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淋巴结结核

 孤独薰依草 2012-06-14
颈淋巴结结核
  颈淋巴结结核,是结核病中周围淋巴结结核比较常见的一种,属于漫性传染病.在人体抵抗力低落情况下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以颈部淋巴结慢性肿大与溃疡为特征。病程经过缓慢.儿童及青少年发病者较多.
  中医学称颈淋巴结结核为。瘰疬。、。痨疬。、以及疬子颈、老鼠疮,鼠疬,锁项疬、马刀、侠缨、蛇盘疬、小儿无辜疳等.并把未溃的淋巴结结核归属痰核类病,溃破后的则划入流痰类病.当然,中医学所论述的瘰疬.还包括了单纯性淋巴结炎,淋巴肉芽肿病等疾病.
     [临床表现]
  结核性病变的淋巴结常多个出现在颈的一侧或双侧.一般位于须下以及胸锁乳灾肌的后、前缘或下面。初起淋巴结结核如豆.一忟或数枚,肿大的淋巴结分离.皮色不变.推之可移动,不热不痛。继而发生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渐渐增大,相互帖连.累累加贯珠,且与皮肤和周围组织亦粘连,推之不移。晚期淋巴结经干酪样变性、液化而成寒性脓肿,皮色暗红微热,按之变软者已成脓,最后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瘘管或溃疡,流出夹有败絮状物f干酪样碎屑)的消稀脓水。临床上常同时出现不同阶段两结核性病变的淋巴结,此起而彼溃,日久不已。晚期伴有骨蒸潮热.咳嗽盗汗,神疲纳差,形体消瘦等症状,而初。中期病人多无显著的全身症状。
  惟已破溃的淋巴结.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而引起起急性炎症症状;干酪样变性的淋巴结可以破溃入颈静脉.造成由于结核杆菌播散.至身体远处(关节、骨)引起起严重并发病.
    [诊断要点]
  ①儿童及青年,有结核病接触史,结侠菌+,索试验呈强阳性反应,或身体他处确结棱病灶存在。
  ②颈项部淋巴结慢性肿大.累累如贯珠.溃破流清稀脓水,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瘘管。
  ③可伴有结核中毒症状,如骨蒸潮热、盗汗消瘦等。
  ④必要寸做淋巴结穿刺,若发现上皮样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及干酪样坏死等特异性改变,或找到
           结核菌.可肯定诊断。
      [病机分析]
  颈淋巴结结该病起病缓慢,常由于劳倦、饮食.七情内伤等因素内损,致正气不足,易感外邪。每因外受风寒、毒气搏于经络,或暑热邪寿中伤三阳,或感冒四寸杀厉之气,余邪留滞颈项经脉与痰水互结.发为痰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或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津液凝结为痰;或肝郁化火内燔,炼液成痰;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肺肾阴虚,肝火内动.灼津为痰;痰、气或痰,火互结,循经上犯.结于颈项.亦发为痰核。痰核久蕴,暗耗阴精,阴精亏耗不能制阳,虚火内生,妄动上扰,则见骨蒸潮热.咳嗽盗汗,形体消瘦,神疲纳差,口咽干燥等阴虚火旺之征。痰核日久,消烁阴精气血,腐败成脓,痰本阴邪,其性类水,一做流脓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正气本虚.故溃疡日久不愈而易成瘘管。脓流涓涓不已.气血随之日耗.形体日衰,而呈气血亏虚之象。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颈淋巴结结核可分脓未成期,脓已成期和溃脓期.各期有相应的证候表现,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1.脓未成期(结节期、初期)
  颈部一侧或双侧多个串珠状结块,大小不等,小者如豆,大者如小指头, 无红无热无痛,质地坚韧,推之可移.局部皮色不变;大多无明显全身症状.此期常表现为肝郁痰证.偶有为肺阴虚痰核证者。治疗原则:祛邪、软坚.散结,兼以扶正。
   (1)祛邪散结:
   成药:
 ①紫金牛酚I(或ii)。亦名紫金康复丸(为草药紫背金牛提取之长链酚,有抑制结核杆菌fi';lj),
                       口服每次3丸,日服3次.
 ②三合素(中草药制剂.片剂或丸剂),口服每次1 2片(丸),每日2次.
 ③消瘰夏枯草膏(夏枯草.僵蚕,玄参,当归,马药。浙贝母、白芍、昆布、香附、川芎,桔梗.
                            甘草,陈皮、红花)口服,每次工5克, 日限2次,温开水送服.
 ④芋艿串(芋艿,海蜇.荸荠),水:丸,每次口服9克. 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单方与验方:
 ①猫爪草煎:猫爪草100克,蜜枣5枚,水煎服. 日一次.复煎当日再服。
 ②风栗壳饮:风栗壳、夏枯草各20~40克,糖冬瓜30"~60克.煎水代茶。
 ③三猫汤:猫爪草50克,猫人参,猫儿眼睛草(泽漆)各20克,每日煎服f陆孝夫经验)。
 ④全蝎l克,胡桃肉12克.每日分服。
 ⑤狼毒枣(制法参见结核性脑膜炎)口服,每次10—20个, 日服三次。
 ⑥龟板粉胶囊,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
 ⑦壁虎粉胶丸:壁虎(守宫)放瓦卜焙干,研细.装胶囊。每服3—4粒(sJ~JL 1—2粒), 日3次,三个月为一疗程(吕云钊经验)。
 ⑧结核散(I):炮山甲45克,蜈蚣2条.僵蚕15克.火硝1克,守宫2只,全蝎2只,白附子45克,共研细装胶囊内.每服3—4粒,日服3次,儿童及体弱者酌减,孕妇忌服(崔鸿喜经验)。
 ⑨。(柳叶,野菊花,白花蛇舌草)水煎浓缩剂,每日口服2次,每次30毫升;或浸膏糖衣片,
          每服7片. 日服3次(曾广云经验)。
 
      外治:可用冲和膏(紫荆皮,独活,赤芍、白芷、石菖蒲).或阴毒内消膏(.麝香、轻粉、肉桂、川I乌、胡椒。丁香、牙皂,乳香,没药。雄黄、炮山甲.阿魏,樟脑),或痰核膏(麻黄.甘遂、大戟.白芥子,僵蚕、麻油、生南星,生半夏,泽漆),或三合素软膏涂膜,外敷患部.少数较大、局限、尚可移动的淋巴结,可予以手术摘除并初期缝合切口。
  
        其他治法,
  针刺:直接刺入肿大的淋巴结,配以用俞,膈俞,每日1次,中等度刺激.
直接灸;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用艾柱直接灸结核之顶部.每次一壮:一种是隔姜灸或隔蒜灸,每日l一5壮.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f本法亦适用于脓已成期患者)。
  悬灸:用艾柱对着患处或某穴位悬炙.艾柱由百部。夏枯草,乳香、没药,大戟、精制樟脑各1克,研细末.拌艾绒120克.棉纸卷制而成.患处灸3分钟.百劳穴5分钟,曲池,足三业各5分钟. 以皮肤发红为度(本法亦适用于脓己成期患者).
  火针;局部消毒后,将肿块捏起.用在酒精灯上烧红的粗毫针,与皮肤平行,从肿块一侧穿至对侧.不留针.针后用消毒敷料覆盖。每隔7—1 0天一次。已粘连者勿用.
  
"0”号疗法:以细银针横向贯穿淋巴结.可通电加温,也可不加温.5天1次.5次1疗程.
  挑割法:患者取正坐位或俯卧位,在第6—9胸椎旁开l。5寸,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寻找阳性点(压痛点及针头大小红点)为挑割部位.施术时,消毒皮肤,局麻下用手术刀片向外划破约2厘米长皮肤,见白色纤维.一一挑断,到脂肪层为止,缝合皮肤.敷以消毒纱布。相隔一月挑割一次.重者可施四次.局部皮肤有炎症者勿用(倪振华经验).亦有仅将皮肤切开0.5厘米。或完全不切而直接局部消毒之后(不局麻)以针挑出血,每隔l一2周一次.阳性点可轮换使用(亦可在肩Jt:、肺俞、膈俞、胃俞、肝俞、胆俞等穴位施术).
  石氏截根术:是以臂臑穴割治为主,配合内服外敷和局部手术的综合疗法.于两臂三角肌下端.消毒局部皮肤。以0.5%普鲁卡因注射液浸润麻醉,然后捏起皮肤,以消毒钢针在皮下的脂肪层(不达肌层)约三厘米深处横行穿过,然后用手术刀沿钢针上切开皮肤,形成横切口,对合伤口盖以消毒纱布.绷带包扎,以防止出血。初扎宜稍紧.过l小时后稍稍松去,次日可按干净创面换药处理。配合内服药(石东明经验)。已成脓期及溃脓期亦适用截根术.
  拔核法(或称腐蚀法):用白降丹粉与米饭捣和.捏成绿豆大扁形.敷于肿核处.外盖太乙膏,每3天换药1次(第2天最痛,第3天即不痛).儿童约4天.成人约10天,可将结核拔出,结核脱后,外敷白玉膏.生肌散.适于瘰疬不能内消.核小而浅表.体质尚好者.对结核较大.深在粘连者.或老年体弱或幼儿均不宜用。
  以上八种治疗方法均宜谨慎,免致造成局部的损伤或夹杂感染,尤其是伤及颈部血管神经者.会造成不良后果。可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试用,但总不似手术摘除安全而有效.此外.流传还有不少治瘰困的验效方法.却总不高刺、灸,挑、剖,腐蚀几大法门.
  2辨证用方:
  肝郁痰核证:颈部多个串珠状结块,状如上述,肩项不强.全身症状不明显,或见胸胁胀闷.时腹胀纳呆,舌质淡红,苔白润或白腻。脉稍弦。
   治宜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逍遥散二陈汤加减为基本方:
   柴胡、茯苓、当归、赤芍、白术.法半夏,陈皮,夏枯草、天花粉.连翘、浙贝母。
   方中当归.赤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连翘佐肝气之升发条达.夏枯草疏肝散结.茯苓,白术、陈皮培土运脾.法半夏,花粉、贝母化痰软坚.
    加减;
   若腹胀纳呆较明显,时便溏者.去连翘加党参或太子参;
   若结块较坚者.加炮山甲、僵蚕等;
   若肝郁化火.见胸胁胀闷,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者.加黄芩、山栀、大青叶。龙胆草.
   本证患者日常可配合以下饮食疗法:
  ①大蒜90克(去皮).鸭蛋两枚.水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每日或隔日一次.
  ②蝗虫(gg蜢)去翅。足.焙干研扮,每服5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肺阴虚痰核证:颈部多个串珠状结块,状如上述.兼见午后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肺化痰.用消瘰丸加味为基本方:
   浙贝,牡蛎,玄参,百合、海藻、花粉、麦冬,北沙参、百部、丹皮。
  方中玄参、麦冬、沙参,丹皮养阴清肺,百合,百部、花粉润肺化痰.浙贝、牡蛎、海藻化痰软坚散结。
    加减:
     若兼咳嗽者,酌加紫菀、冬花,天竺黄、地骨皮;
     若兼骨蒸潮热者,选加鳖甲,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白薇。
   若因长期服用汤剂而感不便者.可改眼下述中成药之一种:
  蛤蚧养肺丸(蛤蚧、前胡.莲子.天冬、瓜仁、麦冬、天花粉,川贝母.白前,橘红,桔梗,桑白皮、苦杏仁、白芥子、紫苏子、茯苓、莱菔子,薏苡仁.,山药、百合、白扁豆、党参,黄芪、北沙参、甘草、白芨,半夏),每次服l丸(蜜丸、每丸重9克). 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蛤蚧治痨丸(蛤蚧、百部,贝母、白果,白芨,乌梅、冬虫夏草).每次服l丸(蜜丸、每丸重10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本证患者日常可配合以下饮食疗法:
    ①桂圆肉15克,太子参30克(或西洋参l 2克),猫肉150—250克,一同放炖盅内,隔水炖熟.饮汁吃肉。每隔3-5天服一次.
    ②鲜蜗牛肉60克(干品30克),猪瘦肉100克,煎汤,调味雕食,每隔2—3天服一次。
    ③紫菜15克.猪瘦肉loo克,煎汤服食,每日一次。
    ④咸鸭蛋两个,蚝蛏60—100克.,煮粥服,每天或每三天服一次。
    ⑤海带30克号海蒿子15克,夏枯草30克.白芥子15克,煎服, 日服二次.
    ⑥鱼鳔50克切成丝.用香油炸焦趁热吃。连服lO一20天见显效。
    ⑦海龙(或海马)10克,猪瘦肉50克(或加浙贝lO克),同炖服,每隔3天服一次,lO-20次为一疗程。

  2.脓已成期(脓肿期、中期) .
    颈部结块增大,融合成片,皮包暗红,疼痛渐显,病变部位指按变软.常伴食欲减退,神疲乏力.或咽干消瘦,潮热盗汗等全身症
状。此期多表现为肝郁脾虚证或气阴两虚证.治疗原则:祛邪扶正,托里透脓.
  (1)祛邪透脓:
前述脓未成期用以祛邪散结所列的成药,
  单方与验方,如紫金牛酚工(Ⅱ)、三合素片,芋艿丸、消瘰夏枯草膏,猫爪草煎,三猫汤,风栗壳饮、全蝎,胡桃、狼毒枣,龟板粉胶囊、壁虎粉胶囊、结核散.。750。,以及西药抗结核药等,均有祛邪透脓之功,可选其一与下述辨证用方联合使用。局部病灶如脓成未熟者,可外敷千槌膏(蓖麻子肉、嫩松香粉,轻粉,东丹、银朱.茶油)或三合素软膏,以拔毒排脓。如脓已熟则以手术治疗为快捷妥当,对已液化成脓的淋巴结,若覆盖的皮肤尚完整,可行穿刺抽脓.继之将链霉素溶液(500毫克链霉素溶于2毫升生理盐水中,或异烟肼溶液)注入淋巴结内,每周2次;若脓肿张力大.有自溃趋势者,予切开排脓.伤口不加缝合.局部用链霉素或异烟肼溶液换药.
   (2)辨证用方。
  肝郁脾虚证:颈部结块指按变软状如上述.兼见面色淡白,神疲乏力,、食纳减少.胸胁胀闷.精神默默.;占质淡红或淡白而嫩,苔白浊.脉弦。治宜疏肝健脾,托毒透脓。
   可以逍遥散台透脓敝加减为基本方:
    柴胡、茯苓.当归,赤芍、夏枯草、黄芪.皂角刺、炙穿山甲。
   方中柴胡、赤芍、当归舒肝解郁.黄芪、茯苓健脾益气托毒,夏枯草疏肝消散.皂角刺、山甲消散穿透排脓.
   加减:
   若纳减神疲乏力明显者,宜酌恤党参,白术,苡仁。砂仁等;
   若急躁易激动.结块堆垒,项强筋急+宜重用夏枯草、黄芪,加浙贝、王不留行、乳香。

  气阴两虚证:颈部结块指按变软状如上述,兼见面白颧红.咽干消瘦.潮热盗汗,神疲乏力.舌红少津,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弱。
   治宜养阴益气,托里透脓。
   用麦门冬汤合透脓散加减为基本方:
   麦冬、半夏,太子参(或加西洋参、生地、玄参,夏枯草、黄芪.皂角刺.炙穿山甲、花粉)。
   方中麦冬、生地.玄参养肺阴.太子参或西洋参双补气阴.黄芪益气托毒透脓.花粉、半夏除痰化浊.皂角刺、穿山甲消散穿透排脓。
   加减:
    若消瘦潮热明显.更兼腰酸痛者.去半夏,酌加山萸肉、山药.海蛤壳、龟板;
    若神疲乏力明显,更兼纳减,宜去花粉、玄参、太子参,加党参、淮山药、白术,僵蚕。
    此外,脓未成期阴虚痰核证所用之饮食疗法.于本证患者亦可配合服用.

    3。溃脓期(后期)
  颈部结核溃破,疮面湿烂浸淫,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或豆渣样物.溃疡易形成瘘管.难以愈合。伴有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眩晕心悸,或咽干消瘦,潮热盗汗.腰腿酸疼等全身症状。
   此期多表现为肺肾阴虚或气血两虚证.
   治疗原则:扶正佐以祛邪(托毒透脓).
    (1)祛邪透脓:
  仍须前述脓未成期所用的成药、单方与验方之一种及抗结核西药和下述辨证用方联合使用,并配合外治法。
   对于淋巴结溃破形成溃疡者,予生肌散(制炉甘石、滴乳石,滑石、琥珀,朱砂.冰片)或白玉膏(熟石膏、制炉甘石)或三合素软膏涂膜外敷。
   若败絮状脓出不畅、腐肉残存者.可先用拔瘰药[轻粉.红升,黄升、丹底,两面针、广丹.砒矾化合物(红砒l份、明矾2份共研末置瓦壶内.煅成雪白色)各3克, 白降丹30克,共研细末],加米饭制成小饼如芝麻粒大小,置于溃疡面中心,外贴黑膏药后固定。5—7天后将膏药剥离(坏伤组织已附其上。若腐肉尚未完全附于膏约上者,切忌用力拉扯,以免出血.应继续敷贴).改用生肌散.隔日换药一次,直至愈合(查龙华经验).如溃破形成瘘管的,并放置九一丹(煅石膏、。黄灵药)化管药条,此外,当溃疡或瘘管没有严重继发性感染存在的情况下,亦可施行刮除术,细心地将结核性病变组织全部刮除;伤口不加缝合.局部用链霉素或异炳肼溶液换药.

   (2)辨证用方:
  肺胃阴虚证:颈都结块溃烂或形成瘘管如上述.兼见面白:颧红.咽干消瘦.骨蒸潮热,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咳嗽少痰.腰腿酸疼.妇女经少经闭于舌红少津或光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弱.
   治宜滋肾补肺透脓.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味为基本方:
   熟地,山茱萸。丹皮、泽泻,淮山药、茯苓、夏枯草.石斛、麦冬、天冬.
   方用六味地黄滋肾阴.石斛,麦冬、天冬养肺阴.夏枯草消散透脓.本方适于脓排已净,疮口敛迟者.
   加减:
    若脓溃不畅.宜选加皂角刺、炒山甲、海蛤壳.龟板;
    若兼咳嗽少痰者,宜选加紫菀、冬花,百合、百部;
    若兼面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加黄芪、党参、白木。
   此外.脓未成期阴虚痰核证所用之饮食疗法,亦可配合服食。

  气血两虚证:颈部结块溃烂或形成瘘管如上述.兼见面包淡白不华或萎黄.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眩晕心悸,舌质淡白胖嫩,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养血益气透脓.用八珍汤加味为基本方:
    党参、云苓,白术,炙甘草、当归,川芎、赤芍、熟池、黄芪、浙贝母.
   方中四君益气.四物养血,浙贝除痰透脓,黄芪配八珍以增气血双补之效,黄芪合浙贝以取托里透脓之功.
   加减;
    若疮口敛迟,加白蔹;
    若脓溃不畅.核坚硬未消者.宜倍用黄芪.并选加炒山甲。皂角刺、王不留行、香附等.

   或用香贝养朵汤(白术。人参、茯苓。陈皮、熟地黄.川芎,当归.贝母、香附、白芍、桔梗, 甘草,生姜、大枣);
    若兼咳嗽痰白稠者.可配加僵蚕、法夏,胆星,海浮石,花粉、百部等;
    若兼自汗畏寒肢冷者,宜重用黄芪.并加桂枝(或肉桂)、川乌等。

  此外,本证患者还可配合下列饮食疗法
  ①黄芪30克,阿胶30克.粳米或糯米50克.煮粥服.每日或隔日服一次。
  ②鲜牛乳一碗.煮沸温服, 日一次.
  ③海参20克.北沙参30克,煮粥服.每日或隔日一次.
  ④老鸭一只去毛及内脏,洗净,芡实60克,黄芪30克,共放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左右.调味服食.每3—5天服1次.

   淋巴结;心核溃破后,若继发化脓性感染,而见溃疡周围红肿热痛.脓稠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敞,为夹杂肝经湿热证。
    此时.先宜滑刊肝经25L热,外默绿云资(黄连,大黄,黄芩、玄参、黄柏、木鳖子、香油、松香、猪胆汁.醋浸饲绿)。
      内服丹栀游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甘草、丹皮、栀子,龙胆草,黄芩、生地),
   急则治其标.待继发化脓性感染消退后。再继续服益气养血滋阴剂以治其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