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备课流程: 1.教研组长在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安排表。(电子稿)确定主备人,明确每位主备人的备课任务、具体内容。 2.主要备课负责人必须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精心研究,准备集体备课教学案。 3.主备人教学案(电子文档)和课件须存放在写有自己名字的文件夹内,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至ftp://ftp.xtsz.net(kj)对应学段、年级、学科的教学案文件夹内。教研组长按要求审阅并如实填写检查记录表,检查记录表于规定时间内交教务处(如不能按时上传须向教研组长和教务处说明情况) 4.集体议课、说课:①每周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依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布置每周集体备课内容,为组员自备提供条件;②集体备课时教研组长当场检查教研组成员提前一周个人自备教学案并如实记载,然后组织教研组成员认真讨论相关内容;③议课、说课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中考链接、常见题型、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顺序为: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最后教研组长总结,各成员要对议课、说课内容作详细记录。主备人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个人复备,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更加规范的教学设计并将教学案母案(电子文档)和课件发送ftp://ftp.xtsz.net对应学段、年级、学科的教学案文件夹内,供本教研组成员进一步使用。 5、集体听、评课:每周集体听、评主备人的课。教研组长安排好每周听课的人员、时间、地点,并作好考勤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听课,不迟到、不缺勤,有事要向教研组长请假,听课要认真记录;集体评课时要踊跃发言,能对所听课提出建设性意见。 6、集体用课:全体组员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在借鉴主备人教学思路和集体备课结果上,进一步修改个人教学案,形成自备教学案。 7、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 总之,教研组活动要求做到“四定、五必须、六备”。“四定”是指:定人、时间、地点、内容; “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电子文本母案;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母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是指:必须备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作业习题。 二、主备人备课要求: 1.主备人备课材料提倡教学案、课件一体化。主备人备课材料必须为电子文档和课件(任何人不得例外)。主备人教学案、电子文档的编排要求:标题统一用宋体三号字,正文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环节上要求有:教学案编号、主备人姓名、教学重点、难点,中考链接、常见题型,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此外,教学案中除了含概教案的基本要求外,必须有课前预习或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堂检测、课后作业(必须分三个不同的层次)等环节。(每个教研组可视本组实际情况对教学案所要求各环节自行调整) 3.主备人应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细节,特别是新知识点的导入、教学重难点的深化、典型例题、小结、易错题、中考链接等,要体现创新性、可操作性。 4.集体讨论后,集体备课教学案、课件由主备人修改、补充后,教学案母案(电子文档)和课件发送ftp://ftp.xtsz.net对应学段、年级、学科的教学案文件夹内,供本教研组成员进一步使用。教师本人教学案必须以母案为基础,根据自己所教学生层次,进行修改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案。 5.主备人教学案、课件在月度教学过程检查中由教研组评定推荐,对于较好的教学案、课件教务处将在校园网上发布。 三、组员自备要求: 1、必须提前一周写出自备教学案。自备教学案可以是简案,但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导课、教学思路设计(或教学流程图)、重难点突破的策略、板书设计、典型例题(或中考链接)、作业;也可以是书本案,即在书本空白处备课。 2、在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时,议课教师必须积极发言,亮出自己的观点。 3、集体备课后,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上的学生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对集体备课的母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形成详案;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 三、教研组长组织集体备课要求: 1.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实施集体备课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把关人。 2.在教研组集中讨论开展前,教研组长应认真检查所有成员的个人自备材料并视具体情况,适时提出不足和修改意见;对主备人的主备教学案,更要反复推敲,确保其使用价值;如达不到预期要求,应退回主备人返工并在允许时限内上交。 3.集体备课的集中讨论,由教研组长主持、主备人主讲、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最后形成统一意见。 4.教研组所有成员必须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全程。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应报教研组长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5.教务处将不定期对集体备课的全程实施检查。 四、备课过程管理 1、教研组由教务处督查、年级组管理。 2、抽检 ① 抽检——学校教务处人员不定时对教研组、年级组活动进行抽样检查,抽检与考核挂钩。 ② 教务处对 “抽检”加强督办力度,认真按时检查。 3、调控:承担主要备课任务的教师请假,必须向教研组长作好交接工作,由教研组长作好调控,杜绝未作交接而出现无准备集体备课。 4、总结 ①教研组长必须在每周五向年级上报该组集体备课、听课记录、考勤;听课评价表、教学反思等。 ②年级组必须在每周一结束时上报所辖教研组的所有材料。 ③教务处每月汇总一月的教研、备课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五、相关说明 1.各教研组、年级组应依据本学科、本年级的具体情况,对照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做细做实每一个环节。如果在集体备课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或不便操作之处,经教研组成员一致同意后,可由教研课组长牵头,拿出新的方案,报教务处审定。 2.教学内容的安排并非一定以周为单位、与每周集体备课的指定时间完全吻合,在集体活动时间上若有调整,应及时上报教务处备案。集体备课活动。若与教研室或学校集体教研、教科研沙龙冲突,另安排集体备课时间,并把具体备课时间、地点上报教务处备案。 3.主备人教学案经教务处检查不合格的,不得继续担任主备人。 六、奖励 1、每月结束,评选、发布月度最佳主备教案。 2、学期结束,举行优秀教学设计和个性化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由教研组推荐参评,学校给予表彰。 七、本规定自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