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彩图】人体362穴位详解之肾经27穴(二)

 龘龘清欢 2012-07-14

  

 

【高清彩图】人体362穴位详解之肾经27穴(二)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本节介绍的穴位有十个,肾经 ——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查穴方法:按 Ctrl + F 组合键(先用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手,再用右手按一下F键),在屏幕左下角调出查找窗口,在空白框中输入拟查找的穴位,例如输入“中脘”,按回车,找到该穴。

 

 

肾经 横骨穴

 

取穴方法:

横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横骨穴(下极穴,屈骨穴,屈骨端,曲骨端)解析:

1)横骨。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也。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该穴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

2)下极。下,指本穴位于胸腹的最下部。极,屋顶之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下极名意指肾经气血在本穴达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寒湿滞重要靠不断地吸热才能上行,而本穴则是肾经下部经脉气血上行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故名下极。

3)屈骨。屈,亏缺之意。骨,阴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肾经气血由于本穴的向外散失而处于亏缺之状。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量不大,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并散失肾经之外,肾经气血因此更加亏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与屈骨近同,端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气血在此到达顶端。

4)曲骨端。曲,隐秘也。骨,肾主的水液也。端,极点、尽头也。曲骨端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水湿至此已到尽头。理同屈骨名解。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横骨穴意义: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受热后循肾经上传大赫穴及输散腹部各处。

功能作用:清热除燥。

主治疾病:

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极穴、三阴交穴治癃闭;配关元穴、肾俞穴、志室穴、大赫穴治阳痿、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泻之或灸,热则补之。

〖生理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肾经 大赫穴

 

取穴方法:

大赫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四点的左右一指宽处(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大赫穴(阴维穴,阴关穴)解析:

(1)大赫。大,大也、盛也。赫,红如火烧十分显耀也。大赫名意指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而出肾经。本穴物质为体内冲脉外出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因其高温而如火烧一般显耀,因其高压而气强劲盛大,故名大赫。

(2)阴维。此名是从本穴的特定功能上而言的。本穴物质为冲脉外传的高温高压水气及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冲脉强劲之气的带动下,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由此输布胸腹各部,有维护胸腹阴面阴液的作用,故名阴维。

(3)阴关。阴,阴液也。关关卡也。阴关名意指冲脉外输的强劲热只能带动本穴天部的水湿之气上行,而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则无此作用,阴性水液只能循肾经下行。

(4)冲脉足少阴之会。理同大赫名解。

附注: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大赫穴意义: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外传肾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高温高压之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主治病症:

阴部痛,阳痿、早泄,遗精,子宫脱垂,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膀胱疾病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阴交穴、肾俞穴、带脉穴、大敦穴、中极穴治阳痿、遗精、带下;配命门穴、肾俞穴、志室穴、中极穴、关元穴治男科病、不育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肾经 气穴

 

取穴方法:

气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关元穴左右一指宽处)。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气穴(胞门穴,子户穴)解析:

(1)气穴。穴内物质为气态物也。本穴物质为大赫穴传来的高温高压水气,至本穴后,快速强劲的高温高压水气势弱缓行并扩散为温热之性的气态物,故而得名。

(2)胞门。胞,胞宫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胞门名意指胞宫的外输气血由此外出冲脉。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温热之气,此气来源于胞宫,在本穴开始向冲脉以外传输,是冲脉气血外出的主要门户,故名胞宫。子户名意与胞宫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气穴意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变为和缓的热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热性水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及散输小腹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冲任。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生理不顺、冷感症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枢穴、大肠俞穴主治消化不良;配中极穴、阴陵泉穴、膀胱俞穴主治五淋、小便不利;配气海穴、三阴交穴、肾俞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痿、不育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肾经 四满穴

 

取穴方法:

四满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四满穴(髓府穴,髓中穴,髓海穴)解析:

1)四满。四,四面八方也。满,充斥、充满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

2)髓府。髓,肾之精也,寒性水湿之气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化为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至本穴后热性水气散热冷凝而变为寒性水气,故名髓府。髓中、髓海名意与髓府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四满穴意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下行于中注穴。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气海穴、三阴交穴、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穴、三阴交穴、肾俞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生理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肾经 中注穴

 

取穴方法:

中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中注穴 解析:

1)中注。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入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故名。

2)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中注穴意义:肾经冲脉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表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利湿健脾。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委中穴、气海穴俞穴治腰背痛;配血海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阴交穴、中极穴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肾经 肓俞穴

 

取穴方法:

肓俞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肓俞穴(盲俞穴,子户穴)解析:

1)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而得名(何以知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理如下。本穴位居脐旁,而脐则为人体胸腹部体表的重力场中心,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自与之全息对应的体内重力场中心附近脏器。体内的重力场中心为二肾,相邻的脏器有胞宫和膀胱,但本穴位于冲脉,这就决定了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来自胞宫而非膀胱)。

2)盲俞。盲,昏暗之意,指穴内外输的气血物质为膏脂,混浊不清,有别于肾经经水应有的清也。俞,输也。盲俞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胞宫外传的膏脂之物。理同肓俞名解。子户名意与盲俞穴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肓俞穴意义: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膏脂之物。

运行规律:散热冷凝并输散于腹表各部。

功能作用:积脂散热。

主治疾病:

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枢穴、足三里穴、大肠俞穴治便秘、泄泻、痢疾;配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庭穴、天枢穴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深刺而泻。

〖生理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肾经 商曲穴

 

取穴方法:

商曲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商曲穴(高曲穴,商谷穴)解析:

1)商曲。商,漏刻也。曲,隐秘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特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觉察,故名。

2)高曲。高,高处也,天部之气也。曲,隐秘也。高曲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气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理同商曲名解。

3)商谷。商,漏刻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商谷名意指本穴周范围内的寒湿水气吸热后皆由本穴上行。

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商曲穴意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横传石关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主治疾病:

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大横穴治腹痛、腹胀;配支沟穴治便秘;配大肠俞穴、天枢穴、治泄泻、痢疾。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生理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肾经 石关穴

 

取穴方法:

石关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石关穴 (石阙穴,石门穴,食关穴)解析:

1)石关。石,肾所主的水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石门名意与石关同。

2)石阙。石,肾所主之水也。阙,碑坊标记之意。石阙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停止不能前行。理同石关名解。

3)食关。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不能上行。理同石关名解。

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石关穴意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冷降经水。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少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大部分散热后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肾经下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主治疾病:

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痛、呕吐、腹胀;配三阴交穴、阴交穴、肾俞穴治先兆流产和不孕症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生理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肾经 阴都穴

 

取穴方法:

阴都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阴都穴(食宫穴,通关穴,不宫穴)解析:

1)阴都。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2)食宫。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宫,宫殿也,大的居住地也。食宫名意指随肾经冲脉气血上行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归于地部,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亦回落地部,如同回到脾土应有的居住之地,故名食宫。

3)通关。通,通过也。关,关卡也。通关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湿之气在此仍有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石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其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因此寒湿水气大部分不能循肾经继续上行,只有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并保持肾经气血的流畅传递,此部分上行气血如闯关而行一般,故名通关。

4)不宫。不,否定词,否定之意。宫,宫殿也。不宫名意指本穴冷降于地的脾土尘埃不能存留穴内。如食宫之名解,本穴天部的脾土尘埃冷降归地后,由于肾经上部经脉有经水经本穴下传,本穴的降地脾土无法存留穴内,故名不宫。

5)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阴都穴意义: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后下走腹通谷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

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巨阙穴治心中烦满;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闭经;配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四缝穴治纳呆及小儿疳积。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肾经 腹通谷穴

 

取穴方法:

腹通谷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肾经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 缘水禅心 -


 

腹通谷穴 (通骨穴)解析:

1)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两山间的凹陷处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降为经水后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

2)通骨穴。通,通孔、通道也。骨,肾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为经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肾脏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腹通谷穴意义: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后漏落腹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态物冷降的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由本穴的地之表部注入体内。

功能作用: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主治疾病:

腹痛,腹胀,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中脘穴治胃气逆;配申脉穴、照海穴治癫痫、惊悸;配上脘穴、足三里穴治纳呆。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