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经图翼》之气数统论 八卦

 十八小子 2012-06-25

气数统论

 

《类经图翼》之气数统论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卷一  

 

 

 

 

    气者天地之气候,数者天地之定数。

 

    天地之道,一阴一阳而尽之,升降有期而气候行,阴阳有数而次第立。次第既立,则先后因之而定;气候既行,则节序由之而成。

 

    节序之所以分者,由寒暑之再更;寒暑之所以更者,由日行之度异。

 

    每岁之气,阳生于子而极于午,阴生于午而极于子,阳之进者阴之退,阳之退者阴之生,一往一来,以成一岁。

 

    朱子曰∶冬至前四十五日属今年,后四十五日属明年。子时前四刻属今日,后四刻属明日。

 

    邵子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是俱言一岁之气,终始皆在于子半,而冬至之日,正当斗柄建于子中,是为一岁之首尾也。

 

    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者,以周天之度,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天之行速,故于一昼一夜,行尽一周而过日一度。日行稍迟,每日少天一度,凡行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少天一周,复至旧处而与天会,是为一岁。

 

    故岁之日数,由天之度数而定;天之度数,实由于日之行数而见也。

 

    岁有十二月者,以月之行天,又迟于日,每日少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又曰∶百分度之三十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与日合朔而为一月。

 

    岁有十二会,故为十二月。斗有十二建,故为十二辰。斗之所建地上辰,辰之所会天上次,斗与辰合而月建昭然矣。

 

    故十一月建在子,一阳卦复;十二月建在丑,二阳卦临;正月建在寅,三阳卦泰;二月建在卯,四阳卦大壮;三月建在辰,五阳卦夬;四月建在巳,六阳卦乾;五月建在午,一阴卦姤;六月建在未,二阴卦遁;七月建在申,三阴卦否;八月建在酉,四阴卦观;九月建在戌,五阴卦剥;十月建在亥,六阴卦坤,是为一岁之气而统言其月日也。

 

 


《类经图翼》之气数统论


    月日既定,时序乃分,四而分之,是为四季,曰春、曰夏、曰秋、曰冬。

 

    春为阳始,阳始则温,故曰少阳,少阳数七,阴中阳也,其气木,自东而西,其令生,自下而上,春者蠢也,言万物之蠢动也。

 

    夏为阳极,阳极则热,故曰老阳,老阳数九,阳中阳也,其气火,自南而北,其令长,自长而茂,夏者大也,言万物之盛大也。

 

    秋为阴始,阴始则凉,故曰少阴,少阴数八,阳中阴也,其气金,自西而东,其令收,自上而下,秋者收也,言万物之收敛也。

 

    冬为阴极,阴极则寒,故曰老阴,老阴数六,阴中阴也,其气水,自北而南,其令藏,自下而闭,冬者终也,言万物之尽藏也。

 

    土为充气,其位象君,故不主时,分王四季,各一十八日。

 

    以五分而分四季,每分各得七十二日,以成一岁之数。然而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春始于寅者何也?

 

   盖以建子之月,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发生之功,及其历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萌芽动而蛰藏振,遍满寰区,无非生意,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是以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

 

    由四季而分为八节,则春秋有立而有分,夏冬有立而有至。

 

    四季何以言立?立者建也,谓一季之气,创建于此也。

 

    春秋何以言分?分者半也,谓阴阳气数,中分于此也。

 

    故以刻数之多寡言,则此时昼夜各得五十刻,是为昼夜百刻之中分。

 

    以阴阳之寒暄言,则春分前寒而后热,秋分前热而后寒,是为阴阳寒热之中分。

 

    以日行之度数言,则春分后,日就赤道之北,(赤道者,天之平线,居两极之中,各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横络天腹,以纪经纬之度数也。日行之路,谓之黄道。月行之路,谓之白道。)秋分后,日就赤道之南,是为日行南北之中分。

 

    故春分曰阳中,秋分曰阴中也。

 

   夏冬何以言至?至者极也,言阴阳气数,消长之极也。

 

   故以刻数之多寡言,则夏至昼长五十九刻,夜长四十一刻,冬至昼长四十一刻,夜长五十九刻,是为昼夜长短之至极。

 

    以阴阳之寒暄言,则冬至阴极而阳生,夏至阳极而阴生,是为阴阳寒热之至极。

 

    以日行之度数言,则冬至日南极而北返,夏至日北极而南返,是为日行南北之至极。

 

   故冬至曰阳始,夏至曰阴始也。

 

    至真要大论曰:气分谓之分,气至谓之至,至则气同,分则气异者是也。

 

   由四季而分为二十四气,则每季各得六气。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为春之六气,而四季各六也。

 

《类经图翼》之气数统论

 

   由二十四气而分为七十二候,则每气各得三候,如礼记。

 

   月令及吕氏春秋云,立春节,初五日东风解冻为初候,次五日蛰虫始振为二候,后五日鱼陟负冰为三候也。

 

   候之所以五日者,天数五以竟五行之气也。

 

   六节藏象论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也。

 

   然而一岁之中,复又有大六气以统之者,曰风热暑湿燥寒,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以行客主之令。

 

    斯天地之气,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而亿万斯年,营运不息矣。

 

   然而既有其气,亦必有其数,数非气不行,气非数不立,故易传曰:天地之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

 

   然太极未动,气未见也,数何有焉?及自动而生阳,便有一数,自动而静,便是二数,静极复动,便是三数,动极复静,便是四数。

 

   朱子曰∶两仪者,始为一面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面以分太少也。是数之所起,亦惟阴阳而已。

 

   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夫一者太极也,二者阴阳也,三者阴阳之交也,阴阳交而万物生矣。

 

   阳数奇而属天,阴数偶而属地。天圆径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故曰参天,三三而九,阳数从此而流行;地方径一而围四,四为二偶,故曰两地,二四合六,阴数从此而凝定。三二相合,是为五数,故图书之数,皆以五居中也。

《类经图翼》之气数统论

   河图以天一生水,一得五而六,故地以六成之而居北;地二生火,二得五而七,故天以七成之而居南;天三生木,三得五而八,故地以八成之而居东;地四生金,四得五而九,故天以九成之而居西;天以五生土,五得五为十,故地以十成之而居中。

 

   生数为主而居内,成数为配而居外,此则河图之定数也。

 

   若以阴阳之次第老少参之,则老阳位一而数九,少阴位二而数八,少阳位三而数七,老阴位四而数六。

 

   阳主进,故由少阳之七,逾八至九而其进已极,故曰老阳;阴主退,故由少阴之八,逾七至六而其退已极,故曰老阴。

 

    阳数长,故少阳之七长于六,老阳之九长于八;阴数消,故少阴之八消于九,老阴之六消于七。此阴阳老少,消长进退之理也。

 

   故河图以老阳之位一而配老阴之数六,少阴之位二而配少阳之数七,少阳之位三而配少阴之数八,老阴之位四而配老阳之数九,是又河图阴阳互藏之妙也。

 

   故伏羲则之以画八卦,孔子推之而为大衍,而三百八十四爻,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乾坤万物之数备矣。

《类经图翼》之气数统论



   洛书之数,则阳为君而阴为臣,君居正而臣居侧。

 

   故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而纵横之数皆十五。一居正北,得中为六,而合南方之九为十五;三居正东,得中为八,而合西方之七为十五;二居西南,得中为七,而合东北之八为十五;四居东南,得中为九,而合西北之六为十五。

 

   故大禹则之以叙九畴∶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福德。皇极居中,而八者环列于外。河图之数,分生成而言其全,以生数为主而以成数合之,故河图之位十,而数凡五十五;洛书之数,分奇偶而言其变,以四正之阳而统四隅之阴,故洛书之位九,而数凡四十五。合河洛二数,共成一百,乃为天地自然之全数。

 

    然二数虽有异同,而理则相为迭用,是以天地之数,始于一而全于十。天数五,一三五七九是也;地数五,二四六八十是也。天数二十五,五其五也;地数三十,六其五也。小衍为十,两其五也;大衍五十,十其五也。故又曰五为数祖。

 

    邵子曰∶天地之本起于中。夫数之中者,五与六也。五居一三七九之中,故曰五居天中,为生数之主;六居二四八十之中,故曰六居地中,为成数之主。

 

    天元纪大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是以万候之数,总不离于五与六也。而五六之用,其变见于昭着者,尤有显证。如初春之桃五其瓣,天之所生也;深冬之雪六其出,地之所成也。造化之妙,夫岂偶然?

 

   故以五而言,则天有五星,地有五岳,人有五常,以至五色、五味、五谷、五畜之类,无非五也。

 

    而十根于一,百根于十,小之而厘毫尘秒,大之而亿兆无量,总属五之所化,而皆统于天之五中也。

 

   以六而言,则天有六合,岁有六气,卦有六爻,以至六律、六吕、六甲、六艺之类,无非六也。而老阳之数三十六,老阴之数二十四,合之而为六十;少阳之数二十八,少阴之数三十二,合之亦为六十。总属六之所化,而皆统于地之六中也。

 

   总之五为阳也,而五实统乎阴之六;六为阴也,而六实节于阳之五。

 

   天元纪大论曰∶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得非天地之气,总皆五六之所生成者欤?

 

    试举一岁之气及干支之数而言,从天用干,则五日一候,五阴五阳而天之所以有十干,甲戊以阳变,己癸以阴变,五之变也;从地用支,则六日一变,六刚六柔而地之所以有十二支,子巳以阳变,午亥以阴变,六之变也。

 

   十干以应日,十二支以应月。故一年之月两其六,一月之日六其五,一年之气四其六,一气之候三其五。

 

    总计一年之数,三十六甲而周以天之五,三十子而周以地之六。故为十二月、(以二因六,得此。)二十四气、(以十五日,归三百六十,得此。)七十二候、(以五日,归三百六十,得此。)三百六十日、(以三十日,因十二月,得此。)四千三百二十辰、(以十二辰,因三百六十日,得此。)十二万九千六百分,(以三百六十日,因三百六十分,得此。)

 

   何非五六之所化?一岁之数如此,而元会运世之数亦如此。

 

    如一岁之统十二月,一月之统三十日,一日之统十二时,一时之统三十分;故一元之统十二会,一会之统三十运,一运之统十二世,一世之统三十年,而天地气运之道,概乎此矣。

 

    惟是数之为学,圆通万变,大则弥纶宇宙,小则纤悉秋毫。若夫拆一为二,拆二为四,拆四为八,拆八而十六,拆之到底,何有穷已。譬之因根而干,因干而枝,愈多则愈细,愈细则愈繁,固茫然莫可测其徼,而实则各得其一耳。

 

    故凡象之在天下,形之在地上,鬼神居幽冥之间,无不丽乎数。而先王所以察河洛之图书,垂奇偶之名目,数天以度,数地以里,数神鬼以阴阳,数气候以律吕,轻重者数以权衡,方圆者数以规矩,长短者数之以度,浅深者数之以量,归除可以数消,因乘可以数长。

 

    然则仰而观,俯而察,上而苍天,下而黄泉,大含元气,细入无伦,亦有能逃于数之外者否乎?

 

   故以天地而观人,则人实太仓之一粟;以数而观天地,则天地特数中之一物耳。数之为学,岂易言哉!苟能通之,则幽显高下,无不会通,而天地之大,象数之多,可因一而推矣。明乎此者,自列圣而下,惟康节先生一人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