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道正旨----道海玄微(五十八)----萧天石

 天地虚怀一 2012-06-01

修道正旨,在教人“真实本分做人”。此六字为学道第一义谛。舍此坦途,别无成仙成佛之路。做人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本。此儒家所订之八德,在《仙佛真传》一书中列为“八字天律”,并定为“功过格”,以为心意与行为之规范。

   仙佛圣人之道无他,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一生守此而行,自可超凡入圣而有余。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三千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是故存好心,动好念,行好事,做好人,为修道之根本。

   修金丹大道,须自圣人起修。具圣人之质,怀圣人之才,备圣人之德,有圣人之养,方可起步修丹道,而冀其能进而“超圣入神”、“超神入化”,以与化为体、与道合一也。

   心至无极方为道,人能神化即是仙。儒家恒言“变化气质”,然对如何“变化气质”之功夫及其修证过程,则很少提到。求变化气质于丹道工程中,实易如反掌。丹道妙用,全在一化字。不但气质要化,且形神亦要化。形化功夫,乃其小焉者也;神化功夫,方为无上妙道。且过程中,诸有景可验。功夫到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虚言也。

   壶中日月千年挂,袖里乾坤万古春。修道人在丹程中,自别有天地,别有乾坤。过来人无不自有体认,世俗眼中之富贵功名,寿夭生死,成败利钝,兴衰存亡,全如水月镜花,正所谓“浮云过太空,来去永无痕“者是。

   修道须先有个头脑,行为方有趋向,功夫方有着落。这个头脑,即是大根大本处。就道言道,无极为太极之本,太极为阴阳之本,阴阳为万物之本。舍此便别无下手处。入门在此,立脚在此,修道在此,证道亦在此。

功夫重在简易平实,真切自然,愈简易平实、真切自然者,则愈为上乘妙道。以此鉴别一切功夫,万无一失。

禅宗中人修道,世人每病其以“向上路”、“末后关”炫人,并谓此为“千圣不传”、“密不通风”者。虽堕于玄之又玄中,然旨在欲人之自修自度、自参自证,不可厚非。唯质直言之,“向上原无路,末后亦无关”。能真切本分为人,则自即我即佛,即佛即仙矣。

   程子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修道初程,旨在做个浑然与物同体,进而做到与物同化,再进而入于与化同体,再进而入于与道合一。

   阳明四句教云:“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钱德洪奉为彻上彻下功夫;王汝中则认为非究竟话头,而主“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是无善无恶之意,知是无善无恶之知,物是无善无恶之物”。世亦称前者为“四有教”,后者为“四无教”。天泉证道时,德洪质之阳明,阳明则两是而两存之,谓汝中之见,系接利根人用;德洪之见,是为其次者立法。对此,余曾有俚句云:“四句有教四皆非,四句无教亦是非。两说两是非究竟,两说两非究竟非。大道本来无一物,一落言诠便是非。莫将是非来问我,直是拈花亦是非。”如此,方能乾坤一掷,跌死牟尼。道流: “无一物中有一物,有一物中一物无!”勘破了否?

   道门语要注:此段以心印之"〇"也

   修道人,要能转物而不为物转,转境而不为境转,转事而不为事转,转世而不为世转。双手撑乾坤,两肩挑日月!卓立无依,朗照无碍。

   命由我造,福自我求。故道家有“制天命”、“抗天命”、“立天命” 之说。颜习斋谓:“圣人以一心一身为天地之枢纽。化其戾,生其和,则自造命回天。其次知命乐天,其次安命顺天,其次奉命畏天。”其说深得古真“我命由我不由天”之遗意。

   杜甫诗云:“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又云:“未得丹砂愧葛洪。”其欲隐遁求仙之心情,溢于言表,孰不知丹砂非道,正所谓:即得丹砂仍违道,纵能不死亦非仙!

   道门语要注:“丹砂虽非道”,但丹砂助道。“不死亦非仙”,但只仙才不死。

   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阳生则阴死,阴生则阳死。炼阳神法,炼阴神法,炼太极法,均须知此一修道基本原理。须知----此中有窍妙,一点即通神!

   先天道法,又称虚无道法,诀在“无中生有”、“守无致有”。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先天道无极门,即修此先天地生之道。要在以无身为身,以无守为守,无法为法,无生为生,无化为化,无有为有,无成为成,无得为得。

   道门语要注:太极----无极

   道家上乘修真法,总不外修“虚无大道”。唯须知此虚无大道,非自身外之虚无中起修,而系自身内之虚无中起修。大凡先天之精炁神,无不自身内之虚无中来。内外相应相合,自有无穷事在。

道门语要注:天合人之虚无,人合天之虚无。本是同属性,故可合。

   宋张拙居士诗云:“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执着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此是真见道的上乘境界!一般人只是在“断除烦恼,上证真如”中打滚,须知烦恼何须断,真如不可执,有意寻涅槃,涅檠不可得。非佛即佛,佛即非佛。修真之士,亦应由此中参入。

   刘河间曰:“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立,气合神存。修真之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持满御神,专气抱一。以神为车,以气为马,神气相合,可以长生。”又曰:“全生之术,形气贵乎安,安则有伦而不乱。精神贵乎保,保则有要而不耗。故保养之道,初不离乎形气精神。”

   《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

   《元道真经》曰:“生可冀也,死可畏也。草木根生,去土则死。鱼鳖沉生,去水则死。人以形生,去气则死。故圣人知养气之要,所以为身宝也。”

   心一无心心自虚,念如能息念自无;无有无无无人我,修到无生死亦无。此系教人从无字入道诀,非上根人不易体会。

   静坐修真之法,北宗传授,一般较为公开。南宗与东派功法,从来均重“密传心印”,尤重资质德性,其日就衰颓,良有以也。

   尤乘有言:臞仙曰: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今之医者,唯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而逐未也。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安可得乎?殊不知病由心生,孽由人做。佛氏谓一切唯心造,良不诬矣。所以人之七情内起,正性颠倒,以致大疾缠身,诚非药石所能治疗,盖药能治五行生克之色身,不能治无形之七情;能治七情所伤之气血,不能治七情忽起忽灭、动静无端之变幻。故臞仙又曰:医不入刑官之家,药不疗不仁者之疾。盖福有所主,祸有所司,报复之机,无一不验,因有天刑之疾、自戕之疾。其天刑之疾,由夙世今生所积过愆,天地谴之以致斯疾,此孽源于心也。其自戕之疾者,风寒暑湿之所感,酒色财气之所伤,六欲七情生于内,阴阳二气攻于外,此病生于心也。《仙经》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噫!将从何处炼乎?总不出于心耳。故凡思虑伤心,忧悲伤肺,忿怒伤肝,饮食伤脾,淫欲伤肾。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力,唯要在心药也。或曰:何谓心药?余引林鉴堂诗曰: “自家有病自心知,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此之谓心药。以心药治七情内起之病,此之谓疗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