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练习者主观努力对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达到健身防病的效果。主要有调身(姿势)、调心、调息、自我按摩和肢体活动等形式。 各有相应的功法。一般分为医、儒、释、道、武术五大派,且各有若干小流派。 医家气功以防治疾病、保健强身为目的。 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 释家气功重在“练心”,要求“精神解脱”,其中分为“入定”,“参禅”俩派,前者强调“四大皆空”,后者强调“修心养性”,“普渡众生”。 道家气功着重“身心兼修”,“性命同修”,“清静无为”。 武术气功以练身和提高击技为目标。各派均以练意、练气为主。 从形态上可分为动、静两大类。静气功采用卧、坐、站等外部静止的姿态,以精神内守各调整呼吸的方法,注重练身体内部,故又称内气功。动气功采用意和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内外兼顾,因动作外现,故又称外气功。 以用途可把气功分为三个功种。即医疗气功、保健气功、武术气功。 从方法上也可分气功为数种,主要有放松气功、内养功、强壮功、静功、气功搬运法、新气功疗法、三园式站桩、种铜式站功、太极棒气功、动功、意功、吐纳功、保健按摩等。
对各种气功功法的共同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节制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