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

 昵称974066 2012-05-23

宋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  

        宋 黄庭坚 经伏波神祠诗 纵横:33.6×535.5(cm) 

     本卷或称《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书刘宾客诗》、《伏波帖》等。本纸粉笺。黄庭坚书于“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亥”(1101)。大字行书。凡46行,171字。全卷纵33.6厘米,横535.5厘米。永青文库藏。

       本幅所书唐代诗人刘禹锡五言排律《经伏波神祠》一首并长跋,乃黄庭坚应从弟黄叔向(字嗣直,叔父黄廉第三子)之请而书。黄庭坚自元符元年(1098)过涪陵于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而大悟笔法,此后书法不仅一洗周越、苏轼之束缚,且不满足于自家面貌初成的“黄家元祐脚”;元符二年以后,黄庭坚破除酒戒,随缘任运,书法面貌又是一进。晚年尝与其弟论书云:“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未尝一事横睛胸中。故不择笔墨,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偶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有萧然矣。”书成本卷之时,黄庭坚57岁,出峡东归,知荆南(荆州)。是年前处所书《赠张大同卷(跋尾)》(1100)、《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1101)、《松风阁诗卷》(1102)等,与本卷正可互为印证,组成了黄庭坚传世大字行书最为华彩的乐章。

        本纸8幅相接,接缝处均钤“鲁直黄氏”(凡7见)和“□□龚氏”(凡6见),《书画鉴影》记曰:“高一尺四寸七分,长二丈五尺三寸九分。”卷末钤“山谷道人”白文印一枚,该印在黄庭坚传世书迹中或仅此一见。卷首本纸右下底角见题一“早”字小楷,或系项元汴当年用周兴嗣《千字文》排次天籁阁藏品之编号。本纸末幅见存南宋张孝祥乾道四年(1168)八月观跋,可知其在南郡(荆州)“卫公堂”得观时尚归“养正”(今人韩酉山《张孝祥年谱》订为龚敦颐)所藏。拖尾另纸,见存文徵明嘉靖十年(1531)九月长跋,又另三纸为近世藏家颜世清(瓢叟)三跋、叶恭绰(遐庵)二跋。诸跋均记本卷递藏之若干情形。遐庵跋更以“世传山谷法书第一,吾家宋代法书第一”盛赞之。  考黄庭坚书有刘禹锡《伏波神祠诗》一卷,明清两代著录仍频。其较早者,见朱存理(1444—1513)《珊瑚木难》卷三,目为《山谷真迹·经伏波神祠》。据《珊瑚木难》之著录,张孝祥跋后本有范成大跋和南宋人“杨寅、锺必高、王中敬观”观款一行,当均紧接张跋之后而书于本纸末幅。其事在清代前期著录中仍见提及,且在乾隆中期周於礼(亦园)撰集《听雨楼帖》时尚见摹勒;逮至乾隆晚期诒晋斋成亲王永收藏时,范跋并南宋人观款已不见存,故同治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二著录时亦不见载。加之传世之卷本纸末幅已见明显裁短,故范跋并南宋人观款逸去应在乾隆中后期,而非瓢叟跋所谓的“想割去在嘉(庆)、道(光)间”。

        此卷于明清两代之著录,尚见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法书》、王世贞《古今法书苑》卷四十三及《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一百六十一、孙鑛《书画跋跋·续》卷一、赵琦美《铁网珊瑚·书品》卷四、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卷十、张丑《清河秘箧书画表》及《清河书画舫·点字号第九》、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五、吴其贞《书画记》卷四、卞永誉《式古堂书画考·书考》卷十一、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七、顾復《平生壮观》卷二、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百四十三、李调元《诸家藏书簿》卷七、张廷济《清仪阁题跋》、杨思寿《眼福编·二集》卷六、杜瑞联《古芬阁书画记》卷三等。于近代,则见叶恭绰《遐庵谈艺录》卷一、《遐庵清秘录》卷一和《矩园书画记》等著录。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亦有著录。

        又,自明人都穆(1459—1525)《寓意编》以来记有“《山谷书马伏波庙诗》一卷,大字,(山)谷自有跋”(或云“《大字马伏波诗》一卷”)一条,自丰道生(丰坊,1494—1566?)《真赏斋赋》注语以来多记有“山谷真行《刘宾客经伏波神祠诗》”一卷。此二者,或即本卷之别称。惟自王世贞《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一百六十一以来,记载有“《山谷伏波神祠诗临本》”一种,乃王氏托人依山谷墨迹本“双钩廓填”所成之物。

       兹据卷中所钤鉴藏印记及历代著录,概述本卷流传情形如下:南宋乾道至嘉泰间曾归龚养正所藏,因未入两宋内府,故无“宣和”、“绍兴”等印记。南宋晚期至明中前期,归藏情形无考。逮至明代正统、成化间始归昆山张穆,弘治、正德间在相城沈周家,李应祯作跋;嘉靖晚期以降,依次为华夏、项元汴、严嵩、韩世能递藏。清初归梁清标,乾隆中前期为周於礼所得。后入乾隆内府,不见《石渠宝笈》诸编著录,盖在乾隆后期旋被赐归诒晋斋成亲王永瑆。乾隆五十九年(1794),永瑆用此卷换取刘墉新购唐琴,遂藏刘石庵家。约在永瑆、刘墉交易之前,南宋三跋仅存张跋,而增现存之文徵明跋。晚清归藏簠斋陈介祺家,民国七年(1918)以降依次归寒木堂颜世清、遐庵叶恭绰、玉斋王南屏、金匮室陈仁涛递藏,陈氏1947年移居香港时携往,旋转让与区斋谭敬。1950年,由省斋朱朴之介绍,大风堂张大千购藏之。1951年,张大千携之东瀛,因故而使本卷流落京都,遂致此卷辗转而终为细川护立侯爵购得。 

        此卷见诸丛帖摹刻者,主要有:乾隆年间周於礼撰集《听雨楼帖》卷三(并摹南宋人三跋)、孔继涑摹勒《谷园摹古法帖》卷十二(并张跋),嘉庆十年(1805)永瑆撰集《诒晋斋法帖》卷二(并张、文二跋),嘉庆十七年(1812)钱泳摹勒《小清秘阁帖》卷七(不摹前人跋)等。最后,笔者针对卷后见存的文徵明跋略为献疑:清中期以前著录资料中的文徵明跋文,内容基本相同,但均不同于传世墨迹。除个别字句外,最大的差别有两处:一是著录之跋常见署“嘉靖十年辛卯冬腊月三日,徵明书”,而墨迹之跋署“嘉靖辛卯九月晦,长洲文徵明书”,两者相差两月有余;二是著录之跋于“正发奏时也”句后无表述文字,而墨迹之跋于“正发奏时也”句后尚有“三十年前,徵明尝于石田先生家观此帖。今归无锡华中甫,中甫持来求题,漫识如此”云云。与传世墨迹之跋内容相仿佛者,似乎要晚到清乾嘉年间才出现,一如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之引。又,《文徵明集》(《甫田集》)和《文待诏题跋》均不见录文徵明观题山谷书伏波神祠诗卷之跋,文嘉《钤山堂书画记》等事涉伏波神祠诗卷之记也未曾提及乃父题跋事,或可为一证。

 1

点击查看大图 — 宋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2

点击查看大图 — 宋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3

点击查看大图 — 宋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4

点击查看大图 — 宋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5

点击查看大图 — 宋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6

点击查看大图 — 宋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