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释经法 ---赖若翰
实用释经学目录 第一部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二部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第三部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第13课 第14课 第15课 第16课 第17课 第18课 第19课 第20课 第21课 第22课 第23课 第24课 第25课 第26课 第27课 第28课 第四部 第29课 第30课 第31课 第32课 第33课「应用」举隅——两则实例……………………………………………………… 150 第五部 第34课 如何使用本书 每本书的写作·都有它要达成的目标。本书的写作目标是介绍一个包括十步骤的研经方法——【实用释经法】。简单来说【实用释经法】乃揉合“归纳式查经法”与“释经学”原理在一起而设计的一个十步骤的研经法。它采用归纳法的架构:“观察”、“解释”、与“应用”,并将久经试验的释经学原理注入“解释”的部份中,并在“应用” 的部份中制定了“神学性原则应用法”的模式。 【实用释经法】的十大步骤可用下列图表说明:
本书共分五大部份:《导论》、《观察》、《解释》、《应用》与《结语》。 在介绍每个方法之前,都必须要讨论一些导论性的资料。本书第一部的《导论》(1-4节),先简介一些基本的观念,特别强调圣经的独特性,研经者本身的态度与装备,工具书的运用、及整个研经方法与步骤的介绍等。第四节《入门之法》是整本书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架构,必须细心阅读,才会知所适从。 至于【实用释经法】十大步骤的讨论及介绍,主要是记述在第二至第四部(第5~33章)中。它们分别是:第二部《观察》(5-9节);第三部《解释》(10-28节);第四部《应用》(29-33节)。每部都以普遍性的介绍作开始(参第5、10-11、及30章),以两则实例作结束(参第9、24、34节)。其他各章(6-8、12-23、25-28、30-32节)分别是《观察》、《解释》与《应用》的原则与步骤的介绍,每章大概都以下列的形式出现: ·先有《课前测验》或《课前练习》,引发学员的兴趣,从读者已知的领域引进未知的领域中。 ·《正名与定义》阐释与该原则有关的重要名词,建立基础性的共识。 ·《解释的原则》介绍使用原则的基本观念,或澄清一些错谬与不合宜的见解。 ·根据所订定的观念,然后列出《研读的步骤》,带领读者按部就班地使用这些原则去解经。 ·在理论基础建立后,继而是列举《例证》。本书特别注重列举例证,因为它是抽象原则的具体说明。藉此使读者对所提出的原则有清晰的了解,进而可以举一反三地自行应用。 ·每章的结束都用图表列出《步骤温习》,使读者知道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所处的地步。《习题》是协助读者自行学习应用所掌握的原则。 在接触本书中,读者很容易会发现较多的篇幅是用在〈解释〉的部分中,主要是因为〈解释〉是断定经文意义最主要的步骤。当然〈观察〉与〈应用〉亦同样重要,只是它们并没有〈解释〉的部分那么复杂而矣。 本书是以〈说明文〉与〈叙事文〉两种文体作为骨干来阐释整个研经法,它们二者合起来已占了圣经大部份的篇幅。至于其他文体,如希伯来诗篇、比喻、预表与预言的研究,可参考第二十五至二十八节的讨论。 本书以《细水长流——建立一项长期读经计划》作为结束,祈盼读者在读完本书后,可以明了并掌握【实用释经法】的原则与步骤,成为一把读经的钥匙,开启圣经无穷的宝藏,致使终身享受不尽。 在书后的附篇,虽是附属性质,但却具有实用的价值。 ·《总复习》是将【实用释经法】的各步骤提纲契领地总括起来,一目了然,可作经常性的参考。 ·在《词汇简释》乃将本书中曾讲座与释经有关的名词的定义予以列出,在需要时可以正名与下定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