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寒湿怎么办?

 淄水渔夫 2012-06-01
脾寒湿也就是寒湿困脾,治疗时应根据“脾虚”与“湿阻”的主次处方。湿阻初起,湿困中焦,以除湿为主。因为寒湿困脾,易伤脾阳,当选用温热药助阳以燥湿,除选用苦温燥湿的药物之外,还要配合温运脾阳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
 
  湿为阴邪,其性粘滞,病程较长,治疗应坚持不懈,即使临床症状消失,仍需服用调理、健壮脾胃之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以免留湿未尽,继而复发。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若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虽云雾露雨湿,上先受之,地中潮湿,下先受之。
 
  然雾露雨湿,亦必由地气上升而致,若地气不升,则天气不降,皆成燥症矣,何湿之有!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此论外感之湿邪,著于肌躯者也。……若脾阳不运,湿滞中焦者,……以温运之。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 基本方药:
 
  (1)平胃散加味:制苍术15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炒向木10克、甘草6克。本方正于湿阻脾虚而引起脘腹胀闷诸证。

  (2)藿香正气散:藿香10克、紫苏叶10克、大腹皮10克、炒白术10克、厚朴10克、半夏曲10克、白芷10克、桔梗。8克、甘草8克、茯苓12克。本方适于寒湿外侵而引起吐泄诸证。

  (3)实脾饮:制附子6克、干姜10克、炒白术10克、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木香8克、草果10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生姜五片、大枣五枚。本方适于寒湿困脾的腹满、黄疸诸证。以上3方,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2 加减变化:若泄泻如水,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者,可用方(1)加猪苓10克、肉桂6克健脾利湿;若痢下赤白,白多赤少,伴腹痛,可去泽泻加桂枝6克、炮姜8克、白芍10克、木香8克以散寒调气止痛;若身目发黄,黄而晦暗者,于方(1)中加茵陈30克、附片6克、干姜10克或于方(3)中加茵陈30克。若吐泻频紧,吐泻物如米泔水,四肢清冷者,用方(2)合纯阳正气丸以芳香化湿,温中散寒。若腹部胀满如囊裹水,尿短少者,于方(3)中加车前于12克、猪苓12克、怀牛膝10克、青皮8克等行气利水。

  (二)外敷药物
 
  1.大蒜捣烂,贴敷足心;或吴茱萸30克研细为末,以盐卤调和,涂贴于两足心。适于泄泻或寒霍乱。
 
  2.炒热盐1包或吴茱萸、食盐份量相等炒热,用布裹之,熨脐部。

  温通阳气,治寒霍乱。

  3.取刚蒸熟大米饭20克,在手中拍成一小圆饼,将胡椒粉1克,撤饭饼中心,待稍凉贴于小儿脐上,4~8小时后去掉。治疗婴幼儿腹泻。

  (三)饮食疗法:

  (1)生姜粥:粳米50克、生姜5片捣烂同煮,粥将熟时放入葱,宜温服。

  (2)仙术汤:将苍术500克、茴香60克、炙甘草60克、干红枣500克(去核焙干),共研细末,加面粉500克、盐120克共拌匀炒热,晨起开水冲服50克,每日一次。

  (3)获苓粉粥:白米30克,先煮沸后放入去核红枣7个,粥煮好后再加茯苓粉30克,搅匀熟透加糖少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