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优秀教师说课集锦.2

 天雷教育 2012-07-19

《用景物描写为心情染色》说课设计

 

作者/高玉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文题是《用“景物描写”为心情染色》。

这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后进行的作文教学。第六单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典篇章有:

多媒体出示:

《小石潭记》——柳宗元——“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与民同乐”

    其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三篇文章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几篇文章都是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都是将作者的感情同景物描写相融合的文章。而在教学《醉翁亭记》时,我将《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进行对比赏析。其间学生的交流发言让我感触很多。学生说:我不太喜欢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因为这篇文章开始的时候心情还是很愉悦“心乐之,伐竹取道”,可是后来就让人倍觉凄凉。同样都是游记都是写景,但是这篇文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人读来太过凄清,内心酸楚,禁不住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而《岳阳楼记》虽然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踌躇满志,但是范仲淹还是最终变得心情旷达,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政治报负,走出了被贬之后的内心愤懑,而《醉翁亭记》一文整篇文章景物描写其乐融融,读来也让人倍觉“与民同乐”的舒畅。

    学生说的精彩,感受的真切,主要原因是文章的景物描写随着表达思想的不同而为作者的心情染色。《小石潭记》一文中“潭水的澄澈,竹林的寂寥”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渲染的淋漓尽致,为作者的心情涂上了冷色调,而《醉翁亭记》一文“树林阴鸣声上下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等的景物描写又为作者的“与民同乐”打上了其乐融融的暖色调。这些景物描写力透纸背,把作者的心情挥毫泼墨般的泼洒在纸上,可以说,景物描写功不可没。

本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原则,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于是,我上了这一节作文指导课。

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通过景物渲染人物心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作为作文指导课的立足点。

2、由浅入深,,由词语到篇章进行阶梯式的写作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我的指导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课前我让学生查找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语段,学生由此找到了以下的片段:

(多媒体出示):

1、在那里鲜艳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孙犁的《芦花荡》)

2、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于是,学生找到了孙犁的《芦花荡》中借“紫色的芦花”渲染主人公杀敌时痛快心情的句子;找到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借“枯藤老树昏鸭”等景物描写烘托思家之切的句子;找到了《记承天寺夜游》中借“澄清的月光,高洁的竹柏”表达赏月欣喜的句子;找到了《湖心亭看雪》中借“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等景物展现沧海一粟的悲凉的句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找出语段中所借之“景物”并品析这些景物的特点和相对应的情感之间的关联。

于是学生在热烈的小 讨论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多媒体出示):

芦花——紫的绚丽 旺盛的生命——杀敌的畅快之情。

枯藤老树等——荒凉凋谢  孤枯败落 ——思家的凄凉。

月光竹柏——如水空明 疏影交错——赏月的欣喜。

天云山水等——肃杀空旷 寒意逼人——沧海一粟的孤寂。

由此,我和学生在共同交流中得出烘托作者心情的写作方法:

多媒体出示:

用景物描写可以为心情染色。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喜悦、孤寂、凄凉、欣喜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加以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接着我就让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句子品析。

(多媒体出示):

1、他很开心,因为马上要到家了,他好久没有回家了。

2、一夜赶路,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要到家了。看着天空渐渐地撩去那黑色的面纱,东方飘起了一朵朵红色的云霞,看着太阳慢慢地、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看着晶莹的露珠在草尖上闪烁,听着晨起的鸟儿悦耳的歌唱,他的疲劳都消失了。

以上两个句子,一个是没有景物描写,直接叙述心情,一个是用景物描写烘托内心。学生通过这两个段落的比较品析,茅塞顿开,原来精典的篇章写作,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最后,我引领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语文活动:

(多媒体出示):

以“考试成绩下来之后,我走在      上……为开头”写一段利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片段,字数200字左右。

首先我指导学生依据所表达的心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并抓住景物的特点,为渲染心情作好准备。

于是,小组讨论构思,有的同学这样构思:

(多媒体出示):

地点:操场

景物:微湿的青石甬路撑伞独行的人一处一处水洼不胜寒意低着头的迎春花泛黄的颓败的旧校舍……

心情:无人诉说的孤独。

地点:十字街头

景物:绚丽多彩的霓红灯,唱片机发出的欢快的歌曲,街头烤玉米散发出的喷香的米香  城市上空碧空如洗的蓝天

心情:惬意愉悦轻松。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最后师生进行了其乐融融的点评,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作业:扩段成篇。

(多媒体出示)

结合“人物的描写和相关的故事情节”将本段落扩写成一篇以《考试之后》为题的作文,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教学反思:

(多媒体出示)

    通过本节课的作文教学,我近而思考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我觉得作文教学可以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充分利用精典篇章,让这些精典篇章作为语文写作的资源库。让作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为立足点,以“写作技能的序列化排列”主线,以“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的感悟和困惑”为契机,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板书设计:

   

 

景物——烘托——心情

 

[转载]优秀教师说课集锦.2----用景物描写为心情染色


金子观点阐述:

    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写作,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是常用的写作技巧之一。从高老师的这节说课设计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同行们探讨交流:

第一、巧妙运用课程资源。

    高老师这堂课作文训练课巧妙地运用单元教学内容展开设计线索。这是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后进行的作文教学。她结合第六单元的精典篇章设计本节课的导入切入点,可谓水到渠成。由《小石潭记》——柳宗元——“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醉翁亭记》——欧阳修——“与民同乐”一线贯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经典实例比较品析。

    从说课内容来看,高老师并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也不是空洞的案例讲解。它采用的是单元经典篇章进行对比,总结出都是游记都是写景的美文,进而引出文章的景物描写随着表达思想的不同而为作者的心情染色。特别是她的教新教学理念就是:本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原则,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力的整合了课程资源,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作为作文指导课的立足点为学生写作服务。

第三、多媒体的巧妙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的优势。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媒传”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地寻求着。从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从高老师的整堂课的说课过程下来,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各个教学板块完全是运用多媒体来贯穿下来,做到了省时,高效,直观,醒目。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这既是现代教学所必须的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手段。

从这节说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走出说课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把说课等同于背教案
误区二,读说稿、背说稿。
误区三,将说课变成讲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