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的类比》奥德修斯·埃里蒂斯(Odysseas Elytis)

 菊影秋魅 2012-06-22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Odysseas Elytis,1911.11.02 ~ 1996.03.18),希腊最杰出的现代诗人之一,生于坎地亚的海岛克利特,1914年随家人迁居雅典,并在那里永久定居。1930年在雅典大学研习法律,后到巴黎攻读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以中尉军官的身份开赴阿尔巴尼亚,战后游历欧洲各国。1948年担任《雅典日报》书评专栏作家;曾先后两次担任希腊国家广播电台的戏院节目主持人,曾代表希腊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届现代画家世界大会。1967年移居巴黎。 

  埃里蒂斯的创作发动于超现实主义运动波及希腊之时,18岁时他偶尔读到艾吕雅的一本诗集,发现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新诗完全适应悠久、丰富的希腊文学传统,从此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埃里蒂斯在革新派主办的“GeaGrammata"《新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诗人第一次亮相。他介绍了新的风格,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当时有效地促进了诗歌的改革,自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几年后便被公认为青年诗人中的佼佼者。1940年他第一本诗集《方向》的出版,奠定了作者在诗坛上的地位,同时结束了以塞菲里斯的《转折点》为开端的“30年代”,开启了希腊文学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继《方向》之后,埃利蒂斯先后出版了诗集《初升的太阳》(1943)、《英雄挽歌》(1945)、《理所当然》(1959)、《对天七叹》(1960)等。其中组诗《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他后期的代表作。其他诗作还有《爱情的流程》(1970)、《光明树和第十四个美人》(1971)、《花押宇》(1972)、《同胞》(1974)、《旗语通信手册》(1977)等。
 
  埃里蒂斯的诗大多以希腊为背景,将矗立在蔚蓝色海面上的礁岩风物人格化,他歌颂创造,赞美生命。在艺术上,他的诗意境清新、奇特,语言纯洁、精炼。既不乏西方现代艺术的色彩,又融合了“希腊传统的元素”,它们同诗人所追求的蕴藏在这个美丽岛国中的神韵求得了一致。1979年,因“他的诗以希腊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代人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埃里蒂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与其他人不同,他的诗歌,没有回到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而是致力于今天的希腊文化。他企图以心理和情感为基础——建立神话和秩序。他努力摆脱人们不能分辨的懊悔感知,以补充道德力量下的自然要素,来达到尽可能高的表达透明度,并最终成功地接近光的奥秘——"太阳的玄妙体系"按照他自己的定义。并以类似的方式,介入"内在的构造"。他的观点被米基什·塞奥佐拉基斯谱成歌曲,在希腊广泛蔓延。此外,他还潜心翻译诗歌,戏剧以及创造了一系列图片拼贴。他的诗歌被译成十一种语言。1979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原因是:"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展现自由与创新精神"。瑞典学院给予的评价:“他的诗歌以最透明纯净的方法,阐释和照亮了所有那些自荷马时代以来的,以爱琴海岛屿以及爱奥尼亚海岸为中心的、包含了精神、道德以及诗歌艺术在内的崇高美德。”


小小的类比

----为吉卡斯而作

文/(希腊)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就是那么久的时间 
如拍岸的浪花要磨光一颗卵石 
或者黎明时天空的清冷要显现 
一株紫色无花果的外观 

那儿也同样 
在时间冰冻的深处 
在黑色的荒僻小岛被南风鞭打的地方 

那里也要这么久:让无形的东西繁荣兴旺! 

不过我们建造和培养它 
不过我们日日夜夜谈论着它 

而往往,当他瞧着那神圣的母亲般的土地 
站立起来 
从大陆的麻风病里 

我们好像在梦中再次献给他 
石头、露珠或天国的胶泥 

泥土的人啊 

看看夜的产痛在哪里引出了 
花青、朱砂、赭土和斑岩 

转动你的如思想般犀利的视线 
横过那摆好阵势的苍天 
并且说我们这些笨拙者 

只不过是你所遵循的轨迹 
被野蜂和哀叫的羊群留下的。 

(李野光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