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建设工作实效,依据我校课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校情和学情,特对我校集体备课工作进行规范和优化,制定此方案。 一、主题 一人主备,同组合议,同课同构,同案(学案、课件)共享。 二、原则 务实、规范、严格、有效 三、操作 1.一人主备 (1)教研组长根据学期工作计划,拟定本教研组备课任务分工和学案、课件编写要求,提前两周明确每一课目的主备人和副备人,提前一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说课研课,同课同构,统一学案、课件等基本教学内容。 (2)主备教师根据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进行备课,参照课标,依据学情,注重实效,完成学案编写、课件制作和习题选编等备课任务。 2.同组合议 (1)主备展示:主备人在集体教研时间(上课前一周)向同组教师阐述学案及课件的设计思路和备课设想。 (2)备课合议:根据主备人在本组微信群提前推送的课件和学案内容,参考主备人的说课内容,各教研组进行组内交流研讨,查缺补漏,矫正完善。 (3)定稿共享:依据研讨情况,同组教师提出对学案和课件的修改意见,主备人进行修改、定稿、印刷,共享学案、课件。 3.同课同构 同教研组教师在执行同一教学任务时形成并使用同样的备课资料,确保备课质量的一致性及教师劳动的集约化。同课,即同一个教学内容,同构,即共同构建备课内容,主要指学案和课件。 4.同案共享 (1)经过主备人说课及对备课资料进行交流合议后,将形成本组共同的备课方案。 (2)组内共同的备课方案将由本组教师在不同班级分别进行教学实施,实现组内备课资源共享。 5.学案要求 (1)学案编写和课堂操作的六个注意 目标具体化,知识问题化,训练层次化, 师生有互动,能力有提升,知识有落实。 (2)学案编写的五个组成部分 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知识梳理与建构),课堂探究,习题训练,自学问题反馈 (3)学案教学的四个注意 教学目标设置——学习目标具体化、问题化和情境化,具有可检测;注重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参与交流、突破重难,积极展示;多媒体的使用——信息技术与学案教学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检测习题设计——依据目标、学情分层设计习题,进行有梯度的训练。 (4)学案使用的三个要求 一是提前下发,指导完成;二是抽检批改,掌握学情;三是少讲多练,有的放矢。 6.相关要求 (1)同案共享并非机械性要求所有教师在不同班级完全照搬共享的课件和学案,允许在重难点和基本教学环节框架一致下,依据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加工改编。 (2)共享的备课资料在教学完成后,需要进行课后反思,即使用后的再次修改。教师上完课(使用结束后),可将学案、课件上传智慧云空间,以便下一届教师共享使用。 (5)年级组负责督导推进实施情况,教研室牵头负责汇总备课资源并指导验收。 四、实施 5月份为课堂建设之集体备课推进月,依据“一人主备,同组合议,同课同构,同案(学案、课件)共享”的设计要求推进备课改革,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5月4日—5月8日,各教研组规范学案、课件,形成共识,探索实践。 负责人:年级组及教研组长 工作内容:各个教研组初步形成本组的学案编写框架,并制定本组具体的主备人备课分工表; 第二阶段:5月10日—5月15日,结合太康一中教师莅临我校“同课异构”活动,全面推进“同课同构”工作,在所有学科铺开; 负责人:教研室、学科组长、教研组长 工作内容:进行一次集体教研观摩,评估并总结开展情况; 与XX学校进行分学科备课研讨,完善实施方案;召开一次学科组研讨会,进行问题分析和措施汇总。 第三阶段:5月17日—5月31日,纵深推进,学校组织人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看成效,作考评。 负责人:教研室、年级组 工作内容:全面查阅各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资料并进行评估;随机听取各个学科集体教研过程,进行效果评价;开展推门听课,查验贯彻落实情况。 五、考核 由学校牵头,成立指导推进组,并从第一阶段课堂验收中的优秀教师中选择部分教师组建指导组,共同推进,工作指导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评 委:由校领导及骨干教师随机抽取担任。
|
|
来自: seagull_1212 >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