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谱》的线条美感理论探析

 鸟语花香香 2012-06-01
《书谱》的线条美感理论探析


   

    针对古代书论,我们一般是从笔法的角度来看书法艺术的技法问题。古代书论中确实是把笔法作为一个神秘的问题来看待,似乎掌握了笔法,书法艺术才会突飞猛进,豁然开朗。古代书论中确有篇章列举笔法的流传问题,一代一代到某某失传。但是,笔法和书法线条的美感应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线条美感属于认识问题,而技法范畴的笔法则是实践问题,两者同出而异门。在我看来,这两者如果放在一起来讨论还是应该有个先后问题。何者应该更为本质呢?线条的美感应该是更为本质的问题,因为笔法是为实现线条的美感而服务的。为了达到线条的美学表达,我们必须通过笔法来实现。所以认识问题应该在前面,而笔法则作为手段而存在。由此看来,不管是书法创作者,还是书法欣赏者、书法习练者,都应该很好地思索线条的美感问题。

    具体到唐朝孙过庭的《书谱》,其中既有笔法的研究,也有线条美学属性的阐述。关于笔法,最为出名的莫过于“执、使、转、用”之说。从《书谱》的整个内容来看,其着眼点是要厘清书法美学的基本原理。在孙过庭看来,以往的书法家大多是临摹前贤的书法作品,但是忽略了其中的道理。所谓“而东晋人士,互相陶染。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密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要领。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所以孙过庭“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制之类是也;转,谓钩鐶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这些笔法的深刻内涵,会发现其最后的依归仍然是线条的美感设定。如:深浅长短、纵横牵制、钩鐶盘纡、点画向背。“深浅长短”是指线条运行过程中的图底空间关系和二维平面的空间关系所产生的美感;“纵横牵制”是指线条在二维平面上的空间交错张力所产生的美感;“钩鐶盘纡”是指线条转折所产生的美感;“点画向背”是指线条之间在二维平面上相互照应对称所产生的美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线条美感不仅是笔法的依归,也是书法艺术中的核心问题。纵观整个《书谱》的整体内容,我们可以从线条的整体美感、不同书体的线条美感,以及单一线条的美感等三个方面来看一看孙过庭《书谱》中关于线条美感的理论。

 

    一、线条的整体美感   

   《书谱》关于线条整体美感的描述在书法美学史上最为出名了。孙过庭自述其精心翰墨,时逾二纪。一纪为十二年,加起来则有二十四年之多。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内,“无间临池之志”,对书法的习练从未间断过,终于悟出了线条应该具有的美感,这就是“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通过这一段话,我们所能理解的是书法线条在整体态势上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细分一下则有竖画和点画的描述,所谓“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整体感觉则有姿、态、势、形,重、轻、导、注之别。所有这些美感似乎天然所成,非人力所能及。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要的就是自由与自然的天衣无缝。人的创造力在犹如自然的神奇中隐遁,但并不排除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所谓的“兴象”问题,在美感达成自然之妙有。

   

    二、不同书体的线条美感   

    孙过庭在分析前代书法家的时候认为,每种书体自有其美感,书法家因专精一体,故能以致绝伦。钟繇专攻隶书,张芝专攻草体,因而建树奇伟。而当代书法家总是赶不上前代,其原因就是没有专精。所以“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这也给我们习练书法以启示,应该在一种书体上深入专研,直至挥运之时,心手双畅。每一种书体在其线条特征上自有其美感,这就是“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三、单一线条的美感   

    单一线条的美感则是在各种对立范畴中寻找平衡感。在明确不同书体线条的美学特征之后,“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风神、妍润、枯劲、娴雅”就是对单一线条美感的描述,是线条不同美学特征的一一呈现,不论我们选择哪一种,都可以形成独特的美感。其次,孙过庭认为,在追慕前贤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特别是在线条美感的处理上要“慕习之辈,尤宜慎诸”。如关于线条运行的疾徐问题。孙过庭认为,“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淹留和劲疾就是线条在时间速度方面的一对美学范畴。“夫劲疾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关于线条的骨气与遒丽问题。孙过庭认为,“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在这一问题上,孙过庭把线条的骨感美放在更为基础的地位,遒丽也必须有骨气作为依托。在这一点上,实际上是把线条的力度美感作为线条实体美学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其他的美学特征都必须建立在线条力度美感之“骨气”上,遒丽感也不例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线条的力度感应该是第一位的,没有“骨气”的线条力度感作为美学支撑,一切形式美感和风格美学都无从谈起。所以,在线条的美学锤炼中,骨感美应该排在根本的位置。而当前的一些书法工作者往往把线条的结构形式美感放在第一位,甚至把艺术风格放在第一位,这都有失偏颇。应该说线条的力度美感贯穿书法艺术的始终,而形式、风格则是自我习练不同阶段的侧重点。线条的美感往往是“偏工易就,尽善难求”,所以孙过庭的线条美学分析是符合美学规律的,而不是一味的攻乎“异端”。在表现线条美感的时候总是“难易相生,长短相形”,均是在一对对矛盾中有所侧重,于是“质直者则俓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坚持一种美学主张,有时会向其对立面发展。这一点我们也应该牢牢记住。“偏工易就,尽善难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