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赢在执行力——从“实小精神”管窥学校管理文化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6-05

  当“执行力”这三个字不仅仅作为一个名词,更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开始渗透到各级各类的组织或个人管理行为中的时候,在常熟市实验小学,早已经形成了以铸造“执行力”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而此前,这个被叫做“执行力”的名词还没有风行,也没有“有效执行”这门学问,那时,老师们喜欢称之为“实小精神”,那就是:敬业奉献,敢于攻坚,勇于创新,群策群力,雷厉风行,精益求精。

  每一个实小人,不管是初来乍到还是土生土长,只要在实小,对这样的24个字一定是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因为,这24个字,不仅是每位实小人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更是脚下走着、手中做着的,已经深深融化进血液的东西。

管窥之一:方案,执行力的开始

校长的口头禅——“搞个方案吧!”

  了解薄校长的人,尤其是学校的中层干部们都知道,薄校长有一句口头禅——“搞个方案吧!”

  不论做什么事情,大到学校远景发展规划——大家戏称为“绘蓝图”,小到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每月、每周工作计划;课题计划,教学工作,特殊任务……不管是上级下达的“规定动作”,还是学校自己明确的“自选动作”,有一个点子,就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能落实这个点子的方案。在薄校长口头禅的影响下,所有的中层干部似乎都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有金点子,随即就必须出台金点子的“落实方案”。

  ABB公司董事长巴巴维克说,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5%正确的战略决策加上95%高效的执行,没有执行,一切等于0。“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而在这95%的执行中,方案,作为执行的策略起点,又起着着重要的统率作用——薄校长是深谙此道的。

  “搞个方案吧!”这样的口头禅,正是他着力提高管理者执行力的第一招。没有方案,在理想和现实中间永远竖着一堵墙。方案,作为执行的第一环节,是从理想走向现实的一座桥梁,是使策略走向执行,使“意向性目标”物化为“操作性目标”的开始。

  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做别人做了但没有做好的事情,要做别人已经做好了,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做这样的事情,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越是难的事情,越能激发学校管理者自我挑战的欲望和动力。这就是实小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攻坚”的写照。做事,不仅需要信念,更需要解决问题的实实在在的方法。多年来,在“搞一个方案吧”口头禅的引领下,中层个体和团队的执行力与日俱增。

 

管窥之二:思考,执行力的前提

开会的惯例——带着“头脑”来

  在常熟实小,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是研究式、沙龙式的会议,与会者都会提前得到会议的主题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发言或是讨论的准备,尤其是一些比较重大的决策性内容。用薄校长的话就是:“带着头脑来开会。”纸和笔只是一种被动记录,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研究讨论时就碰撞不出智慧的火花,还会耽误时间,影响效率。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宁愿班子多研究;为了节省老师的时间,宁愿中层多琢磨。每个老师都有一本学校统一印制的笔记本,除了记录会议精神,还记录会前准备和会后思考。当然,开会的时候,老师们总是两只手和两个“脑”——头脑和电脑。这,也许已经成了实小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记得在一次讨论学期工作的会议上,总务处陈老师胸有成竹地将自己深思熟虑的工作理念以“三化”的口号传递给大家的时候,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校园公园化,管理企业化,服务人性化。前沿的理念加上琅琅上口的表达让这“三化”不仅很快深入人心,而且成为引领学校总务工作的灵魂,现在已经成为学校总务工作成效的写照。“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总务处老师充分超前的头脑风暴和管理智慧,灵感的火花也不会从天而降。事实上,还有很多部门的金点子就是源于个体的思考与集体智慧的碰撞。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有效执行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事,也不仅仅是员工的事,而是整个组织的核心任务。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执行,也不仅仅是做好上层(高层)委派的任务,而是要将组织的任务作为“我的任务”来完成。执行任务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被动应对,应该要在不缺位、不越位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部门工作。要做到这一点,离开了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很难做得到的。因此,高效执行的前提,是个体对自己的任务有足够清醒与智慧的思考。“带着头脑来开会”,让智慧风暴从个体刮起,从而真正实现智慧共享,多向共赢。

管窥之三:透明和监督——执行力的保障

中层的演讲台

  在实验小学的梦想剧场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舞台。像很多学校一样,这里,不仅是学校师生重大活动和集会的场所,也是实小人燃烧激情的舞台。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话,那就是,在舞台的黄金分割处,放着一个很气派的报告台。这里,就是学校管理者的演讲台。

  每当开学的时候,每个中层管理者都要走上这个讲台,向全体老师进行施政演讲。把自己经过反复斟酌过的部门学期工作和自己工作学习的计划既完整又简洁地呈现于全体教职员工,或激情、或沉稳,或睿智,或洒脱……期初,这里回荡的是实小最为高亢的旋律;

  每当学期结束的时候,又是在这里,每一个中层管理者还会走上这个讲台,向教职员工进行期末的述职报告。总结成绩与经验,历数家珍;反思过失与教训,真挚坦诚。期末,这里流淌的是实小最令人感动的心曲。

  看起来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却让管理者以及管理者的策略透明化,接受组织成员的监督和帮助。公众舆论是最好的监督。透明,不仅是制度公开的需要,更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将管理行为置于组织成员的监督之下,可以保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降低“高度”(不偏离策略既定方向)、不影响“速度”(按既定进度有序推进),不减小“力度”(有始有终,力量不懈怠)。而这“高度”、“速度”和“力度”正是有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特征。同样,让管理者的工作效果透明化,能利用公众评判的力量来加强管理者主动或被动反思自己执行力的意识与能力,起到助推执行力的作用。演讲台,一个提升执行力的平台。

管窥之四:行动——执行力的关键

想好了就尽快做

  “雷厉风行”这四个字传递给我们的似乎都是风风火火的激情。但是,实小的雷厉风行似乎少了很多外在的形式,更多的是默默行动、悄无声息。把激情化作行动的智慧、力量和速度。因为,大家都深深地明白:想

好了就尽快做,可以从今天开始做的就不会从明天做起。

  在新校搬迁倒计时的日子里,在每一次重大活动到来的时候,这种雷厉风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回眸走过的每一次历程,除了欣慰感叹之余还会有很多的感动回旋心际。

  为了研究学校的重大工作,管理班子开会直到深夜是经常有的事;为了一次公开教学,提前反复试课,琢磨细节确保万无一失;招生工作刻不容缓,早出夜归,再累再晚夜也必须尽早尽快做完做好;为了一个方案、一篇文章的出台,夜以继日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只要该做的事情能够如期、甚至提前完成,那辛苦就不足挂齿,倒可以丰富对成功的体验。

  “时光不能倒流,岁月无法重复。要真正能够抓落实,必须一日盯一日,一月超一月,一天也不能耽搁,一刻也不能放松。”薄校长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学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高瞻远瞩的执行理念。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财富。对于学校来说,时间就是发展。错过了时间,你就错过了发展的机遇。只有争分夺秒,才能使理念尽早变成现实,收到效益。

  雷厉风行,想好了就尽快做,做得快,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所在。

管窥之五:榜样——执行力的引擎

      “同志们,跟我来”和“弟兄们,给我冲”

  网上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叙述:我们在看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时总会有这样的镜头:遇到难攻克的山头时,共产党这边的指挥官总这么喊:“同志们,跟我来。”国民党的领导就这么喊:“兄弟们,给我冲。”这就是区别,导致最后的“执行”效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要想强化执行力,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是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示范,做出表率才行。

  同样的六个字,表现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当然“执行”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在常熟实小,老师们听不到一句“同志们,跟我来。”这样的豪言壮语,但是,只要你身处学校、心系学校,你就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一种无声的语言:“老师们,跟着我走。”这就是薄校长用他的学者、师者、“领跑者”的风范凝聚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要求老师做到的,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这是学校干部纪律中的一条。并不是等到“牵扯到”管理者的时候才想到要“率先示范”,而是成为每个管理者真正的自觉行动。

说到不难,做到很难,每时每刻都做到,就更难。然而,薄校长做到了。学校的门卫钱伯伯曾经深情地回忆起一件小事,让所有的老师感动至极:

  有一天晚上十点多,老钱巡视教室楼准备锁门休息。走到三楼走廊,发现一间教室灯火通明。老钱心想:这么晚了还有谁在教室?一定是忘了关灯。当他走到窗口才发现,原来是薄校长一个人在教室里“上课”。后来才知道,因为第二天薄校长在一个重要的教材培训上有讲课的任务,因为白天忙于各种事务,实在没有时间,只好晚上准备。老钱几次催促薄校长早点休息,薄校长又一个人上了好长时间的“课”,才关灯回去。以后老钱逢人便夸没看见过这样敬业的校长。(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老钱也渐渐成了具有实小精神的好门卫,呵呵,此是后话。)

  这样的事情对于薄校长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日,除了决策学校发展大计,处理学校日常事务,还身兼多职,经常走南闯北来回奔波。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校之长,语文特级教师,薄校长还始终身处在语文学科教学第一线,和老师们一起学习、实践、研讨……在他的濡染与感召下,无论是中层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在默默地跟进着,无条件地跟进着,而且,越来越趋于一种习惯。

人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我想说:“榜样后面力无穷。”执行力,对于团队而言,一定有一个核心存

在,当这个核心的力量和团队的力量形成一种共振的时候,那么这种力量就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而榜样正是协调这种波动的振幅与频率的一种力量源泉,它正如一个强大的引擎,驱动着执行力的战舰不断远航。

管窥之六:细节——执行力的追求

   细节的力量——课桌上的“话筒垫”

  随着实小知名度的与日俱增,各项活动应接不暇。接待参观、承接活动,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批来访者,或者同时承办好几项不同层次的活动。然而不管有多忙,每一次活动,实小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疏而不漏。

记得那是2002年承办全国苏教版教材培训活动。根据需要,公开教学安排在梦想剧场的舞台。由于剧场比较大,所以台上学生回答问题需要话筒。48张课桌上有9张桌子上要放置话筒,由于一时借不到9个话筒架子,再说用了架子学生发言取用不方便。只好放在课桌上。而光滑无沿的课桌上话筒一放上去就有咚咚碰击的声响,而且还容易滚落,不仅影响课堂效率,还容易摔坏话筒。怎么办?第二天上课之前,所有的听课老师都看到了:在每一张放置话筒的桌子上,放着一块用毛巾折叠成的“话筒垫子”,而且毛巾的颜色是和课桌颜色非常接近的黄色。我们不禁为这个细节叫好!课上,当学生轻便地拿起话筒又悄悄放下时,又有多少人想到了这细节背后的东西呢?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编辑推荐”中如是说。

  在常熟实小,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细节:

  课前,小黑板都要洗过擦干,一尘不染,为的是让写上去的每一个字笔画更醒目;

  诺大的会场里,老师们离会时,所有的桌椅全部复位,你也许会怀疑这里是否刚举行过一个百人会议;

  在校园里,学生上学、下学、去专用教室都有指定的行走路径;升旗仪式上全校少先队员的队礼,没有人指挥,但就在国歌乐曲奏响时第一个音符的“零时间”,1900多只小手齐刷刷高举头顶,那一瞬间,你可以感受一种风声所带来的身体的颤动和这种默契、一致所产生的心灵的共振;

  学生用完午餐之后餐具叠放整齐划一,桌上整洁如初的情景;

  每个教室的抽屉中,墨水、纸巾、备用钢笔铅笔等各种文具、甚至小药箱,总让人误以为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个温馨的家;

  学生课间活动时不经意从花坛边捡起一张餐巾纸的“弯腰”;

家长来校接送孩子手中持有的“接送卡”,忘了带卡的家长有秩序地等候在门口……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每件事情都想到细节,做到细节,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执行力,就是由无数这样的细节融合而生、质变而成的。“精益求精”,是最好的执行标准,虽然是简单的词语,但却是对执行力的品质内涵最好的诠释。

管窥之七:落实——执行力的归宿

                存在问题和抓落实方案——组织成员永远的思考

  和很多学校一样,常熟实小的中层干部每月必填一份“月工作汇报表”。这份报表的形式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但是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在这份报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落实”。“落实”,是学校管理的目标,是每个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意志所向。

有效执行学问告诉我们,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力度的降低。表现为策略在执行的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工作做得虎头蛇尾,没有成效。学校管理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中层管理者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其精力必定为不轻的教学负担所牵制,不是不为,实在是时间精力所限。另一方面,上层管理者由于种种原因缺乏随时盯促,导致执行不力。期初雄心勃勃,期中走马看花,期末望洋兴叹也就不足为怪。因此,这份工作报表,不仅能让管理者定时“回头看”,而且“低头想”,更“向前望”。强化团队的目标与自己个体目标的融合。报表中“存在问题和抓落实方案”一栏,更是让管理者不断反思,从现状中寻找新的突破方法,提升执行品质。

  除了每月报表,薄校长还会在各种比较宽松的场合很随意地询问部门工作的进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和大家交流工作想法和体会的同时,也随时给老师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完善抓落实的方案,关注结果,更关注进程,因为进程记载着执行力提升的轨迹。

  记得薄校长在一次办公室主任、 中层以上干部施政演讲的大会上曾经就“落实”的话题作过一个专题讲话,指导思想是围绕“五实”——“思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提实力” 提出抓落实的要求。

  1、抓落实,要诚心诚意。任何工作,心诚则灵。要真正能够抓落实,必须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心里想得着,嘴中说得出,手上做得到。

  2、抓落实,要理出思路。工作千头万绪,情况错综复杂,思路决定出路。要真正能够抓落实,必须分析工作现状,对照工作目标,理清工作要点,明确工作步骤。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3、抓落实,要狠下工夫。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要真正能够抓落实,必须舍得花时间,用精力,吃苦头。必须多进教室、多见学生、多加辅导。必须勇于挑战困难,有恒心,有毅力,决不丧失信心,轻言放弃。

  4、抓落实,要争分夺秒。时光不能倒流,岁月无法重复。要真正能够抓落实,必须一日盯一日,一月超一月,一天也不能耽搁,一刻也不能放松。     

  5、抓落实,要确保成效。抓落实,就是要实现目标,就是要达到要求,就是要取得成效。目标不实现,要求达不到,成效不明显,抓落实就等于一句假话,就等于一句大话,就等于一句空话。

   从以上讲话中我们不难读懂,“落实”,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心,也是学校组织成员永远思考的话题。因为——“落实”,正是执行力的归宿。

管窥之八:团队——执行力的后盾

一张网络,一个团队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一定要时刻记住,不管自己有多么大的本领,我们是一个合作的团队,一个同甘共苦的集体,我们只有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

得更大的成绩!”2005届毕业班在取得了“五连冠”后,学校组织了毕业班党员、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薄校长动情地说了这番话。“群策群力”四个字,不仅写在了实小精神里面,更落实到了每一位师生员工的行动中。

  一位老师上课,全年级的老师为之出谋划策;一个学科参赛,全教研组为之指导陪练,奔波忙碌;一个部门的活动,左邻右舍为之出力流汗;一名学生落后,老师们分析原因,各科协调,齐抓共管;一个老师生病,留下的课务大家抢着分担,从来不管是否记录了代课;同年级老师的学科教学遇到了疑难,大家更是真诚切磋,共享智慧,毫无保留。当同年级六七个班的学科均分差小于1的时候,你是否还怀疑这个年级的团队精神?

  从办公室、年级,到部门、条线……整个团队,在管理者的眼中,就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其中蕴藏着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样强大的团队背后就是以执行力为直接指向的学校管理文化。在这其中,健全完善的管理网络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式”。组织健全,分工明确,管理规范。更为可贵的是制度科学完善,并且随着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刷新。一种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全新的制度文化为执行力团队的打造不断夯实着根基。

  一张网络,个团队,足以成为执行力的强大后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