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国开国之祖泰伯

 苏迷 2012-07-09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三皇五帝时代,尚属部落首领时期,由于没有能够将文明记录和累积的文字,我们只能将这段历史作为“口耳相传”的传说,无所谓“礼仪”。真正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礼仪,恐怕要从商周算起,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完整意义上的文字,可以将信息用文字传给后人。可是传世的甲骨文字,大多是卜辞。到了周朝,出了一位有名的圣贤人物,那就是泰伯。泰伯的礼让行为,让中国当时的大教育家孔子称赏不已:“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被孔子称为“至德”的泰伯,既是周天子之子,又是吴地之开化之祖,无疑也是中华民族礼让之祖。一直是文人学子朝圣拜谒的偶像,明代秦应阳《谒泰伯庙》云:“至德传遗庙,嵬峨镇要津。荒庭纷药草,碧瓦簇鱼鳞。藓绿封碑古,云红照槛新。虹梁通市陌,绣户压城闉。一片緐华地,千秋立极人。仲雍齐亮节,季札踵清尘。享得吴歌侑,牲将周鼎陈。衣冠思雅化,榱桷肃明禋。遗像瞻当日,抠衣拜此辰。平生顽懦意,感激有天真。”
  据《吴地记》记载:“昔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历生子昌,有圣瑞。太王有疾,泰伯、仲雍以入山采药,乃奔吴,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子昌立,是为西伯,即文王也。吴人义泰伯,归之为王。”这段文字,清晰地告诉我们,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按照一般的传位习惯,父终子及,长子优先。可偏偏老三季历为周太王生了聪明的第三代,周太王也有意传位给他。为了实现老父亲的意愿,老大泰伯和老二仲雍,借口为父亲到山里采药,“私奔”尚属“荆蛮之地”的吴地,并入乡随俗的“文身断发”,以遂父亲之愿。这一让贤的举动,着实值得称道,正是泰伯、仲雍的让贤,让周文王、周武王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促成了周朝的兴起,取得商朝。同时,也使得吴地得以接受中原文化的融入。
  泰伯,有的书上记作“太伯”,《吴郡志·考证》云:“太伯,古公长子。韦昭云:武王革商,追封为侯伯。故曰太伯,范宁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孔子称泰伯“三以天下让”,也就是让了三次,那究竟是哪三次呢?同样是《吴郡志·考证》,给出了两种说法:“《史记正义》引江熙云:太伯少弟季历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于季历,以太王病,托采药于吴越,不及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又释云:太王病而托采药,生不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及,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以礼,三让也。”又云“泰伯三让,今吴县有三让乡”。
  泰伯又是吴国的开国之祖,《吴郡志·考证》:“勾吴,太伯之奔荆蛮,义而从者千余家,号曰勾吴。《史记注》曰:勾吴,大吴也。《史记正义》引宋忠《世本注》云:勾吴,太伯始所居,地名也。许慎注《淮南子》云:勾吴,吴人语不正,言吴而加以勾。颜师古曰:勾,夷俗之发声也,亦犹越谓之于越也。《史记正义》又云:去梅里东南六十里,十九世寿梦居之,始号勾吴。与《史记》太伯时已号勾吴不同,疑《正义》误。太伯旧城,《史记正义》云:太伯居梅里,属今常州无锡,去此东南六十里,十九世孙寿梦居之。二十一代孙光,使子齐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是也。《世本》又云:诸樊徙吴,即今苏州,二说不同。大抵泰伯之后,吴自梅里凡三徙,而定居于今之郡城,中间迁徙,不出数十里之内也。梅里属吴县,《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所撰,是时或属无锡尔。”
  吴地百姓为了纪念泰伯的功绩,早在汉代就为泰伯立庙祭祀。《吴郡图经续记·祠庙》云:“泰伯庙,在阊门内,旧在门外,汉桓帝时,太守麋豹所建。钱氏移之于内,盖以避兵乱也。延陵季子侑祠焉。”因为孔子称泰伯“至德”,因此泰伯庙又称至德庙,《吴郡志·祠庙》 云:“至德庙,即泰伯庙。东汉永兴二年,郡守麋豹建于阊门外。《辨疑志》载:吴阊门外有泰伯庙,庙东又有一宅,祀泰伯长子三郎。吴越钱武肃王始徙之城中。《纂异记》又云:吴泰伯庙,在阊门。皮日休诗云'一庙争祠两让君',盖并祠仲雍,旧矣。”庙门附近有一座桥称为至德桥,《吴郡图经续记·桥梁》记载:“至德桥,在泰伯庙前,以庙名桥也。”《吴郡志》称“乾道元年郡守沈度重建。”
  泰伯庙,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被毁,乾道元年(1165)郡守沈度重建。明、清两代又有况钟、汤斌的修缮,有周忱《重修泰伯庙记》、汪琬《重建至德庙记》为证。到咸丰十年(1860)又毁,同治六年(1867)重建,光绪元年(1875)增修,庙前有石牌坊,横额“至德坊”三字为江苏巡抚吴炳元书。民国时期泰伯庙亦曾增修。1952年10月起,曾作为泰伯小学的校址。“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时,一块牌坊、三根石柱,再加上主体建筑中惟一保存下来的后殿,就是泰伯庙的全部“家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泰伯庙前建起了桃花坞地区唯一的农贸市场,服务周边数万居民。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纷纷呼吁重建泰伯庙,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江区从全市大局出发,投资2000万元高标准异地新建了菜场,于2008年11月投入运营,位于泰伯庙前的“庙桥农贸市场”也于此月16日停业。
  2011年9月,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重要节点之一《泰伯庙·阊门西街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根据《详规》,在西起五峰园弄、官宰弄,南至东西中市,北靠桃花坞大街,东至杨家院总用地面积4.8公顷的区域内,泰伯庙将还原泰伯庙清代鼎盛时期全貌;并以此为核心,携手原深藏陋巷的“迷你名园”省级文保单位五峰园、“三钱萝卜籽,换个红顶子”的清代御医曹沧洲故居等建成古吴文化展示区。
  2009年12月竣工的泰伯庙一期维修工程,修复了保留下来的至德坊、至德殿等。而《详规》将根据留存至今的《至德志》等历史资料复原泰伯庙全景,修复后泰伯庙总占地面积7492平方米,相比之前将占地扩容近六倍。今后将作为祭祀祠堂,并增设陈列展览,展现泰伯历史文化,使之成为桃花坞片区重要的文化景观和祭祀吴地始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除了泰伯庙外,苏州还有一座“泰让桥”,也是纪念和褒扬“泰伯三让”的……■陈其弟
来源:姑苏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