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

 莱阳好人 2012-07-18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

 

本课设计理念: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的养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合作学习,实现师生平等,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

2)、善于用名人、伟人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进。


教学难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人的活动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约。
教学重点: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朗读同学春节发给老师的祝福短信,同时也现场祝福同学,然后设疑提问:这些祝福都能真的实现吗?引发讨论,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这个情景,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环节二:典例分析,构建新知

邓亚萍的故事(多媒体显示邓亚萍的成长经历)

(为讲解挫折含义作准备)

从邓亚萍的乒乓球冠军成长的道路中我们看到,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碰钉子碰钉子之后就会产生紧张、消极或烦躁的情绪反应。这种人生道路上的碰钉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因此,挫折是指人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比如,邓亚萍在听到省队不批准她加入时失声痛哭,这就是她的有目的的活动遇到挫折时而产生的伤心情绪反应。

设计意图: 运用典型事例能够直观表达所要传授的信息,同时将知识内化在事例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之中构建知识,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方法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环节三:猜一猜
      
[竞猜游戏]根据条件猜一猜
[答案及点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可口可乐饮料等。哪些同学在这个环节表现最棒。
[追问]你还能例举哪些经历过挫折的名人?
[过渡]通过活动我们发现这些知名人物知名事物大都经历过挫折。那是不是只有名人才会面对挫折呢?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永远都风和日丽呢?
[当堂小调查]当堂随意调查有多少同学经历过挫折?填写学案内容。
[问]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会发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对挫折普遍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为强化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为突破难点做铺垫,并且在游戏中注重启发内容的设置,寓无形的教育于兴致勃发的游戏中。通过追问和小调查环节反复强调挫折的特性。从感性出发形成理性认识,逻辑性更强。

环节四:分享交流,加深理解
[巩固过渡]既然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挫折,那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挫折经历。要求:明确点明造成自己这次挫折的原因。
[延伸练习][幻灯]练习
 [
板书]将学生在巩固和延伸部分找出的原因随学生回答先记录为副板书。
[
讲解归纳]
根据副板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类小结,造成挫折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三方面: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人为原因。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反馈过程。本着回归生活,在学生逐步扩展生活经验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根据亲身感受的生活实际,谈挫折。懂得平凡人的烦恼和挫折不比名人少,来突破难点。

环节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室  让学生为小龙诊断,并说出造成挫折的原因,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明确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环节六:情感升华,感悟提升

谈名人或者自己遭遇挫折而最终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走向成功,并谈谈深刻体会

设计意图:学生良好世界观的形成,离不开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四要素,所以要注意挖掘了教材中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创造情感体验氛围,帮助形成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

挫折的含义

挫折与人生相伴

人生难免有挫折                   造成挫折的因素

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结果

青少年应该选择做意志坚强的挑战者


六、教学及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在于,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大,积极性高。比如给出的故事趣味性强,易于理解,调动学生情绪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起学习的兴奋点。并且教学过程中,采用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相结合。

本课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填补选择,还有待深入研究。最好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

今后的改进措施:课前多收集相关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加深与学生的感情。

 

教学亮点:本课从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等各方面都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顺利完成知识点教学,力争做到人文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大,积极性高。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