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天枢上下: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岐伯对黄帝“何谓气交”之问,答之以“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但又觉得意犹未尽,特引用“故曰”之言以引申之。

先附录原文如下:

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一、故曰

岐伯以“故曰”为言,说明后面的话源自前人智慧之经验总结,或源自《太始天元册》,或源自《大要》,或源自《上经》,或源自岐伯师门秘授。

二、天枢

“枢”主阴阳升降开阖之机,如《素问·阴阳离合论》讲:“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上下为轴,左右为枢,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岐伯讲:“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和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枢轴主司天地上下左右运动之机。

“天枢”又何谓呢?我们在精读详释《素问·至真要大论》时曾参详过这么一段对话,谨附录如下: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

“半,所谓天枢也”。何者之“身半”呢?天道六气整体之身半,身半以上司天三气主之;身半以下,在泉三气主之。“天枢”即天道六气之“身半”。

“天枢”因讲的是“天道”六气之“枢转”运动之机,故特以“天”言之,春分和秋分两者(或卯酉)之间的连线即是“天枢”或“天球赤道”,如下图所示:

请点击参看:
§52气之上下:六气分治,三气司天于上,三气在泉于下;以名命气,以气名处

§53以名命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

对于本篇大论中的“天枢”,具有道家思想背景的王冰注曰:“天枢,当脐之两傍也,所谓身半矣,伸臂直天,则天枢正当身之半也。三分折之,上分应天,下分应地,中分应气交。天地之气交合之际,所遇寒暑燥湿风火胜复之变之化,故人气从之,万物生化,悉由而合散也。”其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也是这么注的。究其缘由,在于王冰将“身半”之“身”狭隘地或顾名思义地将“身”理解成了“人身”之“身”,而忽略了事物主体部分谓之身(如树身、车身、机身)这个普遍性含义。

正由于此,张介宾对王冰之注才颇有微词,其在《类经·二十四卷》中注曰:

“枢,枢机也。居阴阳升降之中,是为天枢,故天枢之义,当以中字为解。中之上,天气主之,中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即中之位也。而形气之相感,上下之相临,皆中宫应之而为之市。故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变化于兹乎见矣。愚按王太仆曰:天枢,当齐之两傍也,所谓身半矣。伸臂指天,则天枢正当身之半。三分折之,则上分应天,下分应地,中分应气交。此单以人身之天枢穴为言,盖因《至真要大论》曰: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气主之。半,所谓天枢也。故王氏之注如此。然在彼篇,本以人身为言;而此节云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二句,又岂止以人身为言哉?是其言虽同,而所指有不同也。夫所谓枢者,开阖之机也。开则从阳而主上,阖则从阴而主下,枢则司升降而主乎中者也。故其在人,则天枢穴居身之中,是固然矣。其在于天地,则卯酉居上下之中,为阴阳之开阖,为辰宿之出入,非所谓天枢乎?盖子午为左右之轴,卯酉为上下之枢,无所疑也。第以卯酉一线之平,而谓为气交,殊不足以尽之。夫枢者,言分界也。交者,言参合也。此则有取于王氏三折之说,然必以卦象求之,庶得其义。凡卦有六爻,上卦象天,下卦象地,中象天枢之界。此以两分言之,则中唯一线之谓也。若以三分言之,则二三四爻成一卦,此自内卦而一爻升,地交于天也;五四三爻成一卦,此自外卦而一爻降,天交于地也。然则上二爻主乎天,下二爻主乎地,皆不易者也。惟中二爻,则可以天,亦可以地,斯真气交之象。易系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其斯之谓。由此观之,则司天在泉之义亦然。如《至真要大论》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此即上下卦之义,然则三气四气,则一岁之气交也。故自四月中以至八月中,总计四个月、一百二十日之间,而岁之旱潦丰俭,物之生长成收,皆系乎此,故曰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也。如后篇六元正纪大论,诸云持于气交者,其义即此。”

对于张注有几点看法如下:

1.张注认可王注“然在彼篇,本以人身为言”。这是不严谨的,彼篇即《至真要大论》篇讲的“身半”并不是“人身”之半,而是“天道六气整体”之“身半”。黄帝所问之“气之上下”,不是人身之气上下,而是天道六气司天和在泉之上下。张氏和王氏都将“身”作了“人身”这种狭义性理解,而忽略了“身”作为事物主体之称谓的普遍性用法。

2.《黄帝内经》中对“天枢”含义的明确提出是在《素问·至真要大论》,其本源含义是司天三气和在泉三气之“气交”,再具体一点就是司天左间(三之气)和在泉右间(四之气)之“气交”。张注说的清楚:“如《至真要大论》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此即上下卦之义,然则三气四气,则一岁之气交也。”也就是说,“天枢”乃是指的一岁之中司前半岁司天之气和司后半岁在泉之气之“气交”。但张注所确定的“气交”时间却值得商榷。

3.《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张注将“三气四气,则一岁之气交”理解为“自四月中以至八月中,总计四个月、一百二十日之间”,显然理解有误,问题出在张氏将三气四气理解成了“地理六气”的三气四气,而没有注意岐伯这里对“天道六气”的特殊用法,张氏误以为“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和“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的关系是这样子的,如下图:

而岐伯的特定用法却是这样子的,如下图:

故一岁之“气交”,不当是张氏所认为的司天及其左间二气,而当是司天左间和在泉右间二气。

4.张氏之注将一岁之司天在泉“气交”普遍化,甚至认为本篇大论中所讲的“气交”也是如此。这就犯了不当扩大问题域的错误。试想,假如只是司天左间和在泉右间这个特定时间段是“气交”时分,岂非其它时间段都处于“非气交”的时间段了?天地之气春不交,万物何以生之,天地之气孟夏、仲夏不交,万物何以荣之、长之?

5.张氏之注以六爻卦象解释天地之“气交”,恰如其分,“然则上二爻主乎天,下二爻主乎地,皆不易者也。惟中二爻,则可以天,亦可以地,斯真气交之象”。可谓真知灼见。

6.本篇大论所说的“气交”不是《至真要大论》单指的天道六气司天在泉之气交,而是合指的“天道六气”和“地理六气”之气交,或谓客主加临之气交。如是,一岁六时,天道六气和地理六气时时处于气交之中,甚至天崩地裂之时亦是如此。

7.“气交”之时,虽是天道之气和地理之气相互交互,但天自是天,地自是地,上下之位,有其定数,不可翻天覆地,颠倒乾坤。上下相交,谓之“气交”;气交之位,万物由之而变而化,故谓之“天枢”。

三、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1.天枢作为天道之气和地理之气的气交线,其上、其外为天道六气,故曰“天气主之”。由于岐伯持的是“浑天说”,天包地外,地居天中,故这里的“天气”既包括司天之气又包括在泉之气,且不可从“盖天说”角度狭隘理解之。

2.天枢作为天道之气和地理之气的气交线,根据“浑天说”,其下、其内为地理六气,故曰“地气主气”。

3.天枢作为天道之气和地理之气的气交线,就是“气交之分”,上分天道六气,下分地理六气,人与万物生化于其中,故《吕氏春秋·去私》讲:“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素问·本神》岐伯讲:“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万物化变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而生长壮老已,万物由之而生长化收藏。

天道六气、地理六气、天枢气交,三者关系空间立体关系示意图如下:

四、此之谓也。

此句作为岐伯之答的结束语,呼应的是上文黄帝之问“何谓气交”。

明日继续,何谓初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