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萇楚齋隨筆3

 永生道人 2012-06-28

萇楚齋隨筆3

劉聲木 撰


續筆卷六
+殷龜甲文字+二林居命名之意+甯化縣土室+徐柱臣言行+五代同堂+論曾國藩文+駁王士禎論詩語+順天府志體例+家鄉舊風俗+公私學校總目+吳彭年詩句+吳熙載論陶詩+廣西桐城文學家名氏+衍義書目+花王閣賸稿+元遺山詩集註+來□□等異秉+北南宋揣摩科舉書+壽文壽詩+齊魯古印攈+明程大約墨苑+飛白錄+唐雲麾將軍石刻有八+北宋蘇軾等教人讀書法+南宋謝枋得卜卦硯+海棠有香+讓己之撰述成他人名+安吳四種+易經通註+崑山三徐官職撰述+南宋姜夔小紅+馮浩父子三人撰述+西嶽華山碑+古銅鏡選述+朱子新出土石刻+南宋岳飛祠銅爵+蜀漢關忠義公飲馬器

萇楚齋續筆卷六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殷龜甲文字
自光緒戊戌、己亥間,河南安陽縣西五里小屯,本為殷武乙之墟,洹曲崖岸為水所齧,土人得龜甲牛骨,上有三代文字。先為福山王文敏公懿榮所得,光緒庚子,王文敏公殉國難,所藏悉歸丹徒劉鶚。上虞羅叔韞監督振玉,復派其弟振常與妻弟范兆昌親往其地購之,居住數年,所得數(拾)萬片。其文字確為三代所用,實為中國文學一大關鍵。近人以鐘鼎文及《說文》字釋之,雖言之成理,不足憑也。然舍是之外,又別無他法。謂之成一家之說則可,若謂古之龜甲牛骨文字,即如是解釋,終出於臆斷。何也?《說文》出於西漢,已非周秦文字,又況能必周文同於殷文,殷文同於夏文,夏文即唐虞文字乎!何況古人分國,文字未必盡同,朝廷紀事,與草野有別,土語方言,更異乎尋常,即使文字相同而訓詁亦異。今生於數千年以後,遙視數千年以上之文字,謂確為某某,能乎不能?三代鐘鼎文字,千不存一,其見於後世者,亦真偽雜糅,依式仿鑄者為多,筆畫亦不能無悮。即宋人考釋金文,已覺模糊影響。今又距宋數百年,屢經喪亂,文獻無徵,書缺有間,焉能有真實依据,以考釋文字。夫唐人歌詩之法,至宋已不傳,宋人歌詞之法,至元又不傳。雖以姜夔白石詞中有旁記節拍,如西域梵書狀者,後人亦不能通其說。宋之於唐,元之於宋,尚且如此,何況數千年以上乎,直囈語耳!

   二林居命名之意
長洲彭尺木進士紹升撰文集,名曰《二林居集》,觀者不解所謂。蓋其生平慕高忠憲之學,劉遺民之入廬山,忠憲講學地名東林,廬山遠公社亦名東林,此《二林》之名之所由起。實合儒釋為一之意,此所謂理學家別派是也。

   甯化縣土室
李世熊字元仲,甯化縣人,撰有《寧化縣志》七卷,頗盛行於世。前有康熙二十二年甯化縣令三韓祝煥章明府文郁序,中有云:「本邑有耆舊李君元仲者,隱居百里外土室,不入城市者四十年。」云云。聲木謹案:福建濱海,本水鄉地,焉有土室,如山陝高原等處者可比。祝明府序中又明言之,諒非虛語,誠異事也。

   徐柱臣言行
徐柱臣字題客,諸生,崑山人,□□相國乾學之族孫,袁簡齋明府之親家。少負才名,工度曲,論音律不失分刌。吳下老伶工時求其正譜,自以為不及。平居,狎客歌郎座間常滿,實敗家子弟之最不肖者。不知何以隨園取為親家,豈薰蕕同氣,有感斯應,捷於影響,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乎。

   五代同堂
五代同堂,在民間已不易見,況天家乎!我朝高宗純皇帝親見五代,真天家之盛事,可謂空絕古今。當時彭侍郎元瑞、曹侍郎文植,奉命檢《四庫全書》古來見元孫者有幾,据奏,自唐迄明僅六人。彭元瑞《恭和御製詩》中有云:「六逢唐宋元明代,疊衍來晜仍耳人。」可謂難矣。若王世芳,字芝圃,臨海人,年四十,始補博士弟子員。乾隆辛巳,蒙恩授翰林院侍講,年已一百十二歲。自紀詩有云:「身歷四朝沾浩蕩,眼看七代長兒孫。」平時壽榜,年歲全虛,各省監臨,可以命人代添。若王太史身歷四朝,眼見七代,享壽一百十二歲,決無虛偽。七代同堂,更千古所希有,益覺空前絕後。非我朝累代重熙,感應天和,焉有此人瑞也。

   論曾國藩文
湘鄉曾文正公國藩工古文學,在國朝人中,自不能不算一家。無奈後人尊之者太過,尤以湘人及其門生故吏為尤甚,言過其實,蹟近標榜,亦非曾文正公本意。實則曾文正公古文,氣勢有餘,醞釀不足,未能成為大家。亦以奪於兵事吏事,不能專心一志,致力於文,亦勢所必至,理有固然,亦不必曲為之諱也。久懷此念,不敢告人。頃閱杭縣馬彝初□□叙倫《天馬山房文集》,中有云:「曾氏之文,所學不充,不能深其文。」云云。富陽夏滌葊□□震武亦云:「姚姬傳之文,非曾滌生敢望。」云云。又閱閩縣林琴南孝廉紓《文微》,中有云:「歸震川有文無題,曾滌生有題無文。」自註云:「《昭忠祠記》類皆是。」云云。皆不失為知言之君子。曾文正公文集中,如《昭忠祠碑》等類,有□□篇之多,為宇宙間絕大題目,曾文實不能稱題,無怪馬、夏、林諸公言之嘖嘖,故續記之於此。

   駁王士禎論詩語
新城王文簡公論詩絕句中有云:「中興高步屬錢郎,拈得維摩一瓣香。不解雌黃高仲武,長城何意貶文房。」云云。聲木謹案:《中興間氣集》二卷,唐高仲武編。《提要》云:「仲武持論頗矜慎,其謂劉長卿十首以後語意略同,落句尤甚,鑒別特精,而王士禎論詩絕句獨非之。蓋士禎詩,修詞之功多於練意,其模山範水,往往自歸窠臼,與長卿所短頗同,殆以中其所忌,故有此自護之論耶。」云云。惠棟註本甚淵博,獨遺此條,予故為之錄出,補註於此。

   順天府志體例
光緒甲申,修刊《順天府志》一百三十卷、《附錄》一卷。當時南皮張文襄公之洞為總纂,撰有《修書略例》,明確的當,洵屬通人之論。其第廿六條云:「每卷標纂書人名氏於大題後行,書成照例復註云:某縣某人纂。」云云。聲木謹案:此法最善,一以觀各人之筆墨,一以驗各人之勤惰。後之讀志者有所取資,實良法也。

   家鄉舊風俗
吾鄉婦女,光緒廿餘年以前,不穿裙不能出房門。雖上竃燒火,洗衣拾柴,亦必拖裙。裙可補可舊,不可不穿。抬父母靈柩夫役臨行時,孝子先須向之叩頭,意謂請抬上人要小心,上人亦吾鄉父母俗稱。現在此等古風,久已澌滅淨盡矣。

   公私學校總目
甲子冬季,据《小時報》云:「日本使館調查,中國公私學校經費總額,全年為伍千玖百肆拾貳萬肆千伍百陸拾柒元,而全年軍費,為壹億捌萬萬零伍百萬元。以百分計算,前者僅佔百分之叁又貳,後者竟佔百分之玖拾陸又捌,其相差可謂豪矣。」云云。又据中華教育改進社云:「調查最近全國學生,統計共有陸百捌拾壹萬玖千肆百捌拾陸人。內計小學生陸百陸拾萬壹千捌百零貳人,中學生拾捌萬貳千捌百零肆人,大學生及專門學生叁萬貳千捌百捌拾人。」云云。中國戊戌變政以來,擾亂紛更已三十餘年,所培植之學生,僅此而已。

   吳彭年詩句
杭州吳布衣彭年《題天津邵烈婦》詩中有云:「蝴蝶有情同出夢,鴛鴦到死不分飛。」云云。詩見《冷廬雜識》。聲木謹案:此詩格雖不高,而措語甚為悽麗,故錄之。

   吳熙載論陶詩
予見儀徵吳讓之□□熙載字冊,後有自跋云:「余幼讀彭澤詩,論詩輩皆稱其澹遠,謂唐韋蘇州詩源於此,服習者,亦止尚其田家諸詩。三十歲時,臨東坡帖《西田穫早稻》詩,跋云彭澤有大不得已於中者,乃悟從前所聞皆皮相語。彭澤語氣,正同潘黃門《閒居賦》序。後見慎伯質問,師云骯髒開少陵,是從來說陶詩者所未解。余乃服膺斯言,而信者絕少。守吾世兄以素冊屬錄,附記此說。」云云。聲木謹案:此說發前人所未發,包氏《藝舟雙楫》中亦未載入,故錄之於此,以為讀陶、杜二家詩者之指南。

   廣西桐城文學家名氏
嶺西為古文學者:呂月滄、朱伯韓、龍翰臣及王定甫通政,號四大家。定甫獨無桐城末派之弊,嘗服膺包希仁,故更今名。跡其敢言伉直,殆不愧笑比河清之目,云云。語見邢士端《藥禪室隨筆》。聲木謹案:嶺西言古文學,夙從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講論者,尚有彭昱堯,字子穆,平南人,道光庚子舉人,撰《致翼堂文集》廿卷、《詩集》四十卷。唐啟華,原名岳,字子實,臨桂人,□□□□舉人,撰《涵通樓文集》□卷、《詩集》□卷,復編《涵通樓師友文鈔》九卷、《附詞》三卷。皆桐城文家之卓卓者,已詳見《桐城文學淵源考》中。

   衍義書目
書之有衍義體,始於宋之真德秀撰《大學衍義》四十三卷。厥後明邱濬繼之,撰《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國朝強汝詢更撰《大學衍義續》七十卷。宋之寇宗奭撰《本草衍義》二十卷,刊入《十萬卷樓叢書》。□□□撰《本草衍義補遺》□卷,見杜文瀾《古謠諺》卷首。張璐撰《千金方衍義》三十卷,明夏良勝撰《中庸衍義》十七卷,江西書局有重刊本。我朝欽定之書,則有《內則衍義》十六卷、《孝經衍義》一百卷。此外,張有譽撰《孝經衍義》六卷,見《無錫金匱縣志》,□□□撰《周易衍義》八冊,見《振綺堂書目》,王鎏撰《聖學入門書衍義》十二卷,見《續碑傳集》,呂夏音撰《律呂新書衍義》一卷,見善化劉氏《算學書目》,湯仲謀撰《握奇衍義》一卷,見薛熙《明文在》,狄敬撰《尚書衍義》□卷,見《郎潛紀聞三筆》,某某撰《詩經衍義合參》八卷,□□□撰《小學衍義》□卷,羅忠節公澤南撰《人極衍義》一卷,刊入《羅山全集》中,□□□撰《孟子衍義》□卷,姚紹崇撰《論語衍義》十卷。姚氏居於益陽胡文忠公林翼戎幕中,與胡文忠公講論所成。以胡文忠公學問、文章、勛業,即偶爾講論之語,實中多精確不磨之義,當視為胡文忠公遺書。此書鏤板已久,惜傳本甚稀,湖南坊間尚難購得,他處更未之見,故略記崖略於此。《曾文正公家訓》中,言衍義之體,即類書之體,真德秀之《大學衍義》,即類書也云云,殊為的論,但體例微有不同,曾氏究其大體言之耳。又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十六卷,見陳徵芝《帶經堂書目》。

   花王閣賸稿
明紀坤字厚齋,獻縣人,崇禎中諸生,撰《花王閣賸稿》一卷。集後有其孫容舒跋,稱坤少有經世志,久而不遇,乃息意逃禪。晚牓所居曰花王閣,蓋自傷文章無用,如牡丹之華而不實也。崇禎己卯,嘗自編其詩為六卷,歿後盡燬於兵燹。此本為其子鈺所重編,蓋於敗簏中,得藉物殘紙,錄其可辨識者,僅得一百餘首,已非原帙云云。語見《四庫提要》中。聲木謹案:容舒字□□□□□□進士,官至姚安府知府,撰有《孫氏唐韻考》五卷、《玉臺新詠考異》十卷。即《閱微草堂筆[記]》中所稱為「姚安公」者,紀文達公之父也。坤當為紀文達公高祖,《閱微草堂筆記》中,言其撰有《花王閣賸稿》,並錄其中《快哉行》一篇。《四庫提要》皆經紀文達公一人所手定,其曾祖之集,不知何以僅入《存目》中,豈當時公論所不許耶,抑故示公正無私耶?亦可見當時風氣渾樸,不容以私意羼入,非晚近人所能比也。

   元遺山詩集註
烏程施國祁字非熊,熟於遼、金、元三史掌故,竭二十年之力,撰有《金史詳校》,式訓堂有鐫本,又撰《金源劄記》,趙撝叔明府刻之云云。語見南海潘繹庈侍郎衍桐《緝雅堂詩話》中。聲木謹案:非熊□□所註《元遺山詩集註》十六卷最為通行,實則未能賅備。据其自序言,初註一本,極為詳贍,燬於火。後以五月記憶之力,重輯此本,苦於徵引之書亦被燬盡,無可着力云云。亦此詩之厄也。

   來□□等異秉
建甯張亨甫孝廉際亮所撰《思伯子堂詩集》中,有自註云:「來文端公既瞽,聞馬聲而知馬之良劣及病否。浦城朱緘三秉銘亦壯年而瞽,而嗅菊葉則能辨菊之種。」云云。聲木謹案:此二人皆生有異秉,亦世所稀有,錄之以廣見聞。

   北南宋揣摩科舉書
坊間所刊俗書,專以備科舉之用者,自北宋已然,《四庫》亦著錄。類如宋人選本《蘇門六君子文粹》七十卷、《增註唐策》十卷、《十先生奧論》四十卷、《歷代名賢確論》一百卷,皆當時能文書賈專刻之,以備程試之用,不意流傳數百年,竟登撰述之林也。

   壽文壽詩
名家古文,多存壽文者,殆無過歸震川。名家古詩,多存壽詩者,殆無過毛西河,云云。語見張維屏《松軒隨筆》中。聲木謹案:毛西河太史奇齡所撰《西河合集》本極繁富,未聞有未刊之書。予於坊間,尚見有《唐人試帖》四卷、《唐七律選》四卷,均列名太史評選。未知真偽,姑記之於此。

   齊魯古印攈
高南鄭先生以金石名家,嘗輯《齊魯古印攈》□□卷。書甫印成,而先生遽謝世,嗣子翰生,為之增補以傳之。濰縣郭甫堂□□鄭先生之甥也,夙從其舅游,耆學耽古,喜聚書,以餘力為金石學。復蒐羅三代秦漢金木印,輯為《續齊魯古印攈》十六卷,於光緒壬辰間定本。予僅見鄭氏本,已覺蒐羅甚富,可資考證者甚多。此二書,固齊魯古金木印印本之名著也。

   明程大約墨苑
明程大約字君房,自號篠野山人,新都人,素業墨。裒其家製圖形,輯有《墨苑》十二卷、《卷首》八卷,明萬曆甲辰刊本,鏤刊甚精。外間罕有傳本,予得見此書,略記其崖略於此。《卷首》八卷,為《墨苑》名氏爵里,及《墨苑》人文目錄,與同時人詠墨之詩文。《墨苑》十二卷,大旨分玄工□□□□□□儒藏、緇黃等為六類,每類一卷,又析分為上下二卷。新安程氏素業墨,而君房又兼攻古文詞,復長於詩賦,撰有《圜中集》□卷、《志益集》□卷,故能臚舉其家製之墨,圖其形,言其製,以成此書,亦賈人中之能文而好事者。近日武進陶蘭泉□□湘編輯《涉園墨萃十二種》,共三十五卷,己巳仲秋排印本,予已另錄其目於《再續補彙刊書目》中。此種書並未收入,其遺逸者必仍多矣。

   飛白錄
飛白書始於漢之蔡邕,「白」,古文原作「帛」。厥後代有其人,見於前人著錄者甚多,然未有匯為專書,以資考證者。國朝吳趨陸白齋紹曾、海鹽張文漁燕昌同輯《飛白錄》二卷,後附張燕昌論飛帛文一篇。海鹽黃椒升錫蕃參訂,寧化劉星高為之序,蒐輯頗詳。自中郎以後,上自帝王,下而卿相,及草莽之士,凡見於史鑑及詩文雜著者,悉為登錄,或加以按語,各署其名,古今人之工飛白書者,大致盡於是矣。是書為海鹽黃氏校刊於三山官舍之擘荔軒,雖有刊本,流行不廣。其見於前人著錄者,只云張燕昌輯,既無卷數,又無同輯參訂之人,故記其崖略於此。

   唐雲麾將軍石刻有八
唐雲麾將軍墓志有八:一則李邕撰並行書《李思訓碑》,石在陝西蒲城;二則李邕[撰]並行書《李秀殘碑》,石在直隸宛平;三則李震撰,席彬行書《劉感墓志》,石在陝西咸甯;四則竇忻撰,田潁正書《劉元尚墓志》,僅有仁和趙氏拓本;五則正書《張安□墓志》,石在陝西長安;六則沙門至咸撰[並]正書《張詵夫人樊氏墓志》,石在河南洛陽;七則□書《開國侯南陽張□墓志銘》,石未詳所在;八則周□撰,呂通正書《張源墓志》,原在陝西咸甯,石已久佚,皆可稱《雲麾》也。今世俗稱《雲麾碑》,專屬之於李北海所書二碑,稱《李思訓》為《大雲麾》,《李秀》為《小雲麾》,誤矣。以字蹟論,他《雲麾碑》誠不能比擬,且拓本甚少,近世流行者,實只李北海所書二碑,亦無怪其然。予見《張源》拓本亦頗罕見,字蹟秀美,神韵宕逸,較之晉人小楷,似無多讓。世間耳食者,徒以翻本晉帖為尚,包慎伯明府世臣《藝舟雙楫》中,又專以北碑為尚,惜皆未見《張源》拓本也。

   北宋蘇軾等教人讀書法
彭湘懷云:「東坡教人讀書,如兵、農、禮、樂,作逐件理會,方得實紀。茶村為詩,一歲專事一體,此意正相發明,學者宜取為法。」云云。陳郊儋亦云:「于皇邇來為詩,一歲專事一體。」云云。以上均見黃岡杜茶村濬《變雅堂詩集》附錄中。聲木謹案:此條可為讀書學詩者之祕鑰,故錄之於此。茶村□□以詩名當世,實能自闢町畦,空所依傍。實由博極羣書,苦思力學所致,非偶然也。

   南宋謝枋得卜卦硯
宋謝文節公橋亭八卦硯,古端溪石,長約八寸,廣半之,額篆「橋亭八卦硯」五字,背楷書「宋謝侍郎硯」五大字。左側鐫程文海銘曰:「此石,我友也,不食而堅。語有之,人心如石,不如石堅。誰似當年,採薇不食,守義賢也!」右側刻題字云:「大明永樂丙申七月,洪水去,橋亭易為先生祠,拍地得之。閩後學趙元。」行書二十七字。按《宋史》言先生當宋亡後,入建寧唐石山,轉茶販,寓逆旅,日麻衣草履,東向而哭。既而賣卜建陽市中,元翰林學士程文海荐之,不起,被魏天祐逼至燕京,居憫忠寺,見壁間《曹娥碑》,歎曰:「小女子尚知節義,我寧不汝若哉!」遂不食而卒。又考《福建通志》,今建寧縣南門外有朝天橋,一名濯錦橋,宋紹興中,築釃水十三道,覆屋七十二間,上有謝叠山祠,與元題字合,則橋亭之為朝天橋無疑矣。特先生官止江西提刑副使,史傳及《輟耕錄》皆同,硯背刻「謝侍郎」,未知何据,俟再考。乾隆時,硯為宛平查榕巢太守禮所得,徵歌紀事,一時名人題詠殆遍,云云。語見上海趙少鈍太守秉淵□□□詩集中小引中。聲木謹案:謝文節公以孤忠勁節震耀百世,幾於婦孺皆知。雖區區一硯,後人寶愛,視之與陳寶赤刀相等,其遺澤遠矣,忠孝何負於人哉!

   海棠有香
海棠無香,見於詩人歌詠者多矣。其實未嘗無香,但香為色掩,因限於地產,皆生於偏僻小邑,以此不著名於時,又未能各處皆然,為可惜耳。聲木謹案:海州東峽島生海棠,作矮樹,花深紅,大如茶杯,香韵殊絕。每歲進御,以金牌記之云云。語見元王輝《玉堂嘉話》。黔西州境,海棠有香云云。語見國朝錢儀吉《刻楮集》自註。四川嘉定府某縣亦有一種海棠,開時香氣襲人。予幼年在蜀即聞之,又見於□□□□是已有三處矣。

   讓己之撰述成他人名
大凡據他人撰述以為己有者,須分讓善攘善兩種。讓善者,必經撰述之本人願意,更名刊行,或本為他人作嫁。徵之於古,如《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皆門客凑集成書,不自列名,呂不韋、劉安尸之,以傳於後世。我朝類此亦甚多,姑舉其所知者記之:萬斯同在史局為王尚書鴻緒撰《明史稿》三百十卷,又為徐尚書乾學撰《讀禮通考》一百六十卷,說見山陽汪文端公廷珍《實事求是齋文集》中《萬斯同羣書辨疑序》,又見鄞縣陳明府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張岱輯《石匱藏書》,讓善於谷應泰,以成《明史紀事本末》八十卷,語見《皇朝文獻通考》及《四庫提要》。徐倬撰《明史紀事本末》,亦讓善於谷應泰,語見鄭元慶《今水學略例》。婁縣范鑽撰《格致鏡原》一百卷,讓善於海寧陳文簡公元龍,語見《皇朝文獻通考》。蕭山毛奇齡撰《竟山樂錄》四卷,讓善於其父,語見《四庫提要》。盧文弨校刊《荀子》,讓善於謝墉,校刊《呂覽》,讓善於畢沅,校刊《韓詩外傳》,讓善於武進趙□□語見歸安嚴元照《悔菴學文》。歸安吳蘭庭撰《五代史記纂誤補》四卷,所有己說,讓善於友朋,分屬諸人名氏,亦見《悔菴學文》。吳縣惠棟撰《後漢書訓纂》□卷,讓善於歙縣汪棣,棣不欲。其原稿轉為桐鄉馮□□所得,攘之,改名《後漢書補註》□卷刊行,語見《郎潛紀聞》二、三筆。大興徐松撰《新疆識略》十卷,讓善於滿洲松文清公筠,語見□□□□。又撰《藩部要略》四卷,讓善於祁韻士,語見□□□□。安陸余慶長撰《銅政考》八十卷,讓善於王侍郎昶,語見昶自撰《蒲褐山房詩話》及《湖海詩傳》。陽湖李兆洛撰《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讓善於嘉定黃汝成,語見《李申耆年譜》。仁和龔自珍撰《筠清館金文款識》十二卷,讓善於南海吳侍郎榮光,旋因絕交,原稿存道州何紹基處,語見《定葊詩集》自註及《筠清館金文》。平湖朱為弼撰《積古齋鐘鼎款識》□□卷,讓善於儀徵阮文達公元,語見《積古齋鐘鼎款識》稿本。幕客等撰《十三經校勘記》、《經籍纂詁》二書,亦讓善於阮文達公,語皆見本書。江陰六嚴等撰《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皇朝輿地韻編》、《皇朝輿地略》、《恆星圖》、《皇朝輿地圖》等書,讓善於其師李兆洛,語均見本書。其餘讓善及攘善者甚多,一時未及鈔撮,以後再錄入《三》、《四筆》中。

   安吳四種
涇縣包慎伯明府世臣所撰《安吳四種》三十六卷,原刊本初印五百部,近世甚為罕覯。卷首有「道光丙午三月擺成,白門倦游閣」等字,宛然明府親筆。右角上有長一寸餘、方一寸弱朱文印一,文曰「發坊取值,朱提一流」云云。每頁皆有「白門倦游閣」五字。近世流行之本,皆光緒十四年所校刊,所据祖本,乃同治十一年其子誠在鄂省翻刻之本。並云:「尚有《說儲全書》並《文集》十數卷藏於家,將續刊以問世。」云云。至今數十年,尚無傳本。其總目明府自叙中,叙述畢生研求有得之書,自云:「於經則《詩》、《禮》,於史則《國語》、《國策》、馬、班、陳、范之書,及《資治通鑑》,於子則《孫》、《吳》、《孟》、《荀》、《韓》、《呂》,於總集則《文選》、《古文苑》,於彙編則《通典》、《冊府元龜》、《山堂考索》,稍見其深。其餘冊籍,徒供涉獵,未有真得,敝箒之享,固為有識所笑煞,猶賢乎己也。」云云。觀此,則先生畢生研求,僅此廿部之書。明著於此,以示後人,猶有前賢篤實之意,故錄之於此。

   易經通註
國朝奉勅編纂之書,皆有殿板刊行。各省官書局及坊間,擇其要者,亦多翻板。惟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加一級傅以漸,經筵日講官、左春坊左庶子兼內翰林秘書院侍讀加一級曹本榮,奉勅纂修《易經通註》九卷,上備乙覽,未及刊行,外間莫得而窺,僅有原稿,尊藏曹本榮子孫之家。乾隆年間,有求書明詔,湖北巡撫陳輝祖乃繕錄進呈。原本未標書名,當時館臣,以五朝國史傅以漸舊傳有順治十三年十月纂修《易經通註》之文,乃据以補題是書,云云。語見《四庫提要》。聲木謹案:光緒年間,宗室、成都將軍歧子惠將軍元從內府錄有副本,因未付刊,乃於丙戌之歲,校刊於雖園,外間始能得見所未見,一新耳目,然印行不廣,傳本甚稀。先文莊公與歧將軍同官西蜀,讙若兄弟,當時曾以一本相貽。是書卷首有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勅大學[士]傅以漸、日講官曹本榮諭,進《易經通註》表文,傅以漸序文,卷末有曹本榮序文,是書纂修之人。當時表上之時,明言進《易經通註》表,而《四庫提要》言原本未標書名,未免小誤。並云當時編纂之意,以永樂《易經大全》繁而可刪,華而寡要,乃刊其舛偽,補其闕漏,勒為是書云云,其非苟作明矣。

   崑山三徐官職撰述
康熙中,崑山三徐為顧亭林先生炎武之甥,以同胞兄弟,並負宏才博學,以科目仕宦顯盛,名震一時。當時朝士評其人品曰:公肅仁人君子,健葊大人君子,果亭正人君子。語見□□□□聲木謹案:公肅名元文,官至宏文院大學士,撰有《含經堂集》□卷。健葊名乾學,官至刑部尚書,撰有《讀禮通考》一百六十卷、《憺園集》□□卷、《代言集》□卷、《傳是樓書目》四卷。果亭名秉義,官至吏部□侍郎,撰有《培林堂集》□卷、《書目》二卷。是又皆以撰述傳矣。

   南宋姜夔小紅
宋姜白石□□夔之小紅為千古所豔稱,「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二語,亦膾炙人口,罕有知其詳者。聲木謹案:《硯北雜志》云:「小紅本順陽公范石湖之青衣,有色藝。順陽公請老,姜堯章歸吳興,順陽遂以小紅贈之。其夕大雪,過垂虹,賦詩曰:『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橋。』堯章每喜自度曲,小紅輒歌而和之。堯章後以疾歿,葬於西馬塍。」云云。我朝錢塘厲太鴻徵君鶚之姬人月上,亦□□□□□家之青衣,徵君頗嬖之,其事與姜白石相同。徵君亦詩詞兼工,無愧作者。

   馮浩父子三人撰述
馮浩字養吾,桐鄉人,乾隆戊辰進士,官□□道監察御史。學問淵博,撰有《孟亭居士文稿》四卷、《賦》一卷、《經進詩》一卷、《詩稿》四卷、《玉谿生詩箋註》三卷、《樊南文集詳註》八卷。《箋註》能辨析入微,考訂精切,遠勝朱鶴齡、姚培謙、程夢星、徐樹穀、徐炯等箋註本。其子應榴,字星實,乾隆廿六年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司。撰有《蘇詩編年合註》五十卷,箋釋亦詳贍。其季子集梧,字鷺庭,乾隆四十六年進士,官編修。撰有《貯雲居文稿》□卷、《詩稿》□卷、《元豐九域志考證》□卷、《樊川文集註》廿卷、《外集》一卷、《別集》一卷、《詩集註》四卷、《外集》一卷、《別集》一卷,均皆刊行。其一門文學撰述之盛,方之元和之惠氏,嘉定之錢氏,無多讓焉。

   西嶽華山碑
《西嶽華山碑》原石於明嘉靖間地震淪沒,厥後海內所艷稱者僅有三本,一曰長垣本,一曰四明本,一曰華陰本,自國初以來,輾轉藏於某家,歷經著錄,皆成為流傳有緒之物。儀徵阮文達公元撰有《華山碑考》四卷,記載甚詳,刊入《文選樓叢書》中,其重視此碑可知。光緒末年,三本悉歸於滿洲托活洛氏端忠愍公方,因名其室曰寶華龕,喜三本之歸於一人。宣統三年,端忠愍公以督辦四川銕路大臣,携之入蜀。旋殉難於□□縣,三本仍散出,未知歸於何所。似此三本之外,別無他傳本矣。聲木謹案:雲間蔡練江□□澄《雞窗叢話》云:「《西嶽華山碑》,見者亦有數本:河南王覺斯藏本、顧南原藏本。」云云。桐城蕭敬孚茂才穆《敬孚尺牘》手稿中言,除三本之外,儀徵劉恭甫明經壽曾、章琴生太史□□各言有舊拓本。東湖王鼎丞觀察定安亦有一本,敬孚茂才曾親見之,云古色古香,確為宋元間拓本云云。光緒年間,□□李仲約侍郎文田,任四川學政時,亦得一本,函告吳縣潘文勤公祖蔭。予謂明嘉靖至今僅有三四百年,原石未遭淪沒以前,傳世拓本,僻在田父野老,必仍甚多。惜不知其寶貴,又無人起而張之,以致淹沒不彰。物之有幸有不幸,猶之人也。以海內之廣,時代之近,固不僅此數本,明矣。

   古銅鏡選述
錢坫字獻之,號十蘭,嘉定人,曉徵詹事大昕之子。家學淵源,生平撰述甚富,均皆刊行。晚年所撰《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四卷,所收共肆拾玖器。其云幾寸幾分者,並用漢建初慮虒銅尺,藏於曲阜衍聖公府者。嘉慶元年九月刊本。板大,故別行。同時又撰有《浣花拜石軒鏡銘集錄》二卷,卷首標明附刊《古器款識考》後所收之鏡廿五種。其意重在文字,故凡有花紋而無銘識者,概不著錄。然亦有五種,以其製造標奇存之。聲木謹案:此二書雖已刊行,傳本極為難得,宣統初年,上虞羅氏始有石印本,故錄其大略如此。南皮張文襄公《書目答目》中,無《古器款識考》而有《鏡銘集錄》,列目四卷,且云未刊,是亦未見傳本矣。古今來言彝器之書尚多,言鏡之書世不恒有,故錄其自序於後,以資考證。序云:「右鏡銘廿五種,皆向所藏弆者。近世指海獸葡桃鏡為秦鏡,龍鳳、雀花、瓜瓞、菱葵等式並指為唐鏡,而漢鏡必以銘文定之,其例並遵《宣和博古(書)[圖]》,或然或不然之論也。余所置前人舊物,每重其文字,故但有花紋無銘識者,概不著錄。惟八卦以下五種,則以製造標奇存之。二十年秦贅,所見商周下至唐代器物幾數千餘件,然皆烟雲過眼,瞥而不留,所守者,僅此耳,豈不可慨哉!嘉慶二年十一月朔日錢坫記。」云云。陽湖陸祁孫明府繼輅幕於秦省,收得古鏡甚富,撰《古鏡錄》□卷,未刊,語見《崇百藥齋□集》中。□□徐秋士□□元潤撰《銅僊傳》一卷,專言古鏡,記載極詳。光緒戊戌,《蛻學翁遺集》重刊本,□□三月,日本文求堂書店《唐本書目》附刊本。

   朱子新出土石刻
光緒初年,揚州土人掘地,得石刻一。中為擘窠書,文曰「容膝」,末贅「晦翁」二字,蓋朱子筆也。其鄉人李氏子携以貽其先侍郎,遂嵌諸崝廬石壁,云云。語見《散原精舍詩》引。聲木謹案:名儒石墨,又為晚出,未經前人著錄,既藏於義甯陳佑民中丞寶箴家,應記之於此,以便好古力學者之訪求。

   南宋岳飛祠銅爵
宋岳武穆王祠銅爵,高五寸六分,中容四合,重四百八十九銖。中鐫「精忠報國」四字,左側有小印,曰「岳珂建造」。爵藏桐鄉金鄂嚴刑部德輿家。一時名流,歌詠其事甚盛。語見華亭張坤厚廣文興載《寶禾契軒詩存》小引。聲木謹案:忠臣烈士之遺物,其見重於人若此。

   蜀漢關忠義公飲馬器
荊州郡廨有石槽,傳是漢壽亭侯飲馬器也。咫尺深廣,雕鏤精緻,歲久剝蝕中斷。雨過積水其中,牽馬就飲,輒驚躍不前。王少林異其事,賦詩詠之,同人屬和甚多,云云。語見蔣司馬業晉詩引,錄之以廣異聞。


續筆卷七

+元世祖待亡國后帝優厚+石韞玉評點書散出+朱彝尊論香奩體詩+沈氏詩錄+虞美人草+賜福蒼生筆+袁昶論學問語+方貞觀惡劣詩+露筋祠神名氏+續重文書名+論俞樾+盾鼻餘瀋+女士王貞儀撰述+明張氏藏書十種等謬妄+元顧瑛風雅好士+曾燠門客諂媚+尿糞等字+譚叔裕遼史紀事本末+湯斌等酒器+顧炎武遺佚撰述+善化唐樹森一時三臬使+金元好問複句+唐張籍春日行+明鉅文等書+以詩句分卷數+漢蘇武等不辱使命+北宋蘇軾遺體+安徽官書局名曲江書局+周亮工自燬撰述板+玉臺新詠有二本+駱肇銓以姪孫得推恩+翁方綱撰述+許昂霄李義山詩註+三希堂等命名之意+感舊集非原本+王鳴盛撰述+科舉時各元名+趙執信棄婦詞+瀛奎律髓等書名+東漢孝獻皇帝等謚+樊榭山房等命名之義

萇楚齋續筆卷七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元世祖待亡國后帝優厚
宋末遺民汪元量《水雲集》中有《詠宋宮人分嫁北匠》詩,中有云:「君王不重色,安肯留金閨。」云云。其事雖已見他書,然元量事屬目擊,歷代以來,久已稱為詩史,尤為確實。元世祖之豁達大度,實非他帝所能及,以視宋太祖納孟昶妃花蕊夫人,宋太宗私李煜妻周后,真有霄壤之別矣。即元世祖優禮宋母后幼主,亦有殊禮:免后家及幼主田宅之稅,屢開宴會,君王把盞,后妃進酒,三宮坐受,極其隆禮。宴罷送歸,未嘗暫留元宮。較之宋太宗留周后於宮內數日不出,以致李煜夫婦失和,賢不肖之相去,不可以道里計。王船山□□夫之《宋論》,謂宋太祖、太宗待亡國君臣恩厚,核之各書,遺議頗多。若元世祖之待南宋之后帝,真千古所希有也。

   石韞玉評點書散出
吳縣石琢堂方伯韞玉,其平日評點之書多半散出,恆於琉璃廠書肆中遇之。初不以為意,以為事所恆有者。後讀《獨學廬文存》,中有《凌波閣藏書目錄序》,中有云:「翰林清暇,文史足用。及出守蜀中,時方兵戈載道,孑身獨往,家人留止都門。乃有奴子吳壽者略識字,輒竊予架上書,鬻諸琉璃廠書肆。書賈遇予點勘之書,則倍其值以收之,於是予所讀舊書略盡。余生平惟此一事,所為歎息痛恨者也。」云云。始恍然方伯點勘之書盡行散出,原因在此。其輾轉流傳,得而復出者,不知已歷有多家矣。

   朱彝尊論香奩體詩
朱竹垞太史彝尊《靜志居詩話》,論香奩體詩一段最佳,爰錄之於此,文云:「風懷之作,段柯《古紅樓集》不可得見矣,存者玉溪生最擅場,韓冬郎次之。由其緘情不露,用事豔逸,造語新柔,令讀之者喚奈何,所以擅絕也。後之為豔體者,言之惟恐不盡,詩焉得工。故必琴瑟鐘鼓之樂少,而寤寐反側之情多,然後可以追韓軼李。」云云。此千古不易之言也。

   沈氏詩錄
《松陵詩徵》云:「《沈氏詩錄》所載,自太常以後十世中,工詩者七十人,閨秀又廿一人。風雅之盛,萃於一家,海內所希有也。」云云。聲木謹案:此亦我朝之佳話,故錄之於此。

   虞美人草
虞姬墓在吾皖□□府靈璧縣城外□□□距城□□□□里。上有草,紅色,見人輒舞,俗名虞美人草。國初于清端公成龍有《過虞姬墓次前人韵》七律二首,中有云:「行客莫知悲舞意,春來疑作妬新妝。」云云。是虞姬墓草真能舞也。惜世人無有知之者,不然,又與王昭君青冢並傳不朽矣。

   賜福蒼生筆
賜福蒼生筆,康熙年間御用物。國朝舊例:每值嘉平月朔日,重華宮開筆,書「福」字十幅,以為宮庭肇慶,分貼各處。惟道光三年嘉平月朔日,特以此筆書「福」字,賜英和,為從來所未有,云云。見吉林英煦齋相國和自撰《恩福堂詩鈔》自記,道光辛卯夏月,隨遇而安精舍自刊本。相國自號脀叟,亦見於《鈔詩》自序中,未見他書。

   袁昶論學問語
桐廬袁忠節公昶平日議論,以經濟之學,國朝推曾文正公為正軌,經義之學,推陳蘭甫京卿澧為正軌,古文之學,推姚姬傳郎中鼐為正軌。並云:「此三家之書,子弟能熟讀,可以束身自立,獨往獨來於濁世之中。」云云。又云:「近代方氏、姚氏為古文之學,尤為學術穿线統宗之處。」云云。聲木謹案:觀袁忠節公此語,其推崇方姚,可謂至矣,實亦天下公論也。

   方貞觀惡劣詩
桐城方貞觀字南堂,諸生,撰有《南堂詩鈔》□卷。集中有《戲示小婢》詩,云:「可能便結垂簷子,自顧將為就木身。好似遠行舟楫具,得卿來作掛帆人。」第三句一作「我已輕舟將出世」。雖近諧謔,可為老年納少妾者作警夢鐘聲,云云。並見《隨園詩話》、《聽松廬詩話》二書。聲木謹案:南堂詩未可厚非,此等詩實為惡劣,蓋一時游戲筆墨,未必有心傳世。不知袁、張二公何所取義,皆有取於此詩。若以語錄論詩,則此詩果有可取,若以詩論詩,此等詩當深惡痛絕,墜入魔道。乃一概采入,誠所未喻,豈真味在酸鹹外耶。

   露筋祠神名氏
桐鄉陸敬安廣文以湉《冷廬雜識》中,言米襄陽《露筋祠碑》云:「神姓蕭,名荷花。」云云。聲木謹案:据此可補註惠棟註本《漁洋山人精華錄》所不及。神既有名氏,且以荷花為名,見於宋代碑記,其確為婦人無疑,益見王文簡公《過露筋祠》詩之有所本,為是題絕唱。錢唐袁簡齋明府枚《隨園筆記》中,有《露筋(詞數考)[祠五解]》,亦可姑備一說,固不必刻舟求劍也。

   續重文書名
書以重名見義者,予已搜羅三十餘則,另記於卷三。茲復得三十餘則,仍彙記於此:宋邵雍撰《皇極元元集》六卷,賈似道刊有《奇奇集》□卷,宋吳俶撰《廣廣事類賦》三十卷。明曹端撰《語錄錄萃》一卷,刊入雜著中。國朝王偓亦撰《夢夢錄》□卷,馮全修因鈔《黃氏日鈔》,撰《鈔鈔錄》六卷,莊歆撰《休休吟》一卷,郭伯蔭撰《嘐嘐言》六卷,方大湜撰《平平言》四卷,楊芳撰《平平錄》十卷、《續錄》一卷,李衷燦撰《拳拳錄》二卷,□□□撰《小柴桑喃喃錄》□卷,□□□撰《勞勞語》□卷,費延釐編《南宋文錄錄》廿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撰《庸庸錄》一卷,許貞幹編《遙集集》六卷,陳復正撰《幼幼集成》六卷。孟繼孔撰《幼幼集》三卷,刊入《醫經萃錄》中。陳念祖撰《醫醫偶錄》二卷,見《神農本草經讀》序。程迥撰《醫經本本書》一卷。徐大椿撰《難經經釋》二卷,刊入《徐氏醫書六種》中。鄭復光撰《鏡鏡鈴癡》五卷,刊入《連筠簃叢書》中。翁雒撰《屑屑集》一卷,刊入《別下齋叢書》中。貝子木撰《咄咄吟》二卷,薛鎔撰《存存草》十卷,陳僅撰《文莫書屋詹詹言》二卷。許自俊撰《昔昔吟》□卷,見《寶山縣志》。朱縉撰《喁喁詞》□卷,見黃燮清《國朝詞綜續編》。張晉撰《勞勞編》四卷,見傅雲龍《續彙刻書目》。丁佛言撰《說文古籀補補》十四卷、《附錄》一卷,近時排印本。更有以三字重名名書者,于孟今撰《醫醫醫》□卷。范鄗鼎名其詩文集曰《草草草》□卷,見《冷廬雜識》。《新唐書·藝文志》兵家類有《獸鬥亭亭》一卷,立名尚在《非非國語》、《反反離騷》之前。

   論俞樾
《芻言報》第二十號言:「德清俞某,以翰林放學差,被劾罷官,求復無術,則一變而為名士。時軍務事竣,湘中將帥頗占聲勢,俞乃極意阿附。自謂曾文正目之為拚命著書,以比合肥之拚命做官,其實文正有無此言,何人能質證之。又不知如何籠絡得一彭剛直,而一生遂恃此為活。自以經學為標幟,然《羣經平議》、《諸子平議》,則人皆謂稿出某寒士,又有謂稿本出戴子高手。某將死,以稿賤售於俞,俞遂据為著述之基,而附益以他著述,遂裒然成巨帙。其實除一二考證書略有可採,餘皆無足取,詩文亦庸濫。至袖中書,皆刻貴人與彼書札,則此老心術之鄙陋盡露矣。尤可恥者,則一生步趣隨園,而書中多詆隨園,亦見其用心之姦邪也。前年逝世,其訃告特闢新樣,先印己之詩數十首,大略言世緣已盡,順化歸真。其列辭某辭某,至辭西湖、辭俞園,而殿以辭俞樾,又夾一片於名之旁,印「即辭行」三字,其訃亦詭誕不經。不知者,必以為此實能灑脫一切,合仙佛而一之者。實則一生卑諂籠絡之伎倆,不如此,不足與其平生所言互相印證。欺人生前不足,又欺人死後,此老誠狡矣哉!」云云。聲木謹案:此語殊為透闢,實亦言之太甚,尚不至如此。罷職翰林掌教,亦題中應有之文,端不賴親家之力。何况其學術人品,雖不能大過於人,亦不能無一長可取,一概抹煞,殊未公允。惟拚命著書,為曾文正公所言,堪與李文忠公拚命做官相比,及與彭剛直公為親家,此亦何足算,而全書記此語及稱親家者,不下數十百處,實屬太着痕蹟,殊失君子自重之道,宜為後人所指摘。予異日當條列其目,專輯一書,見其言之非虛,後人當引以為戒也。

   盾鼻餘瀋
湘陰左文襄公宗棠撰有《盾鼻餘瀋》一卷,附刊《奏議》後,此為左文襄公自撰之詩文題跋語,後附聯語數十聯,非幕僚所能代作。其中文章字句,不甚修飾法律,未可盡繩律以古文規矩,自難與文士爭短長。然其中情真語摯處,時露英雄本色,雖無意為文,而能文者莫能加焉。予最愛誦其《元配周夫人墓志銘》銘詞,茲錄之於此,以資諷玩。文云:「珍禽雙飛失其儷,繞樹悲鳴淒以厲,人不如鳥翔空際,側身南望徒侘傺。往事重尋泪盈袂,不獲憑棺俯幽竁,人生塵界無百歲,百歲過半非早逝,况有名德垂世世。玉池山旁汩之澨,岡陵膴膴堪久憩,勅兒卜壤容雙槥,虛穴遲我他年瘞」。云云。又見《國學萃編》中。《江鄉漁話》中,有左文襄公甘肅嘉峪關湘軍昭忠祠集句楹聯云:「日暮鄉關何處是,古來征戰幾人還。」云云。措語渾成,天造地設,語意中又有無限悽涼感慨,亦非左文襄公不能。

   女士王貞儀撰述
女士王貞儀字德卿,先世安徽泗州人,其祖遷居金陵,遂為江甯縣人,適宣城詹枚字木夫,三十而歿。平生博通經史,能跨馬橫戟,往來如飛,每射必中,兼精算法,旁通醫卜壬遁之學。撰有《星象圖釋》二卷、《籌算易知》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西洋籌算》一卷、《增刪女蒙拾誦》一卷、《沈疴囈語》一卷、《象數窺餘》四卷、《術算簡存》五卷、《文選詩賦參評》十卷、《德風亭初集》十四卷,內《文集》九卷、《詩集》三卷、《詞集》一卷,《二集》六卷、《繡紩餘箋》十卷。其撰述手稿,皆歸吳江蒯司馬嘉珍夫人錢氏,云云。以上見桐城蕭穆《敬孚類稿》卷十三中《女士王德卿傳》中。聲木謹案:据此,則王女士撰述十二種,可謂多文為富者。果如傳中所言,是其平生文武兼資,旁通六藝,尤為絕無而僅有。女士本吾皖泗州人,又適宣城詹氏,則泗州、宣城兩處志書當志其人,兼志其藝文也。

   明張氏藏書十種等謬妄
明張應文撰《張氏藏書十種》,首為《簞瓢樂》一種,中有《粥經》一篇,居然以「經」字名篇,已可駭怪,而摹仿《論語》,託諸孔子之言,尤可駭怪。類如中有一條文云:「小子何莫喫夫粥?粥可以補,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於富貴貧賤之人。」又一條文云:「子謂伯魚曰:『汝喫朝粥夜粥矣乎?人而不喫朝粥夜粥,其猶抱空腹而立也歟。』」云云。聲木謹案:如斯之類,殆於侮聖言,無怪其深為《四庫提要》所詆斥。此雖深中明季山人惡習之毒,其敢於侮聖言,固矣,即以文章論,亦粗俗可鄙,又焉有此生吞活縛之理,其智又出明七子之下。此等文字,明七子尚不屑為,况敢刊書,傳之後世,予不知其是何居心也。又按吳俗謂出門游玩為白相,乃口頭俗語耳,不謂明人亦竟以之入文,亦可駭怪。明項皋《學易堂四筆》自跋中有云:余年三十三之前,不白相,不讀書。四十六之後,又讀書,又白相。自今以往,不知讀書之為白相,白相之為讀書。」云云。亦深為《四庫提要》所詆斥。以「白相」二字入文,真乃大奇。即以跋語論,天下古今,又豈有此種文字哉!

   元顧瑛風雅好士
元顧瑛字仲瑛,崑山人,吳中世家。喜讀書,憲府試,辟會稽教官,不就。築室號可齋,以詩酒自樂,才性高曠,尤善小李詩及今樂府。海內文士樂與之交,推為片玉山人。其次子晉,字進道,好讀書,性不愛浮靡,見趨競者不與交,貞素自守,淡如也。字法古甚,其詩法有玉山之風。其□子元臣國衡,年少能讀書,作詩俊爽,能世其家。其兄仁之□子佐,字翼之,好吟詩,時有驚人句,蓋亦漸染玉山之習,云云。以上見明陸容《菽園雜記》中。聲木謹案:《四庫提要》言顧瑛在元季,園池賓客之盛甲于江左,因裒其題詠,為《玉山名勝集》八卷、《外集》一卷,各以亭館之名為綱,而詩文分繫於後。又編《草堂雅集》十三卷,因仿段成式《漢上題襟集》例,類次唱和之作為一編。又與袁華、楊維楨等,編紀游之作為《玉山紀游》一卷。瑛開玉山草堂,延致一代知名之士,列其間者,十之八九。自金谷、蘭亭以來,詞藻之富,未有過於此者,云云。是顧瑛當時,不特招致一代知名之士,瑛之詩材亦迥異,其子與從子皆工詩,用能開館延賓,唱和不已,文采照耀,甲於數代。其池館中有名曰來龜軒者,亦見於《四庫提要》,是元末明初,「龜」字尚不以為惡名,誠為可異。《孽海花》中,言潘文勤公祖蔭牓其室曰龜巢,不知有無其事,小說之言,不盡可据耳。

   曾燠門客諂媚
桐城姚石甫廉訪瑩撰《張亨甫傳》,中有言:曾賓谷鹺使在京師聞亨甫名,召飲,同坐皆知名士也。曾以名輩顯宦,縱意言論,諸人贊服,亨甫心薄之。曾食瓜子粘鬚,一人起為拈去。亨甫大笑,衆慙,曾不懽而罷。明日亨甫投書,責曾不能教導後進,徒以財利奔走寒士,門下不知自愛,廉恥俱喪,負天下望,累數百言。曾怒,毀之於諸貴人,亨甫以是負狂名。慨當時諸公好士而無真識,曾不如其好色也,取一時名優為之傳,著論一篇,曰《金臺殘淚記》。筆力高古,識者知亨甫所志遠矣,云云。聲木謹案:賓谷鹺使在當時以好士稱,而門下之人諂諛之者若此。亨甫孝廉所云,實為至論,轉因此遭謗,可見世風不古,非一日矣。《金臺殘淚記》三卷,舊雖刊板,已佚。後有□□□□□重刊一本,亦見於《張亨甫全集》卷首及□□□□□□□書中。

   尿糞等字
「尿」「糞」等字,用之詩文者,甚為罕見。惟金之元裕之好問所撰《遺山集》中有《論詩》三首,第一章末二句云:「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糞土邊。」云云。用字甚奇。蓋本於《論語》「糞土之牆」、《莊子》「大道在尿溺」二語,然此等字,總以不用為愈。

   譚叔裕遼史紀事本末
南海潘繹庈侍郎衍桐《緝雅堂詩話》言:「譚君叔裕,撰有《遼史紀事本末》,未刊。」云云。聲木謹案:萍鄉李□□廣文有棠,撰《遼史紀事本末》□□卷、《金史紀事本末》□□卷,光緒□□□自刊本。曾經乙覽,坊間亦頗流行。譚君所撰十六卷之本,惜未能刊行。

   湯斌等酒器
仁和孫同元字雨人,家藏銀酒器十,係湯文正公、王文簡公諸公官宮坊時所製。杯底鐫姓名籍貫,各視量之大小以成之,云云。語見《清尊集》章黼詩註中。

   顧炎武遺佚撰述
顧亭林先生撰述,吳縣朱記榮輯,刊為《顧亭林遺書》,然亦有未盡者。聲木謹案:乙巳《國粹學報》撰錄類中,有李既足先生雲霑《與人論亭林遺書牋》,言:「亭林先生著作甚富,即以所見者而言,尚有《岱嶽記》四卷。《熹宗諒陰記》一卷,三大案皆在內。《昭夏遺聲》二卷,昭夏者,中夏也,選明季殉節諸公詩,每人有小序一篇。《詩律蒙告》一卷。」後三書,既足先生皆手錄其稿。《國粹學報》記者言:「此札手蹟,見之江曲書莊。李係亭林撫子衍生之師,故惓惓於師門之遺著。」云云。又言:「亭林先生著述纂輯各書目,備見山陽徐嘉《亭林詩譜》,亦無《昭夏遺聲》,則亭林先生遺書,缺佚者多矣。」云云。聲木謹案:亭林先生為我朝第一大儒,其學術以正人心,厚風俗為本,撰述遺佚,深為可惜。予是以鈔錄各書,一再言之,不嫌詞費也。

   善化唐樹森一時三臬使
光緒十八年,善化唐藝農方伯樹森,以金衢嚴兵備道升授雲南按察使司。其弟斐泉廉訪□□,任陝西按察使司。其子韡之廉訪贊袞,以台南府知府署理臺灣道,兼按察使司。一門之中,並時三臬司,亦異事也。語詳德清俞蔭甫太史樾《春在堂雜文》,及唐藝農方伯行狀中。

   金元好問複句
陽湖趙甌北觀察翼所撰《甌北詩話》中,言元遺山詩集中複句最多,所舉不下數十聯,然亦有未盡者。中如《贈答郝經伯常伯常之大父余少日從之學科舉》詩云:「撐腸正有五千卷,下筆須論二百年。」又《病中感寓贈徐威卿兼簡曹益甫高聖舉先生》詩云:「讀書略破五千卷,下筆須論二百年。」《采菊圖》二首詩:云「夢寐烟霞卜四鄰,爭教晚節傍風塵。」又《高山雜詩》七首中有云:「夢寐煙霞卜四鄰,眼明今日出紅塵。」云云。亦皆複句,觀察漏未及此。

   唐張籍春日行
張籍《春日行》,予甚愛誦之,爰錄之於此,以資諷誦。詩云:「春日融融池上暖,竹芽出土蘭心短,草堂晨起香薰人,家童報我園花滿。頭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間不循徑,樹樹殷勤盡繞行,攀枝未遍春日生。不用積金高至天,不用服藥去求仙,但願園裏花常好,一生無事花前老。」云云。予嘗以「花前老人」自號者,即本於此。

   明鉅文等書
《鉅文》十二卷,舊本題明屠隆編,雜選經傳及古文詞,中分宏放、悲壯、奇古、閒適、莊嚴、綺麗六門。明潘基慶編《古逸書》三十卷,中亦分神、奧、妙、宏、麗、特、纖、希、迅、奇、幻、疏、夷、逸、蒨、恣十六品,每品又各分內外。均見《四庫提要》中。聲木謹案:近世曾文正公選《古文四象》,以氣勢、趣味、識度、情韻為四類,而選《古今體詩》,亦以氣勢、識度、情韻、工律分類,乃知亦有所本也。

   以詩句分卷數
嘗見舊書中,他人已寫次序者,不以數目及支干分本數。譬如廿冊,則以五言絕句詩一首為紀,十冊則以二句為紀,初甚以為鄙陋。後閱《四庫全書提要》,言:「宋謝枋得編《文章軌範》七卷,原本以『王侯將相有種乎』七字分標七卷,不知何人易以『九重春色醉仙桃』七字。」云云。是則宋元時已然矣。

   漢蘇武等不辱使命
漢蘇武出使,匈奴使居絕域,嚙毛飲血,不忘漢室,志節震耀千古,獨不能忘情於胡婦,生子通國於匈奴中。宋之胡銓,以爭和議一疏,貶逐十年而不悔。《鶴林玉露》記其蒙赦回朝,過飲湘潭胡氏園,挾妓黎媧飲酒。澹葊先生題壁詩有云:「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黎頰生微渦。」謂侍姬黎倩也。後朱子見之,賦詩云:「十年浮海一身輕,歸見黎媧卻有情。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云云。以直節名臣,皆不能忘情於此,始信孟子言「食色性也」之言,確為千古至論。

   北宋蘇軾遺體
唐之杜荀鶴,稱為杜牧之遺體,見於□□□□杜荀鶴初未自稱為牧之遺體也。南宋孫覿,公然自認為蘇東坡遺體,自記於家譜中,見於《快雪堂集》跋語中。梁師成亦自認為蘇東坡遺體,待蘇過若兄弟,見於《朱子語錄》。孫梁二人本姦邪,是以不知人間有羞恥事。縱使蘇文忠公性好狹邪,安得有如許遺體耶。

   安徽官書局名曲江書局
粵捻匪勦平之後,東南各省大興文教,設立官書局,獨吾皖付之闕如,嘗引以為憾。聲木謹案:据曲江書局刊本《重訂汪子遺書》李振英序文中稱:「江南大定,安省設立官書局,吳竹莊方伯擬刻《汪子遺書》。因泥盤印工獨產常州,乃移曲水書局於常郡之龍城書院先賢祠。」云云。是曲水書局,本為吾皖設立官書局所命名。移置常州府後,刊印書籍不多,流傳亦罕,外間遂疑吾皖未立書局,孰知曲江書局固吾皖所有也。

   周亮工自燬撰述板
古人自毀其詩文稿者有之,若已刊有成書,仍復燬之者,實為千古所罕有。國朝閩縣周櫟園侍郎亮工,生平撰述宏富,久已陸續刊行。忽於卒之前一年,歲逢辛亥,一夕盡取《賴古堂文集》、《詩集》、《印人傳》、《讀畫錄》、《閩小記》、《字觸》、《尺牘》、《書影》等百餘種自撰書板,悉行自燬。此見於雍正三年重刊《書影》其子在延序中,可稱怪事。若以為可傳耶,則不當燬,若以為不可傳耶,則不當刊。豈撰述百餘種中,竟無一二可以傳世之書,必盡燬之而後快,此何意也?厥後《賴古堂文集》三十卷,當塗令寇公有重刊本,《詩集》十卷,江都文學汪子有重刊本,《閩小記》等書,其子西田燕客有重刊本,《書影》十卷,張敬思有重刊本。於是侍郎生平撰述,其犖犖之大者,皆有重刊本。其他撰述,存而不論可矣。

   玉臺新詠有二本
陳徐陵編《玉臺新詠》十卷,皆係緣情之作,實即香奩體之權輿,然當時去古未遠,猶有溫柔敦厚之遺。晚唐如李商隱、溫庭筠、韓偓諸人,推衍宗風,其流日盛。國朝吳郡朱存孝行先,亦編輯《玉臺新詠》十卷,所選之詩,以唐人為斷。卷一為初唐古詩,卷二盛唐古詩,卷三中唐古詩,卷四晚唐古詩。卷五初唐律詩,卷六盛唐律詩,卷七中唐律詩,卷八晚唐律詩。卷九初、盛唐絕句,卷十中、晚唐絕句。實即《續玉臺新詠》,而不以續集自居,卷端仍題曰《玉臺新詠》,未免與前人之書相混,不知其用意所在。僅於書之夾縫處,著明「朱選玉臺」等字,亦無補於事。其書選擇頗精,校刊袖珍寫字本亦甚工。外間傳本甚稀,迄未見他家著錄,亦可見撰述之難傳矣。予故撮其大要,記之於此,或亦為言香奩體詩者所不廢也。

   駱肇銓以姪孫得推恩
花縣駱文忠公之卒,飾終上諭至為優渥,國朝類此者尚多。獨推恩已及其子孫五人,仍復及於旁支姪孫候選縣丞駱肇銓,著以知縣分發省分即補,則為他臣工所無,真曠代所未有也。聲木幼時隨侍在蜀,聞人言駱文忠公歷任封疆,不以家屬自隨,僅有姪孫駱肇銓一人隨侍。其姪孫自能謹守禮法,始能為駱文忠公所憐愛。今觀推恩之典及於姪孫,必有故矣。

   翁方綱撰述
大興翁覃谿學士方綱撰述,已見於《彙刊書目》中,列目十七種,附刊二種,題曰「翁氏蘇齋叢書」。聲木謹案:學士撰述,實不盡於此。且當時有出於自刊,及門生故吏所刊,實無《蘇齋叢書》之名。中如《七言律詩鈔》十八卷、《蘇詩補註》八卷,皆門人曹文正公振鏞刊本,《元遺山年譜》一卷,□□汪本直刊本,《詠物七律詩偶記》一卷,門人謝學崇刊本。《彙刊書目》中,欲彙集學士撰述列入,不得不假此名目,亦編輯者不得已之苦衷也。然學士撰述,未見《彙刊書目》,其已刊者,仍有《復初齋文集》三十五卷、《詩集》七十卷、《集外詩》□□卷、《集外文》□卷,上二書,烏程劉氏嘉業堂刊本,《翁氏家事略記》一卷、《韻字辨同》五卷、《論語附記》二卷、《孟子附記》二卷、《詩附記》四卷、《禮記附記》六卷,四種有《畿輔叢書》本。與彭芸楣侍郎元瑞、謝蘊山中丞啟昆,同輯《焦山鼎銘考》一卷、《三元詩集》□卷、《廟堂碑考》一卷。未刊者又有《金陵訪碑記》五卷、《石鼓考》八卷、《祕閣唱和集》□卷、《續集》□卷、《小石帆亭詩續鈔》一卷、《易附記》十六卷、《書附記》十四卷、《春秋附記》十五卷、《大戴禮附記》一卷、《儀禮附記》一卷、《周官禮附記》一卷、《孝經附記》一卷、《爾雅附記》一卷,均見學士自撰之《翁氏家事略記》中,實即自訂之年譜。又《韋柳詩話》一卷,見於《復初齋詩集》自註中。

   許昂霄李義山詩註
海鹽許嵩葊□□昂霄,以李義山詩註多有未當,緣精為校勘,凡所徵引,必根据《新》、《舊唐書》而旁及於他說,真玉溪之功臣也,惜無有力者刊以傳世。珍藏遺稿,願後之人留意,云云。語見海鹽張青在□□宗松《捫腹齋詩鈔》自註中。聲木謹案:義山詩博奧難解,自宋已然。宋劉攽撰《中山詩話》一卷,中言李商隱《錦瑟》詩,以為令狐楚青衣之名,宋許顗撰《彥周詩話》一卷,中論《錦瑟》詩,皆為《四庫提要》所駁斥。一篇《錦瑟》,解人已難,况全帙乎!既有此一家註本,未嘗不可供人考證,惜未刊行,以致無人知之者。

   三希堂等命名之意
乾隆年間,刻有《三希堂法帖》三十二卷、《續編》□□卷。「三希」之義,雖御製《三希堂記》有兼取希賢、希聖、希天之義,實則以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墨蹟,皆晉代希世珍也,弆藏之,而名堂曰「三希」,云云,語見錢塘吳仲雲制府振棫《養吉齋叢錄》中。漳浦蔡文勤公世遠,名其堂曰「二希」,因以名集,則又別有取意。自謂事業不敢望諸葛武侯,庶幾范希文乎;學術不敢望朱文公,庶幾真希(文)[元]乎;云云,語見《二希堂文集》中。

   感舊集非原本
新城王文簡公士禎所編之《感舊集》十六卷,久已膾炙人口,咸謂出自王文簡公所手定,故鑒別精粹,可推善本。而不知今世所行之《感舊集》,係由後人所竄亂,並非王文簡公原本。聲木謹案:長洲顧貽祿字祿百,又號瑗堂,撰有《吹萬閣詩文集》十二卷,乾隆戊子家刊本,前有里生沈文慤公德潛序。《詩集》中有《論詩絕句》二十首,中有詩云:「感舊新城灑淚頻,搜羅遺帙慰陳人。自從雅雨矜繁富,頓失廬山面目真。」自註云:「昔見《感舊集》原本,不及今刻之半。」云云。是顧氏當日尚得《感舊集》原本,不及今刻之半,其為德州盧雅雨鹺使見曾所竄亂者多矣。

   王鳴盛撰述
嘉定王西莊太史鳴盛,與同邑錢辛楣宮詹大昕兄弟等,本為中表兄弟,學問淵博。撰述流傳者,如《尚書後案》、《十七史商榷》、《蛾術編》等書,皆已刊行,流傳甚廣。惟所撰《西莊始存稿》廿四卷,雖已刊行,傳本甚罕。予見其刊本,卷一頌賦,中如《聖武遠揚平定西陲頌》、《萬壽聖德頌》、《聖駕南巡頌》、《集五經語聖駕東巡謁陵賦》、《平定準噶爾賦》、《聖駕南巡賦》、《西域效順大閱禮成賦》,皆承明時之大文章。卷二律賦、試帖詩。卷三至卷十七皆古、今體詩,每卷各為一集,中題曰《古》、《今詩》,省一「體」字,想別有依据。卷十八則長短句,名曰《謝橋集》。卷十九以後為雜文。

   科舉時各元名
從前科舉之時,最重掄元,狀元,會元,解元,盡人而知之矣,而稱元者,猶不止此。翰林朝考第一,謂之朝元,優拔貢生朝考第一,亦謂之朝元。散館第一,謂之館元。鄉試副榜第一,謂之副元,第六名謂之榜元,以填榜時居第一也。鄉會中式者,名居最末,謂之鎖元。順天鄉試中式前數名者,復有南元之稱,謂居南皿字號第一也。甚至江南鄉試第十九名,謂之官元,以官號中式,恆以十九名處之,一時有官元之稱。此等名稱,尚在人人意中也。聲木謹案:□□錢梅溪□□泳《履園叢話》云:「康熙乙酉科,長洲蔣學海以五經中式是科進呈題名,蔣列於解元之前,稱五經解元。」云云。番禺張南山太史維屏《松軒隨筆》云:「太倉顧陳垿字玉停,當時有算狀元之名,蓋以纂修《律數淵源》,及自著《鍾律陳數》二書而得名。」云云。錢塘戴文節公熙《習苦齋畫絮》云:「唐靜巖為國朝畫狀元。」云云。但此等名稱,不知係何人所授。雖已見於《隨筆》卷□不如此詳,故再錄之。

   趙執信棄婦詞
棄婦詞本樂府舊名稱,古今人詩集中多有之。予最愛誦國朝趙秋谷宮贊執信《飴山堂詩集》中《棄婦詞》,中有句云:「出門拜姑嫜,十走一回顧,心傷雙履迹,一一來時路。留妾明月珠,新人為耳璫,不恨奪妍寵,猶得依君傍。寶鑑守故奩,上有君家塵,持將不忍拂,舊意托相親。」云云。信乎宮贊之詩,以思路鑱刻為勝也。

   瀛奎律髓等書名
元明人有欲用唐宋故實,以代唐宋二字,以名其書者。如元之方回編《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其名「瀛奎」者,兼取十八學士登瀛洲,及五星聚奎之義。明之陳耀文編《花草粹編》廿四卷、《附錄》一卷,其曰「花草」者,以《花間集》為唐詞,《草堂詩餘》為宋詞,各摘其一字也。《四庫提要》中,皆斥其鄙俚不典,以二字欲為兩代國號,焉有適合之字。方、陳之命名本意,欲因難見巧,宜其鄙俚可笑矣。

   東漢孝獻皇帝等謚
漢孝獻皇帝之謚,出於曹丕,當時季漢昭烈帝在蜀,傳聞獻帝已遇害,謚為孝愍皇帝。明莊烈愍皇帝之謚,亦出自我朝,當時宏光謚為思宗烈皇帝。後人稱二帝者,莫不曰漢獻帝,明莊烈帝,更無有稱之為漢孝愍帝,明思宗者。其出於一家之謚,轉廢而不用,是何故耶?豈人心趨向新朝,自古已然,流露於無形乎。

   樊榭山房等命名之義
錢塘厲太鴻徵君鶚,以樊榭山房名集,以其先世家於慈谿,故以慈谿山樊榭為號。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以柏梘山房名集,以其先世家於宣城,故以宣城山柏梘為號。嘉興錢警石廣文泰吉,以甘泉鄉人名集,以其家先世本出自何,故居在海鹽之甘泉鄉,故以甘泉為號。皆示不忘故土之義。國朝類於此者尚多,茲姑舉其記憶者記之。

續筆卷八
+李慈銘言程朱有功名教+唐文治言泰西女校所重二事+明陳第撰述+詩禮堂古文中論文語+唐王維名字用佛經語+陳允衡詩慰等書+道咸間讀書人禮服+日本人在上海事業+開豐潤門等之異+四庫著錄周秦諸子各異+白布迎降+論齊宣王+宋晉撰述+瞿中溶撰述+曹操七十二疑冢+北京琉璃廠帖賈高手+厲鶚等悼亡詩句+五至堂+不儩不宣等用字+蕪湖湯鵬鐵畫+元楊維楨等詩句+明方于魯試墨法+吳俊卿畫冊題語+陳廷敬為妾遺屬+勸學篇+曾國藩奏議+二品教官+丁亥詩鈔+有不為齋隨筆+北宋篆隸二體石經+優拔貢考例+晉元帝笑語+以游歷為官職+鄉試場規等+廣雅碎金+王夫之未刊撰述+黃彭年撰述+翁方綱詩句+方世舉撰述


萇楚齋續筆卷八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李慈銘言程朱有功名教
會稽李旡心伯太史慈銘《越縵堂日記》□□卷,上海商務印書館石印手蹟本,中有云:「予嘗謂自程朱生後,天下氣象為之一變。束髮之儒,恥事兩姓,曳柴之女,羞醮二夫,尤其明效大驗。」云云。聲木謹案:太史此數語最為扼要。程朱之理,所以有益於人家國,亙萬世而不變者,正在於此。若此理不明,天下胥為洪水猛獸,人道滅絕久矣。

   唐文治言泰西女校所重二事
太倉唐蔚芝侍郎文治言:「余游歷東西洋各國,每參觀女校,其校長必引導先觀二處,一烹飪所,一洗濯所。外人之重家政如此,蓋為婦德婦功之最要者。」云云。聲木謹案:曹大家《女誡》言婦有四德:婦德、婦容、婦言、婦功。婦容容有天限之不可強求,其三者,無一不可學習也。外國女校,以烹飪、洗濯二者,為婦女當務之急,深合聖人修身齊家之道。彼雖不知有孔子,孔子之理本屬中庸,豈能外乎情理二字。我國不知外國立女校之深心,以何者為急務,徒震於其名,貿然為之,以致所教非所用。欲端女學,非遠師孔子,近法泰西,如唐侍郎所云不可。

   明陳第撰述
明陳第字季立,號一齋,連江人。初為學官弟子,俞都督大猷召至幕下,教以兵法。起家京營,出守古北,歷至游擊將軍。生平藏書甚富,輯有《世善堂書目》二卷,刊入《知不足齋叢書》中。所列唐五代遺書最富,惜當時不久即散佚。平生粹於韻學,撰有《毛詩古音考》四卷、《屈宋古音義》三卷,考證精密,為言古韻之開山,真百世不刊之作。復撰有《寄心集》□卷、《五岳游草》□卷、《兩粵游草》□卷,今皆不傳,大抵皆詩文集也。聲木初以為一齋以一武夫而深諳文學,研習古韻,頗怪之。後乃恍然,本讀書種子也。

   詩禮堂古文中論文語
天津王介山司馬又樸,受古文法於方望溪侍郎苞,撰《詩禮堂古文》五卷、《續編》一卷,乾隆十九年寫刊本。中載侍郎論文章義法二字,極精微奧妙,錄之於此。侍郎云:「至古文,當觀古之制作者,蓋古人非苟焉而作也。有義焉,非於聖賢精理微言有所闡明則不作,非於世道有所維持關係則不作。有法焉,詳所當詳,略所當略,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又曰:「第即所讀之經史,暨在職所言事,舉大旨而伸之,意佳辭亦佳,不必矜心作意始為文也。」云云。聲木謹案:後數語,新城陳碩士侍郎用光《太乙舟文集》頗得其訣,即桐城派文章家法也。

   唐王維名字用佛經語
唐代王維以「摩詰」為字,甚新穎。其名與字,皆引用佛經字,佛教中有經,曰《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佛國品》。碑版中有此經石刻,八分書,無年月。玩其字蹟,大抵唐人所為也。

   陳允衡詩慰等書
國初陳允衡所編《詩慰》□卷、《國雅》□卷,久無傳本。毛德琦編輯《廬山志》十五卷,前有引用書目六頁,中列此二書。据此,則毛氏當日實見傳本,並引用之矣。

   道咸間讀書人禮服
道咸年間,凡是讀書人出考小試,家中人為之預備羽毛單外褂一件,四季用之以為禮服。生意人凡遇婚喪等事,只能穿馬褂。吾鄉俗謂外褂為套子,故呼馬褂為短套子。舍是之外,無他禮服。人非至四五十歲,不敢公然穿羊皮。如違之,則他人背後指而罵之曰:「不怕骨頭(矛)火酥乎。」此先文莊公當日聞見如此。

   日本人在上海事業
甲子十二月初二日,上海《新聞報》中云:「日本人在上海事業,計現在開紡織業者、銀行業者九家,海運業十四家,貿易業八十四家,其他實業七十八家,教育十三校,宗教事業十所,醫事業五十六家,法律界四家,出版事業廿四家,外人招聘機關六處,藝術界廿三家,娛樂界十家,公共事業十六所,駐在官憲八廳。」云云。此亦中國人所宜知,可以備後來考查者也。

   開豐潤門等之異
光緒末年,端忠愍公方任江督時,於後湖濱闢一城門,直通後湖。僚屬擬名,皆不合意,自定名曰豐潤。未幾繼任者,即豐潤張安圃制府仁駿。天津縣舊城門有四,文曰「帶河」、「歸極」、「衛安」、「鎮海」。光緒庚子之役,為外人所毀,盡以其城磚,運歸威海衛,建築碼頭駁岸。城門首四字,合之為「帶歸威鎮」四字。豈真有數,不可逃乎。

   四庫著錄周秦諸子各異
周秦及漢初人所撰古書,雖皆通稱之曰子,而《四庫》著錄,分類各別。如《竹書紀年》入於史部編年類,《逸周書》入於史部別史類,《國語》、《戰國策》入於史部雜史類,《晏子春秋》入於史部傳記類,《吳越春秋》、《越絕書》入於史部載記類,《孔子家語》、《荀子》、《孔叢子》、《新語》、《新書》、《鹽銕論》、《新序》、《說苑》、《法言》、《潛夫論》入於子部儒家類,《握奇經》、《六韜》、《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入於子部兵家類,《管子》、《鄧析子》、《商子》、《韓子》入於子部法家類、《黃帝素問》、《靈樞經》、《難經》入於子部醫家類,《太玄經》入於子部術數類,《鬻子》、《墨子》、《子華子》、《尹文子》、《慎子》、《鶡冠子》、《公孫龍子》、《鬼谷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入於子部雜家類雜學之屬,《白虎通義》、《獨斷》入於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論衡》、《風俗通義》入於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西京雜記》入於子部小說家類雜事之屬,《山海經》、《穆天子傳》入於子部小說家類瑣記之屬,《陰符經》、《老子》、《關尹子》、《列子》《莊子》、《文子》入於子部道家類,《楚詞》入於集部別集類。其他諸子,《四庫》斥為偽書者,入於各類《存目》中。聲木撮取其著錄體例大略於此。

   白布迎降
我朝之定鼎燕京,當時吳三桂率師迎降,先行入關,進爵平西王。攝政睿親王謂之曰:「爾回,可令爾兵各以白布繫肩為號。不然,同係漢人,以何為辨,恐致誤殺。」云云。見於□□□□□□聲木謹案:据此,則以白布繫肩為號,我朝開國之初,已有用之者。及宣統辛亥,諸軍及巡警變亂,亦以白布繫肩為號。蓋習聞舊事,故得依樣葫蘆。且白布為號,輕舉易得,故人樂用之。不謂區區白布,遂墟兩朝社稷,吁,可歎矣!

   論齊宣王
戰國時之齊宣王,可謂昏愚偏謬,至死不悟者,蹟其行事,與晉惠帝、遼□□何異。以羊易牛,已見於《孟子》,人人得而知之矣。《幽求子》又謂:齊宣王見屠羊者,哀其無罪,以豕易之云云。予謂齊宣王苟不欲禽獸見殺,可令通國茹素,則禽獸蒙其福者多矣。三代上,視馬牛羊豕狗雞同為六畜,豕之見殺同於羊,羊之見殺同於牛,且牛無罪,羊有何罪,羊無罪,豕又有何罪,焉用以羊易牛,又以豕易羊?一易再易而不已,豈非至愚極陋,難以情遣理喻,始終未明其故。孟子猶謂其此心可以王天下,亦姑為是說,未必能實有其事也。

   宋晉撰述
溧陽宋晉字雪帆,□□□□進士,官至□□□侍郎。我朝自國初以來,相傳天下第一本《九成宮醴泉銘》,即四十九字半本,收藏其家。後此本又歸定遠何地山侍郎廷謙家。宋侍郎並撰有《水流雲在館奏議》□卷、《詩鈔》六卷、《文鈔》□卷。其弟頤為之編輯,光緒丙戌鋟板。

   瞿中溶撰述
嘉定瞿木夫司馬中溶,為同邑錢曉徵宮詹大昕女夫,學有淵源,兼工行隸。花卉草虫,近白陽、小竹諸家,篆刻圖章,亦頗入古。收藏周秦彝器,漢晉瓦甎,摩挲考訂,孜孜忘倦。所居有銅象書屋、古泉山館、吉羊鐙室、綠鏡軒、富貴長樂之舫,皆以所藏名之。撰著三十餘種,經史金石各有專書,詩文亦有專集,惜遭粵匪之亂,多半散佚。如《唐石經考異補證》□卷,係考訂錢宮詹之書,《泉志補正》□卷、《吳郡金石志》□卷、《武梁祠畫象考》□卷、《古泉山館彝器圖錄》□卷、《古玉圖錄考》□卷等書均已燬。他如《集古官印考證》六卷、《古泉山館金石目錄》二卷,近世已有印本。《書跋》一卷,《藕香零拾》本。予寓湘時,無意中購得司馬《古泉山館詩集》八卷,同治辛未,其子樹鎬刊本。卷中為《金閶稿》三卷、《練祁稿》一卷、《楚游吟》三卷、《歸田園居詩鈔》一卷,中多言金石瓦甎掌故,可資考證者實多。然以予所知者,尚有《古泉山館金石文編》□□卷,搜羅極為繁富,未及刊行,稿本後歸入道州何子貞太史紹基家。嚴銕橋□□可均編輯陽湖孫淵如觀察星衍家藏金石拓本,為《平津館金石萃編》正續三十一卷,未及刊行,稿本亦歸於河間龐省三都轉際雲,復歸其子芝閣觀察□□何子貞太史手鈔之《歷朝東華錄》□□卷,當時每日手鈔,以五千字為率,見於《曾文正公日記》者,積有四廚之多,亦藏於觀察家中。觀察絕嗣,死後收藏各物斥賣殆盡。予以姓劉嫌疑,其妻弟李某某主持其事,祕不使知,不知流落何所,無可跡,誠憾事也。

   曹操七十二疑冢
曹操之七十二疑塚,即在今之直隸磁州境內,久已為人所唾罵久矣。光緒末年出土之碑,如東魏高盛、高翻,與北齊高肅,皆出於其地,俗稱為磁州三高。定海方藥雨□□若《校碑隨筆》云:「按磁州向謂魏武帝置疑塚於此。自《高肅碑》出土後,始恍然所謂疑塚,實北齊諸王陵寢。」云云。聲木謹案:方氏此論,最為確切。曹操之奸,千古罕有其匹。後世之依樣葫蘆者,才智不敵其萬一,曹操應竊笑於地下。其所以蒙此惡名,亦由於自甘下流,故天下之惡皆歸之。疑塚之說,亦由是也。

   北京琉璃廠帖賈高手
北京琉璃廠肆中帖賈高手,每自謂以手捫帖,可知原版、翻刊,及時代先後,皆有一定之理。同光間,隸古齋掌櫃某某,固帖賈中推執牛耳者,以此試之,與人共賭勝負,竟為他人所欺。以此知徒供談笑之用,未必能徵實事也。國朝商邱宋牧仲中丞犖《論畫絕句》廿六首自註云:「余嘗言黑夜以書畫至,摩挲而嗅之,可別真贗。」云云。聲木謹案:此乃廠肆帖賈以手捫帖之所本。予懼其亦徒供一時之快論,亦正同於廠肆帖賈也。

   厲鶚等悼亡詩句
番禺張南山太史維屏《聽松廬詩話》云:「厲樊榭哭姬人句云:『此生只有蘭衾夢,其奈春寒夢不通。』李石農悼亡句云:『蕭齋一枕寒於水,夢裏呼卿覆短衾。』皆情至語,讀之令人酸楚。」云云。聲木謹案:予平生屢賦悼亡,深悉此中况味,每遇此等佳詩,不忍卒讀。凡有德宮之喪者,諒必亦有如孤鸞之自念其雌,見鏡而舞者矣。

   五至堂
三至堂相傳在廣東督署,謂有某夫人幼隨其父,長隨其夫,老隨其子,皆為粵督,同至任所。予生平未履粵地,不知確否,果爾,亦宦途中之佳話也。南京江督署中有五至堂,乃新甯劉忠誠公坤一所題額,懸於第□路正屋中,歷叙自己之五任江督年月、原委,亦人臣稀有之榮矣。

   不儩不宣等用字
北宋王觀國《學林》中,考證漢晉以來足下、座下、几下、席下、閣下、不宣、不具、不備、不次等稱謂甚詳。聲木謹案:今人用此等字,雖隨意寫出,了不介意,無分乎尊侮高卑,然以予所記憶,今人用此等字,大抵各有一常用之字,函牘中往往數見。類如曾文正公喜用「不□」二字,李文忠公喜用「不□」二字,龔定葊祠部喜用「不儩」、「不宣」四字,薛叔耘星使喜用「不具」二字,彭剛直公喜用「不盡」、「神馳」四字,吳摯甫京卿喜用「不□」二字,先文莊公喜用「不戩」二字是也。

   蕪湖湯鵬鐵畫
近數十年之間,南北各省,競尚蕪湖銕工湯鵬所作銕畫。相傳湯鵬居與畫師為鄰,日窺其畫,畫師呵之,謂爾亦能作此乎。鵬憤而歸,閉戶研求揉銕作畫之法,越十年乃成。由是名聞遠近,好事者爭相購置。今世所傳銕畫,山水、花木、蟲鳥不等,凡有「天池湯鵬」四字及年月上款者,尤為罕見。皆以木範之,懸於虛壁,以為屏障,身價頗高。然皆徑尺小景,罕有巨幅,更罕有字聯。聞其巨幅,必逾月累日始成,生平不多作。又有合四面以成一鐙,名為銕燈,亦不易得。屢見於國朝名人詩文集中,梁山舟學士同書更以一詩詳紀其事,一時同人倡和甚廣。予見銕畫甚多,實皆贗質。湯鵬雖負此絕業,然創之者難,傳之者易。近世蕪湖銕工,多能善傳其法,依式仿造,與湯鵬所鑄無異。既無圖章款識之可言,直可以偽亂真。有謂湯鵬歿後,其法不傳者,非也。造此語者,大抵為販賣古玩之人,以見銕畫非湯鵬不可,藉以愚人,不加考求。近世相傳,考驗湯鵬銕畫之真偽,謂自根至杪及四旁,皆一氣呵成,無斷續之蹟,不容以銕釘釘入,以資接續,始為真湯畫。以此驗真偽,亦殊不盡然。本地銕工高手,多能照此仿製,不難惟妙惟肖,真賞鑒家或能辨之。蕪湖縣城北門外之人,多業銕工,夙精以水點鋼之法,亦名聞遠近。聞北門外有一井,其水稍帶紅色,銕工必以此水點鋼乃成,他水則否。自近年洋鋼盛行,蕪湖銕工之業悉為所奪,業銕之人星散,井亦不治將涸矣。蕪湖專門銕業絕,學因之將絕。予擬編《銕畫譜》一書,備載題畫詩文,鈔撮僅數十頁,未能成書。後思此種譜錄,亦可不作矣。

   元楊維楨等詩句
元楊銕崖□□維楨《古意》詩云:「買妾千黃金,許身不許心。使君自有婦,夜夜《白頭吟》。」云云。會稽王笠舫明府衍梅《和孟郊古別離》詩云:「黃金最輕薄,買取別離愁。不若長貧賤,同心到白頭。」云云。聲木謹案:此二詩寓意深厚,造語警闢,頗得齊梁遺意。使富貴子弟皆喻此旨,則善矣。

   明方于魯試墨法
《冷廬雜識》謂明方于魯《墨譜》之言謂:「試墨如試金,當略其色澤,求其神氣。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縷如線而鑑其光,紫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為下。黯沕無光,或有雲霞氣,又下之下也。」此數語,可為相墨金鍼。」云云。聲木謹案:墨為文房四寶之一,文人所必需,墨之佳惡所關匪輕。此數語言簡意賅,不難仿試,故錄之於此。

   吳俊卿畫冊題語
予見安吉吳昌碩二尹俊卿書畫冊十二幀,後有自跋云:「十數年前,予曾為潘碩庭譜弟畫八紙。碩庭作古,收藏雲散,畫亦輾轉歸於子安仁兄,因屬書四葉,以成是冊。唯碩庭墓木已拱,追思往事,為之喟然。乙巳新秋,附記於是。」云云。聲木謹案:二尹善畫工篆刻,為一時稱最。今雖死,纔數年也。書畫之冊,由碩庭歸於子安,又由子安歸於某家。區區一書畫冊,二三十年間,已三易其主。物之聚散雖無常,而易姓之速,誠有令人驚且笑者矣。

   陳廷敬為妾遺屬
澤州陳文貞公廷敬,字子端,官至□□□大學士,為國初名臣。予見其親筆楹語一幅,眷念其故妾孔氏不已,其文云:「廷敬遺屬:大兒謙吉,次兒豫朋,乳名國瑞,謹聽吾屬:亡妾孔氏,貧賤相從,二十餘年。于康熙十五年十月廿五日,終于京師邸寓,後日柩歸原籍,當卜地權葬。我慟念其無兒無女,孤魂無依,我死後,必祔葬孔氏于我墓中。如不遵我遺命,是悖逆不孝,我靈必殛之。伯叔昆弟,遠近族屬,親友人等,申白所在官司,以大不孝論罪。我死後,有敢藏匿此遺屬,希圖滅蹟者,有人舉發到官,亦以大不孝論罪。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付兒豫朋收執。同日書三幅,一付謙吉,一付豫朋,一付弟廷繼、廷愫、廷扆、廷統、廷弼、廷翰收執。諸弟多在家,止有廷統在京,俟後日公同付與,我暫留笥中。其一幅,豫朋尚小,付妾江甯李氏收執,豫朋長成,給與收執。經筵講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澤州陳廷敬自書遺屬,時年五十九歲。」下有花押一,曰「敬」。又有小字二行,文云:「同僕人楊進、王鎮暢、錫珍付執。」云云。聲木謹案:玩其文義,似皆為其大兒謙吉而發。想當孔氏生時,嫡子事庶母,即未能盡禮,故于孔氏故後,作此遺屬,以諭其子謙吉。想謙吉性同梟獍,不善仰承父志,不孝之罪無可逃逭,故陳文貞公遺屬中,防備如是周密,惟恐其子謙吉之不遵。設當時謙吉不孝,不至如此之甚,陳文貞公亦未必如此預為防備。可謂煞費苦心,以為孔氏。謙吉無論矣,陳文貞公所為,君子亦不能無譏焉。

   勸學篇
《荀子》中有《勸學篇》一章,乃全書之篇名。東漢蔡邕撰有《勸學篇》一卷,見于《漢志》,書雖不傳,是以《勸學篇》為專書矣。光緒□□年,南皮張文襄公之洞亦撰《勸學篇》二卷,實為沿襲秦漢舊籍名義,曾進乙覽,頗盛行于時。外間傳聞,為綿竹楊銳所代撰。銳於光緒戊戌八月六人之獄棄市,張文襄公為之流涕三日。聲木謹案:張文襄公《廣雅碎金》詩中自註云:「仁壽學生毛席豐,綿竹學生楊銳,華陽學生范溶,皆高材生,召之從行讀書,親與講論,使揅經學。」云云。据此,則外間傳聞不為無因。楊銳字叔嶠,光緒己丑舉人,官內閣中書,後以參預新政,賞加四品卿銜。

   曾國藩奏議
《曾文正公奏議》□□卷,頗為外間所稱誦,並非名不副實,實論者言過其實。每謂之可追跡古人,為數百年來所僅見,竊恐未必然也。其中實多係幕僚代擬之稿,曾文正公所親為裁定者甚少,然則所譽者,並非曾文正公本人,實譽其當日之幕僚。其幕僚如薛叔耘副憲福成,言奏議之稿,多非曾文正公親筆,云云。吳摯甫京卿汝綸,亦言在燕之稿,多其所擬,未可魚目混珠,云云。但他人奏議,多出于俗儒所為,文正篤好古文,幕中多係古文高手,即代擬之作,比之他人,誠為足貴。外間多有自為選本,以為揣摩之用者。遵義黎蒓齋觀察庶昌亦欲專選一本,商體例於吳摯甫京卿。京卿謂:《曾文正公奏議》,薛副都福成選本最善,盡去他人之作,及無關得失者,專存《曾文正公奏議》之真。即再選,亦無加于此,云云。見于《吳先生尺牘》中。聲木謹案:据此,則薛氏選本最善,專存曾文正公之真。世以《曾文正公奏議》為法者,取于此已足矣。

   二品教官
《藥禪室隨筆》云:「南皮張文達公任漕督時,鈐小印曰『二品教官』,其風趣可想。」云云。聲木謹案:豐潤張安圃督部仁駿,任廣東巡撫時,嘗語人曰:「此乃二品教官耳。」蓋以粵省公事,事無鉅細,皆總督專主,巡撫位同虛設,故為此牢騷語。湘陰郭筠仙侍郎嵩燾,曾任廣東巡撫,扼于總督瑞文莊公麟,一志未展。于去任時,力請裁撤同城巡撫,以之入告,未允。殆至光緒□□年,始奉旨行之。

   丁亥詩鈔
高郵王石臞觀察念孫撰述,刊入《高郵王氏四種》中,久已流傳海內。又撰有《丁亥詩鈔》一卷,詩共廿首。當時其子敬之原有刊本,遭粵匪之亂,傳本甚罕。江陰繆筱珊太史荃孫購得其本,于宣統元年重為刊行。卷末有王敬之跋,云:「先觀察少為考訂聲音,文字訓詁之學,吟詠迺其餘事,間為里黨詩友涉筆。逮通籍後,輟不復為。此冊題曰《丁亥詩鈔》,蓋二十四歲時作也。先觀察以詩法教敬之者備矣,敬檢遺著,付諸棗梨,用志庭誥。道光十四年甲午孟冬,男敬之泣書冊末。」云云。聲木謹案:石臞觀察一代經師,遺著中惟詩文罕見,雖寥寥廿首,固當珍重視之。予故備錄其子敬之跋語,及其刊本年月于此。

   有不為齋隨筆
桐城光律元方伯聰諧《有不為齋隨筆》卷庚云:「釋道安與習鑒齒初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向來不得其解,近偶思得之。蓋『釋』與識同聲借之,言普天之下,人皆識己也。鑿齒依義答之,亦言四海之人,皆習知己。『釋』須借識,『習』則本字不借,故對尤佳,足以勝之。此正如『日下荀鳴鶴,雲間陸士龍』之類。東坡《送楊傑》詩云:『三韓王子西求法,鑿齒彌天兩勍敵。』蓋以楊曾為高麗僧義天館伴,故用其事,可謂精當。惟『鑿齒』『彌天』對舉,雖曰互文,亦恐未詳本意。楊誠齋《過太湖石塘》詩『正緣王事遊方外,鑿齒彌天未當賢』,亦同東坡。至梁《高僧傳》以為習先稱,安後對,時人以為名答。蓋不得其解,故顛倒之以右釋,豈知其固不可倒耶。」云云。聲木謹案:此條可補惠定宇徵君棟箋註《漁洋山人精華錄》不及。

   北宋篆隸二體石經
北宋開封篆隸二體石經原石久佚,拓本罕見。山陽丁儉卿舍人晏,于咸豐七年,以制錢數百文,購得元以前舊拓孤本于舊書肆中,見于興化李□□孝廉祥《媿生叢錄》。凡《周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七經,各有殘帙,共得叁百柒拾餘張,分裝四大冊。因撰《北宋二體石經記》一卷,以考證舊文,刊入自撰之《頤志齋叢書》中。後此本輾轉流傳,于光緒初年,為貴池劉聚卿京卿世珩以伍百金購得。當時舍人復檢得其中重複之文叁拾餘張,自寫目錄于後,共計肆拾壹條,另為一冊,以寄其子白太守壽昌。太守粘附其父書並目錄于後,自為跋語,以記顛末。後予得見此本,因其為北宋二體石經一段故實,故並錄舍人寄子之書,及其子太守跋語于後,以資考證。書云:「獲碑帖頗多,極有可觀。昨從書肆得北宋仁宗時石經,篆隸二體,此即《玉海》所云篆隸二體石經,周密《癸辛雜識》所云一行篆字,一行真書是也。南宋石經在杭州府學,思陵正書今尚有存者,至北宋汴學石經久佚。顧亭林《石經考》雖列開封石經,實未之見,《經義考》亦云佚,竹垞謂沉于黃河之下,杭大宗《石經》,亦云汴石經亡于元末。余所得者,乃元以前舊拓本,《周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各種。其文小有異同,可資考證。《玉海》等書不言有《孟子》,此可補史志之缺。聞係吾鄉屠明經文林舊物,余購藏之,信人間祕寶也。山夫《金石存》僅見過五碑,余所得者,竟有叁百柒拾餘張之多,粘綴為四大冊,其中有重複者叁拾餘張,另為一冊,寄汝等以供欣賞,亦快事也。我精神康健,汝母亦好,厚孫、大孫女俱好,家中大小平安。十八日父字。」云云。跋云:「宋開封石經世罕拓本,吾鄉吳山夫先生《金石存》云:『嘗見四大冊于吳門薄自崑家,乃《尚書》、《周禮》、《禮記》、《孟子》文。今又得此五碑,意此碑之存于今者,尚不止此。』考山夫所得,《周易》二碑、《尚書》三碑,後又得《周禮》三碑,蓋不及薄氏之半。許珊林先生云:『碑今在河南陳留縣,僅存《周禮》卷一及卷五中數石,餘經悉亡,蓋修學宮時用作瓴甋矣。』是北宋石經,又亡于山夫之後。今家大人既得《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四大冊,又以重複殘字綴為一冊,緘寄京邸,俾昌等獲觀。蓋較之吳門薄氏所藏,有過之無不及。此冊字數雖少,而《洪範》『明作晰』已足正監本作『哲』之偽,其餘之足資考證可知。補北宋石經,人間第一本也,謹識而寶之。時咸豐七年,歲在丁巳閏端午日,山陽丁壽昌敬書于宣南寓舍之竹韻軒。」下有印文二,一曰「丁壽昌印」,一曰「白」,即其字也。

   優拔貢考例
國朝定制:各省之優貢、拔貢,必須補廪生後,方准應考,附生無應考之例。是以曾文正公家書屬曾忠襄公國荃,有「既未補廪,不必應考優貢,致使宗師笑我家外行」之語,而曾忠襄公即于是年得優貢。光緒□□年,溥玉岑侍郎□任江蘇學政,考試優貢。江都董逸滄明府玉書,亦以附生逕得優貢。科名真有前定,殊難預料。聞以附生逕得優拔者,朝考一二等,始能作數。若非是禮部所發貢單,仍只稱優生而已,不能以貢稱也。

   晉元帝笑語
《世說》言晉元帝生子,普賜羣臣。殷羨謝曰:「臣無勛,猥蒙頒賚。」帝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勛。」云云。流俗相傳,以為我朝高宗純皇帝之事,特辨正之于此。

   以游歷為官職
古人有以官爵入圖章者,大抵如成親王之「皇十一子」,王澍之「天官大夫」,張廷玉之「保和殿大學士」,皆崇官厚祿,無異說也。降而至刻某科狀元、榜眼、探花、傳臚、翰林,猶可云此清班也。降而至刻某科舉人、進士,吏、禮部主事,猶可云此正途也。更有下于此者,有以「三次歐洲」、「二次美洲」、「東瀛往返八次」為圖章,是直以行路為官銜招牌矣。予于山東候補道武進余亦齋觀察思詒所撰之《航海瑣記》中見之。

   鄉試場規等
從前各省鄉試之場規,聞為林文忠公則徐所手定,如中有云「士子手持長大烟桿,亦似專為鬥狠而來者」之語,是也。各省所立之粥廠,其章程由阮文達公元任浙江巡撫所定,以其章程美善,通行各省。其原定章程,凡煮成之粥,以布濾之不漏水,以著插之不倒,斯為合格,名雖曰粥,實即飯也。二公以經濟勛業著名一時,即此等章程亦所手定,其規模之善自不待言,是以無不遵行之,實亦各省罕有之事也。

   廣雅碎金
南皮張文襄公之洞本無詩集,桐廬袁爽秋京卿昶彙輯其詩,名《廣雅碎金》,編為四卷,刊入《漸西村舍叢書》中,世人始得見其詩。中有《濟南雜詩》八首,其前四首所言濟南風景,非親歷其境者,不知此詩之妙,故錄之於此。詩云:「齊疆多海魯多山,風土中和是此間。濟汶黃河三水會,重扃不在穆陵關。」「龍山行盡麥田青,沙路無泥十里亭。山色雙雙齊入畫,泉聲步步盡堪聽。」「三泉觱沸涌珍珠,花乳傾甌燥吻蘇。甘輭定居揚子上,清空得勝谷簾無。」「清波綠繞舊宮牆,流入牙城幾曲長。秋柳蕭疏空照影,吟詩如賦《魯靈光》。」自註云:「山東巡撫署為明濟南王故宮,引濟水貫其中。王漁洋《秋柳》詩,為故王宮作也。」云云。聲木謹案:此條又可補註《漁洋山人精華錄》惠註本所不及。

   王夫之未刊撰述
衡陽王而農先生夫之所撰《船山遺書》貳百捌拾捌卷,得新化鄧湘皋廣文顯鶴為之蒐輯,湘鄉曾文正公於同治四年輯刊全書於金陵節署,乃得大顯於世。而曾氏刊本,仍有未盡者。厥後湘人翻刊曾本,補刊《龍源夜話》□卷、《憶得》一卷、《薑齋詩分體稿》四卷、《薑齋詩編年稿》一卷、《薑齋文集補遺》二卷。而《龍源夜話》、《憶得》,曾目列未見。又有《四書訓義》三十八卷,實未刊行。曾目亦漏落「未刊」二字,僅于卷首《重刊船山遺書凡例》中,言明惟《四書訓義》為先生口授講章,姑從緩刊云云。而《相宗絡索》三卷、《夕堂永日八代詩選評》六卷、《夕堂永日四唐詩選評》七卷、《夕堂永日明詩選評》七卷,《凡例》中皆言已見,容俟訪得全書,再為補刊云云,至今尚未刊行。是其遺書,仍未能全刊,亦可惜也。

   黃彭年撰述
貴筑黃子壽方伯彭年,於光緒年間,以政事、文學著,聲名甚噪。予于廠肆中,購得其《陶(廬)[樓]雜著》二冊,光緒己丑自刊本,不分卷數。內列書五種名目曰:《紫泥日記》、《明范文忠公畫像宦蹟圖題詞》、《明五忠手蹟考存》、《黃忠端公明誠堂十四札疏證》、《題詞》。以予所見,頗有名不副實之議,然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實不出明季山人鹵莽刊書之弊。國變後,其門生故吏等,又為之刊《陶樓文集》□卷。新城王□□方伯樹枬,編輯《明舊文存》,序中論其未得文章之法,亦不足論矣。

   翁方綱詩句
大興翁蘇齋學士方綱《復初齋詩集》卷二十七中,有《和劉石庵冢宰董文敏所題蒲圻萬年寺歇心處扁》詩四首,末一(句)[首]云:「畫禪磨墨證何如,齋扁重題肯借渠。薊北句非湘北句,劉尚書是董尚書。」自註云:「予諾為石菴書磨墨齋扁也,石菴喜仿董書,故云。」云云。聲木謹案:涇縣包慎伯明府世臣《藝舟雙楫》中,言劉文清公字學董書,矜為獨得之祕。宜興吳仲倫明經德旋《論書隨筆》中,深然其說。觀此詩註,則劉文清公當日之字學董文敏公,並不自諱,固盡人皆知之矣。

   方世舉撰述
李義山詩集箋註行世者,有朱鶴齡、姚培謙、程夢星、馮浩四家。聲木謹案:桐城蕭敬孚茂才穆《敬孚類稿》卷十二中,有《方息翁先生傳》,云:「先生姓方氏,諱世舉,字扶南,撰有《李義山詩集箋註》。其表弟江都程夢星借刻之,世多有其書。」云云。据此,則程註之本,本為方氏原稿,程氏攘而有之,如郭象之註《莊》矣。此事外間罕有知之者,故記之于此。方氏所撰,又有《漢書辨證》□卷、《世說考義》□卷、《家塾恆言》□卷、《韓昌黎詩集編年箋註》十二卷、《江關集》□卷、《春及草堂詩鈔一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四集》一卷、《蘭叢詩話》一卷等書。族子方□□制府觀承校刊本,久已行世。

 

續筆卷九
+桐馬芋羊等字+明董其昌裔孫賞官+重讌鹿鳴加銜+楊貴妃等生廣西+馮甦奉旨改詩+朱一新論桐城家文+陳恭尹論詩語+論曾鞏文+朱仕琇文中笑語+黃任春日詩所本+論劉開等文+四庫分部美善+香蘇山館集+四川會館扶鸞+嘉興縣志+方苞售蓮花池田+臺灣四書院+綠畦晤言+某部官吏憤慨語+鹿皮子集+唐宋八家詩鈔+李興銳久任興泉永道+上諭處行走+鹽販開館延賓+論左傳中二段+揮金如土等語+山西壽陽風俗+吳偉業詩集註本+錢恂撰述+孝獻皇后始末+涉園墨萃+丁申等補鈔文瀾閣書+婦女不可以男稱+劉墉讀書法+近思錄註本+周濟詞辨+重思齋叢書+晉謝承後漢書+離騷二字+地球韻言+德□辭婚+任大椿論文語+放心二字+左宗棠賜進士始末+吳鼐續娶孫星衍族妹+越南阮交撰述+販安化茶致富+恕谷後集+巡檢衙署+牆有茨解+明張居正語+樵隱詩話語+國朝詩別裁集

萇楚齋續筆卷九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桐馬芋(舉)[羊]等字
魯魚亥豕四字,人恆用之。桐馬芋羊四字,別風淮雨四字,其義亦同於魯魚亥豕,而用之者鮮矣。

   明董其昌裔孫賞官
康熙乙酉,南巡至松江府,車駕幸華亭縣,求明臣董其昌後裔。其裔孫建中應詔,並上所畫《蟠桃圖》,以志慶祝,即詔授湖北荊門府州判。以易代之臣,翰墨獨邀睿賞,默契天心,故有此特恩,洵千古之佳話,我朝之盛事。蓋聖祖平日學書,專以董其昌為法,內府搜羅墨蹟亦最多。其推恩有由,非濫賞也。

   重讌鹿鳴加銜
重讌鹿鳴,賜加官銜者,自嘉慶丁卯,翁方綱加三品銜始。漢大學士賜花翎者,自故相于文襄公敏中始。親王入直軍機處者,自嘉慶四年正月,成哲親王始。可見我朝慎重名器,防微杜漸,立意深遠,洵足超越前代也。

   楊貴妃等生廣西
楊貴妃、梁綠珠,千古所稱為美人者,悉產於廣西。明憲宗紀妃,為孝宗之生母,亦產於廣西,廣西洵產美人之所矣。聲木謹稽考各書,彙記於此。楊貴妃為廣西容州雲凌里楊山人,小名玉環。父早亡,母葉氏,懷孕十三月生妃,有異姿。都督部署楊康求為女。時楊元琰為長史,又從康求之,携至京。選入壽王宮,時年僅十四。玄宗召入內,賜號太真。卒致安史之亂,幾亡天下,蓋天生尤物,以亂人家國者。梁綠珠為廣西博白縣綠羅村人,生而端嚴。石崇為採訪使,交趾回,道經博曰縣,以珍珠三斛買之。終雖墜樓以報石崇,亦無救於石崇之破家喪身。紀妃雖未云有珠色,然選入宮禁,諒亦佳麗。孝宗即位後,求其母家不得,蓋皆所謂芝草無根,醴泉無源者矣。

   馮甦奉旨改詩
康熙己未,臨海馮蒿葊侍郎甦,乾清宮賜茶賦詩,侍郎有句云:「還看景運息戈鋋」之句。奉上諭鋋韻稍生,險韻排律用之不妨,律詩似宜他擇。侍郎即面奏遵旨改定,詩云:「定有鄒枚供視草,還看房魏畫凌烟。」上首肯稱善云云。見□□□□聲木謹案:聖祖萬幾之暇,留心文學,論詩格律之細如此,宜乎御製詩文,超越千古矣。

   朱一新論桐城家文
朱一新《無邪堂答問》中,有論桐城派一條謂:「詞勝不如意勝,意勝不如理勝。理其幹也,意其枝也,詞其葉也,三者具,而後可以成文。為偽體者,理不足而欲以奇勝,是為霸才,歷代皆有之。不如是,不足見天地之大也。」云云。數語頗為中綮,發前人所未發。

   陳恭尹論詩語
陳恭尹論詩曰:「感人以理者淺,感人以情者深。感人以言者有盡,感人以聲者無窮,詩之道,所以後《六經》而獨存也。」云云。所論實為入微,亦學者不可不知也。

   論曾鞏文
古文家最忌累字累句,長句即累句之一也。唐宋八家中,惟曾子固文,最喜用長句。其醇實淵懿,實從《學》《庸》得來。後朱子專學曾文,喜用長句,即《學庸章句》,亦喜用長句。今試舉《學》《庸》中八字以上之句,《大學》得廿九句,《章句》十三句,《中庸》得三十八句,《章句》廿三句,可謂多矣。

   朱仕琇文中笑語
建甯朱梅崖廣文仕琇《王夫人墓志銘》首數行云:「黃生鳳舉書狀,求為其母王夫人墓銘,余義諾之。及期來徵銘,余以未暇為辭。生乃書告易期以俟余文,而辭甚慍,以余之勤於他人而獨為己難也。」云云。讀之令人失笑。以盛氣求人作文銘其母,雖屬孝道,有乖雅道。黃鳳舉字臨皋,號裕齋,建甯人,諸生。師事廣文,受古文法,相從最久,稱高第弟子。以此待師,尤屬不可也。

   黃任春日詩所本
黃莘田明府任《春日》詩云:「夕陽大是無情物,又送牆東一日春。」詩佳矣,然亦有所本。唐韓偓《夕陽》詩云:「不管相思人盡老,朝朝容易下西牆。」若無韓詩在先,黃詩可謂自出新意。

   論劉開等文
桐城劉孟涂茂才開,雖為姚姬傳郎中弟子,撰有《劉孟涂集》,予嘗謂其文客氣浮詞,囂張太甚,近於夸誕,絕無桐城家法。後見□□□□□□□亦言之,深喜其與鄙見正同。方存之京卿宗誠,為方植之明經從弟,素從明經講論,為姚郎中再傳弟子,所撰《柏堂集》積之盈尺,亦頗見知於時。予終嫌其文不能勁健簡質,叙事文太多,連篇累牘,支離拖沓,千篇一律。又喜言性理,文中屢屢見之,益有語錄為文之病,全失桐城家法。往在濟南謀食時,嘗與桐城方子和明府家永言之。明府因其鄉人,語多回護。謂其文為幕府之才,久居幕府,不能不如此,然乎否乎?

   四庫分部美善
《四庫全書》分類頗多微恉,可見紀文達公昀當日細心檢查,苦心審定,洵足昭示萬世。如同一《耆舊傳》,分類即非一,《京口耆舊傳》九卷,則收入史部傳記類,《錦里耆舊傳》四卷,則收入史部載記類。勿以書名相仿,即疑同為一類也。

   香蘇山館集
東鄉吳蘭雪刺史嵩梁,撰《香蘇山館詩鈔》廿八卷,古近體各十四卷。後人有有韻搢紳之說,極言其廣通聲氣,蹟近招搖,因其詩並鄙其人。聲木細閱其詩集,殊不盡然,決不足當有韻搢紳之目。其全集□□種,中有《鵝湖書院志》四卷,所列書院藏書僅廿四部,雖屬從實編錄,實以刪去為宜。未免示人以陋,書院亦為之減聲價,既無紀載之價值,去之可也。

   四川會館扶鸞
光緒乙未會試後,京師四川會館扶鸞言,狀元必在川省。時趙寅臣太守亮熙之子□□太史曾琦,以工卷策冠一時,聞之竊喜,自謂川省若得榜首,舍我其誰。同人意亦謂然,必膺是選。及揭曉,乃四川資州駱公驌學使成驤。並不工書法,以三甲自居。因殿試卷策文中,引用殷憂啟聖,主憂臣辱等語,大為德宗景皇帝所特賞,由第九拔置第一。命由天定,洵非人意料所及。嗣後每逢試差,德宗景皇帝必問故相孫文正公家鼐曰:「駱成驤亦放差乎?卿等何不用之?」後官至山西提學使。其眷念學使,可謂至矣。國變後,學使復出仕夫己氏,真有負於德宗也。

   嘉興縣志
浙江嘉興府屬嘉興、秀水、嘉善三縣,明宣德以前本屬一縣,後以縣境遼闊,分置三縣。畫府城中地,盡隸秀水。嘉興名為首邑,城中轉無片壤,地方官不啻僑寓鄰縣治事。明萬曆時雖有創議,以府城前河為兩縣分界者,終未果行。此種事,洵屬他郡所無,亦異事也。

   方苞售蓮花池田
桐城蕭穆《敬孚類稿》中有云:「方望溪侍郎晚年賣蓮花池之田,為盛德之累。」云云。聲木謹案:天津王介山司馬又樸《詩禮堂古文》中,有《教忠祠祭田記》一篇,中言侍郎自謂:「始鬻吾桐城田以給,繼則棄吾蓮池及田之在廬江者以益之,以並置江甯、高淳兩邑祭田,共三百餘畝。」云云。觀於此記,侍郎當時實因管業不便,鬻遠處田,購近處田,未嘗諱言,不致如蕭氏所云也。

   臺灣四書院
康熙廿二年,臺灣一省始收入版圖,至乾隆三十年,已立海東、崇文、白沙、新書院等四處,以教育士子。我朝文教覃敷,無遠弗屆,洵為歷代所未有也。

   綠畦晤言
羅山王慎餘《綠畦晤言》中有云:「覃恩不及武,偃武之心也。典試統於文,右文之義也。」云云。聲木謹案:此數語,真能道出我朝列聖相承,法良意美之制作,超軼前代之盛德,可謂善言矣。

   某部官吏憤慨語
宣統辛亥以後,升沉者不一,高者入九天,低者入九淵。有某部官吏,挈其妻,彈唱於十剎海附近一帶。張一旗,大書三行文云:「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天下混帳,我彈子唱。」此君失職不平,憤而出此,亦可憐矣云云。右見《竹素園叢話》中。其實某部官吏,雖憤而為此,實亦至言也。

   鹿皮子集
元陳樵撰《鹿皮子集》四卷,中有《題建炎遺詔》詩云:「銀漢經天都是淚,杜鵑入洛不如歸。黃衣傳詔三軍泣,不是班師詔岳飛。」《寒食》詞云:「火上攻山鬼哭,霜華夜入桃花粥。重湖烟柳高插天,猶是咸淳賜火烟。」云云。時距宋之亡幾至百年,其志猶拳拳趙氏。語見陽湖蔣彤《丹棱文鈔》中《書鹿皮子集後》文中。聲木謹案:鹿皮子志潔行芳,眷念趙宋,至百年之久,必其祖若父忠於趙宋。鹿皮子慎終追遠,念念不忘若此,可謂忠孝兼盡,洵宋代之完人。

   唐宋八家詩鈔
唐宋八家,雖詩文皆工,後世選其文者,約有數十家,從無有專選其詩者。華亭姚平山□□培謙,專選《唐宋八家詩鈔》五十二卷,雍正五年七月,遂安堂原刊寫字本。內分《昌黎詩鈔》八卷、《河東詩鈔》四卷、《廬陵詩鈔》八卷、《老泉詩鈔》一卷、《東坡詩鈔》十八卷、《欒城詩鈔》四卷、《南豐詩鈔》三卷、《半山詩鈔》六卷。八家之中,惟南豐詩見於古人著錄者甚少,俗遂有曾子固不能詩之謬說,流傳已久,實則《元豐類稿》中,原有詩集□卷。呂公著嘗稱其行誼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至論亦公論也。惟方回《瀛奎律髓》中,論其詩最為確協。虛谷謂子固詩一掃崑體,所謂餖飣刻畫咸無之,平實清健,自成一家云云。此本選其詩三卷,可謂別開生面,獨具隻眼者矣。

   李興銳久任興泉永道
光緒初年及中葉,國朝崇尚科舉,名器猶未致盡濫如末年也。□□李勉林制府興銳,雖為曾文正公營務處,不由科舉出身,國家用之為興泉永道,十八年並未升遷。直至甲午後,始陳臬開藩,末年遂以兩江總督授之矣。朝廷用人,實興衰治亂之關鍵。君子觀於此,可以知世變矣。

   上諭處行走
國朝定制:翰林院編修,始有某某處行走等差使。近見光緒四年季秋重修《北流縣志》廿四卷,卷首列修志名氏,其纂修人名銜云:「員外郎銜刑部貴州司主事、上諭處行走、壬戌進士李士琨。」云云。部曹有某處行走字樣,殊為罕見。

   鹽販開館延賓
咸同年間,粵匪亂時,鹽綱頹廢,吾郡巢湖幫乘機竊起,販運岱山鹽,因此致富者不計其數。當時財力富厚,開館延賓。凡同郡之人,只須有熟人介紹,即可居於其中,無所事事,謂之吃大鍋飯。舒城王虛舟廣文靜涵,曾在其中居住二年,為先文莊公言之如此,廣文本先文莊公受業師也。

   論左傳中二段
幼時頑劣,所誦《五經》,皆敷衍成誦,過時即茫如捕風。惟《左傳快讀》中所選之篇什,少時所讀,即是此本,垂老尚能記憶。十二三歲即知好之,平生尤最好「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一段,及「公侵鄭取匡,為其伐晉須靡也」一段。頗覺細味其語,使人孝弟之心油然而生。但不知書之感人果能如此,抑聲木偏嗜如此,恨無人質之也。

   揮金如土等語
揮金如土,惜墨如金二語,爛熟人口,無一不知。据懷甯姜潁生孝廉筠言,此乃畫家祕訣。凡用泥金畫,須不惜工本,愈多愈妙。嘗見元人用泥金畫,歷數百年顏色不變,富麗堂皇如故,即愈多愈妙緣故,所以有揮金如土之語。墨筆畫愈淡愈妙,故又有惜墨如金之喻。此二句乃畫理,無有人知之者。然惜墨如金四字,亦有用之為文章家祕訣者,見於姚鼐《惜抱軒尺牘》。

   山西壽陽風俗
壽陽祁文端公寯藻云:「壽陽俗儉,凡新婦入門,給棉十斤,織絍而售,展轉滋生,不再授衣。村民初不知織,有藍明府者,其夫人親教之。」云云。語見甘泉董醞卿尚書醇《度隴記》中。聲木謹案:俗謂江南為富庶之區,雖不盡如是,然吾鄉之赤貧者,尚不至此,宜乎為俗人所豔稱矣。

   吳偉業詩集註本
吳梅村祭酒偉業所撰《梅村詩集》廿卷,向有靳榮藩、吳翌鳳兩註本,行世已久。不謂仍有太倉鶴市程穆衡迓亭原箋、太倉恆農楊學沆匏堂補註《吳梅村先生編年詩集》十二卷、《詩餘附箋》一卷、《詩話》一卷、《詩詞補鈔》一卷,久無傳本。己巳八月,崑山俞慶恩鳳賓編輯《太崑先哲遺書》排印本。祭酒詩本足傳世,又增一註本,更為美善。獨惜原有錢湘靈箋本佚去可惜,不然有四註本矣。

   錢恂撰述
歸安錢念劬星使恂,原名學嘉,撰《二二五五疏》二卷,立名甚為奇異,古今所未有。其所以立名之故,以任星使二年,復在和、義二國上疏五十有五,故名頗為費解。星使又撰有《財政四綱》四卷、《中外交涉類要表》四卷、《光緒通商綜覈表》十六卷、《中俄界約斠註》七卷,皆於當時情事洞見原委,非苟作者。厥後江甯李小池廣文圭撰《通商表》四卷,無錫楊仁山□□楷踵撰《光緒通[商]列表》一卷,沈商耆等續撰《通商綜覈續表》一卷,各書一再臚列,頗便檢查,於商務不為無益,故彙記之於此。

   孝獻皇后始末
世祖章皇帝貴妃、追謚孝獻皇后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剛毅侯碩之女。年十八,以德選入宮,能謹事皇太后盡禮,獨為世祖章皇帝所眷,寵冠後宮。世祖於閨幃禮敬甚簡,惟孝獻善伺顏色,興居晨夕,飲饌服御,曲體罔不悉。自言婦無外事,不敢以女子干國政,每言矜恤獄囚,多全活者。未嘗為外家乞恩,宮中衣飾無華采,簪珥絕去金玉。世祖密有廢孝惠皇后意,孝獻跽請曰:「必若此,妾不敢生。」其穎慧慈惠知大體類如此。順治十七年八月薨,輟朝五日,追謚加封皇后。世祖御製行狀,述后懿美,大學士金之俊奉勅為傳。世祖又有庶妃亦董鄂氏,長史喀濟海女,康熙三十三年薨。並見錢塘張孟劬□□采田所撰《清列朝后妃傳稿》。書凡二卷,乃修《清史》時所纂原本,戊辰夏月,山陰平劼剛□□毅綠櫻花館排印《遯堪外集》本。《清史》內后妃傳,復經□□金籛孫□□兆藩就此稿復輯,不如此詳。孝獻獨承恩澤,詳見於此。草野讕語,遂有謂為董小宛沒入宮中者,聲木故擇錄其語於此,以免市虎杯弓,誣言蔑我朝世祖。

   涉園墨萃
武進陶蘭泉□□湘編輯《涉園墨萃》十二種,共三十五卷,己巳仲秋排印本,搜輯頗備,可為參考之用。惟目錄中刊《鑑古齋墨藪》四卷、《附錄》一卷,下註云:「汪近聖子爾臧惟高孫君蔚炳宇穗歧曾孫天鳳。」云云。閱之不解所謂。檢原書觀之,原書刊云:「汪氏《鑑古齋墨藪》。」總目後一行文云:「歙□汪近聖子爾臧、惟高製,□孫君蔚、炳宇、穗歧,曾孫天鳳輯。」云云。「爾臧、惟高」並列,蓋二人。「君蔚、炳宇、穗歧」並列,蓋三人。陶氏去一「製」字一「輯」字,玩其文義,真令人索解不得。雖原文如此,商賈不知撰述體例,猶可說也。陶氏編輯叢書,不應依原文列入目錄中,令人費解。只應註「汪近聖等」四字,以符著錄體例,陶氏何竟昧之乎。

   丁申等補鈔文瀾閣書
高宗純皇帝欽定《四庫全書》,分藏大內者曰文淵閣,圓明園者曰文源閣,熱河者曰文津閣,盛京者曰文溯閣,在杭州聖因寺者曰文瀾閣,鎮江金山寺者曰文宗閣,揚州大觀堂者曰文匯閣,謂之七閣藏書。文宗、文匯兩閣藏書,均經粵匪之亂,閉閣焚燬,一字無遺。曾文正公任江督時,曾命莫友芝往揚鎮等內地訪求,始終未獲一帙。惟文瀾閣書,雖經咸豐庚辛之變,實賴錢塘丁竹舟主政申、松生明府丙兄弟,兵燹顛沛之中,竭力搜羅收買,僅得玖千餘冊。復出其家藏書,又於天一閣、抱經樓、振綺堂、壽松堂、別下齋、味經堂、醉經閣、臥雲廬、恬裕齋、瞿硎石室、清來堂、結一廬、皕宋樓、退補齋、持靜齋,三十有三萬卷堂等十六家藏書家,按籍徵求,集人迻寫,歷七年之久,得叁千叁百玖拾陸種。合之原收殘帙叁百叁拾壹種,其殘編配全者捌百玖拾壹種,後又續補鈔叁拾捌種,其求而未得者僅玖拾餘種。閣中藏書,共計有叁萬肆千柒百陸拾玖冊,頓復舊觀,蔚然為江南文化所歸。後生小子,以後得窺中祕,真當尸祝二丁,鑄金呼佛事之。君子之澤遠矣。

   婦女不可以男稱
凡人家中婦女,不可亂相稱呼,以供兒童嬉笑,殊不知關係甚大。分明清白家聲,幾釀為禍亂之階,不可不思患,早為之防。譬如姑母、姨母、舅母、叔、伯母姊妹等類,每喜以男子之稱稱之。恆有兒童不明世事,偶見其母與長姑母同臥起,語人曰:我母與伯伯同睡,聞者駭然。殆至家中人為之解明,聞者每疑信參半。閨梱以內之事,他家焉能人人聞見清晰,亦情理所宜。然縱使坦然不疑,已嫌多話,總不如不亂稱之為愈也。

   劉墉讀書法
諸城劉文清公墉以書法名天下,其撰述,予只見其《劉文清公應制詩》□卷、《詩集》□□卷□□□□□□清愛堂寫刊本。摹勒甚精,傳流頗罕,知之者益稀。詩似為書名所掩,實則詩並不工,萬難傳於後世。其平生讀書之法,每取經史子集各一二本雜觀之,中必有一二本詞曲小唱。檢一本,閱數行,則易一本。數本後,必閱唱本數行,又閱他書。語見錢塘戴文節公熙《習苦齋古文·劉文清公詩集題跋》中。如此讀書,真屬異事,千古所稀有。宜乎劉文清公僅以字蹟見,文學萬難與他人爭席,職是故也。

   近思錄註本
朱子與呂成公同撰《近思錄》十四卷,南宋葉采已有註本,國朝茅星來、江永復各有註本。葉註失之簡陋,江註失之繁蕪,惟茅註詳略適中。其於名物訓詁,考證頗詳,蓋積三十年精力所萃,非率爾操觚者可比。星來為明鹿門□□坤七世孫,子前夭,無後,其稿本為寧化雷翠庭副憲鋐所得,以授同里陰靜夫茂才承方。茂才愛護其書,保守甚力。並言己若將死,當擇篤實君子付託收藏,以待好學力義之君子授之,俾為刊布,庶幾無負於翠庭先生三十年來命序之意,與茅君三十年間用心之勤,其用心良苦。聖人列朋友為五倫之一,若茂才之待死友,頗覺三代倫常去人不遠,千古所當則傚,奉為圭臬者也。

   周濟詞辨
荊溪周止葊□□濟研精詞學,受法於武進董晉卿二尹士錫,實衍張翰風明府、皋文太史之緒餘,而論說時有牴牾,因編輯《詞辨》十卷,以明大旨。一卷起溫飛卿,為正。二卷起南唐後主,為變。名篇之稍有疵累者,為三、四卷。平妥清通,纔及格調者,為五、六卷。大體紕繆,精彩間出,為七、八卷。本事詞話為九卷。庸選惡札,迷誤後生,大聲疾呼,以昭炯戒,為十卷。既成定本,寫付弟子吳淞田生端。田生携以北,附糧艘行,衣袽不戒,阨於黃流,後復追憶,僅存正變二卷。又恐久而復失,亟錄以付刊,並附《介存齋論詞雜著》一卷,即現行本《詞辨》是也。光緒末造,詞學盛行,國變後尤甚,惜乎此書亡後八卷,令人有嘗鼎一臠之歎。凡總集選本,皆別裁偽體,歸於一途,以為後生小子法,俾知所則傚,未聞有選本以昭炯戒者。周氏此選,可謂生面別開,為千古所未有,其實於理亦通。有勸不可以無懲,有法不可以無戒,不明示以懲戒之處,焉知懲戒之在於是,則周氏選本之微意也歟。

   重思齋叢書
江陰王吉臣孝廉家枚,編輯同邑人及其先德撰述,為《重思齋叢書》。予僅見沙張白《定峯文選》二卷,翁照《賜書堂詩稿》一卷,王堃《宛委山房詩詞賸稿》一卷,王泰階《青箱室詩鈔》一卷。翁照字朗夫,更字霽堂。雍正乙卯,初膺□□嵇文敏公□□荐,應博學宏詞。至乾隆己巳,復膺□□高相國□□荐舉經學,海內榮之。少工聲律,中歲窮究經學,兼漢魏唐宋諸家而參訂之。謂漢魏諸儒博而賅,宋儒約而精,不入主出奴,舉一廢百。中有所得,久而成書。刊行者,僅《賜書堂詩集》四卷、《文集》六卷。板片舊藏周莊蘇氏,粵賊庚申之亂,淪於刧灰。孝廉購得其《詩集》四卷,合併為一卷,刊入《重思齋叢書》中。乾嘉人撰述傳世日罕,朗夫徵君在當日尤負盛名,其詩集至為難得,非孝廉之搜刻,人幾不得見之也。

   晉謝承後漢書
晉謝承《後漢書》□□卷,現雖已佚,終必有全帙復出之一日。据陽曲傅青主徵君山《霜紅龕筆記》,山陽閻百詩太史若璩《潛邱劄記》,平定張石舟明經穆《齋文集》,均言有是書。徵君更言,乃明永樂間揚州刊本。永樂距今僅五六百年,揚州又非僻地,當時既有復刊本印刷,至少有數百部散在天下,雖歷經喪亂,印本當未絕於天壤也。

   離騷二字
「離騷」二字,當是楚人方言,屈原遂用之以名書。其意取楚人通曉,志不在行遠,無事鈎輈棘刺,令人難測,此真三代命書名之意。聲木謹案:《楚語》伍舉曰「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註謂「騷,愁也。離,畔也。」云云。當時伍舉告楚靈王語,其用楚方言無疑。

   地球韻言
江陵張公復廣文士瀛,任蘄水縣訓導時,撰《地球韻言》四卷,光緒廿四年仲夏,鄂垣務實書館刊本。其書於各國疆域政俗,雖僅略舉大凡,而叙述頗詳,自註亦甚簡要。小兒於十歲左右讀之,使略知地球大略情形,實有至益。雖譯音各有不同,未可盡据為典要,此乃譯東西文書者之通病,非廣文之咎也。

   德□辭婚
乾隆末年,和珅當國時,欲以其女妻英照齋相國和,其父德文莊公□婉言謝之。德文莊公由是得罪,後賴仁宗睿皇帝為之昭雪。並特因不許婚事,嘉其不阿權貴,賜謚文莊,亦身後莫大之榮矣。相國後娶於薩克達氏,漕帥阿莊恪公第四女初擬備選,未邀指婚,德文莊公乃得為其子委禽。娶時相國年僅十三,其夫人年已十七,亦可見當時德文莊公為子早婚之苦衷,實有不得已焉者。無怪仁宗事逾多年,復詢當年實在情形,於相國深為歎息。在當時能不附和和珅,確為難能可貴。德文莊公官至一品,其卒也,其子英和只稱其捐館舍,其夫人卒,只稱即世。立言矜慎,可為大臣子弟稱呼先人之法。

   任大椿論文語
武進呂星垣叔訥撰《白雲草堂文鈔》五卷、《詩鈔》三卷,嘉慶癸亥孟秋刊本。興化任幼植侍御大椿序其文集云:「今夫義法,非一家所創,要非百家所襲,必以己得己出者為真,否則偽耳。故無義法之病為蕪庸,為凌亂,為剽竊,為造作,蹈空摭實,互相譏彈,五十步笑百步也。若其義精法熟,言有其物,行有其恆,抑揚有其宜,博約有其旨,其理道不繁而自明,其矩薙不擬而自得。故其出之也,(早盡)[號令]不期而中,部伍不期而分,其視無義法者,誕先登而傷滅頂者矣。」云云。聲木謹案:侍御以博洽名,久為漢學專家,並不以文章名,而言文必有義法,親切有味如此,故錄之於此。

   放心二字
俗謂「放心」二字,不謂周文王之時,已有此等俗語。《召南·草蟲》章「我心則降」,降,下也,「我心則夷」,夷,平也,即是放心之意。

   左宗棠賜進士始末
湘陰左文襄公宗棠,以舉人入閣,以致當時草野相傳,議論紛紜。有謂左文襄公於浙省軍務倥傯之時,請開缺會試,朝廷不得已,賞給進士及翰林院編修,皆臆說也。當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克復肅州,關內肅清,左文襄公奉上諭,特賜進士出身,晉協辦大學士,復晉東閣大學士。朝廷蓋以非常之功,必有非常賞勵,亦非末葉濫賞可比。我朝定制:非翰林留館,卒後不得謚「文」。光緒末葉,王文韶以進士謚「文」,鹿傳霖以散館翰林謚「文」。郭筠仙侍郎嵩燾之編修,出於曾文正公之奏保,在我朝翰苑中,更為絕無而僅有矣。

   吳鼐續娶孫星衍族妹
全椒吳山尊學士鼐,未第時,續娶陽湖孫氏,乃孫淵如觀察星衍族妹,幼孤,育於觀察家,見於□□□□□書中。外間不知者,誤以為觀察胞妹。學士至以「垂老得仙」四字為印章,以志榮慶,頗為人所豔稱。當年學士計偕入都,孫夫人送以詩云:「小語臨歧記可真,回頭仍怕阿兄嗔。看花遲早尋常事,莫作蓬萊第二人。」云云。亦見於□□□□□觀察本以第二名及第,未幾,學士果以第三名及第,一時傳為佳話。他日有編《續婦人集》者,必有取於此詩。所見二書,惜皆忘其名矣。

   越南阮交撰述
越南國阮淡如學士交撰《十三經集句史論》二卷,同治十年,其貢使從子阮懦夫學士有立携至中國,以示湘陰李幼梅廣文輔燿。同治十三年三月,為之刊行。在史論中,洵屬別開生面。自明代集《詩》、《書》、《論語》、《文選》為文,多至數百言,遂另闢一種風氣。予嘗見集《書經》為《四書》文者。揚州朱□□孝廉□□,自入學至中式,無一場一篇不集《書經》成文。雖文人好奇,何所不有,實亦藏拙之一道也。

   販安化茶致富
光緒年間,湖南一省,以販運安化紅茶至俄國出售,後皆成巨富。其中尤以湘潭葉煥彬吏部德輝、□□余介卿觀察金聲、長沙朱雨田閣學□□三人為巨擘。三家之中,又以朱雨田閣學稱最。閣學以長沙省城外新開河案,奉特旨賞給內閣侍讀學士,尤為海內所榮。其生有異稟。綜其生平,自言服大黃千餘觔,黃連等涼劑四萬餘帖,元明粉、小薊檳榔尤不計其數。迹其生平,無一日不服藥,而享壽乃至九十餘乃終,洵千古之異人也。

   恕谷後集
蠡縣李剛主□□塨,傳博野顏習齋□□元之學,世稱顏李。撰《恕谷後集》十三卷,雍正四年正陽月,原刊圈點本。光緒五年,正定王氏謙德堂編刊《畿輔叢書》,去其圈點,重為刊行。其《後集》所以命名《後》字之意,其門人樊輿閻鎬序謂:「《後集》者,自康熙癸未以前,倣歐蘇諸大家,先生俱置之,而惟存其後焉者也。」云云。聲木謹案:据此,即謂未見顏習齋□□以前之文悉不存。其篤信顏氏之學,可謂深矣。

   巡檢衙署
宣統元年,予路過湖南某縣某鄉,見有巡檢衙署五開間,到後六進,前門照壁內復有大院一所,內竖立旗桿二。屋宇如新造者,極為整齊。戲謂如作此地司官,有好屋子住,甚妙。不意前人亦有此項戲語,侯官陳衍《石遺室詩話》謂:「陝西灞橋縣丞署在水中央,環以垂楊萬縷。閩縣王文勤公慶雲過其地,笑曰:『官若可求,吾願以巡撫換分縣也。』」云云。是亦愛其官舍矣。

   牆有茨解
宋儒楊氏解《鄘風·牆有茨》章謂:「公子頑通乎君母,閨中之言至不可讀,其污甚矣,聖人何取焉而著之於經也?蓋自古淫亂之君,自以為密於閨門之中,世無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聖人所以著之於經,使後世為惡者,知雖閨門之言,亦無隱而不彰也。其為訓戒深矣。」云云。聲木謹案:楊氏此語,真能道出聖人心事,其有功於經訓大矣。至云:「蓋自古淫亂之君,自以為密於閨門之中,世無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尤為曲盡淫亂人情景。後世雖非人君而淫亂者多矣,其自始至終,孰不自謂行蹤詭密,神鬼不知,實則道路喧傳,無一人不知之,而當局者猶謂人莫我知也,可謂愚矣。

   明張居正語
明張江陵當國日,湖廣巡按朱謹吾為建三詔亭,江陵復書辭之,中有云:「且盛衰榮悴,理之常也,時異勢殊,陵谷變遷,高臺傾,曲池平,雖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於亭。數十年後,此不過十里鋪前一接官驛耳,烏睹所謂三詔乎!」云云。聲木謹案:江陵相業,彪炳史策,在明代可稱良相。觀此書,其胸襟豁達大度,才識並茂,洵能擔荷重任數十年,幾於富強,信非偶然。身後貶斥,實非其罪,徒令後人彌增感慨,於江陵相業無損也。

   樵隱詩話語
長沙林象鼎撰《樵隱詩話》十卷,光緒丙子孟冬,自刊袖珍本。中有云:「隨園之盛名,良由推轂者多,又全在肯獎拔後進,愛才如命。一經其品題,便成佳士,感之者多,故譽之者廣,然則植人者,實植己也。」云云。聲木謹案:此數語真能抉出隨園心肝,當時隨園之享盛名,得厚賄,實未嘗不由於此。

   國朝詩別裁集
長洲沈文慤公德潛,編輯《國朝詩別裁集》□□卷,雖奉高宗純皇帝嚴旨申斥,然謂其措置之未當,非謂其評品之未公也,是以百餘年來,流行甚廣,究為學詩津梁,決非他人所能學步。咸豐間,江都符南樵孝廉葆森,編輯《國朝詩別裁續集》□□卷,始於乾隆丙辰,終於乾隆丙戌共一百廿年。雖亦有刊本,世人幾不知有此書,亦可見沈選之善,非他人所能續貂。三代下直道而行,信不誣也。

續筆卷十
+康熙設立官字號+汪琬語+俊秀主書院講席+學海堂+武生荐舉博學宏詞+潘義炳論詩語+方宗誠論文語+撰述命名立異+雁來紅種類+書燈+甲子各省教會勢力+無名氏詩句+金農等字+曾國藩論文語+陳夔龍詩句+曾國藩論吳汝綸+明邵寶學史+魏茂林撰述+皇輿表+諧聲別部+史澄詩句+黃任詩註本+溆浦三賢詩文鈔+廬州江防同知衙署+春雨堂叢書+生香花蘊合集+姚瑩行述+文廷式大考第一+明七子等名氏+長元吳三縣地丁錢糧+王又樸不諱過+明陳耀文正楊+李元度駁方苞語+詞家比詩家+夜合花+高宗輓朱軾四字+尹洙河南集+石韞玉藏書語+林瀚訓子詩+北宋蘇軾讀書法+受宜堂宦游筆記+紅豆樹+菘字解+小琉球漫志+春秋經筌+尹繼善文端公詩集+王峻論水經註

萇楚齋續筆卷十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康熙設立官字號
康熙壬午,科場中設立官字號,十名中分中一人,以為限制,專以供官員子弟應試而設。官卷之制:內官三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吏禮二部司官,外官藩臬以上,武官提鎮以上之子孫,同胞兄弟,同胞兄弟之子,每舉人進士十名,派中官卷一名,副榜如之,邊省免。後來官卷未聞有中副榜者。江南鄉試,俗名第十九名為官元,以官卷中式最高名數以第十九名為止。兩主試以十八名內之魁卷歸之寒士,使得一鄉魁美名也。

   汪琬語
長洲汪苕文太史琬嘗語人云:「士大夫行己不可無本末,讀書不可無師承,立論不可無依據。」云云。聲木謹案:太史數語,最為包括,讀書不可無師承,尤為扼要。漢儒最重師承,授受有序,源遠流長,有傳至十餘代者,故其解經卓絕千古,確有依據。惟漢儒始能虛心求救,實心受教,不敢自逞臆見,所以最重師承,故能學問淵深,靡有涯涘。東漢□帝時,班昭續成《漢書》,馬融在當時,亦博學者,請伏閣從班昭受句讀,其識見過後人遠矣偉矣。試問現在《清史稿》成,誰願伏閣從人受句讀耶?

   俊秀主書院講席
嵇文駿字步雲,號春原,無錫人。年甫弱冠,即橐筆出遊,當道荐主濟南書院講席。時以俊秀主講,實罕有之事。婁縣姚春木上舍椿,亦困於一衿,以俊秀歷主夷山、荊南、景賢等書院講席,士論尤為翕然。非道德文章冠絕流輩,焉能如此。嵇公後於道光壬辰,中順天鄉試,姚君則終於監生,論者尤為惋惜云。

   學海堂
儀徵阮文達公元,於道光六年,任兩廣總督,創立學海堂於廣州城北粵秀山,專課經解詩古,聲名文物,幾於震天下。其實當時經費,每年收入,僅壹千伍百餘兩。堂中無山長,派學長八人,專司課事,每年僅四課,每課以貳百金為膏火。學長每人修金,年僅叁拾陸兩。專課肄業生住院,以十名為限,三年為期。期滿更換,以期普及。番禺林月亭孝廉伯桐,撰《學海堂志》一卷,紀載甚詳,刊入《修本堂叢書》中,予略舉其大略記之。

   武生荐舉博學宏詞
邵岷字百峯,元和人,武生。乾隆元年,由太僕寺卿蔣漣荐舉博學鴻詞,為部所駁,不準與試。百峯雖武生,實文人。嘉興李富孫鶴徵後銘,言其學博才敏,其所為詩最工游覽,如《五丁峽》、《雞頭關》等作,酷摹少陵云云。仁和杭世駿《詞科掌錄》,言其與秀水張庚皆工古詩,而百峯登覽之作尤勝,云云。長洲沈文慤公德潛《國朝詩別裁集》,言其七言律詩最工,居然作手云云。据三家所言,百峯實當時之學人,而詩才卓絕,推為作手,不得仍以武生目之。蔣太僕荐舉,確為學問而然,並非濫舉。惜乎為部臣所糾,不得與試,誠為可惜。以武生工文學,荐舉博學宏詞,不特為我朝之盛事,亦千古所罕聞也。

   潘義炳論詩語
潘義炳字蔚友,號念堂,桐城人,諸生。木崖□□江孫,淵源家學,工詩,撰有《念堂詩鈔》□卷。其論詩之語曰:「一代有一代之風氣,一人有一人之懷抱。蛾眉不同貌而俱動於魄,芳草不同氣而皆悅於魂,其各抒性情,一也。」又曰:「學詩者,沉酣乎經史以裕其原,浸淫乎漢魏以厚其質,涵泳乎六朝唐宋以腴其華滋。」又曰:「詩貴立體而忌俗者五,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云云。聲木謹案:茂才所論甚卓,惜袁簡齋明府未見此論。明府之詩,俗意俗韻,集中尤多,未能見及此也。

   方宗誠論文語
桐城方存之京卿宗誠《柏堂集外編》有《復胡伯良書》,言作文之法,甚簡明,節錄於此,文云:「夫文非一端,大抵以有本有用為貴,而其義法,則在古大家文中求之。辭宜質而不可俚,義宜正而不可迂,叙事宜詳明而不可繁贅,記事宜簡古而不可晦拙,是皆所當留意者。」云云。又有答某書云:「修辭立其誠。君子於人,毀不可,譽亦不可。立一言於此,千百世下,皆信吾言之不妄,而後為不朽之言。」云云。聲木謹案:儒者立言,雖不能如此,而存心不能不如此。孝子不誣其親,况他人乎!

   撰述命名立異
詞曲命名,有以新穎纖巧見者,尚屬常有之事,若詩文集,則更罕見。若唐陸龜蒙名其詩文集曰《笠澤叢書》四卷、《補遺》一卷,南宋鄧牧名其詩文集曰《伯牙琴》一卷、《附錄》一卷,元楊維禎名其賦集曰《麗則遺音》四卷,明崔銑名其詩文集曰《洹詞》十二卷,任環名其詩文集曰《山海漫談》三卷、《附錄》二卷,婁堅名其文集曰《學古緒言》廿五卷,國朝顏元名其文集曰《習齋記餘》□□卷,徐倬《道貴堂類稿》中有名曰《耄餘殘瀋》,上卷為詩,下卷為文,錢國珍名其文集曰《寄廬雜記》□卷,李象鵾名其文集、公牘等類曰《棣懷堂隨筆》□卷,戴豪名其詩文集曰《贅言錄》八卷、《附錄》一卷,李士棻名其詩集曰《詩半》□卷,自謂古少今多,故名曰半。亦有名集而實非集者,如宋曾鞏《隆平集》廿卷,收入《四庫》史部別史類,宋陳埴《木鐘集》十一卷,收入《四庫》子部儒家類。國朝陳瑚撰《頑潭詩話》二卷,許丙椿撰《斆園詩談》八卷、《續編》二卷,實係詩集,名之曰《詩話》。吳文溥撰《南野堂筆記》十二卷,實係詩話,名曰《筆記》。皆屬有心立異,毫無意義,不足訓也。

   雁來紅種類
吾鄉秋日,只有雁來紅一種,以之點綴秋光。据《習苦齋畫絮》言,有雁來黃,異種也。近聞有雁來綠者,色如翡翠,又居黃上。他日乞得此種,當補畫之云云。以天下之大,奇花異草何限,非《羣芳譜》所能備載,亦勢理所當然也。

   書燈
予自十一歲至廿八歲,在書房讀晚書,每晚青燈一盞。先文莊公嚴禁點燭,並言從古至今,只有書燈而無書燭,如欲點燭纔念書,終身必不能念出書來。其事雖小,極為讀書不讀書之關係。後來聲木以先文莊公之諭,驗之他人,果然如此,始信先文莊公當日嚴禁之有由也。

   甲子各省教會勢力
甲子十一月廿九日,基督教徒謂之耶穌聖誕日,上海各教會發出傳單,中云:「基督教自西曆壹千捌百伍拾捌年,即南宋慶元肆年,中國政府允許各國傳教後,現在中國之天主教有主教伍拾人,神父及女教士壹千叁百人,基督教有教士壹萬捌千人,受聖餐教徒叁拾伍萬人,受洗禮教徒柒拾萬人,新舊大小教會捌千捌百捌拾陸所,教會小學伍千玖百貳拾捌所,教會小學生拾陸萬零玖百玖拾壹人,教會中學玖百陸拾貳所,教會中學生貳萬貳千伍百陸拾玖人,教會高等以上學校叁拾捌所,教會高等以上學生壹萬壹千柒百玖拾人,教會醫院叁百貳拾陸所,施醫地點叁百肆拾肆所,教會看護學校壹百零陸所,看護學生壹千叁百捌拾人,青年會叁拾捌所,會員伍萬捌千捌百拾貳人,學校青年會壹百捌拾叁所,會員貳萬肆千貳百叁拾伍人,教會出版物甚多,但以《時兆月報》、《通問報》為最巨。」云云。据教會自己所說,現在耶穌教會,在中國勢力仍非小也。

   無名氏詩句
山東省城金波門,宋曾南豐祠、張勤果公曜專祠,皆在焉。有□□□□□□《濟南紀事詩》中有云:「壽世文章勝功業,崇祠還欲傍南豐。」大足為文人吐氣,意味頗耐人思索。

   金農等字
錢塘金冬心□□農、涇縣包慎伯明府世臣,字體皆太詭異,墮入惡道,雖各有所本,終非所宜。金習《谷郎》、《爨寶子》及《中嶽廟》等碑,包專習唐武后所書《昇仙太子碑》。明府《藝舟雙楫》中,論書之語頗高,所書不逮所論,實不可以道里計。其所自書、自監人刻成之《小倦游閣法帖》全石,雖間有損字,尚未殘缺,現存揚州江西富商□□蕭怡豐家,久無拓本。光緒□□年,合肥蒯禮卿觀察光典與怡豐家相識,曾借拓壹百分,今亦不知流落何所矣。

   曾國藩論文語
曾文正公《致吳南屏書》中有云:「僕嘗稱古文之道無施不可,但不宜乎說理耳。」云云。吳摯甫京卿《致馬通伯學部書》中亦有云:「文章不宜談理,此前哲微言,執事最不信此語,究其談理之作,實亦不能工也。」云云。聲木謹案:桐城文家雖喜言宋儒之學,然義理、詞章、考据三者並立,不偏重義理,所以能獨立千古。桐城諸老以文學授受者,幾徧天下,予別撰《桐城文學淵源考》十三卷、《引用書目》一卷、《名氏目錄》一卷、《撰述考》四卷詳言之,而傳其義理者無人。道咸之間,方植之明經東樹目見漢學流行,其燄甚熾,毅然欲興復宋學,傳授徒黨,以與之抗,並撰《漢學商兌》□卷以攻之。卒之其文章一傳而為戴存莊孝廉鈞衡、方存之京卿宗誠,天下猶知其人。其理學一傳而為蘇厚子徵君惇元、文鍾甫茂才漢光,鄉曲之間,尚不知其名氏,顯分軒輊矣。

   陳夔龍詩句
貴陽陳小石制府夔龍《咏懷》詩中有云:「一琴一鶴尋常事,清獻當年浪得名。」云云。其生平甚以清廉自負,亦頗為一時所稱,而詩之語意,亦有所本。宋劉章曰:「臣書生,無他長,惟菲儉自度。晏嬰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為難,臣以為易。」見於□□□□□□□是以清廉自負者,自宋已然矣。

   曾國藩論吳汝綸
桐城吳摯甫京卿汝綸《吳先生尺牘》中有云:「某任冀州時,有三起盜案,逾期未獲,實心愧。前任冀州李鑑堂中丞秉衡善於捕盜。」云云。自言之不諱,實為人所難。予在濟南謀食時,聞王古愚孝廉振垚言,曾聞曾文正公當日論幕中人材,言及京卿,有「只宜讀書作文,短於政事,材不宜為官」之語。知人則哲,曾文正公之言,所見遠矣。

   明邵寶學史
明人撰述迂謬,頗多可笑者。如邵寶撰《學史》十三卷,其以十二卷象十二月,多一卷以象閏,每卷或三十條,或廿九條,以象月之大小,且取日格一物之義。《四庫提要》中,言其殊可不必如此,洵為卓見。古今撰述奚止千萬,孰有如是之膠固鮮通者乎。至其書之佳惡,姑勿論也。

   魏茂林撰述
魏笛生觀察茂林□□人,□□□□進士,官直隸永定河道。向只見其《駢雅訓纂》十六卷、《識語》一卷,註釋甚為博洽,嘗疑其撰述決不止此。後讀錢塘戴文節公熙《習苦齋古文》,中有《房師魏笛生先生七十壽序》,言觀察所撰,尚有《易貫》六卷、《別雅輯證》四十卷、《覃雅》□卷、《禮因》一卷、《文法一揆》六卷、《廣腋》□卷、《天部類腋》四卷、《國朝四十七科同館詩賦題解》十四卷、《天部二十九聞》□卷、《重校袁文箋補》四卷、《帳中編略》□卷,此書自秦漢六朝以來經史子集諸大部[書]薈萃(書)貫串,搜羅剔抉,丹黃甲乙,數十年迄未成書,蓋類書也。復有《類海探源》□卷,內分廿九門,此少作,亦類書也云云。据戴文節公所述,信乎觀察聞見宏富,撰述等身,惜乎多未刊行。予所見者,僅《駢雅訓纂》、《別雅輯證》、《國朝四十七科同館詩賦題解》三種。後二種雖刊,未見他家著錄。

   皇輿表
《欽定皇輿表》十六卷,卷一、卷三、卷四、卷六、卷七、卷十一、卷十三、卷十四、卷十六各分上下二卷,實廿五卷,內府刊本。原裝綻廿四本,四布函。康熙四十三年,禮部尚書喇沙里奉勅編輯。其書本表格體例,清晰易覽,考證詳明,洵非私家撰述所可比擬。惟有一弊,全書中空白太多,徒佔篇幅,若改為直行,可省四之三。書僅六本,取携既便,價值亦廉,惜無人為之改製。誠能得稍明撰述體例者,即可從事,尚不難也。

   諧聲別部
南昌喻端士編輯新城王文簡公士禎《皇華紀聞》、《隴蜀餘聞》、《池北偶談》、《居易錄》、《香祖筆記》、《分甘餘話》六種中論詩之語,分志趣、風雅、感概、考證、評論、彙編六門,每門一卷,《彙編》分上下二卷,乾隆己酉五月,信江枕山亭自刊本。一本名《諧聲別部》,一本名《分類詩話》。一人所輯,同時所出,而序文、例言,兩書一字不易,亦無一言言其更名,是真不可解矣。王文簡公當日以避世宗憲皇帝廟諱,以前刻書者,皆改為「士正」,讀者往往讀「正」字為去聲而不知非也。《漢書·律曆志》「子為天正」,《王莽傳》「人民正營不安」之意,「正」字皆音征。以「正」字代原名者,正取其音同耳,不然,何取以「正」字代用?自奉諭改名為「士禎」,益見王言之如綸矣。

   史澄詩句
番禺史穆堂宮允澄,撰《趨庭瑣語》八卷、《退思軒試帖》二卷、《詩存》一卷,光緒乙酉,繼園自刊本,附於其父春林□□善長《味根山房全集》後。其詩存僅七言絕句一百首,皆以「七十老翁何所求」為起句,歷叙自己生平,即自述詩,而又別開生面,文人狡獪,故無奇不有。然此種詩,年老之人以之為游戲則可,決無佳詩,更難傳世行遠也。

   黃任詩註本
永福黃莘田明府任以詩名一世,後人頗有仿傚其體製,所撰《香草箋》一卷、《秋江詩集》六卷。《秋江詩集》一名《香草齋詩集》。《香草箋》有雲窗主人註,析分三卷,《補遺》一卷,後附明府之女黃淑畹、外孫女林羣玉《綺窗餘事》一卷,嘉慶己巳,寶章堂原刊袖珍本。復有寄聞軒註《香草箋偶箋》二卷,甲寅,福州宏文閣石印袖珍本。陳應魁註有《香草齋詩註》六卷,嘉慶甲戌,永陽戇窩原刊寫字本。王元麟註有《秋江詩集》六卷,道光癸卯,東山家塾原刊本。明府孫婿葉夢苓字景西,號松根,侯官人,乾隆壬午舉人,官鳳山縣教諭,復有《香草齋詩註》□卷。聲木搜求多年,迄未得見。後見□□□□□言,夢苓與其次子殿材字紹能,於乾隆五十一年,臺灣匪人林爽文滋事,父子俱被執,罵賊而死云云,是不特博聞之士,其忠烈更堪與日月爭光。明府之詩,箋註之本有五家之多,亦可見其膾炙人口,留垂天壤矣。

   溆浦三賢詩文鈔
向師棣字伯常,溆浦人,諸生。同治三年,入曾文正公幕府,任以支給,出入數百萬,無絲毫紊亂。曾文正公甚器之,委署上元縣知縣,不就。後忽遘奇疾,曾文正公雖軍書旁午,日必數視之。及卒,輓以聯云:「與舒嚴並稱溆浦三賢,同蹶妙年千里足;念吳楚尚有高堂二老,可憐孝子九原心。」云云。溆浦三賢之說,在曾文正公當日,不過偶爾一言,後人竟据為典要。□□朱□□光恆,編輯《溆浦三賢詩文鈔》十三卷,□□□□□□楚善書局刊本。所謂三賢者,即舒燾《綠猗軒詩文鈔》六卷,嚴咸《受葊詩文鈔》五卷,向師棣《涵古樓詩文鈔》二卷。舒燾字伯魯,山東登萊青道舒夢齡長子。嚴咸字秋農,通政使嚴正基之子。三人皆年少,以才學鳴一時,亦皆妙年同死。故曾文正公云爾,蓋深為惋惜之也。

   廬州江防同知衙署
粵匪未兆亂以前,民物殷富,士大夫提倡風雅,爭築園亭,以為讌游之所。衙署中尤數見不鮮,雖官小如郡丞,亦有自得之樂。据東鄉吳蘭雪刺史嵩梁《香蘇山館詩集》自註謂:「吾郡江防同知駐紮無為州,署中有梅花壹百貳拾樹,南樓可眺望九華諸山。」云云。係當時送薛畫水司馬之官無為州而作,令人有緬想太平之盛。

   春雨堂叢書
北宋黃庭堅刊集,集後附其父黃庶《伐檀集》二卷,久為名教所不容。《四庫提要》極為詆斥,析出別錄於前,最為允協。不謂後來刊集,仍有遵行之者。同治元年二月,寶應朱百臻畐卿、百和炳卿、百祿宜卿兄弟刊其父銓甫□□士端《春雨堂叢書》七種。其高祖朱之璣懷堂,撰《棗花書屋詩集》一卷,附於其父《吉金樂石山房詩集》後,且並未列目。其祖父朱毓楷幼則,撰《讀書解義》一卷、《附》一卷,列目第四種,在其父撰述三種之後,又在《吉金樂[石]山房文集》之前。此等不倫不類編置刊本,不知何所取義。朱百臻等刊於同治元年,不應不知黃庭堅附刊其父《伐檀集》於集後之謬而仍踵行,殊不可解,或亦未曾讀《四庫提要》之過歟。

   生香花蘊合集
海甯俞儼字生香,撰詩集廿四卷。娶婦烏程徐靜安,字花蘊,撰詩集四卷。婦歸生香十四年卒,生香合刊其夫婦詩,名其集曰《生香花蘊合集》,道光丁亥刊本,亦集部別開生面者也。雖云鍾於情,然於古今撰述體裁全未看見,故有此等奇異命名,真鄉曲士之尤者也。

   姚瑩行述
姚慕庭明府濬昌,撰其父石甫廉訪瑩行述,多至萬餘言,專言居官政績,於文學概置之不道,殊為乖謬。他人無文學可紀,□言事功可也。若廉訪文學,未必無可紀之價值,行述中無一字言及。明府深知撰述體例,不知其何以如此,殊不可解。

   文廷式大考第一
光緒廿年,歲在甲午,翰詹大考,萍鄉文芸閣學士廷式得一等第一名。合肥蒯禮卿京卿光典炯知其源委,心不能平,語人曰:「某年玉皇大帝考十二屬,兔子取了第一,大衆莫測究竟,那知月裏嫦娥在玉皇大帝處遞了條子。」聞者咸為之噴飯。草野傳聞,說者謂考試之日,德宗景皇帝親書一條,交閱卷官,文云:「文廷式不許入二等,崔國因不許列三等。」國因亦果于是考革職。德宗景皇帝瑾妃、珍妃,原係同胞姊妹,他他拉氏,滿州鑲黃旗人□□侍郎長叙女,志文貞公銳之妹。瑾妃于宮內屢有乞請,珍妃尤有寵于德宗景皇帝。學士館于志文貞公家,兩妃從之讀書,因是代為請求,推此屋烏之愛。本年十月,兩妃特奉孝欽顯皇后懿旨,以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事,均着降為貴人,云云。海內人士,益信當時之事,人言嘖嘖,確有原因,非齊東野語可比也。

   明七子等名氏
明王世貞字元美,太倉州人,嘉靖丁未進士,歷官至刑部尚書,為嘉靖七子之領袖。初,元美以結詩社,定社中詩友為七子,曰□□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廷相□□□□王九思□□□□康海□□後又改為前七子,又稱宏治七子。後七子曰□□李攀龍□□□□王世貞□□□□吳國倫□□□□宗臣□□□□徐中行□□□□梁有譽□□□□謝榛□□又稱嘉靖七子。又後五子,則南昌余曰德德甫、蒲圻魏裳順甫、歙縣汪道崑伯玉、銅梁張佳允肖甫、新蔡張九一助甫。廣五子,則崑山俞允文仲蔚、濬縣盧柟次楩、濮陽李先芳伯承、孝豐吳維嶽峻伯、南海歐大任楨伯。續五子,則陽曲王道行明甫、東明石星拱辰、從化黎民表維敬、豫章朱多煃用晦、常熟趙用賢汝師。末五子,則□□□用賢□□京山李維楨本寧、鄞縣屠隆緯真、南樂魏允中懋權、蘭溪胡應麟元瑞。其又廣為四十子,皆元美一人所主持。其當時奔走天下士,一時詩流皆望其品題,得其一言以為輕重,非高才博學,焉能如此。惟恩怨過于分明,臨清謝榛茂秦詩本極工,本在七子結社之列,乃因興國吳國倫詆明卿為糞土小嫌,遽擯之,不得與于七子、五子之列,而《四溟山人集》□卷,終在天壤。

   長元吳三縣地丁錢糧
國朝定制:各省首府及外府附郭州縣,大半皆兩縣同城。江蘇省城蘇州府屬首縣為長洲、元和、吳縣三縣,初不解其故。後聞人言,長、元、吳三縣,每縣地丁錢糧各伍拾萬兩。吾皖亦江南大省,全省幾于僅比長、元、吳三縣。當日分治,未嘗不由於此。吾皖最大州縣為宣城縣,每年地丁錢糧僅拾萬兩,縣小者僅數萬兩,外間已有金宣城、銀六安之謠。江蘇洵財賦之區,非天下所能及,即皖贛同列江南三省中,亦儻乎後矣。

   王又樸不諱過
天津王介山司馬又樸《自訂年譜》一卷中有云:「當年十四五時,余情竇甫開,慾心甚熾。曾欲盜一婢,為其母所覺而止。又有所悅一婦,已乘醉鑽穴以就之,忽悔悟。父母知之,急為娶婦。」又云:「余信道不篤,偶為人誘,得非分財百金,以致喪志,棄館走山左求富,幸不得。」云云。聲木謹案:司馬夙從桐城方望溪侍郎苞游,立身行事,以宋儒為依歸,侍郎甚賞異之。自記往事如此,不文過,自不吝改過。《左傳》有云:「過而能改,善孰大焉。」能不文過,自是君子之用心,較之以文過為宗旨者,其用心相去遠矣。司馬不惜自書之,以告後之人,聲木更不惜重錄之,以告後之人。

   明陳耀文正楊
明陳耀文撰《正楊》四卷,專糾楊慎《丹鉛四錄》之偽謬。其中肆意毒詈,如云「不通」,「太橫」,「髫鬌之見」,「無目之人」等語,千古著書,向無此例。《四庫提要》謂其釁起爭名,語多吹索,醜詞惡謔,無所不加,殊乖撰述之體,洵屬公論不刊。徐文靖《管城碩記》中,復駁正陳耀文十餘條,考證益為精密。大抵考證之學,推勘益精,如築室然,後來者居上,亦理勢使之然也。

   李元度駁方苞語
蠡縣李剛主□□塨之子長人夭死,方望溪侍郎與之書謂:「吾兄著書,多訾謷朱子。自陽明以來,凡極詆朱子者,多絕世不祀,僕所見聞,俱可指數。若習齋、西河,又吾兄所目擊也。」云云。平江李次青方伯元度《天岳山館文鈔》中著論駁之,所言誠是。但侍郎書中又有云:「泰伯無子,伯魚早喪,況吾兄子姓甚殷。固知所陳理弱情鄙,不足移有道之胸。」云云。是侍郎早己自言理弱情鄙,並非謂顛撲不破之理。在當時不過勸慰中之一語,雖有語病,已自言之,固未嘗堅護己見也。

   詞家比詩家
詞家之有柳永、周邦彥,猶詩家之有李杜也。蘇軾、辛棄疾,猶詩家之韓蘇也。吳文英、張炎,猶詩家之有溫李也。晏殊、歐陽修、秦觀、晏幾道,猶詩家之有王、孟、韋、柳也。葛立方、趙師使,猶詩家之有元白也。姜夔、史達祖、高觀國等專言格律,後人易於學步,是以三家詞,習之者最多,以有規矩可尋,不難照式摹擬之故。因現在時人多喜言詞,聊記其大略如此。

   夜合花
幼時讀唐詩,有「夜合花開香滿庭」之句,意謂凡花之香者,無逾於此,頗欲得見此花以為快。及年廿歲,姊婿李伯行侍郎經方贈先文莊公兩盆,並言出產嶺南,則更大喜過望,終日摩挲花下,以待其開。及至開時,花色白,宛如野百合,全無香味,近嗅之,且有微臭。始悟唐人作詩,未必得見此花,姑以「夜合」三字起首耳,詩人之言不可信如此。

   高宗輓朱軾四字
朱文端公軾之卒,高宗純皇帝就坐地御書「帝師元輔」四字,以為輓額。戴可亭相國□□嘗為陳碩士侍郎用光言之,見侍郎《太乙舟詩集》自註。

   尹洙河南集
尹師魯在北宋以古文負盛名,所撰《河南集》廿七卷,自宋以來,久已淹沒,各家所藏,僅有傳鈔本。至乾嘉年間,長洲陳貞白□□善為古文,於北宋獨好《河南集》,謂其簡古質實,自班孟堅以下,未有能及之者。後得葛氏本及同里吳君仲伊善本,復博考諸書,校定同異,勒為一本,刊於嘉慶十三年正月。自有此刊本,世間始能復得見《河南集》,其有益於文苑甚大。尹師魯在當時,與歐陽修同以古文馳名,時人稱為歐尹。今歐集徧天下,家喻戶曉,《河南集》幾於失傳,非陳貞白一刻,後世竟無有知其人、讀其集者。文之顯晦亦有時,深可駭異,此所以賴有後世揚子雲也。

   石韞玉藏書語
吳縣石琢堂方伯韞玉《獨學廬文稿》中,有《凌波閣藏書目錄序》,文末云:「古人云:積金與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與子孫,子孫未必能讀。然積金既多,賢者損其智,愚者益其過。積書者,子孫即不能讀,亦不致損其智,益其過而為之累也。」云云。語意甚善,不妨作如是觀念。但積書雖不致如積金之有損,子孫不賢,論斤秤賣,依然與積金等耳。

   林瀚訓子詩
閩縣林亨大□□瀚《訓子》詩有云:「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云云。真達人之見。記得光緒□□年,邑人某氏有佔予家屋基數尺者,先叔考資政公函告先文莊公。時先文莊公任川督,以此詩寄回,先叔考資政公亦悟,遂聽之。今其家已無髫齡,徒為他人佔耳。

   北宋蘇軾讀書法
蘇東坡云:「以我觀書,則隨處得益,以書博我,則掩卷茫然。」云云。聲木謹案:藏書而不能讀,讀而不能用,何以異是。

   受宜堂宦游筆記
納蘭常履坦中丞安遭際休明,宦轍所至,數十年間,幾徧天下。乃薈萃其見聞所獲,名曰《受宜堂宦游筆記》四十六卷,乾隆十一年八月,男珉、琇、琦等同校刊,圈點寫字本,用單宣紙印。字既工整,圈點分明,刷印如新,洵屬貴人之游記,貴人家之刊本。《筆記》四十六卷,中分十四省,計京畿八卷、盛京二卷、山東二卷、山西二卷、河南一卷、江南三卷、浙江十卷、江西三卷、湖廣一卷、廣東一卷、廣西一卷、雲南一卷、貴州三卷、西陲二卷、北路六卷。其中所缺者,僅川、陝、閩三省。洵屬筆記中之創格,絕無而僅有者。中丞又編有《二十二史文鈔》一百零九卷,久已風行海內,固滿洲之撰述家也。

   紅豆樹
明嘉靖中,顧耿光自海南移紅豆樹,植於虞山之芙蓉莊,大可合抱。莊廢,樹在田中,為萑苻所燬。乾隆元年,復長孫枝,後又盈把云云。見王夢樓太史文治《夢樓詩集》常熟顧鎮註中。聲木謹案:此言紅豆故實,最為簡明,因錄之於此。

   菘字解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本□□□□□□二語流傳甚廣,幾於盡人皆知。韭固無不知之者,惟菘究不知為何菜。雖歷繙典故本,言之詳細,終不敢指為何菜。惟明陸容《菽園雜記》云菘即白菜,可謂簡潔痛快,固可家喻而戶曉矣。

   小琉球漫志
建寧朱筠園明府仕玠,梅崖廣文仕琇之兄,(兄)[廣文]以古文名一世,明府亦以工詩聞。當其任鳳山縣教諭時,撰《小琉球漫志》十卷,分目有六,曰《泛海紀程》一卷、《海東紀勝》二卷、《瀛涯漁唱》二卷、《海東賸語》三卷、《海東月令》一卷、《下淡水社寄語》一卷。門人吳聲煒寫定,乾隆三十年仲秋,女壻徐家泰刊本。寫刊甚精,傳世頗罕。獨惜其中自載其歌詩甚多,頗非地志所宜有。明府工詩,自刊詩集可也,溷之於地志中,雖詠鳳山縣之事,亦宜去之。臺灣一省,於康熙廿二年,始收入版圖。鳳山縣故實無多,不得不添凑以成卷帙,亦編輯時不得已之苦衷耳。

   春秋經筌
南宋諸儒中,有未讀《春秋三傳》即侈言著書,意欲傳之後世者。趙鵬飛撰《春秋經筌》十六卷,書中不知成風為莊公之妾,僖公之妾,作疑詞以虛懸之。目不睹《三傳》,所以如此,見於《四庫提要》中。聲木謹案:宋儒空疏,雖久為後人所詬病,然如趙氏之鹵莽輕易著書,宋儒中亦不多見,未可舉一而廢百也。

   尹繼善文端公詩集
尹文端公繼善撰《尹文端公詩集》十卷,嘉慶庚申秋月,其第十三男慶保□□溫陵□署刊本,袁枚編輯,曾承基校字。前有袁簡齋明府枚四六文序,字係恭楷,連史紙印,摹刻甚工。《隨園詩話》謂尹文端公詩多係疊韻,有疊至十次八次者。觀刊本詩集,雖間亦有之,殊不盡然。當時蓋偶一為此,明府誤以為全詩皆然。尹文端公聯姻帝室,勛業爛然,本不藉詩以傳,與文人爭短長,其家蓋因其素好吟咏而刻之耳。

   王峻論水經註
常熟王次山侍御峻,乾隆二年,授江西道監察御史。拜命甫三日,即劾罷左都御史彭維新,當時直聲震京都,天下仰望丰采。旋以丁母憂,在任僅半月。後遂杜門不出,歷主揚州、安定、徐州、雲龍、蘇州、紫陽等書院。以高才直節,自甘暴棄于休明之時,吾知其意果何在也。所撰《艮齋詩集》四卷、《病中自述》一卷,乾隆癸酉夏月,長洲蔣棨誦先校刊寫字本,極工緻,惟傳本甚罕,殊為憾事。惟《病中自述》謂:「《水經》正文為後世所亂,與註混淆,然其書實古今水道之準繩,病中嘗釐正經文。至酈註精核,惜舊箋但註古事,于是書水道之變遷,名號之異同,未經考及。欲合唐宋以來諸書,參以近時府州縣志,勒成一書,名曰《水經廣註》。」云云。聲木謹案:近世宜都楊守敬于《水經》用力甚勤,自謂《水經》經註混淆,為伊一人獨得之見,發千古未發之祕,不知侍御早已言之于百餘年前,守敬之言真無稽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