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图文珍藏版) – 铁血网

 皖林 2012-05-19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图文珍藏版)

  • 2011-6-25 19:14:51

根据1905年8月1日制定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命名基准》和1943年6月4日制定的改进案。日本轻型巡洋舰(日称二等巡洋舰)的舰名是以日本著名的河流(川)名命名。

日本海军对军舰的定义是,只有在其舰首镶嵌有代表皇室象征的菊花标志的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军舰。因此,日本轻型巡洋舰及以上等级的大型舰只被定义为军舰,简称菊花舰。驱逐舰及以下等级的巡防舰和潜舰等未列入军舰范畴。

[ ]

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海军共建造或改装并投入作战的轻型巡洋舰25艘。


一、天龙级:该级别2艘


天龙级轻型巡洋舰是在参考了英国Arethusa级轻型巡洋舰的基础上而建造的,典型的日本山寨版。从整体各项指标而言,天龙级轻型巡洋舰的基本是驱逐舰的放大型。人力填装的主炮和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是其主战兵器。作战战术为趁夜幕率领驱逐舰快速接近敌主力舰进行肉搏战,通常作为鱼雷战队旗舰。天龙级是日本最早的轻型巡洋舰,日本近代巡洋舰的始祖。于1917年(大正六年)建造。以33节航速堪称当时世界第一的高速巡洋舰。日本海军按八四舰队建造案预定建造8艘,后受到美国建造轻型巡洋舰的影响,只建造2艘。


1、天龙号(Tenryu)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长野县诹访湖为源头,流经伊那谷和赤石山脉,流入远州滩的天龙川(河)命名。1917年5月17日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18年3月11日下水,1919年11月20日竣工。

[ ]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4舰队第18战队, 战队旗舰

1942年7月第8舰队第1战队


战史:天龙号在服役后,主要担任本土警戒巡逻的任务。侵华战争中参加在中国南部的协助日本陆军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威克岛攻略战、俾斯麦海海战和珊瑚海海战。在1942年8月8日至9日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萨沃岛海战)中,虽说高龄但表现十分抢眼。1942年11月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及协助陆海军在新几内亚马丹港的攻略作战。


标准排水量:3230吨,满载排水量:4350吨

总长:142.65米

最大宽度:12.3米

[ ]

最大航速:33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367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单装主炮4门

80毫米口径单装高射炮1门

[ ]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533毫米口径三联装次装填鱼雷发射管2座(配机械动力鱼雷48枚)


结局:1942年12月18日遭到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的攻击,沉没于新几内亚马丹港外东北8浬处水域。


2、龙田号(Tatsuda)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奈良县的龙田川(河)命名。龙田川的下游与大和川交汇后流入大阪湾。1917年7月24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18年5月29日下水,1919年3月31日竣工。

[ ]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4舰队第18战队

1942年7月第8舰队第1战队

1942年12月联合舰队直属第11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战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威克岛攻略战、俾斯麦海海战和珊瑚海海战。1942年11月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及协助陆海军在新几内亚摩尔斯贝港的拉埃、萨拉摩亚的登陆攻略作战。由于属于高龄舰,1943年返回本土作为训练舰。1944年2月担任护航舰再度南下,向图鲁克基地运送增援部队。


船舶性能数据同天龙号


结局:1944年3月13日遭到美军玉筋鱼号潜艇的攻击,沉没于伊豆群岛八丈岛西方40浬处海域。

[ ]


二、球磨级:该级别5艘


球磨级轻型巡洋舰是日本海军继天龙级轻型巡洋舰之后建造的第一型5千吨级轻型巡洋舰,是大正六年年度建造计划9艘轻型巡洋舰中的5艘。其标准排水量从天龙级的3千吨跃升到5千吨,最大航速由33节提升到36节,是日本后续建造5千吨级轻型巡洋舰的标准样板。


1、球磨号(Kuma)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熊本县东南部为源头流入八代海的球磨川(河)命名。1918年8月29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19年7月14日下水,1920年8月3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三舰队第16战队

[ ]

1942年7月西南方面舰队第3南遣舰队,舰队旗舰


战史:竣工服役后负责日本北方沿海水域警备。1931年在中国北部海域担任警备任务。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及海上封锁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攻略战,并负责荷属东印度群岛攻略作战的运送任务。1943年1月在西里伯斯岛马加撒海峡被美军B-26轰炸机攻击,造成轻伤。之后主要担任对泗水基地的护航运输作战。


标准排水量:5100吨,满载排水量:5832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 ]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439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127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4座

[ ]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门

固定翼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后改为弹射器


结局:1944年1月11日作为日军航空部队训练的目标舰,在训练中遭到英军潜艇驷马车号的鱼雷攻击,沉没于马来西亚槟榔屿西方18浬处海域。


2、多摩号(Tama)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


以山梨县大菩萨岭北方为源头,进入东京都与神奈川县的多摩川(河)命名。1918年8月10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20年2月10日下水,1921年1月29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五舰队第21战队, 战队旗舰

1942年7月第五舰队第21战队

1944年8月第11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第2游击队第21战队


战史: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杭州湾陆作战和广东陆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隶属于北方部队的第五舰队。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会战中的阿留申攻略作战和协助陆海军对基斯卡岛的进攻。1943年3月在阿图岛海战中遭到美军舰炮的数发炮弹击中受轻伤。之后则参加了基斯卡撤退作战。1944年10月参加莱特湾海战。

[ ]


船舶性能数据同球磨号


结局:1944年10月25日莱特湾海战中,担任日军航母编队护航任务,在南下途中被美军舰载机的航空鱼雷击中,遭受损伤。当天下午又遭到美军潜艇贾劳号攻击,被命中3枚鱼雷,沉没于菲律宾恩卡尼奥角吕宋海峡东方250浬处海域。


3、北上号(Kitakami)轻型鱼雷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岩手县北部为源头,向南流经盛冈、花卷等城市,流入太平洋的北上川(河)命名。该舰是日本海军唯一进行三次转型改装的军舰,其两舷的鱼雷发射管可同时发射40枚令人生畏的长矛型氧气鱼雷。也有资料将其和大井号称为北上级。1919年9月1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20年7月3日下水,1921年4月15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一舰队第9战队, 战队旗舰

[ ]

1944年10月西南方面舰队第16战队

1944年10月第2游击队第16战队


战史: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及海上封锁战。1941年进行鱼雷巡洋舰(也称重雷装舰)改装,但在战争中,该舰连发射鱼雷的机会都没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直跟随战列舰部队行动,并参加中途岛作战。1942年至1943年由于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局失利,海军对其进行第二次改造,拆除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改装为高速运输舰,主要从事东南方面作战的部队运输任务。1944年1月在安达曼群岛执行部队运输航行中,于马六甲海峡遭到英军潜艇的攻击受损,返回本土修理。由于日军受菲律宾战役特攻战术的启发,海军再次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专用于搭载特攻兵和载人回天鱼雷的母舰。随着局势的发展,载人回天鱼雷母舰一直没有出战的机会,始终停泊在吴军港中。


标准排水量:5100吨,满载排水量:5832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 ]

最大航速:36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80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533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门(机械动力鱼雷)

[ ]

固定翼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


1941年12月27日完成鱼雷巡洋舰改装

标准排水量:6900吨

最大航速:31.7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8000浬

武器装备:

[ ]

140毫米口径主炮4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0座(九三式酸素长矛鱼雷40枚)


1943年进行高速运输舰改装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九三式酸素长矛鱼雷8枚)


1945年1月20日完成载人回天鱼雷母舰改装

[ ]

标准排水量:7041吨

总长:159.8米

最大宽度:14.25米

最大航速:23节

武器装备:

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2座

[ ]

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关炮12座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27座

载人回天鱼雷发射管8座


结局:1945年7月24日在吴军港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空袭,身受重创,丧失航行能力。战后作为运输船运送遣返士兵回国。1946年8月10日在长崎被解体。


4、大井号(Oii)轻型鱼雷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


以赤石山脉为源头,向南流入骏河湾的大井川(河)命名。1919年11月24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0年7月15日下水,1921年10月3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一舰队第9战队

1944年西南方面舰队直属


战史:1932年参加上海事变及作战。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及海上封锁战。1938年作为海军兵学校的练习舰。1941年进行鱼雷巡洋舰(也称重雷装舰)改装,但在战争中,该舰连发射鱼雷的机会都没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直跟随战列舰部队行动,并参加中途岛作战。1942年至1943年由于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局失利,海军对其进行第二次改造,拆除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改装为高速运输舰,主要从事对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印度洋部队的运输作战任务。1944年参加对印度洋的海上通商破坏战。并担任马来西亚至菲律宾之间的运输任务。


标准排水量:5100吨,满载排水量:5832吨

总长:162.15米

[ ]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80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 ]

533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门(机械动力鱼雷)

固定翼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


1941年12月27日完成鱼雷巡洋舰改装

标准排水量:6900吨

最大航速:31.7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8000浬

[ ]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4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0座(九三式酸素长矛鱼雷40枚)


1943年进行高速运输舰改装

武器装备:

[ ]

140毫米口径主炮4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拆除两舷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32门,用于安装登陆艇

保留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九三式酸素长矛鱼雷8枚)


结局:1944年7月19日在中国南海执行运输任务航行途中,遭到美军潜艇三叶尾鱼号的鱼雷攻击,沉没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西北海域。


5、木曾号(Kiso)轻型巡洋舰

[ ]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东海地区第一大河,流经长野县、岐阜县和爱知县,流入伊势湾的木曾川(河)命名。1919年6月10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20年12月14日下水,1921年5月4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五舰队第21战队, 战队旗舰

1942年7月第五舰队第21战队

1944年11月第2游击队第21战队

1944年11月第五舰队第1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 ]


战史: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杭州湾陆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阿留申群岛攻略作战、阿图岛攻略作战和吉斯卡岛攻略作战,并负责该地区守备部队的军需补给运输任务。1943年3月27日参加阿图岛海战。1943年7月29日参加吉斯卡岛守备部队的撤退作战,利用浓雾天气,成功地将1189名驻岛守军安全撤回本土。1943年9月调往南方,一直担任队腊包尔周边的陆军部队运送任务,期间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受轻伤。1944年11月隶属第五舰队第1水雷战队,担任旗舰,接替在苏里高海战中被击沉的阿武隈号轻型巡洋舰。


船舶性能数据同球磨号


结局: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航母编队350架舰载机对马尼拉湾的日军舰艇进行了大规模空袭时,舰身命中3枚直击炸弹,舰体重创坐底,14日再次遭到美军舰载机攻击,最终沉没于马尼拉湾海底。


三、长良级:该级别6艘


长良级轻型巡洋舰属于大正六年和大正七年年度建造计划,日本旧型轻巡洋舰的基本型,球磨级轻巡洋舰的改进型,八八舰队时的巡洋舰主力。大正六年年度建造计划9艘轻型巡洋舰中长良级占据4艘。1920年日本海军扩军时期的产物。30节以上的作战速度,主要用于担任潜水战队的旗舰。


1、长良号(Nagara)轻型巡洋舰

[ ]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岐阜县西部的大日岳为源头,经农尾平原流入伊势湾的长良川(河)命名。长良号是该级轻巡洋舰的首舰。1920年9月9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21年4月25日下水,1922年4月2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三舰队第16战队

1942年7月第三舰队第10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6月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第4战队第3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和1938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广东登陆作战和海南岛的登陆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略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任第十舰队旗舰,当联合舰队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旗舰赤城号被击沉后,以长良号为旗舰。后参加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等。1943年2月后担任图鲁克基地的运输任务,1943年7月15日在新爱尔兰岛卡比延近海触雷而受损,返回本土修理。

[ ]


标准排水量:5170吨,满载排水量:5570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438人

[ ]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36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长矛型鱼雷)

[ ]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后改为弹射机1座


结局:1944年6月起,奉命向冲绳岛多次运送陆军防御部队。1944年8月7日遭到美军潜舰鸣鱼号的鱼雷攻击,起火爆炸,沉没在九州天草西方十海里处海域。


2、五十铃号(Isuzu)轻型防空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志摩半岛附近的山岳为源头,经伊势神宫流入伊势湾的五十铃川(河)命名。由于五十铃川(河)流经祀奉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被称为“圣川”。1920年8月10日浦贺造船厂开工,1921年10月29日下水,1923年8月15日竣工。1944年进行战时防空巡洋舰改装。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西南方面舰队第2南遣舰队第16战队,战队旗舰

[ ]

1942年9月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9月第六舰队第31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24日第1机动部队第4航空战队

1945年1月10日西南方面舰队第五舰队第31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香港攻略作战、中途岛海空战、瓜纳尔卡纳尔岛安德森机场夜间炮击战。 1942年11月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受伤。1943年6月担任中部太平洋地区的护送运输任务,在卡比延水域触雷,及美军舰载机的攻击再度重创,返回本土修理。1944年9月在参加莱特湾海战中,率领了八艘驱逐舰负责航空母舰的防空护卫任务,1944年11月19日在马尼拉湾外海被美军潜艇攻击遭受重创,停泊在泗水港修理到1945年4月。


标准排水量:5170吨,,改装后:6260吨

[ ]

总长:162.15米,改装后:152.4m

最大宽度:14.2米,改装后:14.17m

最大航速:36节,改装后:34.5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 ]

76毫米口径单装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36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九三式酸素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后改为弹射机1座

改装后:

[ ]

拆除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新增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6门

新增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关炮11座

新增25毫米口径单装高射机关炮5座

新增雷达和声纳设备

拆除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6座

[ ]


结局:1945年4月7日在进行运输陆军部队任务时,遭受美军潜艇鲑鱼号和牛鼻鲼号的攻击,沉没于印度尼西亚巴哇岛北部海域。


3、名取号(Natori)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奥羽山脉为源头,经名取市,在仙台市东南流入太平洋的名取川(河)命名。1920年十二月十四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22年二月十六日下水,1923年九月十五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三舰队下的第5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7月西南方面舰队第2南遣舰队第16战队,战队旗舰

[ ]

1944年6月东南方面舰队第八舰队第3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上海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参加陆军对于法属印度支那的占领行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马来攻略战和巴达维亚海战。1942年5月后负责东印度洋海域执勤任务。1943年1月9日,遭受到盟军潜舰和轰炸机的攻击,舰尾炸断,返回本土舞鹤军港修理。1944年6月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后负责在帛琉到马尼拉之间的护送运输任务。


标准排水量:5170吨,满载排水量:5570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 ]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九三式酸素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后改为弹射机1座

[ ]


结局:1944年8月18日在执行马尼拉至帛琉护送运输任务的途中,遭到美军潜艇鲂鱼号的鱼雷攻击,左舷舰桥下的锅炉被命中,产生爆炸。最终沉没于菲律宾萨马岛东方海域。


4、由良号(Yura)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丹波高地北方为源头,向西流入日本海的由良川(河)命名。是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丧失的长良级轻型巡洋舰。1921年5月21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22年2月15日下水,1923年3月20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南方派遣舰队第5潜水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2月第一舰队第3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 ]

1942年6月第二舰队第4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和1938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上海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和广东登陆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马来攻略作战、爪哇攻略作战、巴达维亚海战、北苏门达腊攻略作战和安达曼群岛攻略作战。1942年4月返回佐世保港。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空战。1942年8月参加对瓜纳尔卡纳尔岛安德森机场夜间炮击战。


船舶性能数据同长良号


结局:1942年10月25日在所罗门群岛的因迪斯彭瑟海峡东方海域遭到美军潜艇的鱼雷攻击,丧失航行能力,由日军驱逐舰春雨号和夕立号发射鱼雷击沉。沉没于所罗门群岛拉莫斯岛南部海域。


5、鬼怒号(Kinu)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


以群马县至厚木县白根山北方的鬼怒川(河)命名。1921年1月17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2年5月29日下水,1922年11月10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南方派遣舰队第4潜水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7月西南方面舰队第2南遣舰队第16战队


战史: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马来攻略作战、文莱攻略作战。1942年3月在爪哇攻略作战中受创。参加新几内亚和所罗门海域作战。1943年6月在摩加萨被美军航舰载机击伤。1944年参加运送陆军部队前往新几内亚的任务,1944年6月由菲律宾运送陆军海上机动部队到新几内亚。1944年8月担任马尼拉至帛琉护送运输作战任务。


船舶性能数据同长良号


结局:1944 年10月26日在苏禄海遭到美军航空母舰编队舰载机攻击,被直接命中三枚炸弹, 沉没于马斯巴特岛西南海域。

[ ]


6、阿武隈号(Abukuma)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福岛县白河市西方和宫城县南部流入太平洋的阿武隈川(河)命名。因为关东大地震造成浦贺造船厂严重损害,本舰是长良级最晚竣工的。1921年12月8日在浦贺造船厂开工,1923年3月16日下水,1925年5月26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一舰队第1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6月东北方面舰队第五舰队第1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第2游击队第1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 ]


战史:1935年10月在进行夜间演习训练时与北上号轻型巡洋舰发生碰撞,造成舰首被切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是唯一直接参加突袭珍珠港机动部队的轻型巡洋舰,担任警戒护航任务。1942年2月转战南洋,参加了俾斯麦群岛攻略战,爪哇岛攻略战和印度洋作战。1942年6月加入北方的第五舰队,参加阿留申群岛的攻略作战。1943年3月26日参加阿图岛海战。1943年7月参加吉斯卡大撤退。


船舶性能数据同长良号


结局:1944年10月25日莱特湾海战中,在苏里高海峡遭受美军鱼雷快艇PT-137的鱼雷攻击而受损,26日在撤退途中遭遇美军舰载机攻击,沉没于内格罗斯岛西南近海水域。


四、夕张级:该级别1艘


在二战日本海军中,唯一用与北海道有关联的名字命名的军舰也只有夕张号一艘。夕张号没有同型舰,由造船将军平贺让主持设计并监造,属于技术实验性巡洋舰。与其他轻型巡洋舰不同的是其鱼雷发射管都布置在舰身主甲板中线上,方便两舷侧灵活运用;炮塔配置方式也十分独特,舰桥前的三门炮从舰首算起是单装和双联装,双联装炮的高度较高,而舰身后部主炮的配置和前部对称,并在双联装主炮前面设有防波板。至于巡洋舰搭载的水上侦察飞机因甲板空间狭小,只能取消。


夕张号(Yubari)轻型巡洋舰

[ ]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北海道中部的夕张山脉为源头,向西与石狩川交汇的夕张川(河)命名。1921年6月5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23年3月5日下水,1923年7月3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四舰队第6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8月第八舰队第6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威克岛的攻略作战,却损失了麾下两艘驱逐舰疾风号和如月号。之后,转战南洋,参加协助陆军对新不列颠岛腊包尔登陆作战、新几内亚拉埃和萨拉摩亚的登陆作战。1942年8月参加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在其他日军舰艇配合下近距离发射鱼雷,击沉美军重型巡洋舰文森斯号。9月4日在隆加湾击沉三艘盟军运输船。虽说在南方水域作战表现不俗,但主要是担任向各守备驻军基地运送部队和给养的护航任务。


标准排水量(设计):2890吨,满载排水量:3587吨

[ ]

总长:138.99米

最大宽度:12米

最大航速:35.5节

最大航续力(设计):14节/时5000浬,完成:14节/时3300浬

人员编制:350人

武器装备:

[ ]

140毫米口径双联装主炮2座

140毫米口径单联装主炮2座

76毫米口径单装高射炮1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12座

13毫米口径高射机关枪21挺

610毫米口径双联装次装填鱼雷发射管2座

[ ]


结局:1944年4月27日在向帛琉群岛运送军需返回途中,被美军大翻车鱼号潜艇的鱼雷击中,造成重伤,28日沉没于帕劳群岛海域


五、川内级:该级别3艘


八八舰队中原计划建造8艘川内级轻型巡洋舰,但由于华盛顿条约的限制,取消了其中5艘舰的建造计划,而剩下来的就是川内级的这3艘。是长良级的改进型。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配有鱼雷射击引导的水上观测机和弹射器,主炮增加到7座,装备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九三式酸素鱼雷。


1、川内号(Sendai)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九州山地为源头,向西流经鹿儿岛县和川内平原后,流入中国东海的川内川(河)命名。1922年2月16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3年10月30日下水 ,1924年4月29日竣工。

[ ]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一舰队第3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上海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1940年担任第1护卫舰队旗舰,参加支持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行动。1941年2至3月参加对华南方面的海上封锁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支持马来西亚攻略作战。1942年6月在中途岛战役中隶属联合舰队主力舰队。1942年8月开进所罗门海域,护卫运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登陆部队。1942年11月参加第三次所罗门海战。随后进驻图鲁克岛,担任对所罗门海域诸岛的支持作战。1943年11月参加布干维尔海战。


标准排水量:5195吨,满载排水量:7100吨

总长:162.46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5.3节

[ ]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450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4座

[ ]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观测飞机1架,弹射器1座


结局:1943年11月2日在布干维尔海战中遭到美军11艘军舰舰炮和鱼雷的猛烈集中攻击,引发火灾爆炸,沉没于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阿古斯塔帝王湾水域。


2、神通号(Shintsu)轻型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


以岐阜县的飞驒山脉为源头,经富士平原流入富山湾的神通川(河)命名。1922年8月4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3年12月8日下水,1925年7月3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上海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万鸦老攻略作战和泗水海战。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隶属护卫舰队。1942年8月在东所罗门海域作战中,担任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部队运输船的护卫任务,并在8月25日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负伤。1943年1月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军撤离作战。1943年7月参加了科隆邦加拉岛夜战。


标准排水量:5195吨,满载排水量:7100吨

总长:162.46米

最大宽度:14.2米

[ ]

最大航速:35.3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450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 ]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4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双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长矛型鱼雷)。1941年改为四联装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观测飞机1架,滑行台1座。1934年改为弹射器


结局:1943年7月12日参加科隆邦加拉岛海上夜战中发挥出色,在友军的协助下,击伤美军轻型巡洋舰3艘,击沉驱逐舰1艘,其自身也遭到盟军14艘军舰舰炮的集中攻击,爆炸沉没于所罗门群岛科隆班加拉北部海域。


3、那珂号(Naka)轻型巡洋舰

[ ]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以厚木县那须岳为源头,流经茨城县、留贯水户市、那加凑市,流入鹿岛滩的那珂川(河)命名。1922年6月10日在横滨造船厂开工,1925年3月24日下水,1925年11月30日竣工。由于关东大地震,即将下水的那珂号,在船台上燃起大火,结构严重受损,最后只能解体重新建造,其下水和竣工时间要比同型舰晚许多。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二舰队第4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3年4月第四舰队第18战队


战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在1942年2月27日的泗水海战中与重型巡洋舰队协作,击沉荷兰轻型巡洋舰爪哇号和德?勒伊特号。1942年4月1日在圣诞岛附近遭到美军潜艇的鱼雷攻击,受到重创。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修理,重新返回战场,在中太平洋诸岛从事的护航运输任务。


船舶性能数据同川内号

[ ]


结局:1944年2月17日在图鲁克大空袭中,被美军航空母舰邦克山号和考佩斯号舰载机的航空鱼雷击中舰首,舰身前部断裂,随即沉没于图鲁克西南海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