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杨朱正名

 梦泽赤子 2012-05-18
为杨朱正名
  
  一毛不拔,用来形容极端自私自利的人,是个贬义词。它的出处源于战国时期的杨朱,他曾说过“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之类的话。千百年来,人们只记住了他的这句话,把他视为自私自利的代表,颇有些不以为然。
  其实,这是后人对他的曲解。他的本意不完全是这样的。他的言论被后人断章取义了。如果全面了解他的思想与主张,可以得出他的思想恰巧是国人所需要的,是医治中国社会弊端的一付良药这样的结论。
  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今河南开封市),字子居。他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号召人们都不要损害别人,也不要舍己为人,认为这样,天下就可以大治了。但是,许多人只记住了后面那句话,而忘记了前面那句话,以为他很自私,其实,他的思想恰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可以说,他是中国以民为本,反对剥削,实现社会平等理想的先躯,可惜他的这些主张没有实现。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思想言论最为开放的时期。儒、墨、道、法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有著作留给了后人。杨朱没有给后人留下著作,他的言行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等书。
  在《列子》中有这样的记载,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注意,杨朱在此说到两层意思,人人不损一毫利天下是其一,与之相对应地还有其二,“悉天下奉一身,不取。”这是更重要的,可以说是杨朱全部思想的精华。
  自韩非提出以法、术、势巩固君权的法家学说,秦始皇按照他那一套灭六国,建立集权专制的秦王朝后,千百年来,中国沿袭了以君为本的社会架构。君主高高在上,握有全体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黎民百姓成了奴隶,各级官吏成了奴才,像众星捧月般,匍匐在地,供奉着那个叫做“天子”的人。君主将天下视为己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此之谓也。“家天下”,是中国社会的特色,杨朱所说的“悉天下奉一身”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天下都是皇帝老儿的,各级官吏成为其鹰犬,帮助其统治人民,并从中分一杯羹,天下的百姓被奴役,被欺压、当牛做马,供养着以皇帝为首的大大小小的统治者,毫无权利可言。
  这样的社会显然是不合理的。
  问题是千百年来,可怜的黎民百姓已经习惯了自己这种被奴役、被掠夺的命运,习惯于安然地做奴隶,做顺民,不知道平等、自由、独立为何物?
  杨朱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先知先觉的智者,早在200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平等的理念,认识到“悉天下奉一人”的不合理性,这是难能可贵的。只可惜他的这种理念没有被接纳,就像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不受统治者欢迎一样,杨朱的主张最终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社会发展,思想观念是有延续性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祖祖辈辈当惯了奴隶,将被奴役,被驱使当作了宿命。历代的统治者更是在高度集权的同时,实行愚民政策,给自己的统治地位加上了一层君权神授的外衣,居高凌下,加紧对人民的盘剥。
  殊不知,倍受压榨的百姓,身上欠缺的正是杨朱所说的那种“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样是人,同样是造物主赋予神圣生命的人,为什么要损害自己,“悉天下奉一人”呢?从这方面来讲,杨朱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的思想可以说同欧州18世纪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等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是相通的,只不过时间要早了两千年。
  《列子》的《杨朱》篇中这样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这里说的是量变到质变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引起质变的。杨朱之所以极言不拔一毛利天下,有夸张的成分在内,其主旨在于防微杜渐。狂风起于青萍之末。假设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坚持从细小处开始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就不会出现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平等现象了。
  可惜,现在绝大多数民众没有这个概念。很多人明明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权势者侍强凌弱从手里拿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他们要么逆来顺受,要么怨天尤人,很少据理力争,起而反抗维护自己合法全益的。鲁迅在半个多世纪前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现象可以说现在依然比比皆是。
  从维护个体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这点来说,杨朱的学说与主张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
  谈及此,想起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德而提倡的“奉献”一词,不由得引起质疑。有奉献者,必有享受者。如果享受者是残疾人之类需要他人帮助的另当别论。现在,社会上有慈善事业,有民政部门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政府有专款救助之。问题是许多善良的人做出的奉献究竟是什么人在享受?好象说不大清楚。
  现在的社会由于分配不公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比如一个大型国企,老总的年收入达数十、上百甚至上千万元,而普通员工的劳动所得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差距达几十甚至几百倍。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让企业的员工去搞什么奉献,岂不是笑话?在一些企业中,不少善良的劳动者在8小时之外不计报酬地挥汗如雨,忘我劳动,而企业的某些管理者却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与其这样,所谓的什么奉献还不如不搞!
  矫枉必须过正。在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缺少最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今天,想起两千多年前那个智者杨朱说的话,感到有必要为其正名,说几句公道话。
  
   2009、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