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几个教学目标的改写看教学目标陈述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从几个教学目标的修改看教学目标陈述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1. 原来的表述:了解梯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存在的问题:

1) 了解,过于宽泛,怎么才叫了解?

2) 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了解;

3) 具体到这节课,了解的深度、广度到底是多少?

4) 了解的定义本身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教师举例之后,可以认为是了解;学生自己举例,也可以是了解;到底哪种了解才是教师想要的?教学目标陈述就显得含糊其辞了;

5) 应用,属于程序性知识,用了解来搭配,本身显得认知维度和知识维度不够匹配。

修改后的表述:学生能举出生活中梯形的例子

优点:举例是思维维度中理解层次的亚层次,将了解这个认识过程和认识思维具体化。具体化之后就显得可测量,更加清晰准确,具有更高的操作性。采用了动词(认知维度)+名词(知识维度)的公式进行目标陈述。举例属于思维维度的理解层次,采用示例的思维方式,即找到概念和原理的具体例子或例证。

2.原来的表述:感知梯形的应用性

存在的问题:

1)感知是一个不好把握的动词;本身具有多义性;

2)应用性更是一个很难定义的知识维度用语;什么叫应用性,应用性又如何感知?

3)认知维度的动词感知与知识维度的应用性,不够匹配。

修改后的表述:能用A4纸裁剪出梯形。

优点:

1)目标陈述更加准确、清晰,尤其是可测量,即通过学生行为模式的变化来反映是否发生了真实的学习,而不是含糊其辞地用一个感知。感知,怎么就算感知,感知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算感知完成,从原来的目标陈述中都无法得到准确的反映,无法测量,不好操作。用即运用,属于思维维度中的应用层次,显然是将概念具体化。通过外部行为模式的变化来反映内部学习的真实效果。

2 通过梯形的裁剪,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梯形的认知水平达到了怎么样的一个程度,通过裁剪既能够感知梯形,也能够反映出感知的程度与效果。

3)裁剪梯形,具有程序性知识的性质,既强调了它的应用性,也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了梯形的观念并且运用了这种概念。这都是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能够准确地放映出来,而不是靠教师的直觉判断。

4)通过这种操作性强的活动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在教学目标中得到准确清晰的陈述。

3.原来的陈述: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

.

存在的问题:

1)掌握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2)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掌握,不好说;

3)从目标陈述中看不出学生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改变的具体要求;

4)目标无法测量,即教师无法通过学生的表现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修改后的陈述:能使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优点:

1) 修改后的目标陈述能够明显看出是应用程序性知识;

2) 目标陈述明显采用了公式:动词(认知维度)+名词(知识维度);

3) 能够具有鲜明的可测量性与监测性: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行为模式的变化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 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可视化,教师能够自始至终监控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知道学生到达了哪儿,还需要什么,才能够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4.原来的陈述:通过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活动,体会数学转化、划归思想.

存在的问题:

1) 表述采用了活动+认知维度+知识维度的基本公式,但采用的词汇含糊其辞,不好把握;

2) 体会,怎么叫体会,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就算完成了体会的任务?这都不好说,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同一个教师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加大了教学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

3) 转化、划归思想严格说不是一个知识维度的准确表述;因为转化、划归思想的外延很大,远不止梯形面积的转化,说明这个目标表述过于宽泛,不好把握;对于学生来说也无法自我监测学习的效果,因为梯形面积通过划归的方式得出,只是数学转化、划归思想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目标表述应该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修改后的表述:能将裁剪开的梯形拼接为不同的图形,并说出他们的面积计算方式。

优点:

1) 采用了活动(裁剪图形)+认知维度(说出)+知识维度(计算方式)的基本表述方式

2) 说出属于认知维度理解层次的解释,即将信息从一种表示形式(图形)转变为另一种表示方式(计算方式),在目标表述中能够清晰准确地看到这种思维变化,即将思维具体化;

3) 将活动与目标清晰地区分开来。活动是裁剪图形,目标在描述、转化计算方式。

    4)活动的目标很清晰,有没有达到,是可视的,可测量,可监测的。

       5)目标越具体,与之相对应的测评越容易进行。尽管存在表现性目标,但在本质上表现并不是目标。

总之,目标陈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日常的教案书写或目标拟定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把教学活动当目标;把教学方法当目标;把测验或其他形式的测评当目标;把教学过程当目标;把教学内容当目标;把试题等学材当目标等问题。

最后,问一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在文后留言进行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不是一个教学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