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贾传奇(十)盐铁官营

 gcwl 2012-06-01
 
  西汉建立后,刘邦颁布贱商令,从政治上贬低商人,从人格上侮辱商人,但在经济上,对工商业者的限制却不多。比如,连铸钱、冶铁、制盐这样一些比较赚钱的行业,都放手让私人去经营,国家基本不管。货币的制作和发行,在今天,无论哪个地方,都是由国家来管的事。人民币的制作和发行,谁说了算?中国人民银行说了算。美元的制作和发行,美联储说了算。如果私人胆敢自己制作货币,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 
  在我国古代,货币的制作和发行多数情况下,也是由国家来管。但是,在西汉前期,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这段时间,国家不管。国家不管谁来管?那就是私人了。可见西汉的工商业政策自由放任到了极点。 
  实际上,除了铸钱外,盐和铁国家也是不管的。盐和铁消费量大,需求面广,但因生产受到自然资源限制,使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所以在政策宽松的背景下,制盐和冶铁产生了一批富商大贾。 
  西汉前期,大冶铁商除四川临邛的卓王孙家族、程郑家族外,有名的还有南阳孔氏,大盐商则以齐国的刀閒为代表。 
  南阳孔氏,祖先是魏国人,早年以冶铁发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南阳孔氏的祖先也像卓王孙祖先一样,被强迫移民,迁至南阳。在南阳,孔氏又重操旧业,成为一个规模更大的冶铁商。孔氏的买卖做得很大,他家的商队车马连着车马,在各地穿梭往来。孔氏做买卖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大方,无论跟哪个地方的商业伙伴打交道,都非常慷慨,从不斤斤计较,所以人们都愿意跟孔家做买卖。结果孔氏不仅没有吃亏,反而赚了更多的钱。司马迁说他“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说孔家做买卖,获得的利润要比让出去的利多,慷慨大方比吝啬小气还要赚钱。 
  齐国因为靠海,所以富有渔盐之利,是产生大盐商的地方。春秋时代范蠡从越国跑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后,就是靠经营盐业发家致富的。到了西汉前期,齐国一带大盐商的代表是刀閒。刀閒做买卖也有个特点,就是善于用人。他专门使用奴隶出身的人。那时齐国有个风俗,就是特别瞧不起奴隶出身的人,尤其是看上去有点狡猾、脾气有点暴躁的奴隶,像防贼一样地防着他们。可刀閒不这样,他专门招收奴隶出身的人,派他们到各地去卖盐,兼营别的买卖。刀閒专门招收奴隶,是不是要对这些人残酷剥削、无情压榨呢?不是这样。这些奴隶出身的人,到了刀閒手下,个个都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坐着豪华的车子,带领庞大商队在各地往来经商。所到之处,还成为地方官的座上宾。如果不了解底细,根本不知他们是奴隶出身。在别人眼里,非常低贱、不可依靠的奴隶,刀閒却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给他们很大权力,让他们放手经营,其用人之道深得人心。这样做不仅充分发挥了这些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赢得了他们的忠诚。司马迁记载说,在这些奴隶中相传一句誓言,叫“宁爵勿刀”,就是说宁肯不受皇帝赏赐的爵位,也绝对不背叛刀閒。靠着这些奴隶的出色经营,刀閒积攒了巨大的财富,也成为我国古代敢于用人、善于用人的企业家典范。 
  西汉前期,朝廷对商人的控制不严,所以出现了像刀閒这样的大盐商。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对匈奴作战,朝廷的财政危机日益加重。为度过危机,朝廷制定出历史上著名的盐铁官营政策。那么,此政策究竟是什么?汉武帝又令谁来专司此事呢?(图1) 

 
 
  西汉朝廷负责财经的最高长官叫作大农令。最早提出盐铁官营时,担任大农令的人叫郑当时,是文人出身的官员,对盐铁事务不熟悉,他就向汉武帝推荐两人负责此事。一人是齐国的大盐商,叫东郭咸阳,另一人是南阳的大冶铁商,叫孔仅。西汉初时,汉高祖刘邦颁布贱商令,立下一条规矩,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做官。虽然贱商令的一些规定,比如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不准他们骑马坐车等,后来都相继废除,但不准商人及其子孙做官,却一直严格实行。现在,郑当时推荐两个大商人做官,主持盐铁官营要务,这岂不是给皇帝出难题吗?汉武帝不愧为雄才大略、敢作敢当的大政治家,社稷为要,余皆从之。现财政亏空,最要紧的是实施盐铁官营,充盈国库。要顺利施政,则需内行之才,御用盐商,冶铁商有何不可?汉武帝果断打破常规,任命东郭咸阳、孔仅担任大农盐铁丞,作为大农令的副手分别负责盐、铁的官营事务。汉武帝同时又委派比较熟悉商业事务的亲信担任东郭咸阳、孔仅的助手,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就是桑弘羊。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叫《盐商妇》。说一个商人的妻子,既不种田也不织布,却过着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诗中写道:“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好衣美食有来处,亦须惭愧桑弘羊。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意思是:盐商的妻子,你真好运,嫁给了卖盐的富翁,天天吃山珍海味,年年穿绫罗绸缎,要知道这些好衣美食来自桑弘羊搞的官营垄断,让你老公赚了大钱。桑弘羊见状,也会深感惭愧。桑弘羊已死800年之久,但像他那样的人,不仅汉朝有现时依然还有。 
  白居易诗中一再提到的桑弘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桑弘羊,商人之子。在我国古代经济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人物。他不仅是汉武帝最为倚重的财政大臣,主持朝廷财经事务长达23年,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承办盐铁官营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国家专卖制度,使中国古代工商业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即从过去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控制。(图2) 

 
 
  盐铁是什么?盐是百姓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家家户户,不管富人穷人,只要吃饭,就离不开盐。铁也一样,无论是务农的农具,还是做工的工具,包括军队的武器,都是用铁做的。所以,盐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之一,铁则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会发现,盐铁政策大体可分成三种类型,或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叫完全民办; 第二种模式叫全部官办; 第三种模式叫官商合办。三种模式都对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桑弘羊搞的盐铁官营属于全部官办,在盐铁政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说的盐铁政策,是用盐和铁作为国家重要物资统称,除盐铁外,还包含一些别的重要物资。 
  桑弘羊制定盐铁官营政策,为汉武帝立了大功,汉朝的国库重新充实起来。桑弘羊虽是“理财高手”,但是商人之子,社会地位不高,他怎样得到汉武帝的信任,从而受到重用的呢?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班固在写《汉书》时,都不愿给桑弘羊立传,所以关于桑弘羊的故事,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资料很少。我们只知道,桑弘羊出身于洛阳的一个商人家庭, 13岁时因有心算技能被选入宫,担任了陪皇太子读书的差事。这位皇太子就是后来成为汉武帝的刘彻。心算是什么技能呢?汉代时,人们算数使用的工具叫筹码,筹码用竹子做成,上边刻着各种各样的数字。桑弘羊因出身商人家庭,从小受家庭熏陶,很会算账。他算数时不用筹码,完全用心来算,而且算得很准确,是少有的数学天才。西汉皇室对于皇子皇孙的教育非常重视,其中有一项教育就是数学。让桑弘羊担任刘彻的伴读,在于培养刘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的数学能力。刘彻和桑弘羊年龄相仿,又多年在一起读书,两人成为非常要好的“发小”。汉武帝一辈子对桑弘羊都非常信任,除桑弘羊能替他敛财外,“发小”关系是很重要的原因。 
  经数年筹划,盐铁官营政策终于出台。盐的官营,做法是民产官销,就是官府招募盐的生产者,给他们提供煮盐的铁锅等工具,对他们的生产过程严密监视。盐 生产出来后不能随便卖,必须全部卖给官府,再由官府组织销售。铁的官营,做法是官产官销,就是官府在各地设置铁官,从铁矿石的开采、冶炼,到铁制器具的铸造,再到产品的销售,都由官府大包大揽。盐铁官营政策施行后,就不准私人再去生产盐铁、销售盐铁,如果违犯,要处以刑法。刑法叫“钛左足”,是用铁打造一个像袜子似的刑具,给犯人穿在左脚上。刑具很沉,六斤重。这种“钛左足”的刑法,替代了叫刖刑的刑法。所谓刖刑就是砍掉犯人的一只脚。现在不砍脚,改成穿铁袜,是一个文明的进步。但无论走路、干活,吃饭、睡觉,一天到晚,一年到头,穿着一只笨重的铁袜子,那个滋味恐怕比砍掉一只脚也不会好受多少。(图3)(图4)(图5) 

 
 
 
 
 
 
  盐铁官营政策制订后,汉武帝派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到全国各地推行政策,设立盐铁官营的专门机构。为使机构有效运行,汉武帝招募了一批大盐商、大冶铁商担任官府的官吏。这样,盐铁官营政策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盐铁官营,目的是要打击富商大贾,把他们控制的盐铁经营权利夺过来,由官府来官办,以增加官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把一些打击对象变成政府的官员。这些富商大贾虽然有钱,但富而不贵,社会地位不高。现在一部分人被朝廷招安,成为有地位、有身份的官员。汉武帝的做法,实际上是拉拢一小撮,打击一大片,叫以商治商,以毒攻毒,不愧是非常老辣的政治家。盐铁官营的政策,利用政治权力进行市场垄断,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这样就排斥了竞争,也就必然和市场规律背道而驰。盐铁官营政策实行不久,各种各样的弊病暴露了出来,官府卖的盐价格上涨了很多,官府工厂制作的铁制器具卖得很贵,质量又差,老百姓都不愿买。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木耕淡食的现象。什么是木耕?就是老百姓买不起铁制的农具,只好拿木犁耕地。什么叫淡食?就是老百姓买不起盐,只好吃没有咸味的菜。对这些问题,很多人都不满。被汉武帝树为爱国商人典范的卜式不满,盐铁官营政策主要制订者之一孔仅也不满。他们就向汉武帝反映这些情况,请求加以改正。但卜式、孔仅没有想到,他们无论是爱国商人的典范,还是盐铁官营的功臣,实际不过是汉武帝御用棋盘上的两个棋子而已。一旦跟皇帝唱起反调,他们就没有使用价值了。不久卜式、孔仅被罢了官。 

  此后,汉武帝的亲信桑弘羊从幕后走到前台,开始负责朝廷的财政工作。桑弘羊掌权后,不仅继续大力推行盐铁官营政策,而且还发明了一些新办法,来扩大朝廷的财政收入。桑弘羊发明的办法是什么呢? 
  办法叫“均输”、“平准”。在此前,各地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土特产品,运到首都长安需花很多钱。运到后,也不一定是朝廷需要的,结果造成很大浪费。“均输”规定,各地把上贡的产品收上来后,可不再运到长安,而是交给专门设立的均输官,由他们运到价格高的地方卖掉。通过各地设立的均输官,桑弘羊就构筑了一个全国性的官办商业贸易网络。“平准”,就是在长安设立一个官府机构,专门负责贱买贵卖,平衡市场物价。通过“均输”和“平准”两个机构,西汉官府控制了全国市场。控制地方市场的是“均输”,控制首都市场的是“平准”。除了这个商业贸易政策之外,桑弘羊还有一个发明,就是酒的专卖。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会做酒,古人也非常喜欢喝酒。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亲朋相聚,祭祀祖先,都离不开酒。酒也像盐一样,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于需求量很大,所以造酒卖酒非常赚钱。司马迁曾算过一笔账:如果一年生产1000瓮酒,按照投资100万钱来计算,每年可得到20万钱的利,相当于战国时一个千乘之国的年收入。桑弘羊就盯上了酒这个买卖,规定老百姓可以自己造酒,但所需原料,比如酒曲、粮食等,必须全部向官府购买。酒酿成后,自己不能卖,必须全部卖给官府,由官府统一组织销售。 
  桑弘羊制定推行的政策,就是把赚钱的一些行业,从盐、铁、酒,再到各种土特产品的贸易,全都收归官办。留给民间的只有一些针头线脑的小生意。随着这些官营工商业的实施,朝廷的财政状况大为好转,汉武帝终于渡过了财政危机难关。 
  盐铁官营政策,暴露出很多弊端,遭到很多人反对。人们不敢骂汉武帝,就把一腔怨气撒到桑弘羊头上。有一年关中旱灾。卜式就讲,官府靠什么过日子?是靠向老百姓征税过日子。现在可好,桑弘羊派那么多官府吏员,跑到街上做买卖,与民争利,成何体统?“烹弘羊,天乃雨”,把桑弘羊油炸了,老天爷就下雨了。不光卜式在骂,每当提起官营工商业的弊病,不骂桑弘羊的人不多。司马迁、班固不愿给桑弘羊立传,就是因为他们反对官营工商业的做法。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甚至说,桑弘羊的名字“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但骂归骂,西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除少数时期外,多数王朝都推行盐铁官营政策。有时走得比桑弘羊还远,干的比桑弘羊还多。比如,饮茶在唐代开始普及,人们都喜欢喝。茶和柴米油盐一样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很大。于是,唐朝就把茶变成官府专卖物资。再比如,醋是人们每天做菜吃饭都离不开的,宋朝时连醋也纳入官营专卖的范围。白居易《盐商妇》的“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说的就是这些事。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不少人跳着脚骂桑弘羊,骂得他狗血喷头。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在悄悄学桑弘羊,学得有滋有味。官府为什么要经营工商业?除重农抑商,及加强中央集权需要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赚钱,增加官府的财政收入。后来人对桑弘羊骂也好,学也罢,都是围绕财政展开的。 
  人们之所以骂桑弘羊,是因为搞盐铁官营赚的钱,主要是用于养兵、养官,用于统治者奢侈挥霍。不能说没有一点生产性、公益性的投入,但和前者相比,微不足道。官营工商业的扩张,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影响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会骂桑弘羊。 
  但人们为什么又学桑弘羊?因为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政府需要钱。 
  后人在学桑弘羊时,并没有完全照搬桑弘羊搞的模式,做了一些调整、变革。出现了第三种模式,就是官商合办。 
  何为官商合办?比如,盐的专卖,桑弘羊是严格控制盐的生产,由官府统一收购,再由官府统一组织销售。后人改变为:盐生产出来后,必须全部卖给官府,官府再把盐批发给商人,由商人分销给千家万户。盐在流通过程中,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完全由官府控制,后一阶段放手让商人去经营,这依然是一个专卖制度,但和桑弘羊的办法不一样。 
  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在经济史上发生的很多大事,都和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很大关系。纸币是中国人发明的,最早的纸币叫作交子,始于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宋朝人发明的纸币为什么叫作交子,和茶盐的专卖政策有关。 
  北宋时,为抵御我国北方一些游牧民族南下,就在北方沿边地区驻扎几十万军队。军队要吃饭,战马要喂料,军需粮草的供应是个大问题。怎么解决呢?宋朝人发明了一个办法,就是用茶盐换粮草,号召商人把军需粮草运到北方沿边地区交给官府,官府则给他们一个凭证,凭证是用纸做的,叫“交引”。“交引”很值钱,除了能换到茶盐外,还可以换别的东西。所以这个时期发明纸币是因受到“交引”的启发,连名字也叫作“交子”。 
  这个系列节目主要讲了《史记》里记载的一些商贾传奇。我们知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也创造了非常发达的工商业文明。工商业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工商业经济的历史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这样一些历史遗迹,也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非常耐人寻味的工商业者的故事。今天中国的经济正在重新走向崛起,中国制造的商品已销售全球,中国的企业也在走向世界,同时,全社会也在反思企业家道德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我国古代历史上传统的商业智慧,特别是传统的商业美德。因为在这里,有中华商道之魂,有我们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企业不断壮大的文化之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