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十大捶斟解 【八、上步七星】 王志远

 聽雨軒sjh 2012-07-06

八、上步七星斟解

    上步七星,上步后两拳交错,下步成右虚步,从侧面看,其头、手、肘、肩、胯、膝、脚七个出击点的位置,其形势布排恰似北斗星座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故名。所以《各势白话歌》说:“上步就排七星拳。”上步七星在拳术上通称“七星势”,亦有简称“七星捶”或“七星拳”的。而太极杨、陈、吴、武、孙五大门派皆称“上步七星”,惟吴、孙两式用掌而不用拳,故无“七星拳”“七星捶”之说。

    《太极拳体用全诀》说:“上步七星防上打,掤架之下直拳驰。”《全体大用诀》说:“上步七星架上势”。说明上步七星的主要作用和十字手类同,都是以封掤防御为主,攻防结合的式子。所有手法都由十字手衍变而来。然而两拳仍有主次之分,左拳以 掤架为主,右拳与左拳交叉结成十字,辅以掤架,同时直击敌胸。十字封掤,似掤如打,连架带打,且掤且打,即此之谓。

    上步七星两拳的向前封掤,两肩不可因两拳的交叉而上耸或锁住,亦不可扬肘,两臂呈弧形交叉曲蓄而圆满,两手合拳离胸不可过近、过远、过高、过低,两拳眼必须斜向里上。这是因为上步七星的主要用法是,敌用右手自上劈下,我以两拳交叉朝前上掤住。如拳眼向上或向里,前者无掤劲,后者造成抬肘,既不能松肩沉肘,掤劲亦自然不足。两手合拳过近、过低头部易受攻击,因敌之攻手及我头部;过远则两臂伸直,掤劲不足,起不了掤的作用;过高则两胁侧门、胸腹正门洞开,暴露于敌,易受攻击。

    此外,两手握拳时机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早,在两臂即将交叉时才能成拳,使之符合“去时撒手,着人成拳”的原则,(附注:拳谚说:“去时撒手,着人成拳。”即是说拳要在击到位、刚击到人的瞬间,才能团握成拳,这样出劲出拳威猛有力,才能充分发挥拳的作用。所以太极拳凡握拳的动作,如栽捶等十大捶,“拳”必须有逐步形成的过程,慢慢攥拢,待击人到位时,团握成拳。)两拳交叉向前上掤时,要有且掤且打之意,右脚有前踢之意。劲起于足,发于腿,主于腰,敛于脊,布于膊,贯注于两拳。节节贯串,动短、意远而劲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上步七星式要立身中正,中正不偏,决不可有前俯后仰;虚实要分清,应以左腿支撑身体的重量,不可用右足掌分担;腰要沉,裆要圆而虚,要裹裆、吊裆,不可夹裆(尖裆)、荡裆。两胯根撑开,两膝微呈里扣之意,裆自然能圆。会阴虚虚上提,不使其有下荡之意,裆自然能虚。裆的虚圆,能使髋骨的骨节撑开,并使髋骨周围的韧带撑足撑开,因而增加了伸缩旋转的灵活性及活动范围,使下盘轻灵而旋转无滞,并加强了腿部的承受能力以及弹性的弓劲,从而在技术上达到太极拳名家“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但依着何处,便以何处击之”的境界。

    上步七星之“七星”除了头不可乱动乱用外,手可以击,肘可以顶,肩可以靠,胯可以靠,膝可以撞,脚可以踢。所以凡交手,必须眼顾“七星”,对敌之“七星”严加防范,以免为敌所乘。

    戚继光《拳经》第五式“七星拳”诀日:“七星拳手足相顾,挨步逼上下提笼,饶君手快脚如风,我自有搅冲劈重。”此诀其实也是对太极拳上步七星势的最好斟解。

(图八1、图八2) (待续)太极十大捶斟解之上步七星斟解图八1
上步七星定式
太极十大捶斟解之上步七星斟解 图八2
上步七星正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