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贡献

 梦中家园 2012-06-03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贡献
李文杰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杜梅  河南省周口市农机校
[摘要]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有着长期的从教经历,写出了深刻的教育专著,分析其教育思想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存在主义哲学,也能借鉴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教育思想的合理内容。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    教育思想
卡尔·雅斯贝尔斯不但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从事哲学研究,而且躬行教坛,任过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大学评议会主席等,也是位一生从教四十多年的教育家。他写出了两本教育专著:《什么是教育》和《大学的观念》。不但他的哲学思想观点独特,而且其教育思想也很值得研究。
一、鲜明的目的性
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能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1]可见,所有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知识和实用知识的学习,而是要着眼于本质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追求绝对真理和终极价值。只有自己对教育本质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教育目的的另一个方面是清楚自己的意愿。这说明首先是使受教育者体悟到自身的潜力,其次是明确自己有选择的自由可以根据喜好来选择接受教育的方式或者内容。所以教育应该体现这两个目的,否则将导致教育的衰落,“教育的衰落意味着人类的衰落”。 [2]上个世纪就把教育放在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考虑,可以说与当前对教育的认识有更多的相通之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雅斯贝尔斯首先强调自我的主动学习。“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3]可以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从自身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其次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能故意保留知识而不教给学生,或者为了个人权威而要学生盲从盲信自己,更不能抱着投机的态度来应付教学,敷衍学生,而应该把教育当成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再者,根据雅斯贝尔斯存在哲学中“自我超越”的人生哲理,人永远无法穷尽自身,同时由于人有意识自由,能够主宰自己的行动,就有可能按自己的意愿制造自身。正是靠这种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所以教育的目的不应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着重培养人不满足当下的存在,认识到不足并不断超越。
二、深刻的方法论
雅斯贝尔斯推崇苏格拉底方法,这样不但会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而且双方均可自由思索,打破了固定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仅仅被动地去听、去接受。像苏格拉底一样,教师只是通过深入地追问,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而不是外部的强迫。通过这种教育方法,我们会发现,教师并不直接教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产生思想和认识,师生之间只存在善意的争论,而不是屈从与依赖,所以雅斯贝尔斯说,如果“学生渴望把教师变成权威,变成大师”,那么“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教师须将此看作是对学生最大的诱惑而加以抵制。”[4]从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了师生之间的位置。雅斯贝尔斯还着重强调逻辑推导方法胜于单纯的结果,而且认为逻辑推导过程对学生的精神有陶冶价值。“物理和化学的结果是无足轻重的,但怎样得到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具有陶冶价值。”[5]他还提倡把技能教育与精神陶冶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科学技术研究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说到底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这意味着这些工人并没有真正受到教育,而是完成了一项技能的培养。因为这违背了雅斯贝尔斯教学的目的,“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提高还不能算是人的陶冶,连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也谈不上,更何况更改的培养、精神生活的陶冶以及参与人类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创新内容的历史传承之中。”[6]当然,掌握技能是教育必要内容之一,因为科学是专门化的,要求学生有确定的技能,并在人的存在中占据着一个不可取代的位置。学生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专门人才或专家,这种技能是生活必需的。而精神科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性的陶冶上,它也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但只研究人们能理解的东西,作为存在主义教育,他自然要把精神科学置于自然科学之上,但二者不能分离。自然科学尽管陶冶价值比精神科学少,但其方法还是有价值的,学习自然科学最主要学习它怀疑一切的精神等。陶冶教育体现在强调古典人文主义学科的陶冶价值。一个人只要在年轻时就“学过希腊语和拉丁语,读过古代诗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那么他就拥有了一个精神世界。”[7]所以说拥有了精神世界后才能有利实现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的超越目的。
三、独特的系统观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可以说包括儿童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大学教育,他当成一个子系统,不但详细论述了教学方法、内容,而且考虑了教学计划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度的掌握。
他认为“塑造儿童就是塑造着未来” [8]教育中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我生成,养成独立、自尊及自主的精神。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科学,而是充实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在传达教学内容时言简易赅,以直观的图片和形象使儿童受到思维明晰性和理解力的锻炼,获得对事物的确定了解。要想将儿童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一方面要唤醒团体的历史性精神和生命意识,让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团体的交往、语言交流方式以及教育者所传授的人类现象状况,获得历史性精神和生命意识之流;[9]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将来从事工作和职业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两者不可偏废:前者涉及到学校的精神,后者涉及到学校的计划意图。
在关于大学的改革方面,雅斯贝尔斯认为要重新确立大学的观念,使大学走上实现精神生活与科学研究并重的道路,同时要使大学承担四项任务:一是研究、教学和开设专业知识课程;二是教育与培养;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四是学术。这四项任务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大学的理想。“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的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老师则应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已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10]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提出“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要制定教学计划和程序,“大学的观念决定地存在于学生和教授个人之中,而其次才是存在于规章制度的形式中。”[11]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和教育的代表人物,雅斯贝尔斯所主张的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人自我超越,并希望把人从机械文明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号召人们要为个人的解放和自由去抗争;
注释
[1][5][9][10]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4—45页,第115页,第32页,第139页
[2][8]雅斯贝尔斯:《现时代的人》,周晓亮,宋祖良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第56页
[3][4][11]雅斯贝尔斯:《雅斯贝尔斯哲学自传》,王立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第206页,第62页
[6][7]《世界教育名著通览》,任中印等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3页,第1390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