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作赋“屋漏痕”山水画面世解读
雨从屋漏,如同墨从笔漏,“屋漏是天工,笔漏是造化”。因此,“屋漏痕”讲的是笔意和笔 性。是造化后的神工和神韵。它是灵感的体现,随意挥写的自然化,形成翰墨淋漓、无意有心的美感效果。此说出自颜真卿与怀素当年的对话。书法追崇的最高境界尚如此,那么有书画同源的中国画更应该把“屋漏痕”作为笔墨的典范。 在近现代中国画中,对中国山水画贡献最大的当首推张大千,所以徐悲鸿讲“五百年来一大千”,只有大千先生创造的泼墨泼彩画法将中国画技法朝前推进了一步,而且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传统特色。而今刘国松的肌理研究虽有争议,然而对中国画的改革创新所作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 
余作赋 松柏岭 中国画96×65cm

余作赋 云欲乘风归去 中国画 63×55cm
今天,我向世人推荐的又一划时代的新人余作赋先生,其创造的“屋漏痕”画法将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中国画的创新与传统的矛盾。自然地再现超越自然的美学难题。使世代书法家所追求的屋漏痕最高境界在山水画中变为现实。使“鬼斧神工”一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解释。他穿越时空,古为今用,他跨越东西洋为中用,在保持中国画特色的同时,把所有艺术元素熔炉提炼,采用屋漏痕原理,再造自然。早在1989年,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后,他便隐姓埋名整整20多年的时间,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与技法,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绘画艺术之长,先用力打进去,然后拼命奔出来,用中国画独有的水墨画形式,采用屋漏痕技法挥写大自然的大境界。他研究山石在地壳运动中的变化与形成原理,把岩浆岩、流纹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实质与结构了解得一清二楚。看真山实水,研究云雾和树木;他读唐诗宋词和散文诗,以助畅想的翅膀;他用众多的媒材,以求对画面效果的掌控;他在画面背后着色,以保证色墨互衬的上佳效果;他精力旺盛,不知疲倦。每天作画15个小时。他追求完美,胸宽心细,写意亦工。他的老师冯金松曾说他是个奇才,不久的将来将是个千年等一回的人物。 大千泼墨后……
余作赋 春 中国画146×81cm

余作赋 新幽图 中国画58.6×42.5cm

余作赋 开天辟地 中国画71×50cm
在这个中国山水画发展滞缓,难以取得突破的年代,作赋先生的作品横空出世,必将给略显沉闷的中国山水画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其贡献不言而喻,在此我大致总结三点:
一、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步入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巅峰。
二、继承和凸显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提升了写意笔墨的境界和格调。使沉寂了多年的中国山水画被光大弘扬。
三、让书法追崇的“屋漏痕”笔墨,巧妙地服务于写意国画。 大千泼墨后……
余作赋 神农奇观 中国画133×76cm

余作赋 山晨印象 中国画53×47cm

余作赋 大运世界 中国画 203×104cm
近悉作赋先生的数幅作品被中国首届当代著名书画家签约拍卖会选中。
中国画的历史是中国画家们创造的,具有创造力的画家必将使中国画的历史更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