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阳光内科学重点整理

 weishudong 2012-05-17

呼吸系统

【症状总结】

1、咳嗽:发作性干咳→咳嗽变异型哮喘

      长年咳嗽,冬季加重→慢性支气管炎

2、咳痰: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

      大量黄脓痰→肺脓肿或支扩

      砖红棕色胶冻样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

      脓痰有恶臭→厌氧菌感染:吸入性肺脓肿

3、咯血:

痰中经常带血是肺结核、支扩、肺癌的常见症状

4、呼吸困难:

      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

      慢性进行性气促→慢阻肺

      急性气促伴胸痛→气胸、胸腔积液、肺炎

      吸气性喘鸣音→喉头水肿、肿瘤、异物引起上气道阻塞

   

一、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注意】呼吸系统疾病要掌握一个轴心: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1、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注意】引起慢性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因→吸烟

2、症状特点:  1、咳嗽:慢性、长期、反复

              2、咳痰:以白色粘痰为主,可有脓痰

  【注意】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时间一定要记住: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2年以上。

3、诊断首选检查→肺功能检查

4、诊断标准:

1)典型症状加上一定时间(≥3/年ⅹ2年)可以考虑诊断

2)病程不足但有明确的肺部影像学表现或肺功能表现也可诊断

5、分型:1)单纯型:咳嗽、咳痰

2)喘息型:伴有喘息(实质上为慢支加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要掌握。

6、治疗:注意一点→慢支炎急性发作首选治疗是:控制感染

(二)阻塞性肺气肿

【注意】肺气肿判断指标:

1、桶状胸

2、叩诊过清音、肝浊音界下降

3X线:肺透明度增加

4RV/TLC40%RV为残气量,TLC为肺总量)

如果在慢性支气管炎题干中,出现以上任何一条,均提示慢支炎合并了肺气肿。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特点: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注意】支气管哮喘:气流受限完全可逆

2、最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

3、早期病理特点:闭合容积增大、肺动态顺应性降低(一大一低)

4、诊断首选检查:肺功能检查

5、诊断标准:FEV1/FVC<70%

FEV1占预计值% <80%(一定要记住)

6、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呼吸衰竭

注意自发性气胸 (题干中COPD患者,一旦出现突发胸痛,叩诊鼓音等,考虑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

7治疗:注意长期家庭氧疗的指征:

APaO255mmHgSaO288%,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

BPaO25560mmHg,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

CPaO25560mmHg,伴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

  【注意】COPD急性加重时,若有低氧血症者,应予以低流量吸氧。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最常见的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次是支气管哮喘

2、机制: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形成

(注意: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3、肺、心功能代偿期的特征:1P2A2

                           2)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

4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的特征:呼吸衰竭+右心衰竭

5、检查X线→肺动脉高压征

         心电图→肺型P

6、治疗:(急性加重期) 首选→控制感染;

         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低流量吸氧);

         如以上治疗无效,可适当利尿,再无效可适当强心(注意: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的药物耐受性很低,强心药的剂量宜小)

7、并发症:1)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一般为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具体根据题干数据来判断)

          2)心律失常:最常见→房性期前收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五)支气管哮喘

1、本质特点或病理基础:气道慢性炎症

2、气流特点:可逆性气流受限

3、症状特点: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2)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

3)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缓解后如同常人

4)咳嗽变应性哮喘患者可无喘息,以发作性咳嗽为唯一症状。(多与接触过敏原有关)

4、诊断:上述症状+满肺哮鸣音(呼气相为主);

临表不典型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支气管激活试验阳性

5、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主要根据脉率、氧分压来判断)

症状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脉率(次/分)

100

100~120

120

氧分压(mmHg

正常

60

60

【注意】只要出现:不能讲话;嗜睡、意识模糊;哮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脉率不规则等,均属于危重。

6、鉴别:1鉴别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首选药物→氨茶碱(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

    2只能用于心源性哮喘,不能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是→吗啡

7、酸碱失衡特点:

1哮喘发作早期:可有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PaCO2常降低,pH值上升,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

2)重度哮喘则因气道阻塞严重,PaO2明显降低,PaCO2升高,pH值降低,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严重缺氧时又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8、治疗:

  1最有效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

  2)主要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是:色甘酸钠

  3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最常用(或首选)药物:β2受体激动剂 

  4)副作用最小的:布地耐德

急性发作期治疗(记住核心要点)

  轻度: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间断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中度:加大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规则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重度至危重度:静滴糖皮质激素+静滴氨茶碱或沙丁胺醇(或持续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病情恶化缺氧不能纠正,进行机械通气。

 

    (六)肺血栓栓塞症(PTE

1、症状特征: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肺梗塞三联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2、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诊断:危险因素(DVT的表现)+肺梗塞三联症(任一个)

1)确诊金标准:肺动脉造影(有创较少用)

       2)最常用:CT肺动脉造影(是目前最常用的PTE确诊手段)

       3)重要诊断方法: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若选项中没有前两项,就选此检查)

4、其他特点:1)可有血浆D-二聚体升高(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差)

             2)心电图:V1-V4导联T波倒置

             3)听诊P2亢进;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七)肺炎总论   

1、按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肺炎  

               2)小叶性肺炎:如支气管肺炎

               3)间质性肺炎:如单纯病毒性肺炎

2、按发病场所:1)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多为革兰阳性杆菌;

最常见的致病菌→肺炎链球菌

             2)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

最常见的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

           

(八) 细菌性肺炎

种类

好发人群

症状特点

X线特点

首选药物

肺炎链球菌肺炎

青壮年

铁血锈色痰

实变,支气管充气征

青霉素

葡萄球菌肺炎

老人、小孩

脓痰

实变,空洞或液气囊腔

MRSA耐药选万古霉素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老年人、营养不良者

砖红色胶冻状痰

蜂窝状脓肿、叶间隙下坠

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

支原体肺炎

 

阵发性刺激性呛咳

肺下叶浸润影

红霉素

【注意】1肺炎链球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细菌荚膜(肺炎链球菌不产生毒素,不引起原发性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 

2 支原体肺炎:特异检查冷凝集实验

 

  (九)支气管扩张症

1、主要病因: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支气管阻塞

2、症状特点: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

            【注意】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称“干性支气管扩张”,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3、支气管扩张症:反复感染加重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杆菌

4、体征特点:下胸部、背部固定而持久局限性粗湿啰音

5X线特点:囊腔;卷发阴影或双轨征

6、确诊最可靠的检查:支气管造影(有创,少用)

目前最常用的确诊方法:高分辨CTHRCT

 

           (十)肺脓肿

1、吸入性肺脓肿(最常见的类型):

   1)好发部位→右上叶后段、下叶背段

   2)最常见的病原体→厌氧菌

   3)痰特点→脓臭痰

   4)首选药物→青霉素

2、血源性肺脓肿

   1)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多有皮肤外伤感染、疖、痈等

               

           (十一)肺结核

I   原发肺结核 

II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III  继发性肺结核 

IV  结核性胸膜炎

V   肺外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

   1)常见于少年儿童

   2)好发部位:肺上叶下段和下叶上段

   3X线特点:哑铃型阴影: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1)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

   2X线特点:急性→大小、密度、和分布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

        亚急性、慢性→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阴影

3、继发性肺结核:多位于两肺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

分类

特点

浸润性肺结核

多发于肺尖、锁骨下;X线:斑点状阴影

空洞性肺结核

薄壁空洞

结核球

内有钙化灶或液化坏死空洞;80%伴有卫星灶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厚壁空洞;垂柳征;纵膈向患侧移位

4、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年和儿童,常在初发结核感染后不久;伴相应胸腔积液体征。

5、确诊依靠:痰中查到结核杆菌或抗酸杆菌

6、症状特点:低热、盗汗(凡题干中出现一般都是考结核)

             咯血、咳嗽、咳痰等

7、治疗

  1)用药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

  2)抗结核药        不良反应

a. 异烟肼(H  周围神经炎:记忆: 一(异)周

b. 利福平(R  肝功损害、过敏反应 

c. 链霉素(S  耳、肾毒性     

d. 吡嗪酰胺(Z)→ 高尿酸血症、关节炎(痛风患者禁用)

e. 乙胺丁醇(E)→ 视神经炎:记忆:乙胺丁醇简称乙醇,喝酒后易头昏眼花

  【注意】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均为杀菌药;

乙胺丁醇为抑菌药

            (十二)胸膜腔积液

1、常见病因

   1)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受阻→胸腔漏出液

   2)胸膜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胸腔漏出液

   3)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膜炎症、结缔组织病、胸膜肿瘤等→胸腔渗出液

  4)壁层胸膜淋巴回流障碍:淋巴管阻塞→渗出液

  5)损伤性胸腔积液:胸导管破裂、食管破裂等

2、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

类别

漏出液

渗出液

病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外观

透明清亮

草黄色、稍混浊

凝固性

静置不凝固

易有凝块

比重

1.018

1.018

蛋白定量

30g/L

30g/L

胸腔积液蛋白/血清蛋白

0.5

0.5

 

细胞数

100×106

500×106

LDH

<200U/L

200U/L

腺苷脱氢酶ADA

25U/L

常>45 U/L

胸腔积液LDH/血清LDH

<0.6

0.6

 

【注意】1)若题干中ADA45 U/L,常提示为结核性胸膜炎(ADA在淋巴细胞内含量较高

        2)渗出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是:结核性胸膜炎

3、恶性胸水特点:

   1)积液量大、常为血性

   2LDH500U/L

   3)胸水CEA20μgL

   4)胸水/血清CEA1

 4X线特点

少量胸腔积液(300-500ml)→肋膈角变钝

中量胸腔积液(>500ml)→抛物线弧形(外高内低)

        (十三)气胸

分类

特点

治疗

 特异体征

闭合性气胸

破口闭合

肺压缩<20%,保守

肺压缩>20%,予以治疗:抽气、引流

开放性气胸

空气自由进出破口

先变开放为闭合

再行抽气或引流

纵膈扑动

张力性气胸

破口呈单向活瓣

常危急,粗针穿刺抽气

颈静脉怒张、皮下气肿

 

         (十四)呼吸衰竭

1、定义:只要PaO260mmHg→呼吸衰竭

2、分型:

   I型:PaO260mmHg (一个指标)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II型:PaO260mmHgPaCO250mmHg(两个指标)通气功能障碍所致

3、氧疗

   I型:较高浓度吸氧(35%-45%)、氧流量(4-5L/min

   II型:低浓度吸氧(<35%)、氧流量(1-2L/min

【注意】

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的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胸腔积液、气胸、肺切除术后等通气道以外的呼吸系统疾病

导致阻塞性通气障碍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中央型肺癌、慢支炎并肺气肿等通气道疾病

          

泌尿系统

   一、总论

1、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变形红细胞(内科);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正常形态红细胞(外科)。

    1)镜下血尿: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

2)肉眼血尿:1L尿含1ml

 

2、蛋白尿:指尿蛋白超过150mg/d

1.肾小球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

2.肾小管性蛋白尿:B2微球蛋白尿

3.溢出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本-周氏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尿、肌肉损伤的肌红蛋白尿)

4.分泌性蛋白尿:分泌IgA

3、管型尿:

1.红细胞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

2.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肾结核或间质性肾炎有重要意义,是区分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之一。

3.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中的微小病变病。

  【注意】下尿路感染(如急性膀胱炎)不会出现管型尿

4、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小于30g/L)、明显水肿或高脂血症

5、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高血压

6、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二、肾小球肾炎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特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发生血尿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甚至少尿及一过性氮质血症、伴血清补体C3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病情于2月左右逐渐恢复(自限性疾病)。

2、病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主张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1、特点:急性肾炎表现+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新月体数目>50%,每个肾小球的新月体面积>50%

         最突出的表现:少尿或无尿

2、分型: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阳性。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Ⅲ型:少免疫复合物型:多数为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纤维素样坏死)血液中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3、病理: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4、治疗:尽早及时“强化治疗”

a、强化血浆置换疗法(主要适用于I型),威胁生命时首选。

           b、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主要适用于IIIII型)

           对症及替代治疗

 5、预后(了解)依免疫病理: Ⅲ型>Ⅱ型>Ⅰ型

 强化治疗是否及时

                 新月体数量及类型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为临床特征

诊断:尿化验异常,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1年以上

   治疗:不以消除血尿或轻微蛋白尿为目标。

尿蛋白≥1g/d,血压控制125/75mmHg以下;

尿蛋白<1g/d,血压控制130/80mmHg以下;

尿蛋白的治疗目标:<1g/d

ACEI有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保护作用

   

       三、肾病综合征(NS

1、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1. 大量蛋白尿(>3.5g/d)

2. 低血浆白蛋白(<30g/L)

3. 程度不等的水肿

4. 常伴高脂血症

【注意】大量蛋白尿(>3.5g/d)和低血浆白蛋白(<30g/L),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

 

2、并发症:感染

           血栓、栓塞:膜性肾病最易并发,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

  急性肾衰竭:微小病变型肾病最易并发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3、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因

   A、儿童、青少年: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HBV相关性肾炎

   B、中老年:糖尿病肾病

              肾淀粉样变性

              骨髓瘤性肾病

              淋巴瘤或实体肿瘤性肾病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分型

)微小病变型肾病

   1、特征性改变: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2儿童高发,男多于女;

   3、临床特点;典型的临床表现为NS

                少数伴镜下血尿

                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常对激素治疗敏感

   4、治疗: 初治者可单用激素

            反复复发时:激素+环磷酰胺

   5、易并发急性肾衰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病理: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

  2、好发于青少年

 

三)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1、病理: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可插入肾小球GBM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呈‘双轨征’

   2、好发于青壮年,几乎所有患者均伴血尿

 

四)膜性肾病

   1、病理特点:肾小球基底膜生皮侧见嗜复红小颗粒→钉突形成→基底膜增厚

   2、极易发生血栓栓塞症;通常不出现肾功损害

  3、好发于中老年人

  4、治疗:单用激素无效,必须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

五)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

呈局灶、阶段分布,表现为受累节段硬化,相应肾小球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四)尿路感染

一)最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二)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

1、临床表现:肾区叩痛及全身感染症状→上尿路感染

              以膀胱刺激征为主→下尿路感染

2、实验室检查,出现以下情况提示上尿路感染

   a、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

   b、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管型

   c、尿ANGB2微球蛋白尿升高

   d、尿渗透压降低

三)诊断金标准:细菌培养(以膀胱穿刺尿培养最可靠);

     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称真性菌尿,可确诊尿路感染

四)尿路感染并发症: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

五)急性肾盂肾炎:肾区叩痛及全身感染症状。

慢性肾盂肾炎:为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静脉肾盂造影明确;

特点: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肾外形凹凸不平,双肾大小不一;

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急性膀胱炎:尿路刺激征重,全身症状轻。

无症状细菌尿:尿细菌培养阳性,但无尿路刺激征。

学龄前儿童和妊娠妇女需要治疗

 【注意】尿道综合征:无真性细菌尿

         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的致病菌多为:衣原体等非细菌感染造成

 

               五、急性肾衰竭

一)氮质血症伴少尿。

二)机制: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造成肾小管上皮坏死。

 

三)临床分期

1.起始期

2.维持期(少尿期):

  电解质特点:低钠、低钙血症;高钾、高磷血症

3.恢复期(多尿期)

四)治疗:

纠正高钾血症:当血钾>6.5mmol/L,应紧急处理

1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211.2%乳酸钠或5%碳酸氢钠100200ml静滴;

350%葡萄糖50ml+胰岛素10u缓慢静脉注射;

4)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1530g3/d

5)上述措施效果不佳时,应及时给予透析治疗(最有效)。

      

              六、慢性肾衰竭

一)CRF分期

   肾功能代偿期:  血肌酐(133-137umol/L

   肾功能失代偿期:血肌酐(186-442umol/L

   肾功能衰竭期:  血肌酐(451-707umol/L

   尿毒症期:      血肌酐(707umol/L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特点:

1、代谢性酸中毒(常见死因之一),

2、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高镁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

三)透析指征一般血肌酐≥707μmol/L

且患者开始出现尿毒症症状时,应考虑透析治疗。

急诊透析的指征为:

1)心衰迹象

2)血钾≥6.5mmol/L

4)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CO2CP13mmol/L(pH<7.2)

4)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四)最早出现的症状:胃肠道症状

    最早出现的体征:水肿

五)发生骨性营养不良最主要的原因: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过高)

 

消化系统

  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一)病因

1、应激:严重创伤、严重脏器病、颅内病变、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

2、药物:(最常见)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锌等、乙醇、铁剂、某些抗肿瘤药、口服氯化钾等

【注意】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急性胃炎的机制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为胃粘膜的保护因素。

二)症状:上腹部不适+出血(呕血或黑便)

三)诊断:有近期服用NSAIDS史、严重疾病状态或大量饮酒者,如发生呕血或黑便,考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可能

四)确诊首选:急诊胃镜检查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分类

 类别

病因

部位

 是否并发恶性贫血

其他

A

自身免疫

记忆:抗体首字母为A

胃体

 

  常合并

血抗壁细胞抗体阳性

B

幽门杆菌

胃窦

 

 

二)病理特点:黏膜变薄,血管透见;腺体减少

三)确诊首选:胃镜

                

 

三、消化性溃疡

一)、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区别

类别

好发部位

周期性腹痛特点

 与胃酸关系

病因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

饥饿痛、夜间痛

胃酸正常或略低

保护因素减弱

胃溃疡

胃角、胃窦小弯

餐后痛

多为高胃酸

侵袭性因素增加

二)    、确诊首选:胃镜检查 (既可直接观察,也可活检)

      检查幽门螺杆菌首选:13C/14C呼气试验

      血清Hp阳性:表明曾经感染过

二)、特殊类型溃疡

      1、球后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部,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见、疗效差、易并发出血

      2幽门管溃疡:症状常不典型、对抗酸药反应差、易出现呕吐、幽门梗阻及并发出血、穿孔。

  3无症状性溃疡:老年人多见,半数以上由NSAIDS引起。

三)、并发症:

      1、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2、穿孔:特征→X线膈下游离气体;肝浊音界消失

              【注意】十二指肠前壁易穿孔,后壁易出血

      3、癌变:胃溃疡癌变率1%左右,十二指肠溃疡不会癌变

      4、幽门梗阻:隔夜宿食、振水音、胃型、低钠低钾性碱中毒

四)、治疗

    1、抑酸: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2、抗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选择两种)

3、保护胃黏膜药:枸橼酸铋钾、米索前列醇

四、肠结核

一)好发部位:回盲部

二)症状特点:1、右下腹痛

      2、便秘与腹泻;增生性肠结核以便秘为主

      3、右下腹包块→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

      4、结核毒血症:低热、盗汗等

     【注意】1、肠结核腹泻不伴里急后重

             2、湖样便多见于溃疡性肠结核

三)X线钡餐特点→回盲部‘跳跃征’

             五、炎性肠病

A、克罗恩病

一)本质病变: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

二)好发部位: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

三)特点:1、病变呈阶段性、跳跃性

          2、纵行溃疡、裂隙溃疡;鹅卵石外观

          3、病变虽不连续,但累及肠壁全层→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故易并发肠梗阻

          4、为非干酪肉芽肿

【注意】1克罗恩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肠梗阻

2、瘘管形成是Crohn病临床特征之一,分为内、外瘘

四)治疗:

   1、柳氮磺吡啶→适用于轻、中度结肠型克罗恩病

   2、美沙拉嗪→适用于轻度回结肠型及轻、中度结肠型

   3、糖皮质激素→各型中、重度,水杨酸制剂无效的轻、中度患者

 

B、溃疡性结肠炎

一)病理特点:1局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

              2、隐窝炎、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

              3、病变连续

二)症状特点:

   1、大便特点→粘液脓血便

   2、腹痛特点→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3、常伴里急后重

三)肠外表现:

     结肠炎控制或病变切除后可缓解或恢复的:(外结坏口前巩)

     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

口腔复发性溃疡、前葡萄膜炎、巩膜外层炎

四)治疗:

1、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首选药物:柳氮磺吡啶

2、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效果不佳的、特别适用于重度患者及急性暴发型。

            六、肝硬化

一)失代偿临床表现特点:

   1、肝功能减退→

A、内分泌紊乱:肝掌、蜘蛛痣(雌激素灭活减少)

B、黄疸

C、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腹痛等

D、全身症状:乏力、体重下降等

E、出血倾向(凝血因子减少),(肝功减退与门脉高压共同导致)

   2、门静脉高压→

A、门体侧支循环开放:食管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B、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血细胞三少,出血倾向

C、腹水 (肝功减退与门脉高压共同导致)

二)并发症

1、最常见的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最严重的并发症→肝性脑病

3、并原发性腹膜炎→注意判断:肝硬化基础上出现腹痛、发热、血白细胞升高,提示并发腹膜炎

4、肝肾综合征:功能性肾衰竭、自发性少尿或无尿、稀释性低钠血症、低尿钠、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

5、肝肺综合征→严重肝病基础上的低氧血症;目前无有效治疗。

         七、肝性脑病  

一)诱因

A、增加氨的产生→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便秘、低钾代谢性碱中毒

B、低血容量→利尿、腹泻、呕吐、出血、大量放腹水

C、药物→催眠镇静药、麻醉药

   D、门体分流

二)分期判断

   I(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

II(昏迷前期)→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明显的神经体征; EGG有特征性改变,扑翼样震颤存在

III(昏睡期)→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EGG异常,扑翼样震颤存在 

IV(昏迷期)→昏迷、不能唤醒,EGG明显异常,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三)辅助检查

   【注意】心理智能检查→诊断早期HE包括亚临床HE最有用。

         脑电图→对亚临床肝性脑病和I期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小

四)治疗

   1、减少肠内氨源性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抑制细菌生长:乳果糖、乳梨醇、抗生素

清洁肠道:灌肠或导泻

减少蛋白摄入

   2、促进氨的代谢:

L-鸟氨酸-L-门冬氨酸

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精氨酸等      

   3、调节神经递质:

      a、氟马西尼→拮抗内源性苯二氮桌类

      b、支链氨基酸→减少或拮抗假性神经递质;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    

               七、胰腺炎

一)我国最常见的病因:胆道疾病

    【注意】病例分析题中,凡是题干中有胆石症等胆道病史+上腹疼痛(腰背部放射等),基本是考胰腺炎。

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易导致低血压、休克

三)特异体征:Grey-Turner征:两侧胁腹部皮肤暗灰蓝色

Cullen征:脐周围皮肤青紫

四)检查:

1、怀疑急性胰腺炎:首选血、尿淀粉酶检查;

a、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诊断

b、血淀粉酶6-12h开始升高,尿淀粉酶升高较晚,下降缓慢

2、若题干中淀粉酶已查,首选检查→腹部B超;

                       确诊首选→腹部CT

【注意】a、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b、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血钙低于1.5mmol/L,提示预后不良。

五、治疗药物

    1、抗菌药:重症胰腺炎常规使用,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

2、抑制胰液分泌药:生长抑素(奥曲肽),目前抢救重症胰腺炎首选药物。

3、抑制胰酶活性药:抑肽酶,仅用于重症胰腺炎早期;

    4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抑制胃酸分泌,防止急性胃黏膜病变。

                 八、结核性腹膜炎

一)、特异体征:腹壁揉面感

二)、解题公式:全身症状(低热、盗汗)+移动浊音阳性、腹水(渗出性)→结核性腹膜炎

                 九、上消化道出血

一)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

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指短期内失血量>1000ml或失去循环血容量的20%

三)严重程度的估计、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

  每日出血510ml→大便隐血(+)

          50100ml→黑粪

  胃内储积血量250300ml→呕血

  一次出血量<400 ml:可不引起全身症状

            >400500ml:可出现心、血管反应

  短期出血>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四)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1、反复呕血,伴肠鸣音亢进

  2、足量输液输血无明显改善或暂时稳定后再次出现

  3HbRBCHct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持续增高

  4、在补液和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五)治疗

若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晕倒、低血压等)→首选补充血容量

               十、病毒性肝炎

【注意】五种肝炎病毒中:

      1、属于DNA病毒的是:HBV

      2、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是:HAVHEV

      3、可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病原: HBVHCVHDV

      4、甲、戊型肝炎只有急性肝炎表现

            

 

血液系统

一、 贫血概述

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期低于100g/L,可诊断为贫血。

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包括:

     1、缺铁性贫血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4、慢性病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包括: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溶血性贫血

    3、骨髓病性贫血

    4、急性失血

    5、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包括:

1、 巨幼细胞贫血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缺铁性贫血(IDA

一)贮存铁缺乏→红细胞内缺铁→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

二)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是吸收铁的主要部位。

总铁结合力:血浆中能与铁结合的转(运)铁蛋白。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亚铁=亚铁血红素+珠蛋白=血红素

(缺铁时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是增加的)。

血清铁蛋白是反映机体铁储备的敏感指标。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均减少是诊断IDA的可靠指标

骨髓网状细胞中的铁称含铁血黄素或细胞外铁,直接反映贮备铁的情况;

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称细胞内铁,反映铁利用情况。

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

三)血象特点:

              MCV低于80flMCH小于27pgMCHC小于32%

              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增大

骨髓象特点:”核老浆幼”现象

铁代谢特点:

1总铁结合力升高

2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3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减少

           

四)鉴别:1.慢性病贫血(细胞外铁(储存铁)增多)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海洋性贫血。都是血清铁及铁蛋白增高

五)治疗:补铁:首选口服铁剂

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

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

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药36个月,补足体内铁贮备。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骨髓象:粒、红系、巨核细胞明显减少被脂肪组织代替

         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及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属正常细胞性贫血

【注意】再障治疗有效病例中:血小板最不易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

体征: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不肿大

三)重症再障血象:

1、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

2、中性粒细胞<0.5×109L

3PLT<20×109 L

           

              四、急性白血病

一)、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使正常造血受抑制。

二)血象:正常的白细胞减少,原始幼稚的白血病细胞>90%;

骨髓象:(早)幼细胞>30%。

①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是白血病和再障的鉴别点)

三)细胞化学检查:

最有价值的是过氧化物酶(POX)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糖原染色(PAS)。Auer小体)可见于急非淋白血病细胞浆内,但不见于急淋白血病。

【注意】

1、 急粒白血病: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阳性-强阳性);不被NaF抑制

2、 急淋白血病:糖原染色阳性,呈块或颗粒状;NAP增加;(吉林产糖)

3、 急单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单飞被抑制)

四)治疗:急非淋白血病: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选:VLDP方案(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泼尼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容易发生DIC。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是有效。

【注意】中枢系统白血病和睾丸白血病常见于急淋白血病缓解期

 

                  

           五、淋巴瘤

一)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二)霍奇金淋巴瘤

1、最常见表现: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

2病理检查发现里-斯细胞(RS细胞、镜影细胞)是诊断霍奇金病的重要特征。

  3、分期:Ⅰ期:仅限单结区;

Ⅱ期:横膈同侧;

Ⅲ期:膈上下

Ⅳ期:侵犯淋巴结以外的部位。

【注意】(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盗汗及6个月内体重减轻1/10以上)B(结核中毒症状),无全身症状为A

  4、治疗:霍奇金病(HL):播散方式是从原发部位向邻近淋巴结依次转移。因此临床分期I A或ⅡA可首选扩大照射;

IB和ⅡB以上宜化疗联合局部放疗;

HL首选MOPP方案(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和泼尼松);(老版教材)

【注意】7版内科教材,ABVD方案已替代MOPP成为HL的首选方案

        ABVD方案(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甲氮咪胺)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惰性淋巴瘤包括:

a、边缘区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带淋巴瘤、脾边缘区淋巴瘤、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b、滤泡性淋巴瘤

           c、蕈样肉芽肿

  其余的均为侵袭性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侵袭性NHL

2、治疗NHL是跳跃性播散且易结外侵犯。因此以化疗为主。

NHL首选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

 

         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一)免疫因素,抗体所致血小板,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但成熟障碍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女性。广泛皮肤粘膜内脏出血。

二)诊断要点: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及内脏

2.多次血小板计数减少

3.脾不增大;

4.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5.泼尼松或切脾治疗有效

 6.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红狼)。

三)治疗:1、首选治疗:糖皮质激素

          2.脾切除:减少了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去除了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切脾:血小板主要在脾脏破坏者,激素无效。禁止2岁小孩。。

          3.免疫抑制剂治疗:不作首选,长春新碱最常用

4.急症处理:血小板低于20×109/L

血小板输注、静注丙球、大剂量甲泼尼龙、血浆置换

循环系统

、心力衰竭

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衰竭的Killip分级:(一定要记住)

级:无心衰

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

级:急性肺水肿;双肺布满湿罗音

级:心源性休克

三)左心衰表现:肺淤血、肺水肿和心排量降低

1、早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

3、晚期: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叫心源性哮喘

4、最严重的:急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5、体征:两肺底湿啰音随体位改变

【注意】支扩:固定的持久的较粗湿啰音杆状指

四)右心衰表现:体循环淤血

1、最早出现的:颈静脉怒张

2、最具特征性的: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对称性可陷性下垂部水肿

五)治疗:基础治疗:强心、利尿、扩管

          治疗进展:ACEI ARB )、b-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1洋地黄:心室率快速的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有效;

禁忌:a、血钾低于3.5mmol/L,心率低于60/

b、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c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d、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e、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在最初24小时内

 中毒: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

 洋地黄中毒治疗:苯妥英钠(室上)或利多卡因(室早,室速)

 【注意】a、洋地黄中毒禁用电复律

         b、心电图出现鱼钩样改变是由于治疗量的地高辛加速心肌复极化作用,引起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2、利尿剂:降低心脏前负荷,唯一能够最充分控制心衰的液体潴留

3ACEI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常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优点a、拮抗神经体液机制,抑制心室重塑

      b、降低远期死亡率、改善预后

禁忌:双肾动脉狭窄、血肌酐>225umol/L、高血钾

4b-阻滞剂: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衰不用

禁忌: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注意】急性左心室治疗原则:

n     减少静脉回流:坐位、两腿下垂

n     高流量吸氧

n     镇静:吗啡、地西泮(安定)

n     利尿:静脉速尿

n     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

n     强心甙:西地兰或毒K

n     机械通气:极危重者

 

二、心律失常

一)诊断首选:心电图

二)心房纤颤:

1、最常见的病因:风湿性心脏病或二尖瓣狭窄

2三大特点:Sl心音强弱不等

心律绝对不规则

室率>脉律、脉搏短绌

       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f

3、治疗原则为:转复窦律、维持窦律、减慢室律和抗凝治疗。

维持窦律:胺碘酮安全有效

钙拮(维拉)和β阻为控制房颤心室率的第一线药物

华法林,使凝血酶原的国际标准化率(INR)达到23

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特点:突发突止

节律绝对规则

心率150-250

QRS波群大多正常

   2、治疗:a部分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而终止

            b、首选药物为:腺苷

四)室性心动过速

   1、特点: 3个或以上的室早连续出现

心率100-250

QRS波形态畸形

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2、治疗首选:利多卡因或普罗卡因胺

五)心脏传导阻滞:一度延长、二度脱落、三度完全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

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但PR间期恒定不变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全部心房冲动都不能传导心室。

1.心房与心室独立互不相关

2.心房率>心室率

     3.可闻及大炮音,常有晕厥

六)预激综合征:

1、特点:PR间期<0.12

         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

         可并发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

2、治疗:

a、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伴晕厥,应立即直流同步电复律;

b、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首选治疗药物是:普罗帕酮或普鲁卡因胺

c、洋地黄缩短旁路不应期使心率加快,不能单独用于曾经发生过房颤患者

d、根治预激综合征首选:导管射频消融

                  三、原发性高血压

一)病因:至今未明,是一种多因性疾病

二)诊断分级:1140/90mmHg

2160/100mmHg

3180/110mmHg

三)治疗:

    A降压药治疗对象:

a、高血压2级及以上

b、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

c、血压持续升高6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

d、高危和极高危患者

    B血压控制目标值:

a、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

b、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c、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1、高血压急症降压药的首选:硝普钠,各种高血压急症。

2、硝酸甘油:主要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高血压危象。

3ACEI

    a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b、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血管性水肿、高血钾、血肌酐一过性升高

  c、禁忌:高血钾、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

           血肌酐超过3mg/dl患者慎用

                  四、冠心病

   一)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二)心绞痛:

劳累性心绞痛活动后增加心肌需氧量,胸痛发作;含硝甘后迅速消失。

a.初发:1个月内。

b.稳定型: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

c.恶化型:频率症状加重。

自发性心绞痛: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

a.卧位型心绞痛:半夜休息发作。

b.变异型心绞痛:(姚明有变异型心绞痛)与活动无关,心电图出现暂时性的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缓解后立即恢复,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硝酸脂类疗效差。

【注意】变异型心绞痛:首选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

不稳定心绞痛的处理:是除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以外的所有心绞痛。防止心梗、抗凝但不溶栓。

     三)急性心肌梗死:

1、机制:动脉粥样斑块破溃,血栓形成或冠脉持续痉挛使之完全闭塞,最重要的症状是疼痛,还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体征多发心率增快奔马律及乳头肌功能不全;

2、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弓背向上,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和病理性Q波;无 Q波心肌梗死是ST段普遍压低;

3、心肌酶学CK- MBLDH1特异性最高;

4、心肌梗死诊断三要素;疼痛、心电图和酶学改变

5、并发症:急性心梗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最常见

长期ST段不回落要注意并发室壁瘤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常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6、硝酸甘油疗效差或无疗效

7、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首选药物:利多卡因

8、出现急性左心衰时,治疗以吗啡和利尿为主,也可扩血管减轻左心室负荷。

9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

急诊冠脉成形术是目前最积极有效的方法;

心梗室性心律失常用利多(室早室速利多);

治疗心衰慎用洋地黄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对前壁心肌梗死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可防止梗死范围扩大

10溶栓疗效评价:

a2hST段下降50%

bCK-MB峰值前移到距起病14小时以内

2h内胸痛缓解和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能用来单独判断

【注意】   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有何区别:

1.非同步电复律:可在任何时间放电,仅用于室颤。

2.同步电复律:同步时放电电流正好与R同步,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绝对不应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而导致室颤,主要用于除室颤外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

            五、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一)二尖瓣狭窄

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瓣膜病。

2狭窄程度的判定标准:瓣口面积>1.5cm2为轻度狭窄

1.01.5cm2为中度狭窄

1.0cm2为重度狭窄

       【注意】中度狭窄时方有明显症状

3、听诊: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三)主动脉瓣狭窄:

  1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典型主动脉瓣狭窄的三联征。

  2、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胸骨右缘第二或左缘第三肋间最响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主动脉瓣区舒张期高调叹气样杂音

2、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3、周围血管征常见:

4、重度反流者,在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Austin-Flint杂音),为主动脉瓣反流使左心室舒张压快速升高,导致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