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备课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倾向

 天雷教育 2012-07-25

关于教师备课和备课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倾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对学校和广大教师来讲,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加快教学创新,改革

 

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实行新课程标准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核心的问题就归结到如

 

何备课上来。

 

     长期以来,“认真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首要任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到的却只有教

 

案。教育局领导来校检查的是教师的教案,学校教务处督导检查的还是教案。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现

 

象: 为了应付检查,有的老师备课是一回事,上课是另一回事。备课是为应付检查服务,不是为了学生

 

的学习服务。部分教师将教学参考、教案资料视为珍宝,不加选择或不加思考的拿来就用。还有不少教师

 

把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作业批改与订正、处理日常事务上。经常匆匆忙忙进课堂,心中无数;凭着感觉上

 

课,也有老师忽视所兼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校本课、美术等)的备课,甚至还有不备课进课堂的

 

现象。上课之后备课,备课变成“补”课;有的为求教案精美,每个字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但教案与

 

课堂教学完全脱离……教案的书写不是为了上课,而是为了上级的检查,而领导的教案检查也不是为了教

 

学服务,而是为了管理服务。我认为,这种现象完全是不合理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造成的,是对教案不正确

 

的认识在作怪.不改革与教案有关的评价机制,这种形式还会继续下. 从新课改所倡导的“促进教师发展”

 

的理念,我们提出了“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的观点,认为备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上好课;备课

 

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写教案也仅仅只是备课的过程之一,我们应该改变备课策略,让备课成为教师

 

激活情感、凸显个性、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让备课伴随每个教师的业务水平成长。

 

        备课,在教学活动中它起着基础性、关键性和先导性作用。目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态度问题、

 

理念问题和认知偏差问题,表明教师对于备课价值的忽视、课程能力的缺失和教师心理的失衡,唯有全面

 

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教师的新课程素养,营造学校、教研组的科研氛围和进行科学有效、人性化

 

评价,才能真正解决教师备课中表现的问题,并最终推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全面深入。在备课过程中有几

 

种倾向直接影响备课的质量,根据本人的理解撮其要者,分析如下:

 

   其一,重教轻备。重教是对的,轻备则不该。在教学工作中,备课是基础。备课不下工夫,教也难好。

 

更有甚者,在前面提到的部分教师不写教案就上课,课堂教学必然是信马由缰,既缺少计划性,又难保证

 

科学性,教学质量怎能得到保证?

 

  

 

    其二,重教材,轻学情。这是一种忽视教学对象的倾向。忽视学情的分析,不了解学情,就难以增强教学的针对

 

性,因才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更难以体现。教学的落脚点要落在学生的学上。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都不甚了然,怎能

 

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

 

  其三,重内容,轻方法。重内容是不错的,但教学中总不能把教学内容原封不动地端给学生。一定的教

 

学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传授的。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须知,教师教学上

 

的工夫不仅表现在对教学内容深透的了解上,还表现在能够稔熟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进行施教上。备课

 

中不备教法,教学中难免教不得法。这种教学,怎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其四,重资料,轻教材。这是一种舍本求末之举。应该指出,备课中,正确使用教学资料和教学参考书

 

无可非议。但是,以搜罗的资料代替熟悉掌握教材,以别人的分析代替自己的备课,生搬硬套,难以形成

 

完整清晰的教学思路。那么怎样纠正这些倾向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首要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提

 

高对备课的认识,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信“没有最佳的备课,就难有最佳的课堂教学”这一信念。其次,

 

还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备课的规律和要素,认真落实备课的基本要求。 加强教学管理中的全方位全过程

 

的备课管理,加强对教师备课工作的评检和指导也是纠正备课中的不良倾向,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手段和

 

途径。教师的备课,实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具备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改革意识,同时掌握多方面全

 

方位的课程创新技能。为此,不断学习和提高是教师发展的应有之义,教师应该明白“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的道理。教师需要具备的意识,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教学过

 

程的实践化和综合化意识、课程评价的发展性意识、课程管理的开放性意识。同时,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整

 

体性课程改革面前,还应重新建构自身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能力体系,包括校本课程的研发能力、课程

 

资源的整合能力、综合课程的实施能力、课程实施的评价能力等。备课的过程,是“问题—设计—行动—

 

思…”的过程,更是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的工作,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构建,充满

 

着研究和创造。好的学校教研氛围,将极大激发教师课程研发的积极性,推动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之,教师备课的问题,暴露出当前教育教学活动中诸多的意识和行为问题。只有清醒的认识,高度的重

 

视,积极的应对,才能激发教师的潜能,并实现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