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是件简单的事

 zhangsanlisiqq 2012-05-23
教学是件简单的事         

    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笑什么呢?人们给予多种解释。我的理解是:人类一思考,简单变复杂。复杂复求证,求证复阐释,你方唱罢我登场,真理被晾在一边苦笑。教学就是个简单的例子。建国之后,我们这样改那样改,这样教那样教,有一天猛然发现:我们的学生远远落后于西方。原来我们一直努力做着一件事——反客为主。“教”的落点是“学”,教学必“以生为本”:这个真理每天都躲在课堂上,直到基础教育出现严重问题,整个民族都不得不为之凝神反思,它才力排课堂的浮华走向前台,第八次课程改革由此诞生。

因此,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教学时代。课堂上,固守传统者有之,新瓶旧酒者有之,破旧立新者有之,盲目跟潮者有之,不知所措者亦有之。“不知道如何教了!”在观过所谓的优质课之后,在听过所谓的新课程讲座之后,在参观过所谓的课改先锋学校之后,在试用过多种所谓的教学模式之后,课堂教学步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教师在“怎么上”上绞尽脑汁,课堂淹没在新鲜的浮华之中。

远离真理的,必是复杂的。

课堂教学的真理是什么?

——是学生“学”到东西,即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效益如何产生?

——围绕既定目标计时达成。日日达成,终有达成。

这就是教学的根本追求,也是教学的价值体现。不管是哪个年级,哪个课程层次,哪个具体教学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都一定遵循这样的目标导向系统——确立目标--实施目标--评估目标。现代教学论将之喻成“带学生旅游”:带领学生到达哪里?如何带领学生达到那里?怎么知道已将学生带到那里?显然,三者之间存在的一致性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奥秘所在。

奥秘之一:目标必须正确、明确、可测量。“正确”指教学内容是合理的、值得学的,即符合国家发展及个人成长需要的;课程标准据此按学段规定了学生最终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保持其正确性,必须源自对课程标准的科学分解。“明确”指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表述必须具体、准确,学生据之可知学什么、怎么学;这里牵涉到一个重要问题——学习起点的定位:了解学情,将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测量”指教学目标要标明一定的目标达成程度,学生按之可知学到哪一步,教师依之可查学生的达成情况以调节教学。目标只有做到正确、明确、可测量,才能成为统帅课堂教学及课堂评估的灵魂,才能驱动教师与学生积极达成目标的责任感。

目前,课堂教学之所以呈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状态,主要原因就是教学目标笼统、模糊:教师与学生不知所以,“教”与“学”无有所依,教学结果无有凭据,教学效益无从谈起。

奥秘之二:教学必须围绕目标设置学习活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是动态的,动态的课堂必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比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善加导引,便会促使新知的产生,实现生成性目标。但“意外收获”只能看作课堂教学的附加值,基础价值应为既定目标的实现,这是教学效益的底线。鉴于此,课堂教学必须首先瞄准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找路子,设卡子,搭架子。这是一个“教”与“学”置换的过程,以“学”的姿态去“教”,学而后教,不学不教,教为不教:到学生中去参与学习,立学生之前提升学习,教学以“学”为本,课堂以“生”为本。

当下的许多课堂就像舞狮的彩球,围着教学方式打转儿,这一套那一式,只不见核心内容:“教什么”不明确,越讲究“怎么教”岂不越乱套?课堂教学的无目的性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无效。

奥秘之三:评价必须镶嵌在学—教—评活动之中。灌输式教学几乎不存在真正的课堂评价,课堂效果仅是教师的主观判断:教学内容“讲”完了,学生一定都“学”会了。实践证明,知识与能力不是被教师“讲”会的,多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学”起来。由此催生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不学不教。那么,学生“学”过之后,教师要“教”哪些内容?怎么知道要“教”这些内容?多少学生需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其必关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评价。学什么,评什么:讲求评价信度。怎样的评价方式,制定怎样的标准:讲求评价理据。运用多元评价,寻找学生达成目标的证据,据此确定“教学”措施。

有效教学论还强调,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制定目标之后即设置评价任务,以此确保教—学—评一体,使所定目标、实施目标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

教学就这么简单,它是门科学。当然,它也是门艺术,讲究教学方式、方法,但其根本目的不过是让学生“学”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