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艺术境界

 聽雨軒sjh 2012-07-02

论艺术境界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层天.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尝师诸心.
  诸物相通,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无论是书画亦或拳术,应把此句作为警世之言.凡在一个领域有大作为者,皆推陈出新.如李可染言: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吾师公洪均生先生被誉为"太极宗师'"东方魔手".当初与其师"太极一人"陈发科先生朝夕十五载,深得太极拳之精髓.然,如果他起初只是继承而不求发展,当恐难为后世所标榜推崇.又,杨露蝉,孙禄堂等等诸公无不具创新精神.虽是一脉相承,但被世人所于前辈大师相提并论者,必不满足前人再现,而是根据自己所见,所思,所练绘出一片新天地,开创出一番新境界.
  我们不妨把艺术分为三个阶段:一,神于好.二,精于勤;三,成于悟.但此非人人可得也.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因学在骨髓者,自心术得,工侔造化者,自天和来.
  任何一门艺术入门之初,我们不排斥模仿,模仿是一个新人学习的过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矩,效仿目的只是让我们识得规矩.但如果最后无法从中走出来,成了书奴,画奴或拳奴并乐此不疲,我们就不敢恭维其境界了.时下之风,受名利之误.多少人在抄袭模仿.通过形形色色的手段,达到形形色色的目的.殊不知自己走了一条不归路.他们不知道即使模仿的惟妙惟肖,终究还是人家的.更甚者以此拿到人前卖弄,竟成炫耀资本.岂不悲哉!
  清初巨擎石涛大师语: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妄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
  想想自己茫茫学拳路所付之艰辛,及反反复复的领悟.从起初的花是花,树是树.到后来花非花,树非树.又回来花还是花,树仍是树.一遍一遍在回顾中得到超脱,充实和慰籍着心灵.整个过程当中存在太多可思可悟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其意的.萧条谈泊,此难达之意.习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因有时追求过于实在,许多妙想被堵塞,得不到开启和颖悟.不妨物随物蔽,尘随尘交.使心不劳,心不劳则有识矣.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每个人的敏感程度和对扑捉细节的把握不同,只有凭借自己的素养逐渐接近和深入,敏锐者得细腻精微,迟拙者得粗糙肤浅.有时,就是一种天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