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隶书创作和临习的断想

 鸿墨轩3dec 2012-07-13

关于隶书创作和临习的断想

 文字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隶变”。从篆体演化为隶体看似小小的一步,但对文字发展却跨出了一大步。正因为隶变,才有了行书、楷书和草书的演变发展。傅山曾指出:“楷书不从篆隶八分中来,则奴态。”不仅如此,隶书与写好行草书也有很大关联性。如章草与隶书的笔法相近,而草书是需要以章草为根底的。因此,几乎可以断言隶书是一个基础性书体,对学好其他书体,提高书法创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每种书体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审美特性,以及相应的用笔和结字规范。隶书作为古体书法这一特定书体自然也不例外。楷书的笔法是不能运用于隶书中,否则就不古朴。而行书的笔法也应慎用,处理好行书笔法和隶书笔法的有机融合是非常困难的。今人很多在隶书创作时几乎纯用行书笔法,而美其名曰“写意”、“生动”、“变化”,其实却不知隶书之源流,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型的另一种恶俗的表现形式。因此,认清书体的上下流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常识。

 隶书入门容易登堂难。隶书作为古体书法离我们以很久远,不可避免会造成的历史隔膜感。而隶书技法和审美方面的论述的缺失,仅凭清人的臆断和评述,是难以对隶书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是我们学习隶书的难处。隶书有很强的装饰性,尤其是其波挑的形式感很强,初学者往往受此影响,易得其形,而失其质。因此,要真正的深入隶书内核,学好隶书,提高书法的创作境界,识见、用功、才情均不可少。才情关乎天赋,是先天的。而识见和用功是后天的,依赖于个人的修为。

 学习隶书首先要晓其源,知其变。只有通晓隶书的流变,才能在隶书取法上找到准确的定位,才能取法为上。要认真研究隶书不同风格,犹如晤对古人,冥想入神,透过形式看本质,遗形取神,方能古意盎然。要认真研究用笔和结体,透过刀锋看笔锋,抽绎出不同风格的本质特征,才能做到隶书创作下笔有由。

 隶书创作不可拘泥于细节,应着眼于研习隶书的气象、格局和神采。拘泥于细节易坠入小趣味,拘泥于趣味,给人的感觉是刻意和做作,而品格不高。这就如一个高尚人,是以高贵的气质和品格感染人,而非靠哗众的语言和花俏的动作吸引人。隶书创作更不可走丑怪和夸饰之途,否则便入恶俗之道。

 隶书临习当以汉隶为宗,参变以清人隶书。风格过于强烈或习气过重者不宜学,如部分清人隶书李瑞清之流;装饰性过强者不宜学,如《天发神谶碑》之类;程式化过重者不宜学,如唐宋隶书和部分清人隶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