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教学走进课堂]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情境教学走进教学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 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要让生活情境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并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如在教学“整数四则运算”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 生:芙蓉山,田坪水库,沩山。 师:这个星期天,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沩山玩!怎么去呢? 生:坐车去。 师:现在,有三种车,大客车45座,中客车30座,小轿车3座。我们学校共有510人去玩,怎样派车去合适呢?(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了“45×10+30×2”、“45×11+3×5”…) 源于生活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校有510人,我充分利用这一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二、创设游戏情境,在“玩”中学会数学 小学生上课时对学习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对大量的巩固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新颖的游戏情境,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后,我和学生一起玩猜单位游戏。 师:老师身高1.7( ),你们来猜猜看。 …… 师:你猜,教室里黑板长( )厘米 生:800厘米 师:不对,太大了 …… 然后学生四人一组玩猜单位游戏。 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能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充满情趣。同时,数学游戏也给学生带来了欢乐,成为了学生喜欢研究数学的巨大动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在“思”中体验数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师:谁能说出自己的生日?哪年、哪月、哪日? 生:发言(提问2-3名学生) 师:谁能计算出你从生下来到今天,你一共生活了多少天? 生:…… (同学们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师:现在我们学习年、月、日,等学习之后,你就知道怎么计算从出生到今天的天数了。同学们想了解“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 生:一年有多少个月? 生:一月有多少天? 生:一年有多少天? 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丰富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激发了对知识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也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