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芦苇,其他 早晨,煮粽子的同时,我不忘向儿子普及传统节日的有关知识。我告诉他,在两千两百多年的今天,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就是纪念他的。 儿子一脸诧异:“他为什么要死?” “屈原从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就像你一样。”我一边说一边在心里表扬自己:真是好妈妈,赏识教育运用的不错呀。“但长大后,国君并不重用他,他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江南。后来,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他的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写了一首长诗,然后怀抱着一个大石头,投江自杀了。”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心里一颤,赶紧从锅里捞出一个粽子,剥掉苇叶,粘满白糖递给儿子。 儿子小心翼翼地啃了一口,因为太烫。 “好吃吗?”我问。 “好吃!真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点。记住,以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自杀,如果自杀就吃不到粽子了……” 吃着粽子,唠唠叨叨地对儿子进行了一番热爱生命的教育。有点对不起屈原,但我认为这是必须的。因为“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帕斯卡尔),不知哪一阵风吹来,就会将它折断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小学,中学,高中,连清华、北大这样令无数学子向往的知识圣地,也接二连三地发生跳楼事件。我希望我的孩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在我的有生之年,每天都可以“执子之手”,在我离去之后,他仍然能健康的活着。 儿子自上小学以来,就不堪作业的重压,常常向我抱怨。以前我也跟着他抱怨,而现在,我不再这样——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无论如何,教育始终是需要他去承担的重负。活着,就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一重负,再苦再累也要承担。 以上的点滴体会,来自我孱弱的生命。我知道,我也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一根随时都能被风折断的芦苇。但我希望如帕斯卡尔所言,“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在低头沉思的瞬间,呈现生命的尊严与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