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果树与气象 腰果,添树科,腰果属,常绿乔木。我国海南岛腰果种质类型繁多,但均属一个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南部滨海地区。 腰果仁营养丰富,风味香美。果壳液是一种干性油,性能优异,可制高级油漆,优良刹车皮,海底电缆绝缘材料等。由花柄膨大而成的花托称果梨,柔软多汁,含水87.8%、糖11.6%,蛋白质0.2%以及多种维生素,少量微量元素。可当水果,也可制果汁、果酱等。新鲜腰果梨汁可防治慢性胃病,亦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53]。 海南岛腰果资源丰富,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海南岛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旨在摸清海南岛腰果种质资源种类、分布、生态环境、种植历史、现有面积等等。所收集的丰产、抗风、抗寒种质对海南岛腰果开发和良种培育有重要意义[65]。 腰果原产巴西东北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以内陆区,但20°以内亦有引种栽培。海南岛种植腰果已有50多年历史。1960年前后从斯里兰卡进口种子进行大面积种植,从琼北文昌到琼南三亚市均有分布,总面积约0.2万hm2。后因丢荒,大部遭砍伐,丢弃,现仅乐东县尚存200多hm2,陵水县26.6余hm2,昌扛县6.6余hm2,以及文昌县6.6余 hm2。1973年前后,从坦桑尼亚进口种子,海南又一次大面积发展,种植面积达1.3万 hm2。迄今全岛尚存结果树有0.67万hm2左右,未结果树约0.3万hm2,全是实生树[65]。据扛式邦(1984)报道[66]:除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外,因低温影响均未获得成功。现将腰果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如下: 一、温度对腰果生产的影响 腰果系热带树种之一,对温度要求高,特别是冬季最冷月月均温≥18℃以上。 1.温度与腰果树分布 腰果分布在世界上以印度东部沿海、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热带多雨气候。据江式邦研究[66],月平均气温23~ 29℃,腰果正常生长结果;20℃左右生长缓慢;18℃左右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7℃以下出现寒害,15℃以下出现严重寒害以致死亡。 2.温度与种子发芽 据研究温度35℃时种子发芽速度快,发芽率高,30℃和25℃时发芽明显降低,而20℃和40℃则急剧下降[37]。 3.温度与开花结果 温度对花期和花的开放影响明显。中国海南2—3月为盛花期, 4月是果实形成期[67]。显然离赤道愈远,海拔愈高的地区开花期逐渐推迟。 腰果为虫媒花,温度直接影响到花粉和授粉昆虫的活力。日均温在18℃以上虽能开花,但低于23℃往往花而不实。海南乐东1985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50d内共出现≤22℃的天数17d,连续3d出现≤22℃的天气共4次,1986年日平均气温≤22℃的只有 1d,1985年单位面积产量仅为1986年的14.3%[68]。 就月平均气温而言,中国年产30kg以上的高产树,均分布在最冷月平均气温19℃以上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8℃,生长受到抑制,产量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海南文昌滨塘农场18龄树1975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上, 年最低气温12.2℃,当年收果 (1000kg),而1976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6℃,年最低气温5℃,当年收果20kg,只为1975年的2%[66]。 年最低气温与腰果产量分析表明[67],冬季低温与腰果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8239**。 4.温度与寒害 腰果不耐寒,对低温极其敏感。当最低温度10℃,左右则嫩叶破皮流脂,5℃即产生梢枯。在广东高州1959—1960年冬,最低气温为3.8℃,0.5~1龄树死亡率为11.8%。同年海南那大2.9℃,当年生苗死亡率为19.0%~23.7%[66]。1.1℃幼树地上部分千枯死亡[67]。云南景洪1973—1974年冬2.7℃,成龄大树受害指数为24.4。腰果寒害因品种、树龄、地形地势、抚育管理条件及降温性质不同而受害不同。此外,腰果直播造林生势健壮有利于越冬,在海南那大当低温为1.2~4.2℃时,移植苗枯死率为 26.0%,而直播苗仅2.9%[67]。 但从抗寒种植上也有望选出抗寒性强的,如万宁8775、87-6、87-7等在冬季最低温月份的月均温在17℃左右,绝对最低温6.5℃条件下,年产果达4kg/株以上者为目前入选抗寒种质。昌江、万宁低温月份月均温在17~18℃,曾有过6.2℃舶绝对低温,这些地区亦发现有少数成龄腰果树产量达4~6kg/株。昌江在寒流连续吹袭下的2月上、中旬日均温为11.5~16.7℃,有个别种(CJ白—1号)具有了定的抗寒价值。 5.温度与虫害 腰果在开花坐果期,易受锤角盲蝽危害,严重影响产量,可减产 80%~85%,该虫在日平均气温20~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适生长繁殖,在日平均 18℃以下,相对湿度低于80%,低龄若虫大量死亡;当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 75%时,成虫活动迟钝取食少,低龄若虫大量死亡。最低气温低于6℃对害虫有抑制作用,高于12℃则有利于害虫发生[67]。 二、光照对腰果生产的影响 腰果喜光,适宜的年日照时数为2000h,在1500h/a的地区,开花和坐果期需要较强的光照度。生长在阳光充足条件下3a生幼树,树冠冠幅大分枝均匀如表11-26[45]。而在荫蔽条件下则生长纤弱且缓慢。腰果结果特征是枝条多、花序顶生,对光极为敏感,相邻植株枝条重迭,不仅影响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枝条死亡。腰果盛花期为2—3月,4月是果实形成盛期,此期日照条件与产量显著相关。经相关分析,2—4月的阴雨天数和最长持续阴天数与产量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9851及r=-0.9685[67]。对海南乐东县资料分析认为,3月中旬至4月下旬,5旬间日照时数大于370h,每天日照时数≤2h的天数少于6d的年份则产量高;反之,5旬的日照少于340d,每天日照时数≤2h的天数多于10d的年份则产量低[68]。腰果树受光照制约,主要是具有树冠外围枝条结果的特性,一株腰果结果最多的是在树冠外围,并且在东南和西南向最多[67]。 表1 7—26 荫蔽对腰果生长的影响
三、水湿条件对腰果生产的影响
1.腰果风害 腰果不太抗风。常风小于3m/s可正常生长。滨海地区常风使树干低矮,枝条伸展低垂地面。当常风达5m/s左右,在无防护林保护的成龄腰果树,向风面无花无果,只有树光背风面中下部开花结果。8级以上大风则造成落叶、折枝断干,使植株倾斜或倒伏[66]。此外,在海南保亭,1962年16号台风,风力6~7级,阵风11级,倾斜率0.7%,倒伏率38.4%。1981年5号台风风力9~10级, 阵风12级,倾斜率为20%,折干率60%。腰果萌生力强,即使完全毁坏的树冠,风后4个月即能恢复开花结果,风后10个月即恢复正常。 2.防护林效益 海滨地区南海文昌县海滨农场,无防护林保护的腰果林,16龄树,高不超过2m,冠幅1~3m,平均单株结果2.4个。而在防护林有效防护距离内腰果树高达4~5m,冠幅6~7m,一般结果50~300个,丰产树最高可产果7.5kg[69]。 腰果树耐旱耐瘠,较抗风,一旦种植成功,可连续收获30~40a,既增加森林面积,又有经济效益,是海南南部利用不毛之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应予以支持推广。将已有的珍贵种质,在不同生态区试种、示范,进一步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个体或品系,特别应重视抗风、抗寒、丰产的优良品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