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势-------开启大门的金钥匙

 yuanyi 2012-07-25
研习道家太极拳离不开探求其哲理。因为它的拳理拳法和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弄通基本理论,实践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这如同有了钥匙,才能打开大门,登堂入室。太极阴阳学说就是本门功法的金钥匙,太极拳爱好者应该下工夫钻研,循理求道,则可技高一筹。
  各类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必然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去遵循。道家太极拳是以内外兼修为特点的拳法,内与外其实就是阴和阳。从总的方面着眼。阴阳一体,是完整的、统一的,正所谓“合则太极”。剖析开来,我们可以看到,阴阳互为根基,二者相互转化。阴离阳衰,阳离阴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抱阴负阳,阴阳相抱;相生相克,相约而至,是所谓“分则阴阳”也。习太极而不知阴阳者,终归难懂太极拳之真谛,必踏上舍近求远之歧途。
  太极拳以阴阳为主要修炼法则,配合八卦,乾、坤、坎、离为四正,震、兑、艮、巽为四角,恰好是四正四隅八个方位。用法上,搠、捋、挤、按、探、捌、肘、靠。外练筋、骨、皮、肉,内练神、意、气、血。配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内修肺、肝、肾、心、脾,外练进、退、顾、盼、定。这些练法无不体现出“四正四隅”、“逢左必右”、“右发左塌”等阴阳的对应性。
  太极拳十三势。以八门五步为总势,亦称五行八法。即棚捋挤按,探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亦是以阴阳互根为变化之母。它讲求“上下兑换”。即下肢和上肢要互换使用,技法交替,连绵不断,“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体现出阴阳相抱互换,阴阳变化莫测的哲理。例如道家太极拳第二十四式反撩阴,它的上一个定式是顺步左冲拳,进入这式却突然身体下蹲,转腰一百八十度,同时将双拳变掌,右掌随着腰身的转变,朝身后反撩出去,左掌随着旋转收至右腮下,以示护脸。在用法上,它是以一御二。在与前后两个敌人周旋中,指上打下,声东击西,瞻前顾后,左右逢源。出其不意,变化多端。在反撩阴一式中,身法上的由前转后,由立转蹲;手法上的由原来右拳防守左拳前攻,迅速变为左掌防守右掌后击,它们都体现了太极阴阳变化的招式招法和思维方式。
  掌握了阴阳的基本理论,按照它的原则行动,身体各部分的运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正如杨班侯在《阴阳诀》里说的:“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阖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著名的《十三势行功歌》写道:“十三总势莫轻瞧,命意源头在中腰。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间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遗叹息。”单从字面上看,歌诀中没有“阴”“阳”二字,然而我们细心揣摩,仍不难看出,阴阳的对立统一和互相影响贯穿其中,“变转虚实”、“静中触动”、“屈伸开合”等词语说的就是阴阳互动。对于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武式传人郝少如曾有详细说明:“太极拳是以内形为阴,外形为阳:精神为阴,气势为阳;柔为阴,刚为阳;静为阴,动为阳;在上者为阳,在下者为阴;在前者为阳,在后者为阴。对于左和右,以何处为阴,何处为阳,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阴阳的原则而定。”
  我们运用三维方式,从立体的角度看道家太极拳的运动,它如同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八个角。六个面与八个角的组合变换,能产生四十八个基本法则。五步虚实变换不已,前进前退。后退后进,左实右虚,右实左虚,虚虚实实,定为中定。气沉小腹,腰为核心,中心稳固,变化灵活,求得上下左右相随,做到形神养练兼顾。这种内外双修的运动遵循的就是阴阳合一的原理。
  综上所述,无论是循古还是求新,把握住阴阳之理,才能“万变不离其宗”。习练太极拳者,只有以十三势为基本方法,用心体会,持之以恒,“拳打千遍,身法自现”,久而自明阴阳之道,自懂拳理用法,才能在太极拳上取得突出的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