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不离参禅
随时随地不离参禅。已经会看话头、会参话头了,就应该动静之中都不离开话头。烧饭、洗衣、擦地板、穿衣、吃饭、坐马桶都是参禅的时间。上班的的路上以及等车时,办公的时候,单纯的事务不须要用到思维时,正好参禅。忙的人正好参,因为忙的时候,法身慧命出生的因缘最多。学禅的人就是要把握一切的时间,在一切的场所都要去照顾话头及疑情。因为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法身慧命出生的因缘出现。过去有的禅师说:“这样精进参究三十年不悟的话来找我,我的头砍下来送给你。” 注意安全,因时因地制宜。现代人跟古时候不同,虽说要随时随地不离参禅,但是在路上或从事危险性工作时,只要看着话头就好,不要去参。没有顾虑的状况下,才可以去参,去进入疑团里。 睡眠要充足。参禅很耗费精神、体力,所以睡眠要足。参禅如果睡得不够,体力不够,精神萎靡,疑情便无法凝聚,所以不要把每天该睡眠的时间,挪出来参禅,这样没有什么效果。但若是功夫上手了,知见具足了,疑情提升到最高点了,这个时候会自然睡不着,因心都被疑情笼罩了,这就没有大的妨碍了。
要注意饮食营养。参禅不同于数息打坐修定,尤其是精进在参禅的人,随时随地照顾话头,随时随地在参究,他的脑筋一直在使用,所以他耗费很大的能量。容易饿是正常的现象,以前丛林里,举办精进禅七的时候,一天吃五餐,那是真正在参禅的人。如果是数息七的话,一天吃五餐下来,一周以后会变胖了,因为数息不须耗费多少能量。 暂离一切外务的攀缘。这个意思不是叫我们把职业辞掉,专心去参禅。没那么严重啦!虽然生死大事非常重要,但是还不必辞掉我们的职业。我们讲的是;除了职业需要的工作以外,一切的外务攀缘应当要暂时的舍离放下。学会看话头的功夫,也会参话头、参公案、思维观,找到禅之无门之门,此时就表示悟的福德因缘具足了。就等一个时节因缘。除了职业和家庭中,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外,就要把与参禅不相干的活动暂时停下来,专心参禅。此时我们修慧的条件具足了,便应当把过去所修的福德回向明心见性,把那些福德作为我们进入正法大道的助缘。如今我们既然找到了佛法真实的入理的大门,就应该暂时放下一切的教相,一心精进的来参究。我们要悟明心性,就要专一,不要到处去攀缘。所以,已经到了无门之门的前面了,剩下的只是如何找到门锁的把手而已,找到那个把手,一扭就开了,就进禅门了。为什么不赶紧去找那个门把呢?为什么还要到处去攀缘呢?所以到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是要斩断一切的外务攀缘,专心的去参禅。 参禅必须要专精,很专注。因为参禅是很细腻的事情。真如其实是跟我们一直都在一起,所以祖师讲:只为太近,所以看不见。因为太分明了,所以看不见,祖师有时候用眉毛来比喻,眉毛一天到晚跟我们在一起,可是我们老是看不见它。那意思就是说禅是很细腻的修行方法,必须要很细腻的心神才能够相应,而当我们一天到晚心识散乱,其实是在耽误自己。
参禅中不可怕喧求静。学禅、参禅都怕吵闹,是因为没有功夫、知见错误。知见错误是他把保持一念不生修定的法当做是在修禅,所以怕人家干扰。禅呢 ! 要建立起动中的功夫,参禅应当是在六根门头来修行,离了六根就没有办法修行。如果要止息六根而处于安静的状态才能修行,那么他是把修定的方法拿来当做是修禅。静中参究者往往会落在意识思维里面。因此参禅不应当息灭六根,不应当断除六根的作用,所以祖师说:“六根门头好修行。”其实动与静,不是依照事相上的动或静来谈。是依心不依身,心静便是静,心动便是动。即使在日常生活之中忙忙碌碌,但是心不动,保持在“一念相续”的状态,只在参究的那个疑情,那就是静。如果身体不动,但心里面是妄想一大堆,那叫做动,那叫做吵闹、喧闹。参禅要寻觅动静不二的真如,在静中固然找得到,但是在动中更容易找得到。真如佛性就正在动的时候显现,所以千万不要怕活动,不要怕吵闹。要求觅这个真如,如果离开了一切的活动的境缘,那就不容易获得 参禅就是要两个念并行。要把一个话头的念提起来,常常照顾他。虽然这个话头在时是一个念,加上我们行住坐卧应对一切事情,又是另一个念。这个时候如果再起个妄想起来,又是第三个念。但是这个都没有妨碍参禅。所以我不但要有这个功夫,还要常常把这个话头照顾得好好地。妄念来了又过去了,来了又过去了,但是这个话头始终都在,我们说这样功夫成片,叫做功夫绵绵密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