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辞技法

 黄伟192 2012-05-27
2008-01-06 19:42:02  
  

修辞技法

倒装                                                 

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有时特意颠倒句子成分或分句的一般次序,把句子的一般次序变为特殊次序的修辞手法,叫做倒装。运用倒装手法,可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错综句法。

倒装可分为多种情形。

1.主谓倒置

2.定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称呼移后

5.偏正互换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

1.正衬;

2.反衬。

    暗引    

不说明引文出处,而把它编织在自己的讲话或文章中,有的引原句,有的引大意,这种引用叫做暗引。

例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②在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袁鹰《青山翠竹》)

③写作过程常常能引导着我们的思想进入新的境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恼和喜悦,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是常常会经历到的。(施东向《关于写文章》)

④革命加科学将使我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上面例①是暗引白居易《忆江南》这首词中的两句;例②是暗引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的两句;例③是暗引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的两句;例④是暗引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大意。值得注意的是,暗引必须引原文或大意,只是不注明出处和来源,如果在引用时变更了形式或意思,这就是另一种辞格仿拟。

比拟                                                  

根据感情的需要,故意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或把抽象概念当作人或物来描绘,这种"人物交融"的修辞方式叫比拟。比拟的修辞效果是: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及讽刺意味;有利于异乎寻常的感觉;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比拟分为两种形式。

1.拟人

2.拟物

比喻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也叫譬喻。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九种。

                             

暗示                                    

就是用含混、闪烁的话,既使本意模糊起来,又使人能够隐隐约约地得到暗示。

例子:

①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鲁迅《孔乙已》)

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鲁迅《孔乙已》)

③它一面去惩办,一面来诓骗。正义、人道、公理之类的话,又要满天飞舞了,但我们记得,欧洲大战时候,飞舞过一回的,骗得我们的许多苦工,到前线去替它们死……现在怎样?(鲁迅《我们不再受骗》)

④背后敌人的吆喝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不能再犹豫了。我停住脚,放下担子,一把抱住了儿子。……我咬着牙说:"孩子,把筐子给我,你,你顺这山坡往西……跑,跑,跑吧!"……孩子跑了。他顺着山坡跑了。……当我踏

上小路的时候,在我儿子跑去的方向,我听到一阵杂乱的枪声。(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⑤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⑥胜利的欢乐和永诀的悲哀同时挤压在孙明霞心头,她从未体验过这种复杂而强烈的感情。"江姐,我宁愿代替你去……不能,不能没有了你!"(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上面例①""用含混、闪烁的话,隐隐约约地将本意"没有魂灵"暗示出来;例②中"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暗示"又挨打了";例③中"满天飞舞"暗示"到处宣扬";例④中"在我儿子跑去的方向,我听到一阵杂乱的枪声"暗示"儿子可能被敌人打死了";例⑤中"前脚跨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暗示"下定决心,斗争到底,不怕牺牲";例⑥孙明霞用含混、闪烁的话,隐隐约约地将本意"宁愿替江姐去牺牲"暗示出来。

婉曲修辞手法的特点是:说话人故意不去照直说出来要说的意思,而去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说的意思;或者用一些含混、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来的意思。婉曲的好处在于婉转曲折,给人以回味的余地。运用婉曲要注意隐而不显,不要转弯抹角,模棱两可,晦涩难懂。

                                     

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①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②她是夜明珠,暗夜里,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死,消灭不了她,

她是太阳,

离开了地平线,

却闪耀在天上!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③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杨沫《青春之歌》)

④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如:

①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杨朔《画山绣水》)

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蒙《春之声》)

""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观众们蜂涌到场子里,将一束束散发着馨香的鲜花,献给教练、领队和姑娘们。

(鲁光《中国姑娘》)

④张老师却是一对厚嘴唇,冬春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笤帚,不停地把学生心田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刘心武《班主任》)

上面例①用"莲花""海棠叶儿""一挂一挂的葡萄""仙人骑鹤""乐队吹箫"五个

喻体来比喻"累累垂垂的石乳"这一个本体;例②用"""""飞溅的浪花"三个喻体来比喻"白丁香花"这个本体;例③用"海涛击岸""山洪爆发""飞瀑倾泻"三个喻体来比喻"欢呼声和掌声"这一个联合体;例④用"播种机""大笤帚"两个喻体来比喻"话语"这一个本体。

如果用一个喻体来比一个本体,又用另一个喻体来比另一个本体,这不是博喻,这是比喻的连续运用。

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如:

①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反喻                                                   

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设喻,指出事物不具备的某种性质,这种用否定形式构成的比喻叫做反喻。

例如:

①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象钢铁那样。(巴金《怀念萧珊》)

②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来狼吞虎咽。

(姚雪垠《李自成》)

③生活可不象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重做。(蒋子龙《祝你们幸福》)

④文章的结尾最好能让读者觉得余香满口,余味无穷,千万不要是一粒发了霉的花生米。

(徐仲华《文章的结构》)

上面例①中,"他的心"(本体),"不象钢铁那样"(喻体)冷硬,应从喻体相对的方面去理

解,即象棉花那样温柔;例②中,"打江山"(本体),"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来狼吞虎咽"(喻体),应从喻体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即打江山是一件需要流血牺牲,极不容易的事情;例③中,"生活"(本体),"不象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重做"(喻体)那样简单、随便,应从喻体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即生活是复杂、严肃的;例④中,"文章的结尾"(本体),"不要是一粒发了霉的花生米"(喻体),让人吃了满嘴口臭味,越嚼越臭,而应该是一颗酥透了的花生米,能让人吃后觉得余香满口,余味无穷。

反喻是一种曲折地反映事物的方式,有本体,无正面喻体,是从喻体的反面来说明本体的正意的。

对比                                                     

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

1.反面对比;

2.反物对比。

                                   

对偶                                                                              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语句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对偶。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对偶按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的联系大致分三种类型。

                反复                                                   

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语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又叫复辞。

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能够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

反复有两种形式:

1.连续反复

2.隔离反复

反问                                                        

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叫做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运用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

例如:

①殴而且拉,而且搬,是有刘百昭的先例的,何以这一回独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