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整理(内部使用):二期课改学习材料之教学目标叙写

 lirenhua 2015-07-19
浅谈教学目标的功能定位与精准叙写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佟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的教学追求,余文森教授曾指出,“课程改革遇到了有效性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在沿着新课程方向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学目标虚化”。因此,如何精准叙写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我感到,准确规范的教学目标叙写应该来自于对教学目标功能的全面准确的认识与定位。
课堂教学中有6个基础支柱支撑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是教学目的,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基础的客观要求下,产生的教学愿望;第二是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之后产生的实质性转变;第三是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什么;第四是教学方式,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第五是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学习;第六是评价标准,学生有没有产生实质的转变,以及转变的程度如何,需要一把明确的尺子来衡量;如果我们要从六个支柱中再选择一个一个作为基础的基础,也就是顶梁柱的话,那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能够全面而又准确的体现教学目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的。
下面我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节高三专题复习课为案例来说明,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怎样通过体现教学目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重建,以及评价标准来达到精准叙写,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学生能够从时空两个维度上判断、描述和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够对解决不同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2、通过探究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能够产生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担忧,并生发出正视环境问题,从自我做起的态度和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探究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学生能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有意识的评价自己的学科思维方法,如综合思维、主导思维、区域思维和前瞻思维等等。
第一、课堂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
在叙写教学目标之前,唐江澎校长在《例说教学目标叙写ABCD》中的一番论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存在着本质区别与密切联系。首先必须明晰教学目的,作为一节高三专题复习课,从学习内容、高考要求和学生基础来看,我的教学愿望,也就是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结构化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广义的学科知识结构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也就是学生能够学会、会学和乐学。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叙写上分为三句话,并且各有侧重,第一点侧重在知识技能、第二点侧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点侧重在过程与方法,但并不是说在第一点就没有了方法与情感等的参与,而是侧重在知识和技能上的转变而已,要防止将三维目标割裂看待。因此,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为侧重点进行叙写,应该说优点在于更加明确的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在引领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结构方面的作用比较明显。
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主观愿望必须是在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和感悟,使自身发生了实质的转变后才可以达成的,因此,教学目标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活动,在学会、会学、乐学中学有所得,产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因此,我们教学目的只有通过明确的和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才能达成。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依据。
三点目标中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探究”。高三的专题复习课应该是以高水平的认知为教学目标的,学生不仅仅进行的是简单的知识记忆和技能操练,而是能够进行分析、评价、质疑、建议等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因此就从客观上要求我在选择教学方式上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表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要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主。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也要以体验探究为主,教学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注重并加强了学生的体验探究过程,比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在过程与方法、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容易进行评价。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叙写中“探究”是学生最主要的行为动词。
第三、课堂教学目标是突出和重建教学内容的基础。
探究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教学内容,所以目标也应清晰的指明教学的重点,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价值取向的,所以教学目标也包含了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决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现,而是将内容情境化、生活化和问题化,例如探究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重建方式。
第四、课堂教学目标更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具有过程性、参与性、差异性和表现性,尤其在高水平的认知过程中更是如此,因此,在每一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都应选择一些典型的表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描述,例如,判断、描述、分析、建议正是知识与技能表现水平的不同层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是运用一些可以观察到的不同层次的描述语:学生能够产生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担忧,并生发出正视环境问题,从自我做起的态度和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在过程与方法中,则是学生能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有意识的评价自己的学科思维方法,如综合思维、主导思维、区域思维和前瞻思维等等思维层次。这些具有层次性的心理和行为词语,通过教师的观察,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工具。
但是,我也感到在运用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在叙写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标准的功能不够突出,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学目标评价的功能,从参与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样的三维目标体系去叙写会更加清晰。如本节的教学目标可以改写为: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1、所有的学生能够说出或者画出自己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识结构脑图,通过探究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对比该领域学科知识结构,能够评价说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存在哪些优点与缺点。
2、所有学生能够运用经过自己评价和完善后的知识结构,有选择性的解决一到两个环境案例中的问题,能进行条理清晰的判断、描述、解释、说明和评价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影响,能够从生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角度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
3、所有学生在探究环境问题典型案例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有意识的评价自己的学科思维方法,如综合思维、主导思维、区域思维和前瞻思维等等。
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我设计了第一个教学环节;
上课时,先请学生不进行任何讨论和提示,静思一分钟,再请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运用关键词描述出来,或者用图画出来,有两个同学呈现了不同的脑中知识结构。我们对比分析一下。
甲同学仅仅说了三句话:环境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所以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可持续发展就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因为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所以环境问题也会有差异性,所以,解决环境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乙同学说了很多:主要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详尽的罗列,如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等等。
第一位同学的知识结构显然比较完备,主要具有三个特点:(1)搭建知识结构的核心概念、关键词抓得很准;(2)知识点之间已经建立起了逻辑联系;(3)知识结构中不仅有知识点、还有观念,尤其还有方法,并且能够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还需要在知识的细节上进一步加以完善。
第二位同学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细节上比较完善,但是在方法和观念上有欠缺,所以需要在这方面加强。
由此可见,精准叙写教学目标有效指导了教学环节,成为非常明确的评价标准,实现了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叙写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标志:学生实现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体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指出了教学内容重建的方向,并为评价学生的现实转变提供了比较明确和有效的工具与标准,这样教学目标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只要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功能,遵循叙写的基本规范就一定能够准确叙写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 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以人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注重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教学目标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其规范表述:
     ● 行为主体学生化。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如:“学生能……”。
     ● 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如: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比较、解决、设计、对比等。
     ● 行为条件情景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时间、提供信息。如“通过听说交流……”、“能用三条小木棒摆三角形……”、“根据所给的图表……”、“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等。
     ● 行为标准表现程序具体化。如:“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出五个描写日常活动的句子”等。
案例1:物理学科《密度》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或技能目标: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物理知识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意识。
 
案例2:历史学科《春秋战国的分争》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或技能目标: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以及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分裂也孕育着统一。
 
      以上案例的教学目标均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来进行叙写,教学目标结合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目标定位准确,描述具体且易操作,较好地渗透了三维目标的价值取向。
 
关注学习,从改变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入手(三)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是建构课程总体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并非每一节课教学目标设定时都必须兼备的要件。三维是从不同视角对整体目标的描述,不能简单理解为三个部分,更不能以具体的教学环节机械对应某一维度的目标。
    这样以来,老师们参照着具体的操作样式不断反思,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手从公开课教学简案中再选几个例子:
数学    执教  刘鹏
课题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准确描述、刻画出两个空间向量的夹角和取值范围
    2.学生能准确说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性质和运算律,并能进行恰当变形
3.学生在参与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中,能够说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感受类比推理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丈,领略数学严谨、系统、基础、实用的魅力。
学科  生物    执教钱敏艳
课题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教学目标
1.说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并能运用于生活实际;说出生活中酶制品使用的注意点
    2.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绘制酶受温度和pH影响的示意图,并能描述其含义
    3.学生积极合作参与探究活动,能应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设计此类实验。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学科 地理  执教  刘静英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能归纳自然环境特征,能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判读各种图表,学生获得读图和析图的技巧,能说出荒漠化的类型、形成过程、分布特点,能综合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并能初步提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并能灵活运用到其他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之中
    4.通过荒漠化环境问题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确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学科  体育    执教  程雨观
课题  双杠基础动作系列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双杠运动的锻炼价值及特点
2.通过练习学生能初步掌握双杠基础动作方法,学会支撑、悬挂、摆动、坐杠的动作方法,男生学会杠中单腿后摆转体1H()度成外侧坐,女生学会坐杠侧摆越成俯撑
    3.发展学生专项身体素质,  男生完成屈臂撑5次左右,女生完成斜身引体10次左右;男生完成脚挂杠10次左右,女生完成肋木悬垂收腹举腿6次左右。
    4.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会自我保护与帮助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尽管每——则目标的叙写,未必完全合乎规范格式的要求,但起码让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目中有人、关注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叙写方式的变化,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基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展开,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因之具有了明确的标准与依据: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老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般说来,教学准备有这样两种思路:一种是顺向思考,另一种是逆向设计  顺向思考往往始于教学内容,并据此安排学习活动,有时也会考虑评价问题  在“教学大纲时代”,教师大都这样做的:而逆向设计则是有了‘‘课程标准”之后提出的新思路.教师首先将“课程标准”转换成“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学习活动。
(摘自崔允都主编《有效教学》范大学出版社2()()9年版)

精准具体可测  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司文生 
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大支柱。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本不是什么新话题,但现实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
1.       目标定位不准确,偏离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方向。
2.       教学目标叙写不明晰,空而泛的现象普遍存在。
3.       有的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思考,只从教学参考中照搬几条由于教学目标的偏离空泛、模糊。导致的结果是:
⑴ 课堂随意、盲目、方向不明,效果不明显;
⑵ 教学评价不可观察,不可测量。
一、目标基于课程标准
(一)为了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我们常常研读教材,翻阅教参,而忽略了最不应该忘记和课程标准。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首先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包括内容标准(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学习水平)。可以从广义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应试着把一个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并在一定的情境下将之重构为课时目标。
(二)目标具体明晰
(三)目标可观察测量
教学目标体现着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学生究竟是否达到目的地,达到程度有多少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检视目标达成情况和评价方案,是有效教学和关键,应先于教学设计而展开。
二、教学目标的叙写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还有一个目标叙写的技术问题,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即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习的行为,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习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词语,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目标叙写中对三维目标的误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是构建课程总体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并非每一节课教学目标设定时都必须兼备的要件。三维是从不同视角对整体目标的描述,不能简单理解为三个部分,更不能以具体的教学环节机械对应某一维度的目标。
把教学目标置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基于课程标准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以目标设定教学程序,以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以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以目标为依据设计评价方案,就能够不多开阔和转变我们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课程观,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倡导在教研活动中强化教学目标的研究,在教案撰写时改变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在教学常规检查中重视对教学目标叙写方式的检查,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对教学目标确定和达成评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相互学习,不断反思,尽管每一则目标的叙写,未必完全合乎规矩要求,但起码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心中有标,目中有人,真正关注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基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展开,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固定有了明确的方向、标准和依据。
 

规范教学目标的叙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叙写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中的必要环节。对教学目标的叙写也有教师认为意义不大,写和不写一样。笔者认为教学目标写和不写大不一样,关键问题是我们会不会写。本文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叙写的问题谈谈笔者的感受和认识。
我们先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说起,下面是A教师叙写的苏教版化学1中《硝酸的性质》新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认识硝酸的易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认识硝酸的浓度与它的氧化性的关系。
能力培养:1.通过对书本硝酸的性质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设计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使学生逐步形成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通过新课教学,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感悟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粗粗一看,觉得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这样写的啊,不然还怎么写啊!的确,上面的教学目标还是笔者从一次公开课教案中摘录的,我们平时的教学目标也许还要糟糕。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的功能是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表述?一般我们可以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表述。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行为程度则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结合教学目标的几个方面,我们再看A教师叙写的教学目标。
一看行为主体。在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的……”、“引导学生……”,谁使学生认识,谁培养学生,谁引导学生?是教师,这是显而易见的。“使学生认识硝酸的易挥发性”若改成“认识硝酸的易挥发性”,行为主体就是学生了。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改动,这背后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二看行为动词。行为动词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第1版)》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为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三个指向,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如认知性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道、了解、理解、应用四个层次。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又可以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如知道层次的行为动词还有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了解层次的行为动词还有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等。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教学地位,教学难度,学生的学习经验斟酌适用的行为动词。A教师叙写的“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中的行为动词是“掌握”。根据课程标准对目标要求的说明,“掌握”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笔者认为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这两个概念,用认知性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为合理。因为这里用“掌握”,教师是很难观察、很难测量的,教师怎么知道学生掌握了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不能得知。如果选择认知性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如“知道”硝酸是不稳定性酸,能“写出”硝酸分解的方程式、能“描述”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判断”产物,并用方程式“表示”。这样的描述就可观察、可测量,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实现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看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仔细看A教师叙写的教学目标,前三条都没有说明行为条件。如“认识硝酸的易挥发性”,教师是通过什么途径或利用什么辅助手段让学生认识的?是通过看书,还是通过观察市售硝酸的实物,还是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等等。从知识与技能的方面看,选择不同的行为条件产生的结果没有很大的差异性,但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看,结果是不一样的,后两者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现今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笔者认为行为条件必须写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说明了行为条件,就算不听课,只看教学目标也能知道这堂课是怎么上的,行为条件的确定过程也是教师斟酌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设计起到的指导作用。
 
那么教学目标该怎么写呢?下面笔者就以《硝酸的性质》新课为例,谈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规范叙写。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确定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第1版)》中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主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7年6月第1版)》中的教学要求:
了解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含氮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从内容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看,关键词是“了解硝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二步:分析中心词,构建概念图(分析图)。

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
酸性
——重点、难点
硝酸
性质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适用的行为动词       学生的经验

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
酸性
硝酸
性质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说出
用方程式表示
知道,用方程式表示
有前备经验
有前备经验
有前备经验
无前备经验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概念体系                   确定行为条件

物理性质
观察市售硝酸
 

 

比较硝酸与盐酸的酸性
酸性
 

 

观察市售硝酸,观看浓硝酸泄露事故现场的新闻视频
不稳定性
 

 

观察浓硝酸、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对照演示实验
强氧化性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

准确书写
准确书写
准确、完整
说出
物理性质
                         

酸性
比较,用方程式表示
强氧化性
描述实验现象,
判断产物,
用方程式表示
实验现象完整规范,
准确判断产物,
准确书写方程式
不稳定性
知道,用方程式表示
 

 
 
 
 
 
 

最后叙写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市售硝酸,能准确、完整的说出硝酸的物理性质。
2.知道硝酸有酸性,能根据要求准确书写方程式。
3.观察市售硝酸和浓硝酸泄露事故现场的新闻视频,知道硝酸是不稳定性酸,能准确写出硝酸分解的方程式。
4.观察浓硝酸、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对照演示实验,能完整、规范的描述实验现象,准确判断产物,并能用方程式准确的表示。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观看资料、阅读课本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浓硝酸泄露事故现场的视频,体验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现在还觉得教学目标写和不写一样吗?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这样规范的叙写教学目标,就能实实在在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课前备课就能基于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进行充分预设。有助于教师创设基于学生经验的情境,有助于创设基于情境的问题链。
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课中教学才能基于预设,贯彻教学目标。由于行为动词的可观察、可测量,也便于同伴在课中进行课堂观察。
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课后交流就有根有据,有利于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
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

编写教学目标的标准
为了做到教学目标编写的明确性,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教学内容的专门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编写得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以下标准:
l.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但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大量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例如,“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不读破句的训练”,“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愤怒的感情”。这些都是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变化。即使教师按要求做了,他的目标达到了,但学生的能力是否发生真正的变化,能否经得起测量的检验,则不是这类目标所需要回答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而不应陈述教师的行为。
2.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克服目标的含糊性是心理学对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公开发表的带有“范例性”的教案仍然基本上用不可观测的含糊词语陈述目标。由于目标陈述技术是一门不易掌握的技术,因此需要在广大教师中加强有关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加快该技术的掌握与推广。
3.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言语信息、概念、规则、问题解决、态度和动作技能等。
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及广义知识分类系统三者各自的特点,我们建议: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应根据指导测量和指导教学设计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
4.在具体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以下九点:
①目标适应学生的年龄、先前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②目标制订应该是有依据的,如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和行为测试等;
③目标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④目标制订符合学与教的原理;
⑤以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而非教师或成人的要求来制订目标;
⑥目标内容应涉及多个学习领域,而不仅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或认知领域;
⑦目标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较高思维水平的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或简单任务;
⑧目标应与本学科目标、本年级的培养目标一致;
⑨目标具有适应性,可随不同的教育和社会情境而变化。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你如何仔细地设计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发生一些未曾预料的情况,因此,在必要时可能需要更正或修改既定的目标。另外,在国内,由于各教材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课堂上的教学目标相对比较确定,由此大多数任课教师会认为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其实不然,任何教学目标的制订都必须结合学生先前的学习状况,需要对学习任务的性质、教学情景等因素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与教学内容分析相联系的。

编写教学目标的实例分析
在具体情境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目标订得越具体、详细越好。其实,一个目标的制订是为了确定性地表达某种意图。只要教师能够将意思表述清楚,则应尽量剔除那些繁琐的语言陈述。例如,“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名称”,这个教学目标就是非常明确的目标陈述,因为它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类型和学习行为。但是,应该注意到,即使在这个目标中,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是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下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是按一定顺序还是自由回忆?等等。但是在这个教学目标中上述因素并不重要,该目标符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标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标明确性胜于目标陈述的全面性。如果在不需要陈述学习行为的各种条件。方式、能力类型。标准的条件下,目标的意义就已明白无误,那么,教师应该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制订这个目标。
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这些例子就是运用了本章第二节介绍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方法。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例子
1.单项能力教学——朗读中的“重音”
这是一个以训练单项语文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师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这个目标中,我可以看到学生获得何种能力?表现出何种行为?”是否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重音”的含义。显然,目标的意图并不仅仅是这样。“说出重音的含义”仅是表明学生获得的是他能够用自己的话来重述的言语信息。教学的真正意图在于学生掌握特定的朗读技能,如果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则目标可以陈述如下:
目标(1):提供带有重音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句子,学生能够指出重者符号。
目标(2):能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课文的一些句子标上重音符号对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标上重音符号,并根据重音定义陈述理由。
目标(3):能用加大音量,延长音节”的方法,正确读出已加上重音符号的句子。
从上面陈述的目标可以看出,该教学目标的知识类型属于概念和规则的学习。目标(l)和目标(2)反映了学生能理解和运用“重音”的概念,目标(3)反映了学生能运用“重音”朗读的规则。此外,三个目标有一定的层次性,反映了从记忆、理解到运用的过程,特别是第(2)个目标,又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教学目标陈述中所用的词语可观察、可测量,如指出、标上、陈述、读出等,符合目标陈述明确性的要求。
2.单项能力教学——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
这个教学目标暗示着要学习一些言语信息,即什么是神态和动作描写。但却并非如此简单,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的写作规则指导自己的写作过程。在这个例子中,通过分析可将教学目标描述如下:
目标(l):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
目标(2):能说出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作用。
目标(3):能对学生习作中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的不妥处进行修改。
目标(4):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较形象地续写一段描述神态、动作的文字。
上述教学目标中的第(l)个目标体现了学生对“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属于智慧技能中的概念学习,该目标的学习是为了后面写作规则的教学作铺垫。目标(2)、(3)、(4)反映了规则学习的层次性,从理解、复述规则到运用规则分析自己的习作,再到运用规则指导写作,体现了程序性知识学习由陈述性编码到程序性编码的形成过程。此外,上述4个目标可观察、可测量,能实现导学、导教、导测量的功能。
3.单篇课文的教学——《小壁虎借尾巴》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h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读写技能,而读写技能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字、词、句的掌握。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句。本篇课文的教学就是围绕字、词、句的听、说、读、写展开的。其教学目标描述如下:
目标(1):拼音——利用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能看着课后练习中的拼音读出并写出句子(内容略)。
目标(2):字词——能读、写、默课文中的12个生字(略)和16个词(略),并能说出这些字词在课文中所指的意思。能口头解释三个带点动词的不同含义。
目标(3):句式——能按下面的句式口头造句或仿写句子(略)。
目标(4):课文理解——能独立找出课文中分别描写鱼、牛、燕子尾巴作用的句子;找到并说出课文3、4、5段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点;能流利朗读全文并能背诵课文的3、4、5段。
在上述目标中,目标(1)属于拼音技能练习,是学习字词与朗读的支持性条件;目标(2)属于词汇学习,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目标(3)是句型概念和造句规则的学习,属于智慧技能学习;目标(4)属于阅读技能学习,阅读技能的获得必须以字、词、句的掌握为基础。该目标采用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两个维度来描述教学目标,克服了机械套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描述教学目标的缺点。
(二)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例子
1.单项能力的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若要学生获得能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能力,首先,学生必须能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记住它的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这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规则的学习和运用,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该教学目标可以描述如下:
目标(1):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的理由。
目标(2):对给予的长方形图形和实物,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上述目标中第(1)个目标的实现确保了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规则的理解;第(2)个目标的实现则确保了智慧技能由陈述性编码向程序性编码的转化,体现了技能学习的两个阶段。目标陈述中所用的“说明”、“计算”等行为动词既可测量又反应了学习的类型。
2.单元教学——整式加减法
根据本教学单元的教材知识结构图(图1),整式加减法包含了多个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因此,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根据各概念和规则间的层次关系,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陈述
目标(1):能从给出的各种表达式中识别出代数式,并会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目标(2):会求代数式的值。
目标(3):能辨别什么是整式,能说出什么是单项式和多项式,并能根据指定字母按升、降幂排列多项式。
目标(4):能说出什么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会合并同类项。
目标(5):会去括号、添括号。
目标(6):能正确计算整式加减法。
在上述单元目标中,最终的加减法规则的获得有赖于前面的概念和规则的掌握,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此外,在目标(l)、(2)、(3)、(4)中,概念和规则的学习由理解到运用,也体现了技能学习的阶段性。目标陈述中所用的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符合目标陈述明确性的要求。
(三)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例子——力的图示
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力的图示”是一节以智慧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这里的智慧技能是能利用力的三个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概念为给定的受力现象做出图示。因此,本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l):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其中,目标(l)是对力的三个要素(性质)认识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是力的三要素(概念)的综合应用;目标(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图示规则的综合应用。三个目标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阶段性,并且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
(四)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例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本堂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规则,因此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根据本书目标陈述的要求,其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l):能陈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它所依据的化学原理。
目标(2):能正确解答已知反应物求生成物和已知生成物求反应物的简单计算题。
目标(3):能解答生成物或反应物的单位需要换算成纯度非百分之百的计算题。
上述目标陈述明确,可以测量,而且有知识与应用两个层次,在应用中又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水平,促进了技能的迁移。
(五)外语学科教学中的例子——which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外语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除了字、词的拼、读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的学习外,基本上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本课的教学目标可陈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1):语音——①给予lit-let、pickpeak等词的读音,学生能正确区分[i]与[e]、[i]与[i?]读音;
③给予diffierent、kinds of books、have you、it is等词或词组,学生能用失去爆破和连续方法正确朗读;
③给予10个词的音标(略),学生能根据音标写出单词。
目标(2):生词和词组——能正确读、听、默写生词表中13个生词和词组。
目标(3):词法——对教师或课本中所提供的多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它们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目标(4):句型——会用英文说类似如下含有多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略)
目标(5):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将它们译成汉语。
上述目标同样是按“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两维分类陈述的,与前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目标陈述方式相同。
(六)社会学科教学中的例子
1.政治——知道每一届地方政府的任期
在这个情况下,教师期待的学习结果是言语信息,当然,这是相当简单的知识,因为在上中学之前,学生就能知道这一知识。作为一个目标,其陈述方式可以是:
目标:学生以口头的方式陈述出每一届地方政府人员的任期。
2.地理——中国地形特点
相常,在社会性研究中的主要目标是陈述性知识,同时也包含了智慧技能的学习。《中国地形特点》一课除了要求学生能了解中国的几大地形特点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在有关图上写出相应的地形类型,因此,读图的技能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其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l):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中国地形的三大特点及其影响。
目标(2):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填写出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目标(3):能说明“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含义异同。
这里的三个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填写”、“说明”,从这些行为动词可知,这节课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
3.《公民》——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这节课的内容看似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但实际上也包含了概念的应用,因此,应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其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l):学生能用自己的话陈述犯罪及其三个基本特征。
目标(2):对给予的违法和犯罪案例,学生能识别违法和犯罪行为并能陈述理由。
上述目标(l)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陈述”;目标(2)是犯罪概念的初步运用,行为动词是“识别”和“陈述”,可以观察和测量。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教学目标的制订都是为了使含糊性目标陈述得更加明确。
编写教学目标的意义
(一)编制教学目标的意义
编制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编写一系列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把这些教学目标组织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这项工作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有利于课程规范化,二是有利于教与学。
1.有利于课程规范化
首先,编制教学目标能制约教学设计的方向,保持课程的稳定性,这是课程规范化的先决条件。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而且对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上有规定约制的功能。教学活动要取得怎样的结果,先达到什么结果,后达到什么结果,它们之间应具有怎样的逻辑联系等,这些都取决于学习目标的陈述。学习目标预先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大致过程。
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一落实的过程。因此,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有助于保持课程方向的明确性,保持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稳定性,防止个别人员对教学大纲另作随意解释。
其次,编制教学目标有利于交流和沟通,这是保证课程规范化的手段。学习目标有利于在教学中使用统一的术语。在学习目标的具体规定上,过去缺乏共同统一的规范术语,同样提出的要求,由于各人在理解上的悬殊,使学习目标失去了客观的衡量标准。面对各项学习要求,学生也不十分明确应学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合格。在教学目标上没有统一。的术语,不仅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研讨的基础,而且,师生之间也不能科学地利用反馈一矫正的环节来有效地改进教学。学习目标提出了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遵循的客观标准,为保证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还有,编制学习目标能提供教学评价的依据,这是课程规范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有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在拟订测验题时都要以学习目标为评价依据。因此要开展科学的评价首先要提供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如果仅仅是教师的假设和期望,而不能确切表达学习者应获得的学习结果,假如只是用“了解”、“深刻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缺乏质和量的科学的、客观的、具体的规定性,则无论是测验的效度、信度还是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都将失去合理的保障,用这种测验来衡量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水平就容易失误。因此,学习目标是进行科学的测试、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
2.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切把握,有利于教师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选编合适的教学材料,以及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种反对使用学习目标的意见认为:编写学习目标不但困难而且资时,因此课堂教师可能不愿意拟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其实,这不是学习目标本身的缺点。阐明学习目标的确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它有利于师资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编写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对学科教材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清晰的概念,这无疑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再则,阐明学习目标,意味着教师不仅明确某一特定教学活动所提出的学习目标,而且又能对它前后各个相关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所了解,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一幅学习者在某一。学科领域中认识和发展过程的蓝图。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在某一方面存在缺陷,这幅蓝图将有助于教师切实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上的失误所在,以便及时补差。
3.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目标清楚地说明了学生所要学习的东西以及证明其已经学会的方法,这样学生就明确知道了教师的期望,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会有更强烈的参与感,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确定学习重点;由于了解了确切的学习要求,在他们达到目标时,成就动机被激发,对参加以后的学习活动会更加主动积极,对通过考试更具有自信心。
二)编制学习目标的局限
1.在教学以前先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2.任何知识的学习中都存在多种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行为目标的作用有限。
3.适宜用规范格式编写的学习目标通常是较简单、低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些学习内容,有许多心理过程是不能完全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别是一些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
4.学习目标的罗列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
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中,如何对现有的编写方法做到扬长避短,如何使一些高层次的认知和情感的学习结果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等,还有待于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研究人员深入探讨。
 

说说教学目标的叙写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方向。翻阅一些教师的教案,发现许多人在准备教学时,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上,存在着任务不明、定位不当的问题,导致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出现盲目和混乱。集体备课时也常听到有些老师的发言中,,所叙述的教学目标,乍听起来,句句都对,但又让人觉得“老虎吃天,无处下爪”,是一些正确的但又是对人没有任何帮助、对后期的教学活动毫无作用的话,也使得集体备课的收效不大、作用减小。现列举一二,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错把“目的”当“目标”。有位老师的教案中关于教学目标是这样写的“拓展学生视野,理解生活中的光学现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生活、提高写作技巧”,这样泛泛而谈,属于“真、大、空”的语言,既没有特色,又没有深入研究课标和学生,体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然没有目标导向和真对性,这样的教学准备只能是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凭经验行事,谈何教学效果。
二、备课任务不明确、行为对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相互合作的能力和习惯”,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应当考虑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活动(事件)能有什么样的收获或进步。
三、目标是否实现,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上一课时的“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时写到:“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行为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
错误叙写的教学目标多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表述,事实上,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的行为为主体来表述的。我们在叙写教学目标时应该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及步骤和结果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我们无意于使教案书写走向过于繁琐,过分追求规范、标准的形式主义,但正确的叙写教学目标,对于我们的教学准备(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准备)能真正服务于后期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根据课堂情景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所谓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是至关重要的,更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叙写
  教学方针简直定对实现英语课程总体方针有着举足轻重的浸染。就今朝基本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形来看,教师们在教学方针简直定和叙写上还存在着良多问题。本文以近年国内部门中学(高中)英语教学不美观摩课堂教学设计(以下简称“不美观摩课”)中教学方针叙写为例对教学方针简直定和叙写进行切磋,剖析教学方针叙写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新课程所浮现说话进修不美观和说话教学不美观的教学方针叙写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方针叙写存在的问题
   笔者随机拔取了加入不美观摩课的31位高中优异英语教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方针进行统计剖析,这些教师来自全国各地,而且都是省市级优异教师,他们的教学设计具有必然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经由过水平析,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针的界定不清楚
  从总体叙写情形来看,用来描述教学方针的术语有:Teaching aims(14人),Aim(1人),Teaching purposes(1人),Teaching goals(3人),Overall teaching goals(1人),Objectives(3人),Teaching objectives(2人),教学方针(2人),无方针部门(4人)(因这几小我没有方针描述,在往后的剖析中不把他们统计在内)。尽管教师们用了分歧的术语,但从所描述的内容和体例看,近80%的教师所描述的方针趋于一致。绝年夜年夜都教师对教学方针的界定还不清楚,对上述几个暗示方针、目的的词的真正内在还不清楚。
     (二)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凸起
在27个有教学方针的教学设计中,教学方针以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的有21个,把教师和学生合在一路的有2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仅有4个。教师年夜体用以下不异的体例来叙写教学方针,如: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To improve thestudents'……ability ; To help the students……。从这些例证我们清楚地看出这些教学方针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没有凸起学生的主体性。可能教师在现实课堂教学勾当中放置的学生勾当会多一些。但潜意识中仍是解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不美观。
 (三)教学方针表述过于笼统、浮泛,缺乏可操作性
  这些教师在教学方针叙写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方针表述过于笼统、浮泛,缺乏可操作性。如前文所述,年夜年夜都的教师用"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speaking ability
  To help the students acquire infor-mation through reading and listening"等形式以及诸如"cultivate, enable, train, build up, equip, en-courage, enhance "等动词来表述教学方针。这些表述形式以及所用动词很是抽象,恍惚,无法去测量其下场。这些方针是整个基本英语教学阶段的方针,一节课内是很难实现的,而且这些方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针,可以合用于任何课型。是以,我们认为这些方针形同虚设。
   (四)过度强调宏不美观的说话手艺。忽略了说话常识方针
  《英语课程尺度》(以下简称《尺度》)的说话教学不美观之一就是强调常识与手艺相连系。在《尺度》中,常识和手艺既是说话教学的内容,也是说话教学的方针。但在上述教师的教学方针傍边,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没有对具体说话教学方针进行描述。这似乎是不美观摩课的一个根基特征,可能教师在日常平常授课时并非如斯,但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整体的课堂教学下场。有的教师一节课内学生的勾当很是多,但因为没有明晰的说话方针,教师既没有给学生供给足够的说话输入,也没有对学生的说话输出质量给以指导和把关。概况上课堂空气活跃,但最终课堂教学效益却年夜打折扣。
  教学方针叙写呈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首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们受传统教学不美观的影响。传统教学不美观强调教师的主体浸染,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师的潜意识中仍是关注“我在这节课要干什么”“我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缺乏对《尺度》当真研读和充实理解,没有贯通《尺度》中的说话进修不美观和说话教学不美观。三是贫窭教学方针叙写应具备的根基常识和根基体例。
  二、教学方针叙写的根基原则
  确定和叙写教学方针的根基原则是:主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第一,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方针要以学生为主体,浮现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在设计方针时要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我要教什么。
  第二,综合性原则。这里的综合性就是指学生的综合说话运用能力,教学方针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综合说话运用能力的培育和成长。教学方针要涉及常识与手艺、说话方针与非说话方针、过程与功效的各个方面。
  第三,系统性原则。教学方针自己就是一个系统,在设计教学方针时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整体上把握,不能孤登时就课时而设计课时方针,而是要“学科课程方针、学段教学方针、单元教学方针、课堂教学方针”逐层具体化,上下贯通,彼此联系关系。这样才能明晰每一个方针在系统中的地位与浸染。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要求我们在制订教学方针时,必需明晰、具体、可操作,即按照课程尺度的要求,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方针具体化;同时还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进修水平要求,切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要熟悉各进修方针水平以及响应的行为动词,使用意义斗劲单一的行为动词,力争方针的陈述明晰具体,可以不雅察看、测量和操作,最年夜限度地战胜教学方针的陈述迷糊其词现象。转贴于 公文网 http://www.
  三、教学方针叙写的体例
  关于教学方针的英文表述有三种:Goals,Aims,Objectives。但这三种表述却有着较着的区别。施良方、崔允漷认为Coals和Aims指的是目的,Objec-fives才指方针。他们指出,Objective一词原意是流水线上出产出的产物,把这个词引入教育规模,浮现出用预期达到的教育功效支配教育步履的思惟。是以,教学方针是预期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转变的功效,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暗示的,凡是是策略性的,是可不雅察看、可明晰界说、可测量、可评价的,而且还有时刻、情景等前提限制,是目的的具体化。而“耳的”一词寄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不美观愿望等同,凡是指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规模给教师提出一种归纳综合性的总体要求,是以它是一种应然状况的理想,一种标的目的、指针,而且还隐含着有可能无法实现的意思,时刻跨度也斗劲长。陈坚林则认为Goals指的是笼统而弘远的方针,是最终的细腻针。Aims是要达到的远期方针,如在一按时代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英语说话手艺等。objectives指的是中短期方针,比Aims更为直接和具体。还有学者把Goals和Aims称为细腻针,把Objectives称为小方针。从上述界定我们可以看出,若是按照层级划分,Goals是一级方针,是最年夜的方针或最终教育方针。Aims是二级方针,切当的讲是“目的”,是以教师为起点的,更多浮现的是教师的主不美观意向。Teaching aims也就是我们凡是讲的传统的教学目的。Objectives是三级方针,是以学生为起点,具体的课堂进修方针。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所确定的方针当属此种。在说话课堂教学中,Objectives又可细化为说话行为方针(behavioral objectives)、说话手艺方针(skills-based objectivities)、说话内容方针(content-based objectives)、说话_水平方针(proficiency-based objectives)、说话使命方针(task-besed,problem-besed,student-centeredobjectives)以及社会文化方针(culture learning objec-fives)。
  按照布鲁姆、马杰等的教学方针分类,完整的课堂教学方针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前提(condition)和默示水平(Degree),简称ABCD式。在具体叙写英语教学方针时,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objectives(learning objectives)替代aims,teaching aims,teaching goals,teaching objec-fives。
  像Teaching aims,teaching goals,teaching ob-jectives之类的词,不管是显性的仍是隐性的主体都是教师。英美国家的课程教案里我们很难找到近似teaching aims之类的术语,描述课堂方针时几乎都使用objectives。是以在描述方针时,合适的、切近意思的词应该是objectives(learning objectives)。objectives还可再分为behavioral objectives,skill ob-jectivities,content objectives,proficiency objectives,culture objectives等,我们认为在叙写方针时可以细分,也可不再细分,按照需要在方针里涵盖相关方面就可以了。
  第二,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也不成以将二者混在一路。
  规范的写法应该是:
  Objectives:
  Students will:
  1)hare opinions…
  2) Learn about changes…
  3) Prepare estimated budgets…
  4) Research the actual costs…
  第三,行为动词要细化,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晰,不能是恍惚、抽象、不成测的。
  在叙写教学方针时,我们可以参照《尺度》里课程方针分歧方面分歧级别所用的行为动词,如理解、抓住、听懂、提取、表达、列举、展望等;也可以参考布鲁姆等人提出的认知、激情、举脱手艺等规模方针分类所用的行为动词来叙写教学方针,如de-fine, describe, identify, know, label, list, match,name, outline, recall, recognize, select, state,comprehend, convert, defend, distinguish, estimate,explain, extend, generalize, give examples等。
  第四,要有需要的行为前提和默示水平。
  行为前提是指影响学生残生进修功效的特定的限制或规模等,如:“按照地图”“看完全文后”等。教师对前提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许可不许可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二是供给信息或提醒;三是时刻限制;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默示水平指学生对方针所达到的最低默示水准,用以评量学生进修默示或进修功效所达到的水平。
   四、教学方针叙写典型
   以上是有关英语教学方针设计理论的研究和设计要求,笔者下面以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Ⅱ)Unit2“The Olympic Games”为例,供给教学方针设计的典型,供读者参考。
  Learning objectives:
  At the end of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use the vocabulary of sports to describe the world-famous sports games.
  2) tell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m Olympic Games.
  3) re-tell in his/her own word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Olympic Games with the help of some key words.
  4) understand what the Olympic spirit is.
  5) have a rough idea of the genre of the interview.
  从该典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方针涉及到了说话常识,说话手艺、激情立场等,明晰具体,操作性强,在课内可以实现,在课后可以测量和评价,是以具有较强的有用性。
  教学方针是进行有用教学的前提,是评价教学下场的直接依据,是学生进修的具体指向。但人的成长的高条理方针在素质上具有不成展望性,是以教师在现实教学方针的叙写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学生的现实情形和教材的内容做恰当的调整。但无论若何调整,教学方针必然要合适新英语课程的说话进修不美观和说话教学不美观,合适学生的认知水安然安祥能力水平。
  

1、教学目标叙写与呈示观察量表
观察内容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目标叙写的合理性分析
目标设置依据分析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
 
 
 
合理使用行为动词
 
 
 
有明确的行为条件
 
 
 
学生行为表现水准
 
 
 
目标的适切性分析
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机会
 
 
 
高级认知技能
 
 
 
是否有利于终身发展
 
 
 
用直白语言描述观点
 
 
 
借助例子描述观点
 
 
 
重复等强调方式
 
 
 
生动有趣语言
 
 
 
讲解速度恰当
 
 
 
步骤清晰,有逻辑性
 
 
 
激发学习兴趣
 
 
 
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
 
 
 
与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相匹配
 
 
 
 
 
2、情境创设与教学环节观察量表
观察内容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师生能否利用情境达成教学目标
学习表情
 
 
 
学习行为
 
 
 
学生回答
 
 
 
学生提问
 
 
 
情境耗时
 
 
 
情境作用
 
 
 
情境生成
 
 
 
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教学环节的梯度性
 
 
 
教学环节的适切性
 
 
 
教学环节的针对性
 
 
 
教学环节的发展性
 
 
 
教学环节的生成性
 
 
 
教学环节所用时间
 
 
 
教学环节过渡形式
 
 
 
 
 
 
 
 
 
 
3、目标达成与学习评价观察量表
观察内容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预设教学目标 达成有什么证据?
学生的表情
(投入或不投入)
 
 
 
学生的观点
(回答与提问)
 
 
 
生成哪些学习目标?
生成的学习目标
 
 
 
生成目标的利用
 
 
 
生成目标的效果
 
 
 
怎样获得评价信息?
学生表情(懂或不懂)
 
 
 
师生问答
 
 
 
利用哪些评价信息?
主要方法:1、教师追问;
2、解释(讲解、演示)
3、请学生解释或评价
4、教师的改进建议
 
 
 
 
 
 
 
 
 
教学目标能否作为评价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