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廷的垄断经济:盐铁官营,取民不怨

 格物资本 2020-10-16


格物·资本 seek for capital丨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

在古代的官营经济形式中,有两个领域是带有鲜明的垄断性质的,它就是:盐与铁。

在古代社会,盐、铁都是人人皆需的必需品,盐是人食物必需,铁是各种兵器和生产工具的原材料(春秋时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二者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由于盐铁对人而言都是刚需品(不会因价格高而减少对它们的需求),一旦被垄断,就极易成为垄断者牟取暴利的工具。

盐铁官营的起始:“官山海”

在现有的史料记载中,我国古代盐铁官营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齐国。在管仲担任齐相期间,他向齐桓公建议“官山海”之策,即由官府垄断山川海泽等自然资源,煮海为盐、开山为铁,盐铁正来自于“山海之利”。

▼图:管仲画像。管仲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他在财政经济领域有着诸多深刻且精辟的见解,在后人眼中,他也是先秦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管子》一书正是以其命名。

齐国地理位置临海,含盐度较高的海水就是制作海盐的原材料,由于齐国的海盐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好,当时周边的诸侯国都需要“进口”购买齐国海盐。

在管仲“官山海”之前,齐国的老百姓早就开始利用海水(当时称为“卤水”)进行采盐制盐了,当时民间已形成小型的采盐制盐作坊,还有专门从事盐的运输贩卖的商人,不少商人靠此发了财。“官山海”之后,齐国依然允许老百姓采盐制盐,但要按官府的标准来制盐,且制成食盐后,由官府统一收购、统一调配运输和售卖,形成一种“民制官购官销”的产业链模式。

▼图:北宋苏颂所撰《图经本草》中的煎煮海盐制作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垄断了流通销售环节,齐国朝廷掌控了海盐的定价权,可以高价卖给百姓,或者高价卖给其他诸侯国,这样就可以获取丰厚的财政收入,还可以利用海盐对其他诸侯国进行“贸易制裁”。

铁矿资源藏于山地之中,开采出来后,需要经过加工冶炼,再制作成各种铁器,如武器、农具、手工工具。在“官山海”之前,齐国民间可以自由开采矿山,冶铁制器。

“官山海”之后,矿山资源收归为齐国朝廷所有,一旦发现有矿之地,官府会派人保护监管;铁矿开采出来后,大部分都送到了官营冶铁作坊(制成武器、官用铁器),同时也将少部分出售给民间私人的冶铁作坊(制成农具、手工工具),但民间制作出来的铁器,须由官府定价;另外,还允许民间商人经营买卖铁器,但必须向官府上交三成的所得税。这样一来,齐国朝廷垄断了铁矿上游开采权,并征取了三成的商业利润,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同时,允许民间冶铁制铁、商人买卖铁器,也保持了工商业的活力;另外,朝廷还控制铁器定价权,以行政手段控制价格。

▼图:铁器农具。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出现铁器农具,到战国时已普及,百姓对铁器的需求急剧扩大,这对当时农业生产力的解放起到关键作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管仲的“官山海”之策也被称为盐铁专卖制,它为齐国带去了滚滚财源,也为齐国称霸奠定了财政基础。自此开始,“官山海之利”成为历代朝廷的财源之一,盐铁垄断官营由此开端。

中央集权式的盐铁官营制度

盐铁官营作为一项经济政策,在战国秦时也有实行。当时在商鞅变法之下,秦国将盐铁进行官营垄断,不允许民间私自从事盐铁活动,以服务于当时的“农战”政策(让秦国的百姓专注于干两件事,一是农业生产,二是当兵打仗),这一政策让秦国可以尽可能地聚集一切社会资源为对外战争服务。

后来秦统一六国后,战国秦时的基本政策依然保留着,并推向全国。虽然史料中对秦朝的盐铁官营并无明确记载,但大致可推断,这种政策依然保留着。

秦亡汉建后,汉初的前七十年,汉廷奉行“与民休息”,允许民间自由从事工商业活动,当时的一些手工业、商业活动很快就活跃起来,其中也包括盐铁在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一些平民商人靠着盐铁生意发了大财,成为了富商大贾。

然而,到汉武帝即位后,由于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以及大兴土木,汉廷的财政支出急剧扩大,很快就陷入财政不足的困境。为了解决财政紧张问题,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下令对盐铁进行了官营垄断。

在具体的管理上,汉廷中央设有“大司农”,负责统筹管理盐铁专营,在地方上,设立盐官、铁官来具体执行专营政策。

对于制盐,在产盐区设立地方盐官,盐官在当地招募盐户来采盐制盐,其中,制盐的工具(一种大型的铁质工具,类似于盆)由官府提供;盐户完成制盐后,由盐官统一收购,不能私自售卖;盐官将食盐收购起来后,在集贸市场中指定的官营摊点上售卖食盐,百姓用盐,只能从官营摊点上购买。盐官制度将采盐制盐的流通销售环节进行垄断,不过生产环节依然放权给民间盐户,这主要因为这些盐户有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

对于冶铁制铁器,在有铁矿的地区设立铁官,无铁矿的地区也设立小铁官(收回旧铁,重熔重铸)。铁管负责管理当地的官营冶铁作坊,包括铁矿的开采、搬运、冶炼、制作整个生产环节;官营冶铁作坊的劳动力大都是囚犯、奴隶和征用的民夫,都是无偿劳动,只提供食宿。铁器制成后,归官府所有,由铁官来负责售卖,百姓需要铁器,也只能从铁官那里购买。

此外,汉廷还明令禁止民间私自贩卖盐铁,违者处以重罚,强化了盐铁的官营垄断性。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制度,并非一次形成的,而是在逐步推行的过程中慢慢完善的。盐铁官营制度的最终成熟,是在桑弘羊被提升为治粟都尉兼代理大农令后(公元前110年),当时,桑弘羊成为了执掌全国盐铁事务的最高官吏

在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之初,桑弘羊就是该政策的重要参与者。他上任大农令后,进一步强化了盐铁专营制度,从汉廷中央派人到各地方去,对原有的盐铁官吏进行整顿(当时出现盐铁官腐败问题),并扩大了盐铁官的设置范围,各地方的盐铁官都直接听命于桑弘羊,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

▼图:桑弘羊,出生于商人家庭,13岁就入宫开启了仕途,由于长期在汉武帝身边伴读,他和武帝建立了紧密的君臣关系,后成为武帝的重要助手。桑弘羊历任大农丞、大农令、大司农等要职,相当于财政大臣,其执掌汉廷财政近40年之久。他十分推崇《管子》中的经济思想,其采取的一些财政经济政策,大都源自于《管子》或受其启发,他主推的盐铁专营政策,和之前管仲的“官山海”政策一脉相承。

据史料记载,在桑弘羊掌管盐铁大权期间,各地方共设立了36处盐官,其中在山东设立了11处(山东靠海,有丰富的海盐,战国时期齐国就在山东一带),而铁官达48处,遍及各郡国,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中央集权式的盐铁垄断专营管理制度。可以说,盐铁是当时汉廷两大“央企”。

由于在财力和人力上都享有资源优势,官营盐铁业在工艺改进、规模化生产、成本降低上,较之前的民间私营形式,都有明显的提升,盐铁的生产效率、生产规模和产量得以大幅提升,这在当时而言,是一种社会进步。

旷古之辩:盐铁会议

汉武帝死后,盐铁官营政策继续推行,而桑弘羊则被委任为辅政大臣,与另外三个辅政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人共同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四名辅政大臣中,霍光的实权最强。

由于政见的分歧,霍光下令召开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就桑弘羊力主的盐铁官营政策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辩论会。这场旷古的辩论在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它和正常的朝廷大臣议政争辩不同,它的参与者不仅有朝廷大臣(以桑弘羊为首),还有来自基层和民间的“文学贤良”(60多名儒生学者和基层官吏),而且这场辩论的参与人数众多,历时五个多月,辩论的议题虽以盐铁官营为核心,但涉及到国政的方方面面。

▼图:“盐铁会议”复原图,召开时期为公元前81年二月至七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旷古之辩被以对话记录的形式记载于西汉古籍《盐铁论》之中,这本古籍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史料,而且其中记录的各种思想主张和治国政见,对后世都有着深远影响和借鉴作用,至今仍是。

那么,“盐铁会议”到底辩论了什么呢?既然冠以“盐铁”二字,那辩论的焦点自然是已实行了快四十年的盐铁官营政策的利弊得失。

以桑弘羊为首的当朝大臣是盐铁官营的支持方,而“文学贤良”则是反对方。无论是支持方和反对方,均就自身的立场,给出了相当有说服力的论点和论据。

桑弘羊认为:一,盐铁官营是汉廷的重要财源之一,在汉武帝时期,帮助汉廷缓解了财政紧张问题,有效地支持了对匈奴的战争;二,盐铁本身具有天然垄断性(初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也需要组织大量人力),即便朝廷不垄断,也会被富商垄断,朝廷将盐铁收为官营,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打击富商豪强势力,抑制商人投机活动,以维护社会稳定(商人喜欢利用盐铁的刚需性来投机谋利,而且商人发财后,倾向于买田买地来积存财富,形成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地,不利社会稳定,另外,富商也易发展成地方豪强势力,威胁统治);三,由朝廷掌握盐铁这类重要基础物资,可保障社会稳定供应,且可调剂异地余缺,而且财政收入增加也有利朝廷应对灾荒之年。

“文学贤良”则认为:一,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朝廷征用大量劳动力从事盐铁生产,而且以高价将盐铁卖出百姓,导致百姓生活疾苦;二,朝廷垄断盐铁,以图商业利益,会带坏社会风气,使民间形成贪鄙之气,百姓容易出现“弃农经商、舍本逐末”之风;三,盐铁官营易引发官商勾结、以权谋私、贪腐问题;四,官府制造生产的铁器农具,质量不佳、品种单一,妨碍农事,但由于是垄断专营,所以百姓无从选择,而且有时还存在官府强买强卖的现象。

盐铁会议上,支持方和反对方争执不下,这些争论的观点,到现今依然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会议结束后,汉廷并未废除盐铁官营政策,只是取消了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制。到汉元帝时,一度废除了盐铁官营,不过仅三年后就又恢复了。

此后的历朝历代,朝廷均对盐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垄断专营,有的时期是完全垄断,即在开采、生产、加工、售卖几大产业链环节上,完全由官府垄断,私商不得参与,有的时期是半垄断,即在某些产业链环节上,向民间私商开放(朝廷对这些商人征一部分税),官营和商营同时存在,有的时期还是官商融合的混合经营模式(所有权归官,经营权归商,合作分利)。

盐铁官营具有垄断性和暴利性,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变相的税收政策,不过,官营垄断相比于征税而言,有一个好处就是取民不怨”,即较隐蔽的方式取利于民(从百姓身上征税),让百姓不易察觉、不生怨言。

17世纪时法国政治家Jean-Baptiste Colbert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税收是尽量多拔鹅毛而少让鹅叫的艺术。这句话和取民不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格物资本】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点击热文▼

统治者(执刀者)的三把刀

政府的”钱袋子“为什么总缺钱?

财政赤字货币化:无中生有的变钱戏法

翻滚的政府债务雪球,谁来为其买单?

汉武大帝改铸货币,捞钱敛财

朝廷为何要垄断铸币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