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孩子的战争

 莱阳好人 2012-05-22
一个孩子的战争
吴艳

    一个孩子的战争

    □吴艳   

    独生子女本来不用打引号,每个时代都有因战乱、疾病或者父母的自愿而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这孩子就是独生子或独生女。《一个孩子的战争——家庭拯救纪实》中的独生子女则特指近30年来,中国家庭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下诞生的孩子。现在,最早的“独生子女”多半已经或者正准备结婚生子,最早的“独生子女”家长许多也已荣升为祖父母。“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基本国策的成果,为中国甚至人类作出的贡献怎么说也不过分,然而,“独生子女”成长中所付出的代价却超乎人们的想象,影响独生子女成长的陷阱常常被许多人尤其是其父母和祖父母所忽略,这就不可避免爆发由一个孩子带来的、在亲情笼罩之下而又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徐世立长篇纪实文学《一个孩子的战争》确是一本及时的书。它好在“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一个“90后”的独生子“从一名优秀生成为‘问题学生’之后,又在极其困苦的磨练中感悟生活、感悟亲情、重建信心的过程”;其亮点还在于作家从自己与儿子的“个人体验”出发,反思有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使作品的意蕴超越一般纪实的局限。聚光灯下的家庭教育,犹如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持久战——其代价何其沉重,其过程何其惨烈。我是读了开头,就急着看结尾:这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他终于考上“中戏”了!我这才舒了口气,回到开始,与其中的人物一起,经历那困苦不堪的折磨。现在想来,这折磨是独生子女的,也是他父母祖辈的,连同爱他的老师同学、爱他的姑姑舅舅们。在那纠结、痛苦的日日夜夜,所有这些人的心都被悬吊在半空,任由风雨雷电、烈日冰霜的摧残,最后才得出温和却难以兑现的共识:我们必须与独生子女一起成长!

    在《一个孩子的战争》里,徐世立向读者展现了这些弊端,犹如孩子成长道路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陷阱。陷阱可怕,更加可怕的是它们与生俱来,却不为父母们所知晓,等到知晓,却又为时已晚。读者或许要问,好端端的一个小孩,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14岁时怎么就厌学了?为何这孩子叛逆的时间长、强度大,还看不到矫正的迹象,找不到矫正的办法?是电脑害的?是物质至上害的?还是有更加深层的原因?作家徐世立花了整整16年时间与儿子一起经受磨难,等到他有所反思时,孩子已经16岁即将成人,这怎么叫人不揪心呢?

    平心而论,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个独生子女的个人禀赋也存有差异,但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陷阱却极其相似,比如父母“超出有益的范围”并“带有神经质”的爱,这种爱使独生子女很可能变成家中真正的暴君和利己主义者;又比如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其成长过程“缺少相互适应的经验”,“缺少各种形式的爱和友谊的经验”,缺少学习处理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和危机的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变得脆弱,不堪一击。《一个孩子的战争》曾引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关于独生子女的论述:可以肯定地说,教育独生子或独生女要比教育几个孩子困难得多。即使家庭在物质生活上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应该仅仅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很快成为家庭的中心。集中到这一个孩子身上的父亲和母亲的关怀,往往会超出有益的范围。这种情况下父母的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有神经质。这个孩子病了或者死了,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对这种不幸的恐惧总是压在做父母的心头,剥夺了他们应有的平静。独生子女很容易习惯自己的特殊地位,变成家中真正的暴君。做父母的往往很难遏制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关怀,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正在培养利己主义者。只有在几个孩子的家庭中,父母的关心才可能正常。父母的关怀平均地分配给这些孩子。在大家庭中儿童从幼年期就习惯于集体生活,获得相互联系的经验。如果在家庭中有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他们之间就会形成各种形式的爱和友谊的经验。这样的家庭生活,为孩子提供了处理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的机会。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东西在独生子女的生活经验中是找不到的:爱哥哥和爱弟弟(这是两种很不同的情感);养成与兄弟姐妹交流的技能,养成同情他们的习惯。且不说在大家庭中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在游戏中,都在养成集体生活的习惯。

    问题还在于,父母“溺爱”的陷阱已经不容易分辨出来,中国现阶段的家庭还容易被“隔代爱”的弊端所迷惑。本来,“隔代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感情,这种亲情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没有负担地爱。爱其实又是一种责任,老人无须像父母对儿女的爱那样承担责任,无形中,隔代的爱客观上就变成了一种可以不负责的爱。

    带有神经质的爱和隔代的爱,让本该丰富、多元的亲情之爱变得强烈而又单一,压迫、扭曲了独生子女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也是难免的宿命。作家曾冒险将孩子送到“三纵”(俗称“魔鬼训练营”),以强制矫正其行为规范,可回到家里,孩子仍然“起床难,转班难,穿校服更难”。作家说“离高二期末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儿子已经坚持不到那个时候……于是干脆休学了”。“此后25天的日子里,儿子彻底颠覆了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沉默,压抑,郁闷,焦虑。白天睡觉,可以不看见现实的世界,晚上上电脑,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显然,孩子已经陷入自闭的、病态的生活,已经发生“巨大的心理危机和精神危机”,他已经饱受煎熬,痛苦难忍,处在“一瞬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刻。所幸的是父母与孩子“相互拯救”,万幸的孩子才得以从崩溃的边缘被拉了回来……有多少独生子女的父母具有这般的警惕、这般的能力和这般的爱心与耐心,能够与孩子“相互拯救”呢?现实生活中此类反面的事例太多了。有谁想过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危机?父母辈神经质的爱和祖辈的隔代爱,以及没有兄弟姐妹的孤独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些几乎是与生俱来,且潜藏危险与危害。当然,《一个孩子的战争》所展示的独生子女的成长陷阱,还不止这些,细心的读者可以去发现,去反思。 (《一个孩子的战争——家庭拯救纪实》,徐世立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