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德育新体系 培养“合格职业人”[佛山市教育科研网]

 春山夜静 2012-06-2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全面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工人和现代农民的一个主渠道,这些高素质和技能型的劳动者将成为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劳动力因素,为此,国家教育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重视,自2004年以来相继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创造了我国职业教育如火如荼的大景观。如何更好地培养合格职业人和职场精英,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缺点:他们大多是考试选拔的教育模式中被落选的“弱势群体”,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大多都是在批评中长大的。透过今天中职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我们无法乐观。从生活的现实和相关的调查报告中我们看到,部分中职生缺少起码的文明礼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意识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爱心淡漠,自私,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心理素质薄弱,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欠缺。另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中职学校的德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沿袭了普通中学的德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德育的形式化和广泛化,这种德育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企业等诸多问题,所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校在建校伊始就提出了“德育为魂,能力为本”的办学思想,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基本实现了“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这一德育目标。但我校的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每个年级的德育工作重点不够明确,学校德育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规划,相对缺乏联系性、层次性和计划性;二是德育工作还未能很好地与就业相结合,体现在德育活动内容与评价体系与社会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相脱节,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特色,学校德育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三是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我校德育工作的局限性,我校展开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005年我校在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国家教育部颁发有关职业教育指导性文件基础上,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对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深入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共走访了270家次单位,收回237份有效问卷,访谈了234位主管,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企业用人信息,我们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并多次召开部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多方论证,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于2006年7月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强的“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德育管理体系, 2007年6月《‘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成功申报立项为广东教育学会 “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校确立了“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敬业合作、有职业理想和创新精神的合格职业人”的德育目标,形成了 “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年级目标,各有侧重;三层深入,螺旋上升”的科学化德育、“有计划、分步骤、多渠道、多部门、多形式”的系统化德育、“抓好系列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特色化德育,并实行了评价标准社会化、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学生德育综合评价,促进我校的德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特色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一、    德育目标科学化
    将德育总目标分解为年级阶段性目标,按照“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年级目标,各有侧重;情意兼顾,知行统一”的原则,其横向结构由道德、法纪、心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几项德育目标群构成,纵向结构是学生成长的各个学期,根据循序渐进的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步要求,螺旋上升。德育模式框架是“三层深入”,即高一级德育工作重点确定为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素养的陶冶、职业理想的熏陶;高二级德育工作重点为职业素养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理想的确定;高三级德育工作重点为职业道德的强化 、职业能力的提高 、职业理想的修正及再确定,通过三层“陶冶-明确-强化”螺旋上升式的深入教育,做到“年级目标,各有侧重;系统科学,自然达成”,使学校德育目标更明确,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 


    二、德育活动系统化
    将每学年德育目标通过每学期的常规专题教育和职业专题教育来落实,根据“一项专题,多条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多部门合作、多主题开展、多形式组织。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专业部和教研组统筹为德育大军,德育处牵头,其他部门则在与自己部门职能特点相匹配的主题开展中,发挥部门优势和特长,独立或合作承担德育工作,将德育课、专业课、文化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团组织及学生会工作等多种德育途径运用到各年级的德育工作中去,从整体上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德育工作系统化。
为进一步深化专题教育,开展了主题月活动,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月份
活动主题
月份
活动主题
九月
专业思想教育
三月
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
十月
沟通、交流、合作能力提升
四月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十一月
创新教育
五月
感恩教育
十二月
诚信教育
六月
就业指导、创业培训
    每个活动月分别由各部门策划,由德育处组织协调,其它部分共同参与。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实施“三层螺旋式提升,时间纵向深入;多部门团结合作,活动横向贯通;途径方法多元化,实施快乐德育”的立体模式,彼此间有机结合。下面用一个图例加以说明:
 
 
    三、德育内容特色化
    中职德育工作要与学生就业紧密相联,围绕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开展工作,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培养目标更符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彰显职校德育特色。
    (一) 抓好系列专业思想教育
    以每年九月份“专业思想教育活动月”为契机,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板报、手抄报、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从学生入校时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职业意识导入及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爱我所选,选我所爱”,为今后的职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月专业思想教育活动方案
目标
内容
途径
方法
高一:形成职业意识、陶冶职业素养、熏陶职业理想
新生职业态度问卷测评
班会课
测评法
与企业家面对面
讲座、座谈会
典型示范法、谈话法、讨论法
“探清前路”主题班会
(包括本专业的现状、从业员的素质要求、本地区的发展情况)
主题班会
讨论法、影视音像法、
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意义
德育课
讲授法、讨论法
班报:我爱我的专业
板报、手抄报(团报)
情感陶冶法、影像宣传法
参观相关专业的企业
社会实践
参观考察法、调查访问法
高二: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确定职业理想
主题班会:从暑假我赚的500元中,我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主题班会
讨论法、影视音像法、自省法
社会服务活动(到相关企业、行业见习、到居委、老人院服务等)
社会实践
参观考察法、调查访问法
班报:成小事靠才能,成大事靠品德。
板报、手抄报(团报)
情感陶冶法、影像宣传法
合格职业人的品质
德育课
讲授法、讨论法
高三:强化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修正及再确定职业理想
“就业、创业,我准备好了吗?”主题班会
(包括求职信的撰写、面试技巧、创业的必要程序等)
主题班会
讨论法、影视音像法、自省法
成功创业人士讲座
(师兄师姐成功创业)
讲座、座谈会
典型示范法、谈话法、讨论法
就业心理活动日
团工作
大型集体活动法
模拟创业活动
实践活动
训练法、实践法
    (二)抓好职业素养教育
    将职业素养的几个要素定义为:诚信、责任心、合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能力包括沟通与交流能力、自律能力、合作能力等。我们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提高贯穿到各个学期中,并将目标“近、小、实、亲”具体化,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高、大、空、远”的不切实际,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各通过部门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等灵活多样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学科渗透等有效的方法途径,围绕德育专题开展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抓好职业理想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是德育工作的难点,我校从职业意识导入、专业思想教育入手,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切入点,以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为契机,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热爱,使学生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潜能和条件,激发了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参赛,学生受益非浅。第五届“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财会071班的曾晓霖同学在体会中写道:“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使我进一步了解到自己与现实的差距,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感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将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电子商务081班的陈浩敏写道“‘把兴趣变成职业’以前我从没这样想过,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开始思考如何把我的兴趣变成职业,并开始真正为两年后的工作做准备。通过这次活动我变得更自信了”。学校采取了下拨参赛经费,并在每年的“奖教奖学”中奖励获奖学生及教师的措施,增强学生、教师参加竞赛积极性,提高“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参与普及率和广泛性,我校连续四年获“全国中等职校‘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
 
    四、德育评价社会化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课题组根据职校学生的实际、企业对人才的品德素质要求以及时代发展需要,在现行的《学生德育表现量化评分与管理制度》基础上,补充制定了《“合格职业人”德育品质评价表》及《学生社会实践评价表》,力求通过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采取学生自评、企业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多元化主体评价,合理、科学地对学生作出综合性德育评价,使我校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更全面和完善,更具社会性,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五、取得的成效
    1.在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强化和提高
    为了了解学生在我校合格职业人德育体系中的学习情况,也为了为课题进一步深化、细化的方向提供切实的数据,课题组制订了《合格职业人调查问卷》,问卷涵盖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敬业合作、职业理想、创新精神五个因子,每个因子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整份问卷满分25分。0.1~2分为低水平,2~4分为中水平,4~5分为高水平。在2007年10月份及2008年12月份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07级学生,第一次参与调查的学生有493人,回收有效问卷472份,第二次参与调查的学生有472人,回收有效问卷472份。以下是两次问卷的比较结果:
项目
前测
X±SD
后测
X±SD
t
P
遵纪守法
3.60±0.31
4.07±0.44
11.62
0.0015
诚实守信
3.45±0.37
4.03±0.44
13.89
0.0023
敬业合作
2.95±0.56
3.33±0.85
7.02
0.0022
职业理想
2.25±0.48
2.79±1.08
9.37
0.0026
创新精神
1.95±0.46
2.16±0.83
3.97
0.0039
总分
14.21±4.67
16.37±6.77
13.92
0.0017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学生的“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敬业合作”、“职业理想”和“创新精神”五个职业素质P值均小于0.01,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
    2.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中等职校“文明风采”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在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的竞赛项目中,我校将重点放在“职业生涯设计”竞赛项目上。通过参赛,学生受益非浅。第五届“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财会071班的曾晓霖同学在体会中写道:“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使我进一步了解到自己与现实的差距,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感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将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2004年起我校连续五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两次获组织奖,三次荣获优秀组织奖,校领导前往北京接受教育部颁奖。
    3.近两年学生荣获市、省、国家级奖项逐年增多
    2007年:
    荣获顺德区第三届发明创新大赛“发明创造及工业设计”类职业院校组二等奖
    2008年:
    荣获广东省中等职校“机电一体化组装与调试技能比赛”团体二等奖
    荣获“佛山市中职学校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竞赛团体第一名
    荣获“佛山市中职学校会计技能大赛”会计电算化竞赛个人一等奖、二等奖,团体第二名
    荣获“佛山市中职学校英语口语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二等奖,团体第二名
    2009年:
    荣获“广东省中职学校英语口语技能竞赛”二等奖
    荣获“广东省中职学校财经技能竞赛”沙盘模拟经营三等奖
    荣获“广东省中职学校财经技能竞赛”会计核算二等奖、团体三等奖
    荣获“全国首届中职中专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
    荣获广东省定向越野联赛M15组第一、二名
    荣获“佛山市中等职校技能竞赛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团体二等奖
    荣获“佛山市中等职校技能竞赛电子电工技术”团体三等奖
    荣获“佛山市中等职校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术”团体三等奖
    荣获顺德区第四届“亿龙杯”学生发明创新大赛职校组一等奖
    创新发明项目《机械式燃气紧急切断阀》荣获第25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4.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评价逐年提高
    我校学生进入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就要到企业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在此期间,德育处组织毕业班班主任定期跟  进学生实习情况,一学期与每个学生实习单位至少3次电话访问、一次直接面谈访问。以下是课题研究三年来企业对毕业生评价的变化图表(纵坐标为优良率):
 
 
 
 
 

    从上图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07年连续三年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在逐年提高。
    5.学校德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特色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我校《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德育体系》的德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将职校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的整体研究与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开放性与生命力,是我校“成才百分百”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与探索,坚持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的管理思想,强化了“社会育人、实践育人、体验育人”的德育途径,形成了德育过程的和谐与合力,突出了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彰显了中职教育本色。目前我校确立了“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敬业合作、有职业理想和创新精神的合格职业人”的德育目标,形成了 “总体目标,一脉贯之;年级目标,各有侧重;三层深入,螺旋上升”的科学化德育、“有计划、分步骤、多渠道、多部门、多形式”的系统化德育、“抓好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特色化德育,并实行了学生德育评价标准社会化、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综合评价,促进我校的德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特色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