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种水稻的农民算一笔账

 LM0318 2012-06-04

为种水稻的农民算一笔账

    作者:钟响    发表日期:2012-5-17   中思网

关键字:keyw

目前信阳的农村正处于种水稻插秧的季节,以前老家在南阳,种的农作物大多是冬小麦,没有见过插秧,因此,这也是我第一次见插秧。

今年天旱,很多水田供不上水,农民需要抽地下水,或者出钱买水库的水,这样就又增大了农业的成本,一亩水稻一茬产粮在1000斤—1400斤,这要分上等田还是下等田,中间商从农户这里收购水稻,一斤1.4-1.8元,这样一亩地一年按平均算,毛收入在1500元左右,成本主要包括,农机、柴油、水电、人工、化肥、种子、农药等。一亩地的种稻成本算下来,一般占到毛收入的一半,如此一亩水稻一年的纯收入,听农户说,以前能收700元就不错了,现在加上由于天旱带来的用水费上涨,估计要减少50100元,这样一亩纯收入也就650元左右。这样种50亩水稻,一年的净收入也就大概在30000元。

在实际的调查中,也发现了另外一种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那就是农业短工现象。农业短工现象就是指在农忙时节,一些在家赋闲,并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除了自己家的地耕种完毕之后,有偿的向其他种田大户出卖劳动力的一种现象。

时间不等人,秧苗种的晚了,就接收不到充足的日照,生长期短,就会降低产粮。因此,农户为了赶在农历四月底将秧苗插上,必须加快插秧的速度。但一些种田大户很难靠自己之力种完自家所有的几十亩稻田。这样,有偿购买劳动自然就出现了。信阳目前就存在很多专门帮人插秧苗的农业短工,这些人插一天秧苗的收入从120元到150元不等。种田的农民雇佣这些农业短工,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支。但农业短工的出现,实际上正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前兆,以后农业土地规模化运作之后,这种农业工人的形式定会大行其道。

有必要提的是,目前农村的很多种田大户,都是由于一些务工外出家庭撂荒,或者非撂荒转租给这些种田农民的。外出务工的人员一般的连种粮的补贴也不要了,因为他们认为种田不挣钱。一亩地那点补贴,据一些外出的农民说,还不够他们打几场麻将用。种粮不挣钱这种现象看来简单的通过种粮直补的手段,还是很难真正解决。但是如果提高粮价,就会拉高物价,对整个经济不利。这还真是一个大问题。

解决的办法也许只有靠机械化,规模运营。一些农民既然不愿意种地,成为产业工人,那么,一些愿意种地的农民就可以大量的承包农田,搞规模种植,这样,能够提高种粮者单户的总收益。比如,以往种十亩地,一年收1.5万,规模种植之后,机械化可以种到100亩,一年就能提高到15万,也可以达到一个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了。

上述想法很好,但必须依靠城市工业对工人的容纳量,把农村的土地尽量闲置出来。这是一个转型期,想要顺利过渡,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不能停歇,世界工厂的格局暂时还真的不能变,要知道,“机器吃人”,“技术也吃人”,机器和技术替代了人工也是很可怕的,失业人数剧增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