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学研讨会】 墨度《王忠勇书法妙论》{⒉﹍⒏}

 鸿墨轩3dec 2012-05-17

王忠勇书法答问 (2)


(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习书者的相关对答。尚待整理和编辑。)


/

2009-08-08 20:48


/1 b# M( V! u, r) v
/
请问王老师一个问题,当我们在临某一字帖时,以祭侄文稿为例,是不是把它的整幅的样子也临下来?+ O% X4 j$ D6 P  z3 u( `
/
这个朋友的问题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问到。我觉得根本不必要那样。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学传统碑帖时这个观念不能忘。将来你成为书法家时也没有人会责问你《祭侄文稿》你是否通临过,是否能临像,而是看你的字中有没有那个颜味儿。建议:找帖中最有感觉的几个字反复写,手下有点热乎时再写平时不大写的字,最后通临时,可打破原先格式,自由发挥,自然为好。但不能丢气息,也不能丢颜行固有的用笔特点。
/; M) b3 m4 `" ~
/
请教王先生,书法有二个层面:一个叫写字,一个是书法艺术,二者之间如何界定?我很迷惑,启功先生的字很好,他说自己是在写字。* M- ~( u: |6 F
/
这个问题提得好,关于书法和写字的含义的界定,有些老书家一辈子也没解决。我在美院为学生上课时这是第一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借助于汉字,无论学书法和学写字都是为了今后要用;不同点最重要:一、学习书法最终是我抒我情,表达心声;学写字只图一手靓字以备日常应用。二、书法中对汉字是借助其原形,而后适度夸张变形,艺术处理,这一切都以笔法为核心来展开;而写字仅仅是追求唐代以后约定成俗之俗形,熟练运用罢了。三、书法中既然运用艺术处理手法,便有“美化”之处理和“丑化”之处理,如《曹全碑》为美化,而《张迁碑》为丑化。写字则没有“丑化”只有“美化”。这样一来,无“艺术意义之丑”便只能是应合大众审美之俗了。朋友开玩笑说:我现在才明白,我老婆说我这张字写得好便完了。哈哈!一味漂亮、应合世俗的字是简单和谐;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是制造矛盾并化解矛盾后的高度和谐。8 g2 J/ V9 w( ]% i) r
/
有的书法家的字属于雅俗共赏的。启功先生便是。名气太大这与先生在当世其它方面的影响也有关系。至于握笔松紧问题,我的体会:写字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力,不断放松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发力时手指必须紧,发力后一定要放松。犹如体育运动的原理一样。
/
/

 

王忠勇书法答问 (3)


(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习书者的相关对答。尚待整理和编辑。)

& v4 _4 X! i. Z" i
/7 r8 p. X( R& b

2009-08-08 20:48

# f- Z. z! A+ U7 j& s8 x7 q- u
/, x2 Z) Z' p/ K+ |: D2 \
/( E' z- x) S% o& N5 G

请问王老师:如何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叙?如何创作?学习兰亭叙成功的书家都有谁?
/
最好不要初学便写《兰亭》。因为我们见到《兰亭》没有一个是真的。且个个都有唐人俗意渗入,离魏晋古风远甚。若真要学,建议先从二王尺牍入手,尤其对《姨母》、《丧乱》好好学,有基础时再以取舍之眼光学习《兰亭》。单学《兰亭叙》成功的书家我恕我寡闻,至今还不知有谁。6 T: x  j- N/ h- g& x
/# }- \- n+ J8 ~; J( g
/' J7 d' F, m+ C" N9 A5 Y6 e
请教王老师如何临习《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当中注意什么?
/
请该朋友参考前面有关《圣教序》的回答。我八届展中那张获奖作品其实是张平日的摹拟性创作。我的学习习惯是无论什么帖,学了便以该帖笔法、情调创作。所以这些年有很多面目出现。我当时印象中是临了王铎所临的《圣教》而非唐刻。至于现在同当时比变化很大,我想无非是我如同演员在上演不同角色,换了个形象而已。而真正的自我也许五十岁、也许六十岁……
/) D. \- M5 E6 K& n' G1 q/ D5 Y& l+ E
/
我比较喜欢当代书法名家的字,认为并不比古人差,甚至比古人写的更完美,王老师怎么看古人和今人的书法?% \% _: n  }& V3 D" X! ]4 d
/# \& m- k, R/ w2 i8 ?
是啊,有句话便是“不信今时无古贤”嘛!当代确有很多高手在技法、审美观念上已超越前贤,令人激赏。但似乎都感染了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流行病:缺失古贤在作品背后之传统文化的强大支撑。这样以来,书法在不久地将来会沦为纯视觉艺术,离古人的自然流露、文气迭出之境界会越来越远。所以,我们的重任不仅要练字,还要读点古书以遮羞,更要追慕古贤之林下之风以养气。虽为强求,可医一时之俗气。6 O1 ]6 q3 b( A* l; C& w3 V: T2 S8 v: \
/
/
 

王忠勇书法答问 (4)


(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习书者的相关对答。尚待整理和编辑。)


/8 W$ ^+ _5 g" v) ?1 T

2009-08-08 20:48


/
/
请问王老师,你一开始写字临什么帖,哪一本字帖对你的影响最大?$ N6 |' g: A  H& B! t. X
/# j1 V3 Z: P( X$ p$ j) {
我最先基础在褚遂良。正是那点童子功使我的字中如今依然有内秀的成份。对我影响最大的帖不止一种,主要是晋唐的帖学经典和魏晋残纸。
/
/4 }) ]5 b: e7 \% B# R% P
请问临帖向创作如何过度?自己在创作作品时常常出现所谓的俗笔(结体不规范,用笔不到位等),在写行书时整体章法易散,还是加入一些草字调节,如何处理?$ u7 I6 b$ M0 L& m
/8 M- x  R/ [: T( m9 Y7 B5 E
临帖向创作最好的过渡法为摹拟性创作。即笔法、结体等要素尽量忠实原帖,以此来检验所学是否用上。你所谓的俗笔是因字法、笔法不熟练。没关系,只要认识到不好便指日可解。写行草整体散乱的原因:一因不贯气,二因不熟练。四字良药:随势生发。* o2 u7 G7 X7 m% s$ N" H$ I1 C7 \
/
/$ B  s: d5 m& D( V  B7 s
想请教王老师,我书法总是放不开,这是我的最大问题,怎样才能放得开?
/$ ?& p+ {4 e4 g
写字放不开原因主要在于:一、改正不良的执笔姿势,发挥身体、臂、腕作用,不要纯用手指;二、下笔要果断,不能迟疑,创作时一往无前,不怕失败。当然临帖刚开始时,可慢、可紧,而后较熟练时一定要放胆;三、解放思想。要想着“奶奶的,豁出去了”,而不是如履薄冰似地担心这不像帖,那不像帖。5 h/ N  L8 j" c, i2 d
/
 

王忠勇书法答问 (5)


(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习书者的相关对答。尚待整理和编辑。)

/ f  X4 w5 V% l* o) Q% y
/

2009-08-08 20:48


/
/
我是一学生,业余经常临习众帖,硬笔在临圣教行书,请问在学习王书中如何实现“腕随心动”,总是感觉手腕僵硬,无法运笔自如?
/
不能挥运自如盖因字法不够熟。熟能生巧嘛!你看那打麻将的高手把牌搅得忽啦响,一点都不乱……6 U+ [5 B$ y8 c
/
// H7 S9 J" `, d( C/ Z: [5 Z
你如何思考八面出锋的问题和节奏的的变化?4 N- p' n/ l0 J+ T& r% I7 ~
/
八面出锋实指笔法丰富。细临怀素《自叙帖》三十通可得也。,书法中节奏的变化,你就想像成李娜的《青藏高原》,旋律有低有高,有疾有缓。哪有一首歌毫无起伏,哪有一首歌从头至尾高潮迭起?所以把自己的感情注入毫端,随我心而起伏,随我心而迭宕。
/# b+ T( F8 K- s% W3 k( L3 A
/
 
本帖最后由 心物和 于 9-16-2009 19:24 编辑

王忠勇书法答问 (6)

3 b) w$ k3 d. ~" Q' \2 G

(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习书者的相关对答。尚待整理和编辑。)

3 v- M  I& u2 b  G% Z
/" T) w7 c( l* V7 z' f! s  P

2009-08-08 20:48


/
/0 h( M+ q/ U5 T4 X0 U- v
落笔问题:王羲之多以尖侧锋落笔,颜祭侄多以篆榴落笔,而王老师多以直接尖锋落笔.该当如何认识和处理?* v% Z: ]' d( f6 g
/
落笔有顺逆之分。在行草书中,晋唐人都以顺锋直入,颜也不例外。你所说的篆籀落笔,是指逆锋吧?细心临一临《祭侄文搞》可知颜书并非逆锋落笔,只是线条圆浑,模糊了你的判断。可以这样说,写帖为主的行草书最好以顺锋杀纸为主,并留心笔势的连贯;写篆隶北碑意味则可以逆锋涩行为主,以求点画之毛涩古朴。
/+ z( |9 X* B& w: |, E! [6 n: Y5 `
/# r' |- b0 v$ E6 X% N7 |
临帖与创作问题:我临帖比较得心应手,但临得杂,每帖临一两次,就帖基本特征相似,而后将帖往一边丢.创作则难以顺心,总是没有临帖的笔墨情趣,该怎样解决?
/
大凡初学的朋友易犯的问题便是觉得临像便了事了。这样做岂能深入?因光学字形是靠不住的,没有学到原帖的用笔及帖味,创作则难以顺心。方法:首先体会原帖细腻的笔锋转换,哪怕两三行字学上一个星期,一个小动作都不放过;即得则留心结体习惯以学到“手势”;再随意捡些帖上没有的字来以此手势写出。如此一往则得矣!' ?2 B% |6 \( ?' Q: [: p2 B
/( J  g' [5 v4 Z5 P# \
/
行笔快慢问题:字的取势问题该如何理解?+ D& J/ W4 A5 {3 \% G5 E
/1 p" E! {! R2 b( O
行笔快慢无定法,一人一习惯。但临帖时最好慢点,太快易漏动作。创作时随心所欲,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字势多悟自然界众生相,无论如何不能千篇一律。单字要有姿态,整篇要有动感。1 a9 x$ r! v, y/ t* N
/
/& f0 K: O6 ~5 A' A$ U
您写行书用的笔是软毫,硬毫,还是兼毫?' u1 f! Q0 p  t+ V# T+ Y7 V
/& e: i4 M, t7 P! X
我习惯用硬毫短锋。因我写字速度较快。
/6 M  n) h) h# O% d
/
陆俨少书法用的笔是软毫,硬毫,还是兼毫?
/
陆俨少先生的字以我的经验,应也属硬毫短锋笔写出。
/5 m- t2 o: B; k& y
/; W7 T; ?/ S+ e  b
陆俨少的书法好在什么地方?如何借鉴,应注意些什么?: M1 O! c6 J. M! o
/
陆俨少先生的字我很喜欢。我认为他和谢稚柳先生等是近代画家中最精通帖学笔法的大家。谢多用绞转,笔法得自张旭;陆多用皴擦,盖自杨风子得法,又融入自家画法用笔而成。学习陆俨少应多体悟他如何将字写得古拙、生动,但不能纯取之结体,往往风格明显的结体一旦留在手上,将来甩都甩不掉。
/
/
 

王忠勇书法答问 (7)


(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习书者的相关对答。尚待整理和编辑。)


/; n8 g: V; J) G- x

2009-08-08 20:48

, b* n- A9 E2 [: \; q! ~
/
/
我想请教一下,你平常临摹大于创作呢,还是创作大于临摹?
/; ?) t% l$ b' Q
我平时临摹多于创作,且依一帖之味随意编造、篡改的游戏更多。
/* S, x/ ~$ V+ H: {- V3 V% B- i
/5 I4 J5 f3 \7 D4 f$ V' ?% S
1、我8月份曾拜访贾长城老师,贾老师的人品和艺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多次提起您,说您对董其昌也曾下过一些功夫,我在您06年前后的一些作品(如手卷),不仅看到有浓郁的魏晋潇散之风,在整体的气息把握上,确能在隐约中感受到董其昌的某些影子,不知是否是暗合。
/
董书之气息高雅在整个书法史上也是非常出众的。我很少临董,因为我不喜欢董书的结体,觉得有点俗气。只是感受得到那份淡淡的悠闲、贵族气,也许这种感受不自觉地会流露在手下。1 A! s, p; B: Q
/
/5 e0 s  X7 F  c1 l- e
2、我现在也在零散的写二王、颜真卿、米南宫及董其昌等,在临写这几家的作品当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取舍,如何在创作中将这几家能做到很好的糅合,统一在一件作品中并能保持很好的自然性和书写性。: y0 {2 C) U) u4 M4 T- z# C
/
无论临王还是颜、米,重要是“得笔”。即各家用笔习惯要熟悉。可在临过这几家后做实验:有意把王写古朴而去峻爽;把颜写洒脱而去迟涩;把米写萧散而去凌厉。如此反其道而行之。有这样的体会,渐渐就自我一些了。即得自信,书写性自会在笔尖化出。
/* k; D! L9 @& N# k/ ?; H5 t2 o# q
/
3、书法的“书写性”是我一直所追求的!我也看到一些高手,可能结字精到,线条干净,也就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就从书法的更高的艺术性来讲,书写性和艺术性似乎都很不够,但这样的作品在大赛中却相对很容易入展,而有些作品虽具有一定书写性和较好的气息,却未必能入展,是因为线条或某些细节上的硬伤吗?这里面的矛盾出在什么地方,又如何化解?
/
当代的展览要的是夸张用笔和刻意制造墨色变化以取宠,而不是流露!你真流露了、自然了,评委也许并不当回事!所以这位哥们千万不要以展览论英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假如获过一次奖的最好不要暂下结论是高手,要获也要三连冠以上。忠告:展览写展览字,自我追求是另外一码事。另外,一张优秀的作品尽管没有入选,也很正常,千万不能因展览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  x! q' x! R
/
/
 

王忠勇书法答问 (8)


(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习书者的相关对答。尚待整理和编辑。)


/

2009-08-08 20:48


/
/
请问一个帖临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换另外一个帖?我一直临书谱,总也舍不得换,一是觉得我还没有临到位,再就是怕在没临到位的时候换帖会影响到笔法上的纯正,可不换帖,又会厌烦,我怎样才能跳出这个怪圈?" @8 l2 y: y  ]8 ]& o8 Q0 b6 I
/7 j( Y$ i& z+ j
厌烦时最好换帖,岂能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啊。世界大得很呐!方法:先找近亲,如孙过庭的先辈是二王,后辈有贺知章、康里子山、陈海良……,均可揣摹;再找远亲,如汉隶、章草等,以求正源。这样一下子你便走出“铁岭”啦!) N  f5 [1 J, _- [
/
/( w4 o- g% p5 X2 p: X( c) `
我是一个临《书谱》的票友,在尝试创作时常有,别人说我太碎,于是我又去临《大观帖》,这样可行吗?你有更好的法子吗?' Q. O: \5 l% U3 v" i' e
/- X& N0 V5 K/ u- \/ ?
光写书谱也不行。孙过庭什么都好,就是不自然,因为他满脑子都是王羲之的形。书谱本身就不贯气,失自然,你的作品当然就会碎了。在我看来,《书谱》只适合学草书的人入门用用。要想有大出息,写张芝、写二王、写怀素。建议:可上手临怀素《自叙》三十通。放开临,三五个字一串当一个字写,可医此病。《大观帖》在后期可临,但要把对学习墨迹时的感受套进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