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李先玲 【摘 要】本研究以经典的教学设计理论ASSURE模式为指导,以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年级学生为实施对象,针对其英语泛读课程的课外自主阅读小说进行“英语文学名著导读网”的具体设计和开发。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包括网站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按照ASSURE模式提供的主要步骤框架的引导,分别从分析学习者特征,陈述学习目标,选择方法、媒体和材料,运用媒体与材料,要求学习者参与和交互,评估和修订等六个方面对网站进行理论指导和具体设计,力求“确保”(assure)学生在使用网站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学媒体整合与运用的良好效果,提高阅读小说的能力和学习绩效。 【关键词】 教学设计;ASSURE模式;英语泛读;网站设计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一个为了改善学习而进行的计划过程。它从分析学习者、阐明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入手,根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目标来选择恰当的媒体格式和教学传输系统。在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媒体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媒体设计的目的是为学习者的意义建构提供支持;研究重点是学习资源的设计,包括学习信息的设计、支持工具的提供和学习情境的创设等。以“学”为主的教学媒体研究近年来获得了很大发展,我们认为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是罗伯特·海涅克(Robert Heinich)的ASSURE模式。该模式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关注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媒体技术和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便于操作和参照的蓝图,是对教学设计过程主要步骤的引导。同时,在教学应用中也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适合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需要的教学设计模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设的英语泛读课程采取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网络课程为主要手段,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轻松读经典”系列文学名著简写本小说,并在每个单元后进行相应阅读小说的在线测试。由于教师在网络课程中仅教授基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学生在课外缺乏阅读这些文学名著的相应辅导和帮助,因此大部分学生测试成绩普遍较低,对阅读此类小说也几乎没有兴趣,其学习动机纯粹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而勉强阅读,学习效果不佳。本研究课题是将ASSURE模式这一经典的教学设计理论运用于网络英语文学小说阅读教学的一次探索和尝试,设计和开发具有导学助读功能的“英语文学名著导读网”学习支持网站,以解决同学们在课外小说阅读中缺乏兴趣、绩效不高的问题,来帮助同学们更轻松有效地进行课外文学名著小说的阅读和学习。 二、ASSURE模式简介 ASSURE教学设计模式最早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教育技术专家罗伯特·海涅克、迈克尔·莫伦达(Michael Molenda)和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詹姆斯·罗素(James D. Russell)于1989年在他们的著作《教学媒体与技术》(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一书中提出的,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有机整合了加涅(Gagne)的9段教学事件理论,以其可操作性、简洁性、逻辑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而著名,是一个很有价值且被广泛接受,能够推广到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和企业培训等多个领域中的教学设计模式。ASSURE是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计划和执行过程的系统化和步骤化,ASSURE每个字母分别代表模式中的一个环节, 同时它也能“确保”(assure)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的良好效果,是一个巧妙的双关语。具体包括如下环节: A 分析学习者特征 (Analyze Learners) S 陈述学习目标 (State Objectives) S 选择方法、媒体和材料 (Select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 U 运用媒体与材料 (Utilize Materials) R 要求学习者参与和交互 (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E 评估和修订 (Evaluate and Revise) ASSURE模式是一个逐步逼近教学实施的设计框架,从一般性准备到实际预演,再到教学实施,最后是教学评价和修改。ASSURE模式本身不能自然保证有效教学的发生,但是它的价值就在于为教师设计、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考框架和逻辑操作流程。以下就从ASSURE模式的六个方面来指导“英语文学名著导读网”的具体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过程。 三、基于ASSURE模式的英语文学名著导读网设计 (一)A-分析学习者特征 (Analyze Learners) ASSURE模式的第一步从分析学习者特征开始。对学习者的分析将影响整个教学水平的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具体案例的选择等。本教学设计的目标群体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以下从三个方面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1)学习者一般特性:这些网络教育学院学生大多为应届高中毕业生,具备较为良好的学校教育背景和经历; (2)学习者的起点能力:由于这些学生包括英语和非英语(法学、国贸等)专业,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通过大学一年级一年以来对于英语泛读课程的学习和测试,教师对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起点能力可以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了解; (3)学习风格:对于学习风格的确定,我们采用了尼尔·弗莱明(Neil Fleming)的VARK学习风格问卷(The VARK Questionnaire)来测定。在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类和研究中,新西兰著名学者尼尔·弗莱明视角独特,他于1987年提出了著名的VARK模型。该模型专门用来研究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它是分析学生信息处理倾向,从而了解其学习风格的一个工具。该模型要求学生回答一份问卷以衡量学生接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倾向,包括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ral/Auditory)、读写型(Read/Write)和体验型(Kinesthetic)。 为此,我们在网站的首页设置了“学习风格自我评测”按钮,学生在第一次进入本网站学习之前就可以点击该图标进入VARK学习风格问卷在线自测页面进行自我测试。通过该在线问卷测试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学习风格的自我评估和测定,对自身的信息接受和加工倾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使他们能在英语泛读学习中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强项进行学习,实现自我监控。 (二)S-陈述学习目标 (State Objectives) 由于英语泛读的目的侧重小说的内容理解而非语法知识,因此每本小说的学习目标和课后练习都以内容理解为主、语言学习为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内容,扫清词汇障碍,本网站对每本小说都配有“故事梗概”、“词汇讲解”、“阅后助读”等导学栏目,同时各小说的栏目设置保持一致,脉络清晰,使用方便。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兴趣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水平。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一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掌握阅读和分析不同形式文学作品的基本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英语文学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小说,学生应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有信心和兴趣在课外自主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拓展英语文学知识,了解异国文化,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语言素质; (2)通过文学阅读和欣赏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同时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3)熟悉在风格、体裁、主题、文化背景以及中心思想等方面不同的多种文学作品,掌握其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 (4)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如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等)进行独立学习; (5)在自主阅读了这些小说后,能完成相应在线小说阅读理解测试的题目,正确率应达到70%以上。 (三)S-选择方法、媒体和材料 (Select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 1. 确定实现特定任务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混合学习理论逐渐兴起,其本质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强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配合课外小说阅读建设网络助学平台,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开发和建设“轻松读经典”英语文学名著导读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将是一个有效的选择。与小说读本配套,该网站包括了“英语课程标准”3~8级共40本小说的导学助读内容,根据英语泛读Ⅲ的课程计划及相应网站实施的研究进度,本研究项目重点同步建设第6~7级的小说导学助读的内容。在对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和设计了网站的具体导学助读栏目,在每本小说下设置“小说目录”、“故事梗概”、“作者简介”、“背景知识”、“人物关系”、“词汇讲解”、“经典情节”、“阅后助读”、“电影欣赏”以及“相关资源”等10个栏目。网站页面框架见图1。 2. 选择适合该方法的媒体类型 在网站的设计和开发中,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主要选取了图片和视频这两种多媒体资源,分别为不同的教学目标服务。图片的选择和使用主要分布在“故事梗概”、“作者简介”和“人物关系”等版块,分别选取小说插图、作者照片、人物关系图等使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有一个更直观和形象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在头脑中更容易形成相应的图像概念,帮助理解和记忆。 “电影欣赏”部分则主要是选取相应小说改编的电影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小说,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还能产生诸多良好的效果。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了小说阅读的兴趣,又得到了英语听力的训练,同时还加强了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可见媒体选择对于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有着极大的帮助。 3. 选择/修改/开发特定的学习资源 获取相关教学材料和学习资源的途径有三: ① 现成的材料;② 修改的现有材料;③ 新设计的教学材料。如果现有的材料完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那么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当已有教材并不完全适用于学习者和学习目标时,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修改。若这些材料仍然无法充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则需要自行编写相关的学习材料和设计媒体资源。虽然设计和编写工作的代价较高,但可以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特定的学习者和学习目标。 在本泛读教学的课外阅读设计中,我们首先选用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轻松读经典丛书”的英语文学名著简写本小说。外教社从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一套文学名著简写本中精心挑选了40本,汇成这套“轻松读经典丛书”,难易程度跨越“英语课程标准”的3~8级。这套丛书选编了英、美、法等国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包括莎士比亚、狄更斯、马克·吐温、哈代、大仲马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原书的精髓和作家的创作历程,外教社还特地对读物中的语言难点做了注释,并加入了一篇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介绍。 但由于网络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和相对薄弱,这些阅读材料本身还不足以完全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现有的小说读本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通过开发“英语文学名著导读网”这一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以及补充一定的助学材料,以帮助他们在课外能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的阅读任务。而在这些助学材料的设计中,就需要对现有材料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和编写新的教学材料。在本网站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故事梗概”、“作者简介”、“背景知识”以及“人物关系”主要是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一定的修改和整合而完成的。如《呼啸山庄》的“故事梗概”部分,就分别提供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小说故事简介,并根据小说简写本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以使其与学生阅读版本的故事情节相一致。并且中英文对照的故事简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概括能力,使该环节的学习效果更佳。 除了修改现有材料外,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自行编写新的教学材料。由于小说课后的有关故事内容的思考题没有参考答案,并且有些问题挖掘相对较深,涉及对作者意图的理解或是小说情节的推断,不易直接从小说原文中找到答案,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和解答这些课后问题,即便回答了也不知道正确与否。而自主学习的课外阅读模式则要求能够有参考解答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及时得到这些问题的反馈。因此,编写这些课后问题的参考答案显得十分必要。“阅后助读”栏目的设置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其课后问题及相应解答也成了本网站学习资源设计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阅读小说和思考课后问题的信心,同时也对他们的小说阅读测试产生了极大帮助,提高了学习绩效。此外,“词汇讲解”部分也基本采取了重新编写的方式,对原文中可能遇到的生词都进行了注释和讲解,并且将相应原文摘录下来,使得学生可以在原文的语言环境中来加深对词汇的认识和理解,学会在上下文中猜测词义,达到泛读教学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四)U-运用媒体与材料 (Utilize Materials) ASSURE模式不仅仅重视媒体和材料的选择,更加重视对它们的运用。这里我们主要运用“5P法”来进行英语文学名著导读网站的媒体和材料的运用,该方法同时适用于基于教师演示媒体的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络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5P法”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和网站设计开发者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作好充分准备。 1. 预览教学材料 (Preview the Materials) 使用教学材料前一定要对其进行预览。在对每本英语小说进行导读材料的搜寻和设计前,必须首先把小说从头到尾地认真研读一遍,找出核心词汇与关键句型,理清人物关系或故事情节的难点和重点,进而对需要讲解和辅导的内容和栏目作出规划,拟定学习资源的设计方案,目标是使学生能更好理解小说的内容。对于多媒体资源的准备,更应去粗取精,有选择地运用于网络教学。如在选取“电影欣赏”栏目的相关电影视频时,应全面比较网上多种版本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资源,从其与小说情节的相似度、语言与发音的适合度、中英文字幕的准确度以及画面图像质量的清晰度等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评价,最终选定一部最合适的影片作为教学资源导入网站中。同时也应准备一定量的补充材料,如网站中的“相关资源”栏目,作为对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补充和引导。补充材料要选得难度适宜,趣味性强,内容要和所学小说相融合,以能弥补正式教学之不足,充分起到补充和调动的作用,而不能本末倒置或喧宾夺主。 2. 准备学习资源 (Prepare the Materials) 无论是供教师演示还是学生使用,教学材料的准备工作是必须进行的。首先须将所要用到的设备与材料收集到位,确定它们的使用顺序,并确定教师作为演示者将用它们做什么,而学生作为参与者又会如何使用它们。如果该课程以教师演示为主,那么就要求教师运用这些媒体与材料进行预演;而在以学生使用为主体的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就转变成帮助者,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并顺利地使用这些媒体设备和材料。 因此,在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下,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导读材料等学习资源分门别类、有条有理地安排布置在网站的每个页面上,设置好清晰的导航顺序,并事先调试和运行网站上的各项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和视频),以确保它们在网络环境下都能够正常显示和顺利播放。但是就本网站的开发而言,由于采用的电影都是在线资源,需要学生在有条件与外界联网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观看,而在学校机房的局域网上却无法播放,这也是该网站今后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 3. 准备学习环境 (Prepare the Environment)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大影响,不论教学活动被安排在哪里进行,媒体和材料使用所需的硬件设备都必须准备到位。由于本网站的使用主要是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家中或寝室里使用自己的电脑上网浏览学习,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在网络学院的学校机房里上机学习。因此,教师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上网学习,得到导学帮助和学习支持。可以定期去学校机房或学生宿舍预览和试用新近上传和发布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材料更应提前浏览一遍,保证学生在使用这些媒体和材料时操作自如,运用灵活,各种功能都能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4. 准备学习者 (Prepare the Learners) 教学研究显示,学生在教学中所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课前准备情况。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正式浏览和运用本网站之前,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英语小说的读本,把主要学习精力放在小说的自主阅读上,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再来寻求网站上相关资源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小说的课后问题,学生一定要在自行阅读理解和思考解答的基础上,遇到无法完全理解或找寻不出答案时再去查看网站上给出的参考解答,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即时支持,加深对小说内容和情节等的理解。而对于电影的欣赏,也建议学生在阅读了整本小说以后进行,因为电影往往在小说的基础上予以了改编,其故事情节在一定程度上与小说原著存在差别,如果学生先观看了小说电影再去阅读英文小说读本,则会有先入为主的问题产生,反而不利于其对小说的把握和理解。因此,学生在运用电影这一媒体资源的时候,一定要定位准确,将其作为阅读完小说后的辅助手段和加深印象的材料,而非通过电影来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去应付考试,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可取的,也无法达到英语泛读课提高阅读量的教学目的。可见,指导学习者正确地运用网站上的导读材料和媒体资源,以小说阅读为主,网站导学为辅,摆正两者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5. 提供学习经历 (Provid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那么教师的专业水平十分重要——其中的重要一点是“表演技巧”——正如舞台上的演员要紧紧抓住观众,教师也要把握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不同教学媒体的使用对于“表演技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扮演的是帮助者或指导者的角色,比如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阅读学习,通过论坛交流回答学生提问和与学生相互交流等。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当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以自身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与学生们分享,提供他们成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指导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五)R-要求学习者参与和交互 (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参与和交互主要通过各种互动功能的运用来实现。在课外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人机交互活动,比如,学习者在网络平台上提交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后,计算机自动提供即时反馈,供学习者思考和比较。一个静态网页始终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缺少一种活力和生气。最好在网站上提供一些回答问题的工具以及其他具有交互性能的设计,使得访问者能从网站上获得交互的信息,从而使访问者有一种参与网络建设的新鲜感和成就感。网络互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在本网站的设计开发中,主要采用了热区交互、在线测试、论坛交流等交互形式。 1. 热区交互 热区交互功能主要运用于网页上的一些静态图片,当为图片上的某些特定区域设置为“热区”(Hot Spot)后,鼠标经过这些区域时就会变为手形,点击相应区域则可打开新的对应链接。利用这一网络交互功能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学习者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本网站的设计中,主要将此功能运用于“人物关系”中,即为人物关系图中的每一个人物头像设置热区,当学生点击相应人物头像时就会自动弹出该人物的详细介绍,使学生对小说中的各个人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一功能的运用使得原本静态呆板的人物关系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增加了学习者的参与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在线测试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何避免网络迷航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已经实现了教学设计的认知、情感以及动作目标?在教学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在线测试(目标测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精心设计的问题陷阱、极具挑战性的测试题目(游戏)、生动活泼的激励画面、体现教学目标的测试内容等等,可以让学生在测试中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认知方面的目标。 在线测试功能强调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其课外阅读增加了动力。在小说导读网站的具体建设中,主要设计了“阅后助读”栏目,提供与小说情节紧密相关的课后思考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对小说的基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一些细节问题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推动他们认真阅读小说,理解具体情节的测试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论坛交流 虽然ASSURE模式认为最有效的交流和反馈是人际反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在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条件下,网络论坛交流仍不乏为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良好平台。当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可通过论坛交流区求助,而且很快可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这种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达到了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目的。为此,英语文学名著导读网在建设过程中设置了“讨论交流”一栏,将其链接到《英语泛读》课程的专用论坛上,使得学生随时可以在论坛交流平台上发布问题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解答,这使学生的参与性大为提高,而且可以得到即时的学习帮助与支持,这对于课外自主学习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利用网络互动功能要求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或帮其寻找学习的伙伴,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补救等。在这种互动和参与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自制的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自主探索,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还可以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尽快了解老师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六)E-评估和修订 (Evaluate and Revise) ASSURE模型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评估与修正,这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ASSURE模型中新一轮循环的起点,并为新的循环过程提供参考。 1. 评估学生成绩 学生成绩评估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本项研究主要对英语泛读课程的课外小说阅读进行了两次在线测试和评估,并通过对上一届学生(06级,未使用本网站)和本届学生(07级,使用了本网站)两次在线测试成绩各班的平均分的对比(表1),来检验网站是否真正在学习绩效方面“确保”(assure)了学生更好地读懂和理解了小说,提高了学习成绩。 由上表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次班级平均分07级学生比06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第二次测验的平均分在四个班级中分别提高了10.75%、16.52%、2.31%和5.09%。可见网站在提高学生学习绩效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用,使学生对小说理解的准确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外,由以上两次07级学生的测验成绩的统计和对比可见:一方面,第二次测验的班级平均分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70%的标准,只有一个班的平均分低于70分,但仍比较接近;另一方面,第二次测验的成绩要比第一次的成绩有一定程度提高。通过与几个学生的交流。笔者了解到,学生在熟悉了考试形式和题型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网站上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了小说的学习,特别是更加重视了“阅后助读”部分的课后问题及解答对于复习备考的作用,因此在第二次测验中普遍取得了较前一次更为理想的成绩。总体而言,学生成绩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网站对于提高学习绩效的有效性及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 2. 评估媒体材料 为了更好地对网站进行总结性评价,我们参照ASSURE蓝图提供的关于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材料应用于教学的评价指标自行开发设计了一套评价量表,用以对网站的“教学目标”、“媒体选择”、“界面设计”、“功能设置”以及“学习促进”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针对这五个方面的评价项目,分别下设5项指标请学生打分,每项指标以1—5记分,分别代表“完全不符”、“不太相符”、“基本符合”、“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及格分为3分,进而对网站的这些方面作出评价(具体评价量表及评测结果见表2)。 统计显示,对于网站的界面设计和媒体选择方面,学生的评价相对较高,特别是“学习资源和媒体材料丰富,形式多样,选择恰当适宜”、“ 适当符合主题的图片元素被用来建立视觉联系,促进学习”、“ 网站界面设计直观友好,风格清新易读,便于使用”、“ 小说栏目分类合理,具有清晰科学的知识加工逻辑”等几项的评分均达到或接近了4.5分,说明网站设计在这些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而在网站的功能设置上,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其交互性的实现较为薄弱,在线测试和论坛交流等功能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 修订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根据教学评价结果,修改教学方案。在网站的实施过程中期,我们请英语泛读课的主讲教师对本网站的栏目设计、内容建设和功能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主讲教师认为该网站栏目编排合理,内容丰富,对学生课外自学小说读本能够起到很大辅助作用。同时,他也针对各个栏目的设置和功能等方面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改进建议,具体如下: ● “阅后助读”一栏中可以考虑设计成先看问题再点击出现对应参考答案的设置,这样可能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 ● “词汇讲解”可以考虑给较难的句子以翻译,对重复频率高的词给出搭配、例句等加以解释,促进学习; ● “经典情节”一栏可以做出特色,可以给每一幕加个吸引人的、醒目的小标题,语言最好浅显些,有配套图片更好; ● “电影欣赏”一栏很好,只是恐怕有些学生没有耐心看完,可以考虑另外截些精彩的剧照加以补充; ● “相关资源”一栏也是可以很好发挥的,可以在网上搜索筛选相关评介,甚至是小说、电影花絮,选出合适的资源后分别给它们概括出简洁、吸引人的小标题,附上对应的网址链接即可; ● 在每本小说下开出评论栏,留给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同时也方便师生之间进行更密切的交流。 这些意见和建议很好地指出了网站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其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这些方面的内容和功能将在网站今后进一步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添加和完善,使其内容更加完整,功能更加丰富,结构更加成熟。 四、研究总结 ASSURE教学设计模式本身并不能自动保证经过该模式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模式关注的重点不同,对教学中的要素的处理方式也不同。真正的教学过程是半结构化的,教学过程的可变性和多变性、教学情景的异常丰富性、学习者个体的巨大差异性等等,这些都将影响着最后的教学效果。但是,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模式却有利于操作这些要素。ASSURE模式是一个逐步逼近真实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框架,从一般学习者准备到教学媒体资源选择,再到媒体运用和教学实施,最后是教学评价和修改。虽然ASSURE模式本身不能自然保证有效教学的发生,但是,它的价值就在于为教师设计、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考框架和逻辑操作流程。因此,将该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设计将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传统课堂教学向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转化中,英语教师应努力在“导学”二字上多动脑筋,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网络导学助读平台的设计开发与媒体资源和学习材料的整合利用问题则显得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这就需要有一套全面系统而又便捷灵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思想来有效地指导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完成这一网络导学平台的设计,引导和教会学生把各类媒体和学习资源当作自主探究、建构认知的工具,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的优势和效益,恰当、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优化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英语泛读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手段与效果的双赢。本研究显示,在ASSURE模式的指导下进行英语文学名著课外小说阅读导读网的设计,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以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优化了学生独立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绩效,证明了这一教学设计模式指导的网络外语教学实践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而具有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值得进一步发展和借鉴,使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文章写作过程中得到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教育技术专业Boiling教授的帮助,笔者表示深深谢意。 [参考文献] [1] Alesssi, S. M. & Trollip, S. R.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85 [2] Fleming, M., & Levie, W. H. 1994. Instructional message design: Principles from the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3] Holec, H.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4] Kras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Pergamon. [5] Lee, S. H., & Boling, E. 1999. "Screen design guidelines for motivation i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 survey and framework for design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y-June, 39(3): 19-26. [6] Levy, M. 1997.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Clarendon Paperbacks. [7] Littlewood, W. 1981.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Robert, H., Michael, M., Sharon, E. S., & James, D. R. 2005.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 (8th e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 Seels, B. B., & Richey, R. C. 1994.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 of the field. Washington, D. C.: AECT. [10] 丁卫泽. 基于ASSURE模型的学习环境构建[J]. 电化教育研究,2008,(12):60-63. [11] 高利明. 教学设计及其ASSURE模式[J]. 教育技术研究,2000,(6):35-38. [12] 辜向东. 走出大学英语阅读技能认识上的误区[J]. 外语界,2003,(4):62-64. [13] 胡晓,毛春. ASSURE模型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2007,(7):120. [14] 黄若妤. 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5):142-147. [15] 孔惠洁. 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5):128-130. [16] 李德高,吴铭方,庞继贤. 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电化教学(2):14-16. [17] 李志荣,孔惠洁. 英语专业泛读课网络教学尝试[J]. 外语电化教学,2003,(2):16-20. [18]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9] 夏赛花,吴古华. 英语泛读课的现状及改革——北京三所高校的调查报告[J]. 外语界,1997,(4):32-35. [20] 张华. 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 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18. [21] 庄智象. 全国高校“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点实验研究报告[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严丹,硕士;王峰,硕士研究生;李先玲。上海外国语大学(200083)。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45号 邮编:100039 电话:(010)68182514 (010)68216665-3148 传真:(010)681825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