光凝碧,横山叠翠,景致并不比杭州的湖光山色逊色。湖心小岛就是天镜阁,岛上亭台阁榭依稀可见,湖面上的一叶孤舟正在岛的附近泛舟打渔,从上方山脚看过去,层次丰富:荒草、湖面、湖心、天镜阁、小舟、湖提和远方模糊的高楼大厦的轮廓,构成了一幅具有现代气息的田园山水画卷,好像是为文徵明的《泛舟石湖》赋予了新的涵义。
  






  石湖:石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围10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越来溪穿湖而过,南接太湖,北汇胥江,流入苏州市区。越城桥与行春桥形成八、九十丈的堤桥,堤桥正北有一座雄伟的“吴中胜景”牌坊,坊额由当代书法家顾廷龙手书。
  
  





  
  上方山:上方山,又名楞伽山。山下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该塔在苏州诸塔中,仅次于虎丘云岩寺塔而居第二位。登山远望,石湖佳山秀水尽收眼底,,“山深林幽,花果茂盛“,凝聚江南田园之美。
  
  




  石湖串月:行春桥位于茶磨屿东,石湖北诸,又名长桥、九环洞桥,因为桥下洞函中不仅流过一条小河,而是几处溪流分别流经其不同的桥孔,故人称九环洞桥。桥上有重级石栏,游人可随处坐憩。桥面俱石砌成,平展光滑,桥身九洞相连,湖水越洞而出,水清映物。农历八月十八夜,秋月如练,石湖行春桥九个桥洞,各挽一汛月影,形成串月之绝景。
  
    
  石湖精舍:南宋末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归隐石湖养老,自号石湖老人。范成大筑石湖别墅,又名石湖精舍,建有北山堂、农圃堂、寿乐堂、天镜阁、千岩观、玉雪坡、锦绣坡、梦鱼轩、说虎轩、倚云亭、盟鸥亭等多处景观。
  
  




  渔庄:民国二十一年,书法家余觉在天镜阁故址建别墅,俗名“渔庄”。其主厅为慈禧太后所赐“福寿堂”,堂南临湖新建望湖亭,可畅览石湖、上方山景色。新增茶室、鱼塘,可供游人品荼、垂钓和休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